證券經紀人體制革新思考
時間:2022-12-19 03:36:00
導語:證券經紀人體制革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4月13日《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其中要求,證券經紀人取得證券經紀人證書方可執業,標志著我國證券經紀人行業的正式形成。證監會對證券經紀人的定義是:接受證券公司的委托,其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戶服務等活動的證券公司外的自然人。
建立并盡快規范和發展證券經紀人制度,有利于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有助于廣大中小投資者盡快走向成熟。
一、國內外證券經紀人制度的主要模式
美國的證券市場在全球是相對較完善的市場,自實行傭金自由化后,美國證券交易商經營模式分化為三種:基于FC經紀人制度的美林模式、愛德華?瓊斯的IR模式和網絡虛擬平臺模式。
FC模式中,FC主要基于研究咨詢支撐部門和TGA(TrustedGlobalAdvisor)信息平臺,主要職責是市場營銷。該模式有兩大特點:一是基于強大的研究咨詢平臺;二是FC并不是字面上的理財顧問,而是具有濃厚的營銷色彩(一名新入公司的FC必須在兩年內完成1800萬美元的客戶管理資產和24份財務計劃書后,才能轉為正式的FC)。
愛德華?瓊斯的投資代表IR(InvestmentRepresentative)模式中,招聘了一個IR,就意味著確定了一個接近成功的營業網點,招聘過程其實就等于確定一個潛在市場的過程。在IR培訓的后期,IR必須確定250個潛在客戶和實際“敲門”拜訪其中的125位。
網絡虛擬平臺模式針對非現場交易而設計,如E-TRADE、嘉信等網上經紀公司采用的模式。該模式主要利用公司的各種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用,但過分迷信于現代技術,無法建立核心競爭力。
考察國內證券經紀人的發展,證券經紀人制度主要存在穩健金字塔型、完全外掛型、星系運轉型、全員市場型、網絡虛擬平臺等模式。
在穩健金字塔型模式中,證券公司借鑒了保險人制度,設置了金字塔式的營銷架構,如平安證券營銷管理模式等。該模式下,證券經紀人為證券公司正式員工,具有較強的歸屬感和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但依賴心理較為嚴重,長期形成的被動工作習慣和惰性思維將會影響營銷效果。
完全外掛型模式是一種比較全新的經營方式,參照業務外包方式,鼓勵建立工作室,如富友證券的客戶承包制度。營業部和證券經紀人是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共存,此類模式充分發揮證券經紀人主觀能動性,但需要營業部加強風險控制,比較適合小型證券公司。
對于大型證券公司來說,星系運轉型模式比較適用,如廣發證券等。在某些行政區域,即同城存在5至6家營業部,設立區域銷售中心和服務中心,進行統一調度,實行資源最優配置,由此創造最大價值;但此模式受到行政性和人為因素的干擾等。
所謂全員市場型,即是將營業部區分為前臺和后臺,前臺的主要工作是銷售,后臺的工作是提供相關服務,如湘財證券的OIT模式(O-OUT:走出柜臺;I-IN:走進投資者;T-TO:走向社會)。這種模式前后臺職責非常清晰,但該模式下后臺能否提供充足的服務有待于考驗;同時,前后臺涇渭分明,會導致外勤員工自認為低人一等。本地的幾家券商營業部(紹興)大多采用此種模式。
二、證券經紀人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證券公司對證券經紀人的管理較為松散
1.勞資關系不明確
目前,國內證券經紀人和證券公司簽訂的協議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和證券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屬于證券公司的正式員工。另一種是和證券公司簽訂委托合同,接受證券公司的委托,其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戶服務等活動。
第一種形式穩定性較強,不會因為業績的波動而頻繁跳槽。但這種形式的證券經紀人所占比例很少,往往是公司內部員工在原崗位上轉化而成,主要工作為發展客戶,有時兼任客戶的理財顧問,開展一定的投資咨詢業務,但不客戶進行操作。作為正式員工,證券經紀人的收入除基本工資外,還根據管理的客戶交易量提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而第二種則是和證券公司是委托關系,所占比例很大。它強調二者之間所建立的聘用關系只是兩個法律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不支付固定工資,或支付一定的底薪,僅根據客戶交易量提取不固定的提成作為報酬。這使得證券經紀人感到在公司沒有地位,更沒有歸屬感,造成了證券經紀人流動性大的結果。證券經紀人的流動導致客戶大量流失,給各券商營業部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而證券經紀人是否以證券公司員工名義從事證券業務,證券公司其實很難有效控制。如果證券市場行情低迷,競爭激烈,證券經紀人為了獲得客戶,大打傭金價格戰,導致市場上的經紀人相互惡性競爭,甚至違規私自客戶或指導客戶進行股票交易。而廣大投資者往往出于對證券公司的信任而放松了對證券經紀人進行識別的警惕,甚至有的投資者根本就將證券經紀人與證券公司畫上等號。因此,一旦客戶與證券經紀人產生糾紛,幾乎所有的客戶都要求追究證券公司的責任。缺乏對證券經紀人的培訓證券經紀人供大于需,但高素質經紀人需求卻無法滿足。以本地券商為例,多數公司目前對所招聘證券經紀人的要求大多處于“拉客戶”的傳統觀念之中,而忽略了為客戶服務這一關鍵問題。很多證券公司雖然有強大的研究機構(如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但大多數經紀人整天奔波于開發客戶之中,無法對那些專業報告進行研究。
券商在培訓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營銷培訓上下工夫多,在專業知識上下的工夫少;只注重初次上崗前的培訓(以其通過證券經紀人資格考試為目的),而在工作中的持續專業學習很少。
這就導致證券經紀人的職業素質普遍不高,有的為了拉客戶到別的營業部里“挖墻角”,甚至用惡語詆毀其他營業部。有的證券經紀人缺乏與證券相關的專業知識,對上市公司報表、股票技術分析等知識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對經紀業務的基本操作都不太了解,活動目標是為券商爭奪客戶或獲取傭金,大大降低了證券投資咨詢的服務水平。
(二)現有的證券經紀人模式不利于證券行業的發展
在對本地券商調研過程中發現,許多證券公司仍然處于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模式中,單純通過與證券經紀人傭金分成招攬客戶的方式進行營銷,不利于公司自身競爭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行業發展。
首先,證券經紀人的客戶交易傭金成為維系證券公司與證券經紀人聘用關系的紐帶。有的證券經紀人為了個人利益,大肆推介或代客買入股票,或頻繁代客下單或慫恿客戶多跑短線,以增加傭金收入。還有一些經紀人在客戶較多的情況下,憑借資金實力操縱市場,成為市場的不穩定因素。而這些現象在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都是被明文禁止的,因為不利于一個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
其次,證券經紀人帶來的客戶中往往包括部分親屬、朋友等。基于這些特殊的關系,證券公司容易出現放松管理或疏漏,在不具備合法手續下,就允許證券經紀人操作客戶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嚴重時可能出現挪用和侵占客戶資金的犯罪問題。
(三)缺乏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現今在證券經紀人制度中被廣泛采用的“底薪+提成”薪酬模式。由于券商付給經紀人報酬是依據客戶交易量的大小,而與本人素質與服務質量基本沒有關系,這使經紀人盲目追求客戶的交易量,而沒有很好考慮服務質量。而客戶交易量與行情好壞有很大的關系,所以這使經紀人收入與行情好壞有直接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使經紀人行為有很強的短期性。券商缺乏對其長期激勵機制;注重個人激勵,缺乏團隊激勵與個人激勵的結合,不能形成團隊效應;重視營銷業績,忽視工作考核,造成工作量與激勵不平衡,使證券公司在大客戶方面缺乏可持續性。
此外,由于證券公司沒有對經紀人的業務范圍責任等作規定,這使經紀人存在很多操作上的不規范。有一些經紀人,受自身利益驅動,為了創造更多的客戶交易量,不惜違背職業道德,傳遞虛假信息,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券商很難從根本上控制經紀人的機會主義行為,更容易產生道德風險。
三、創新制度設想
(一)建立經紀人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
美國的美林證券擁有全球一流的高素質證券經紀人才,這與其形成的培訓體制不可分割。為了保持隊伍的活力,每年招收相當數量的新人進行培訓,培訓期為三年,培訓期內給予固定工資,但這一期間的淘汰率非常高,第一年通常會淘汰75%。三年內開發的客戶資產量達到3000萬美元才能取得理財顧問的資格。拿到理財顧問資格后每年還要接受至少兩次、每次3—5天的培訓。美林對理財顧問培訓同時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內容除了營業收入、客戶資產增長量外,還有客戶的反饋和執業紀律等指標。綜合來看,創新和嚴格管理是美國證券經紀市場長盛不衰的秘訣。
同樣,理財顧問業務模式在中國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好的經驗,付出長期艱苦細致的努力,達到經紀業務自身的轉型,再加上公司一整套管理制度,以及監管部門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合和支持。建立業務評級體系
為提高證券經紀人的業務水平,應根據證券經紀人從事的業務范圍劃分證券經紀人等級。比如,參照證券經紀人業務水平的高低,將其評定為高級、中級和初級證券經紀人三個等級。高級信譽最高,業務水平最高,職業操守最好。獲得該級的證券經紀人可從事全部的證券經紀業務,包括委托、投資咨詢和投資管理;中級可從事投資咨詢與委托業務;初級證券經紀人則只能從事委托業務。與此同時,將定期、不定期對證券經紀人的各個方面進行嚴格的評定,對其業務等級根據證券經紀人狀況隨時進行升降。建立薪酬制度體系在推進專業化分工的同時,推進經紀人薪金制度改革。對現有實行唯一的傭金提成制度進行改革,推行按功能分開和按等級的薪金制度。經紀人的薪金主要來源于向客戶收取的服務費用或年費,資金管理顧問的薪金主要來源于傭金和業績提成等,以穩定經紀人隊伍和吸引優秀的經紀人才。但在制定證券經紀人薪酬管理的同時,應和相關國家部門協調,制定相關的財務處理規定和納稅規定。
(二)建立風險管理基金制度
設立證券經紀人風險賠償基金,用于個人證券經紀人因工作失誤給投資者造成風險損失時的風險賠償。該基金主要來源于個人證券經紀人的傭金收入,即每月從個人證券經紀人的傭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其個人風險基金,作為個人證券經紀人的風險基金,從而逐步建立健全我國個人證券經紀人的風險管理基金制度。它既有利于交易風險的防范,又有利于證券公司在經紀活動中提高自身的信譽度。
(三)建立配套的行業監管制度
可參照國際管理,并在我國證券市場監督體系的框架內,建立起證監會、證券經紀人協會或地方證券業協會和證券公司三個層次相結合的監管模式。
由中國證監會全面負責規劃證券經紀人制度,監督有關證券經紀人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對證券經紀人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和處罰。
證券業協會協助證券監管機構教育和組織會員執行有關證券經紀人的法律法規;監督檢查會員所屬的證券經紀人的行為,并對有違法違規的會員進行處分;接受投資者對證券經紀人的投訴并調解他們之間的糾紛。
證券公司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內部證券經紀人管理制度,將證券經紀人納入證券公司內部管理。證券公司對錄用的證券經紀人建立檔案,客觀詳實地記錄證券經紀人在公司工作期間的市場表現、工作業績、客戶評價以及獎懲情況等。
證券經紀人制度模式在發達國家證券市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雖然國內證券經紀人制度還處于完善階段,但我們相信,在未來的中國,證券市場經紀人將會成為證券市場的主流力量,證券經紀人將扮演更積極、更關鍵的角色。
- 上一篇:小學課程創新教學調研報告
- 下一篇:科室財務員個人工作匯報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