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

時間:2022-09-10 03:49:23

導語:略論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

一“、激趣導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學家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溉,而是點燃火焰。”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聯系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從而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創造性,用自己的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激活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有人這樣評價:一節課是否成功,取決于課前的五分鐘。教師要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就必須重視課前五分鐘的“激趣導課”。例如,在教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前,筆者讓學生先談談賀州市目前的發展現狀及賀州人民的生活水平,讓學生意識到家鄉依舊落后,要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從而激發學生為建設家鄉而奮斗的責任心。又如,在學習“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這一專題時,筆者用討論問題“如何讓壓歲錢用得更有意義?”來引入課題。

二“、課堂思辨”,增強課堂互動

如果說課前五分鐘的“激趣導課”是為學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鋪路”“引路”“開路”,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那么,處理好“課堂思辨”這一環節則能使求知火焰燃燒得更旺。例如,教學《生產與經濟制度》中的“投資的選擇”這一專題時,筆者布置了以下任務:假設你擁有一萬元的壓歲錢,請設計出自己最滿意的投資理財方案。學生們所設計的方案五花八門,筆者沒有急于評價學生的方案,而是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看看哪個投資方案最貼近實際且能產生最大的投資效益。這樣教學,改變了過去學生學習“等、靠、要”的被動情況,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究、積極思辨,很快就理解了相關知識。又如,教學“發展生產滿足消費”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從學校的“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規定引出話題,組織學生以“中學生該不該使用手機?”為主題進行辯論。一組學生持支持觀點:個人生活消費有自主權,使用手機有利于生活和學習。另一組學生持反對觀點:使用手機影響學習,影響班風,會養成不良習慣和品行。在辯論的過程中,“道理”越辯越明。最后,筆者進行總結:“第一,個人生活消費有自主權,中學生可以使用手機。第二,個人生活消費又具有社會性,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和個人的健康成長,中學生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手機。另外,手機消費屬于家庭消費中的一項。我們應該合理安排家庭消費的各項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反思評價”,提升學生素質

新教材把過去枯燥的政治理論生活化,讓社會生活走進政治課教材,它明確地提示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的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課前搜集資料,課上展示及交流信息,課后反思與評價。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外,還要使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和評價,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我反思和評價是學生自我認識的基本手段,是學生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它會喚醒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會催生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根據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筆者要求學生每節課后都要思考以下問題:(1)我是否理解了本課的基本知識點,并將其用于解決基礎問題?(2)在課堂合作(思辨)中,我所選用的案例是否緊扣教材,是否貼近實際,是否具有一定的開放性?(3)在課堂上,我是否通過必要的協作,學會糾錯,從而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4)在這堂課上我有什么經驗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古語云:“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神州大地,教師只有從課堂這一源頭“抓實”“抓活”,方能源活水清,高中政治課堂才能永葆活力。

本文作者:彭定杰工作單位:賀州市鐘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