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初中政治情理結合的思考
時間:2022-10-08 10:52:38
導語:淺議初中政治情理結合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激發學生思維,促進思辨訓練
教師基本上是以概念和理論的講解和分析而展開教學的,教師盡心盡力地通過類似上述這些問題,一味牽強地試圖將學生的思路引向所謂“標準答案”,學生的個性理解和新穎的思考角度并不能成為理想解答,很難被認可,最后還是以要求學生熟記“標準答案”為結果,相應的,考試也以教材“標準答案”為評判標準。中學政治教材的重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自主學習,享受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見解,欣賞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學習能力。例如:“2008年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和抗雪救災,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神七航天員實現中國首次太空漫步,你從這些國家大事中想到了哪些,看到了什么?”“你對節能減排、‘地球一小時’關燈接力活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等事件怎樣理解?”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想法,多角度探究。在思想的交流和觀點的交鋒中,“尊重公民人格尊嚴權,以合理合法手段維護公民權利,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落實科學發展觀”等關鍵知識點會自然呈現,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扎實的訓練,比死記硬背的要牢固實效。
二、弘揚人文精神,體驗課堂理性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知識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遠遠不是課堂所能包含的。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了解國內外時政及社會新聞,對學生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在新興詞匯的表達與使用上,學生甚至還超過教師。如果教師繼續循規蹈矩地預設課堂教學過程,那么,他們反而會成為學生的笑點。例如,類似于“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赴亞丁灣海域聯手國際社會打擊索馬里海盜、世界金融危機、朝鮮核問題”等時事政治或社會新聞,學生們都有較多的興趣和討論,并希望在進一步了解中獲得認識提高。事實上,這些都是學生積極學習的體現。教師應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需求的促動下自主感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政治文明建設,思想道德與精神文明建設。社會責任意識”等觀點。當教師和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生共同搭建起以課堂為基點的學習空間時,師生交流,展開辯論,分享精彩,情理結合的課堂由此洋溢著人文氣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奔向知識的海洋。
三、關注學生情感,感受人性的品質
在初中政治課程所建構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三維目標排序格局中,知識的掌握是基礎,學習方法與實踐技能的運用是保障,而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和情感的升華才是核心目標。教師要善于從社會與人生舞臺上積累和挖掘情感素材,幫助學生通過潛移默化的情感事件發現自身的品格優點,從而奠定人生價值觀的基礎。例如,通過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可歌可泣的現實素材,教師引領學生在情感深處感悟黨和政府關愛生命,尊重人權的動人旋律,感悟抗震英模勇救他人的高尚情懷,感悟普通民眾團結互助的公民道德之光,感悟災區同胞不屈不撓、勤勞勇敢的感人樂章,感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通過北京奧運圣火傳遞以及殘疾運動員金晶等海內外華人保護奧運火炬的素材,教師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感悟禮儀之邦中國人民的精神文明風采和高度社會責任感,感悟我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日益提高的自豪與榮耀;……學生從這些情感資源獲取感悟的過程中,不僅鞏固深化了對相關知識的回顧與理解,而且逐步養成活學、活用政治的良好意識。
四、關注平常生活,開展課堂實踐
在中學政治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歡快,而是激發學生課堂實踐的思維積極性,增強學生品德情理行合一的動力。例如,教師布置學生了解家人工作的特點,調查地區經濟行業發展情況,并聯系自身消費、逛街等活動參與情況,來理解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比如:有學生說電廠的組長,母親是抄表員(國有);有學生說父親在銀行上班(國有),母親在超市工作(私營);還有學生說爺爺奶奶在住宅小區里開了一間雜貨店(個體)……在對生活與社會素材的分析探究中,每個學生都循序漸進地展開研究學習。于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分別有多種表現形式”等知識觀點順理成章地被學生掌握,顯然這樣的理解感悟會深刻得多。新課程改革無論在課程意識的確立還是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上都發生了變化。新課程的民主性、開放性要求教師關注學生意識、習慣、能力的培養,以教材為基礎,充分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教師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重視對教材的補充、拓展,同時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在課堂的情與理的交流感悟中獲得知識。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通過創造性思維展現出實踐靈性,由此享受知識學習的愉悅感和能力提升的成就感,更享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升華的自豪感。
本文作者:斯酈鋒工作單位:諸暨市嶺北中學
- 上一篇:淺析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
- 下一篇: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