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學生創新意識培養3篇

時間:2022-06-06 02:43:03

導語:初中政治學生創新意識培養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政治學生創新意識培養3篇

第一篇

一、在進行初中政治教學時,政治課堂的教學要讓學生有一種親近感。

政治是一門極具時代感的課程,在現代的政治教學中,教師都十分注重把教學內容和生活相結合。但是,在聯系生活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真情實感。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教師要做到從身邊的小事進行選擇、學生的實際進行選擇。政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果在政治教學時,教師高談闊論、夸夸其談,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生在理解上就會感到困難,對政治學習也會失去興趣。在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時,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和情感的實際問題,從小處入手。在進行問題的解答時,也不能夠講大道理,要讓學生從答案中發現知識的用處,去指導學生的思想和行動,讓學生感到有一種親情感。例如:在學習《做情緒的主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自己的情緒入手進行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前不久的一次小測試進行教學。在這次測試中,有的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感到非常高興,在學習上也有了動力。但是,有些學生由于某種原因,考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從考試之后就一直情緒低落,對什么也提不起興趣。有些學生雖然也沒有考好,但是他們積極地從中查找原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通過以上的事例,讓學生懂得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讓他們認識到學會調控情緒的重要性,學會怎樣去調控自己的情緒。再如:在學習《學會拒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誘惑入手,如金錢、網絡等等。讓學生認識到各種誘惑的危害,在面對種種誘惑時,應該怎樣去拒絕。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感到了知識的親切,不僅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可以用它指導自己的生活。

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要把教學內容和實際相結合。

政治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在政治教學中要把政治教學和當前的實際相結合。教師要把政治教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融入到社會當中。初中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于初中生來說,讓他們通過具體的事物和生活進行知識的學習,比單純地從課本上學習效果要好得多。通過實際感知所獲得的知識學生的印象更深刻,運用起來更加便利。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情況,精心選擇教學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知道本部分所講授的知識。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當今社會發展迅速,要讓政治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就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被自己的教學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所感染,喜歡上政治學習。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政治學習。例如:每天晚上看《新聞聯播》;經常閱讀報紙、雜志以了解國內外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在每次政治課堂上為學生留出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時事政治的解說,發表自己的看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時,進行理論和實際的相結合,教師還要做到優化政治教學的結構。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得到了大多數教師的重視,但是,有效些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情境時,只是加入了相關的情境,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而沒有考慮這種生活情境是否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有些課堂看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高,但是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所設計的生活情境一定要實現其有效性,并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留出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教師要注重讓學生把在政治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在政治教學中,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提高政治成績并不是教學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政治的學習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思想品質。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活動最多的地方。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都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規范學生的言行。班級和學校可以舉辦各種活動深化學生的思想意識,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嚴格要求自己。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學。只有在學生的參與過程中,才能夠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作者:沈瑞萍工作單位:內蒙古涼城縣四中

第二篇

一、營造氛圍,誘導自主學習

第一,巧設情境,誘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握搜集、處理與運用社會信息的技能與方法,使其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出疑問,善于反思。而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巧妙設置問題情境,以問題驅動學生自主探究、收集信息、交流互動,誘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來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知識與信息運用能力,并學會質疑提問,把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例如:教學《多彩情緒》第一目《人之常情》時,巧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氛圍,運用合作互動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精神。比如導入環節,教師可出示幾幅圖片,引導學生思考:①我的好朋友和我發生了矛盾,這幾天一直不理我,我感到……②看到劉翔奪得奧運冠軍時,心情是怎樣的呢?將學生引入“多彩情緒”的學習意境中,再呈現相關案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試著總結情緒的特點。

第二,結合生活實際,拓展教學空間。在現代教育中,教師需要突破課本與課堂,注重拓展性學習,即利用與開發校內校外資源,結合生活實際,依托基礎性學習,適當延伸拓展,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視野更為開闊,促進學生個性化、創造性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教學《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學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交流會,要求學生課前收集身邊的相關實例,或通過網絡途徑收集相關資料、案例或故事等,分享交流,深化認識,升華情感。再如學習《多彩情緒》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他們分組合作收集所需素材,包括案例、圖片、編演小品、手抄報等,然后課堂上小組交流分享學習成果。或者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會”、“新聞會”等專題活動,讓他們體會政治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熱情,讓學生善于發掘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現象,主動記錄,主動學習。

二、指導方法,學會自主學習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選出有效學習策略,從而更自覺、更主動地學習與探索。當然,此處的學習策略的內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指知識技能學習,形成認知方法及策略。另一方面,指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宜的學習方法,形成自我調控與反思的有效方法與策略。當學生把握有效學習方法與策略后,才能調控自我,善于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由如下方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認知策略與反思策略的發展。

第一,預習指導。在學習過程中,預習既是正確的學習習慣,也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可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在指導學生方法時,就包括了預習方法指導。①粗讀課本內容,瀏覽章節目錄,明白整體結構。②細讀課本內容,明確重點難點。③梳理知識結構,標記疑難問題,提出疑惑。如學習《要“魚”還是要“漁”》時,可要求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主預習,把握預習方法。理解課題,思考“魚”和“漁”各指什么,“授人以漁”與“授人以魚”的含義與區別。

第二,指導解題思路與技巧。①弄清問題,知道需要解決哪些問題。②弄清涉及了哪些知識點,可以運用哪些知識來解決問題。③梳理解題思路,逐步分析、解題。④運用清晰而正確的語言靈活表達觀點,解決問題。⑤思考聯想,看是否還有其他解題方法,打破定勢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作業練習、問題探究來訓練學生解題思路與能力。

第三,綜合歸納,發散遷移。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展開問題探究,引導他們觀察現象,通過分析思考而發掘出知識規律,并試著運用自己的話語來表達問題,總結歸納結論。同時,問題還需要具備開放性、綜合性,讓學生形成發散思維,學會綜合運用知識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與分析。另外,在習題與練習時,教師需要運用一題多解、一景多用或者一題多變等訓練方式,培養學生發散、遷移與思考能力。比如,常言道:“父母恩難報,難報父母恩。”請看漫畫《給父母磕一個頭》,回答如下問題:①你們贊同“給父母磕一個頭”的報恩的做法嗎?②作為初中生,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的事情是什么?這屬于開放性問題,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反對與贊同均可。這樣,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使其多角度看待問題。

作者:陳國榮工作單位:江蘇省射陽縣特庸初級中學

第三篇

1.明確創新教學意義,突出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于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成為我國基礎教育必須擔負的重大責任。因此,我們在政治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創新教育,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創新精神和產生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我們的素質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創新始于好奇,學生的好奇心理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和基礎。興趣是創新思維的營養,因為興趣是感情的體現,是我們學生學習的內需,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進行觀察、思考、探究問題,并能因興趣而產生新的聯想,獲得新的發現。創新還在于對問題的質疑,在以智力多邊互動為主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思考、想出新的問題,并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或做更深入的探索,從而形成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因此,我們的初中教育,特別是初中政治教育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一言堂”,并一味地傳授著教材上的知識點,缺少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學生沒有獲得知識方面的提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也無法養成。我們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諸如“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式,給學生展現自我,發表不同觀點和見解的機會。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第十七課第二框《尊重隱私保守秘密》時,筆者就從班級的事件談起:語文老師讓我們同學寫日記,結果他又收上去看,這是否侵犯了我們同學的隱私權?學生們因為對所學內容有了一定的預習,于是展開了討論。在大家紛紛發言之后,我們再回到教材上,辯證地分析這個問題,得出了結論:隱私權是指公民隱瞞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私事,未經本人允許不得將其公開的權利。語文老師只看不說理論上沒有侵權。還可以用一些相關的報道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環球時報》曾報道的:“澳洲力拓公司駐上海辦事處首席代表、中澳鐵礦石談判澳方核心成員胡士泰因竊取中方談判關鍵機密被中國批捕。”引發學生對這一框另一個教學重點“保守秘密”的學習。最后,讓學生談論“善意的謊言”是好是壞,如何客觀看待善意的謊言這樣的事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辯證分析,擴展他們的思維空間,生發創新思維的可能。

3.合理運用設計教學,推進創新能力運用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我們教學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的沖動,從而激勵學生質疑,并能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如我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做個成熟的消費者》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思考我提出的問題:“我們學校三令五申不允許同學購買學校周邊小店的東西對不對?”學生回答得非常響亮:“不對。”我又問:“學校為什么不允許我們買周邊小店的東西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有部分學生認為這是學校限制他們自由,想讓學校的小店賺錢等。但是等他們冷靜之后,我提出問題:“那么學校這么做沒有可以肯定的目的嗎?”于是進入談肯定的方向思考,繼而讓學生思考到假如我們購買了“三無產品”怎么辦?學生們知道結合課文,從而想出和經營者協商和解、找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進行申訴甚至向法院提起訴訟等解決辦法。如此,我們再結合生活實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全面地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創新理念的重要性,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的興趣點,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勵他們去思考、質疑和解決問題,加強探究性問題的探討,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作者:李軍工作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曹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