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6-03 07:57:50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高中政治理論性較強,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立足理論,結合教學實際,研究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使案例教學法更加完善。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中政治教學;問題;對策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鄭金洲對案例教學法作了以下界定: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講授法相對立的[1]。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載體,以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為動力,以提高學生能力和培養良好品德為目標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對高中政治教學意義重大。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案例選擇不恰當,缺乏實踐性和啟發性。如何選擇一個恰當的案例,并成功地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但是在實際政治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會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在選擇案例時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最終課堂變成了教師一人的獨角戲,學生成為了旁觀者,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筆者在實習期間聽一位新入職教師講授高二“文化生活”中“感受文化的影響”時觀察到:該教師運用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差異的影片《刮痧》導入新課,這個案例本身不存在問題,但是該教師在運用其進行導入時,竟然出現了問題,本來只需要3—5分鐘就可以順利導入新課,最后卻用了20分鐘。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年齡特征、身心發展特點。現在的高中生基本都是00后,他們的思想前衛,對于很多案例均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具有實踐性、啟發性的案例,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以德育人。2.案例陳舊且繁雜,缺乏時代性。筆者在見習過程中觀察到,部分高中政治教師所用的教學課件已經連續用了五六年,其間并未作任何修改,所用的案例大多數是陳舊的,沒有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及時更新。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述高一經濟生活中的生產力決定消費方式知識時,仍然使用的是古時候的皇帝不能乘坐飛機的案例:皇帝雖然地位至高無上,但是由于當時生產力不足,只有乘坐馬車,而現在由于生產力高速發展,出行可以選擇火車、汽車、飛機等多種出行方式。固然,這個案例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對于00后的高中生來說,該案例過于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也不能銘記于心。3.案例實施時間掌控不當。案例實施時間掌控不當,這是實習教師和新入職教師在政治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最容易發生的情況。比如案例導入時間太長,使學生興趣盡失,或者案例導入太過突兀,沒能給學生留下緩沖的時間,使學生處于云里霧里的狀態,甚至是在進行案例討論時耗費太多時間,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等。這些均屬于案例實施時間掌控不當,主要是因為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缺乏一定的課堂時間掌控能力。4.運用的案例質量不高,缺乏適用的、本土化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基礎和依托,只有運用高質量的案例,案例教學法才能真正發揮實效。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缺乏高質量的案例資源。筆者在實習期間發現,部分政治教師的教學課件是從網上下載的,并且未作任何改動,套用PPT上的案例資源,案例資源的重復率非常高。例如“文化生活”中“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一框,大多數教師使用的是電影《變形金剛》的案例?!蹲冃谓饎偂返某咂狈?,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巨大發展。固然,這個案例的使用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但是筆者更希望教師使用本土化的案例,使學生更愛自己的家鄉,更愛自己的祖國,成為一個既懂科學知識,又擁有人文情懷的青年。
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精選案例,體現時效性。案例選取要與時俱進,具有動態性。案例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具有新穎性。一方面,教師要時刻關注時事新聞,關注國家的方針政策,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同時適當補充具有真實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為了增強知識的靈活性,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課外案例,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與社會接軌的典型案例[2]。2.呈現案例,凸顯多樣性。案例的呈現即是教師對所精選的案例進行展示的過程,案例的精彩呈現是成功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案例的精彩呈現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狀態就像朋友一樣,互相尊重,學生更愿意相信教師所講的話,也更愿意參與到案例的討論中。二是教師恰當的引導。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所以,教師要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學會做學習的主人。3.分析案例,調動積極性。首先,教師在給出教學案例后,學生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對該案例進行探索和分析,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規定好討論時間,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間進行思想的交鋒,最終達成共識,得出討論結果。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應當成為小組討論的“監督者”,認真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最后,由小組推選的同學進行發言,教師和其他學生認真聽取其觀點,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教師對學生的觀點給予正面評價,并適當鼓勵學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4.評述反思案例,體現專業性。評述是對案例教學的概括和提升,也是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對案例的評述可以傳達思想政治理論所要闡述的內容,指明案例中的關鍵問題,同時對學生在討論分析案例中表現出來的傾向進行點評,起到引導啟迪學生學習的作用[3]。運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更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教師不僅要認真評述案例,更要做到反思案例,反思本堂課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情況:反思案例的選取是否恰當,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反思案例的呈現方式是否枯燥,是否達到教學預期,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教師才能逐漸成長,才能提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1—22.
[2]李成漢.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7(9):34—35.
[3]陳彰.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4(6):64.
作者:舒敏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 上一篇:中學微型化學實驗教學研究
- 下一篇:冶金企業園林綠化建設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