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運用措施
時間:2022-09-27 10:06:18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運用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新型教育方法逐漸出現,并運用到了一線教育中。在初中政治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初中政治教學發展。案例教學法;初中政治;教學在初中階段中政治知識并不單純是學習理論知識那么簡單,許多政治知識都是可以運用到實際案例中的。因此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合理使用案例教學法,輔助教學開展。教師通過從自身經驗入手,在選擇與教材內容相關案例的基礎上將學生帶入探究活動中,感受到學習政治知識的意義所在。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初中階段中學生的學習與認知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在理解與自學能力上也是相對較強的,但是對于初中政治知識來講,因其具備較強的理論性,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理解困難等問題,而這也就打擊了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但是在案例教學的使用下,可以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激發學生思考欲望,在主動探究與學習中掌握知識點。通過使用案例可以將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保持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政治知識產生出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質量[1]。
(二)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因政治知識的理論性較強,所以當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時,勢必會出現理解困難等問題,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在案例教學法的使用下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提高了教學的生動性。教師在使用案例時也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展示出來,并借助相應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欲望,讓學生在主動思考中找出問題答案。對于學生來講,通過參與這一活動,不僅可以進入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同時也就可以轉變學習態度。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入手,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三)完善學生思維模式
在初中政治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使用案例教學法剛好可以契合這一特點。學生通過探索案例能夠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運用到問題解決中去,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可以說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實現健康發展目標,提高教學質量[2]。政治知識有著嚴謹性的特點,所以完善學生思維模式做好思維嚴謹性培養工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在思考問題的基礎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教師需要結合政治知識點,借助案例法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政治知識。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一)選擇適合的案例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要堅持從具體情況出發,結合教學要求與重點,確保教材使用的合理性。所以在課堂中需要挖掘教材內容,確定合理化教育目標,選擇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的案例,在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來吸引學生,確保案例教學順利開展。通過有效的編寫與信息收集,在增加滿足教學要求案例的基礎上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揮思想教育作用,提升政治教育質量。如在講述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這一內容時,就可以選擇案例:一名15歲的少年在與小伙伴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家商戶的窗戶:商戶老板說:你應當賠償我玻璃,因為這一玻璃是特制的,而這名少年在通知家長后,其家長說:這一塊玻璃真的是你打碎的嗎?這名少年回答:是的。而家長說:那你應當賠償這一玻璃。但是少年說:我沒有錢。家長說:我可以先幫你付玻璃的錢,但是你在參加工作以后應當要還給我。在展示完案例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討欲望。對于學生來講,在這一學習模式下不僅可以明確責任的含義,同時也可以對責任的來源以及意義產生深刻的認識。在完成案例講述后就可以順勢引入本節課教育內容。通過這種教育方法不僅可以轉變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了解政治知識[3]。
(二)找準案例引入時機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需要清楚認識到案例教學的重要性,采取適合的教育方法,發揮案例教學作用。但是在研究中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也使用了案例教學法,但是其教育效果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并未找準教育時機,使得案例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育中就可以從引入案例教學法入手,以提升教學有效性為基礎,在找準教育時機的基礎上來吸引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聯系,避免出現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確保案例教學的高效開展。如在講述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不負責的人呢?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在學生思考完成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完成這一活動后教師就可以引入負面的案例,以此來讓學生認識到做一名負責任公民的意義所在。當學生對這一內容產生出一定的認知后,教師就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應當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呢?在學生回答完這一問題后,教師就可以及時引入正面的案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責任態度。只有采取適合的教育方法,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實現理論知識與案例的融合,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與領悟,實現理解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變。
(三)掌握案例分析方法
進行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對提升政治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分析,為學生營造出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課堂環境,借助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以平等的態度面對每一個學生,觀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只有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案例分析時,需要找準教育重點:第一,需要及時觀察學生,明確學生對案例的分析程度。當發現學生閱讀點對案例存在錯誤認識時,需要及時介入到學生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確保分析的準確性。第二,教師需要借助鼓勵性話語來激勵學生,啟發學生的思維,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好政治知識的自信心,在提升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政治學習能力[4]。
(四)做好案例展示工作
在政治教學中不僅要選擇適合的案例,同時也要做好案例的呈現,以此來提高案例教學效果。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展現案例的方式主要以文字方式為主,因這種展示方式比較簡單,能夠節約教學時間,所以一直以來是政治教學中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從實際上來講,文字展示只是單純展示案例的一種方法,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十分枯燥與乏味。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從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出發,如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案例相關的內容以動畫的方式展示出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豐富學生學習感受。或是可以將教材中的案例轉變成為劇本,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于學生來講,這種案例展現方法能夠提升代入感,同時也可以快速進入到案例情境中,以第一人的角度面對求中存在的問題,掌握政治知識點。
(五)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首先,要及時更新學生學習觀念。在傳統教育背景下,學生很少愿意參與學習活動,自身主體意識與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就要從轉變學生學習目標與方法入手,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心理素質,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掌握自身學習需求,制定學習計劃,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其次,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感受到學習政治知識的樂趣,才能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需要從案例教學法入手,以學生認知能力為基礎,在避免超出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引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起學習好政治知識的自信心。最后,提升學生參與質量。只有不斷提升參與質量,才能實現教育目標。所以在開展教育活動時需要及時觀察學生,在組織學生分析案例前主要制定華規則與實踐,確保分析的高效性,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好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結合。在新時代的發展下,傳統評價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了,因此在教育中教師需要從掌握學生興趣點出發,確保案例使用的合理性,針對學生在案例探究中的表現進行準確評價,展現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去,在積極反思與完善學習方法中鞏固政治知識點,主動將所掌握的政治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要堅持從引入案例教學法入手,明確教育目標與重點,選擇適合的教育案例,轉變學生對政治學習的錯誤認識,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為學生營造濃郁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胡永晨
- 上一篇: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影響
- 下一篇:幼兒園教師師德養成困境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