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思考
時間:2022-10-28 02:50:38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雙創”教育與高校培養模式的融合現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文章通過分析高校思政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重要性,總結出思政課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意志的培育,以期為指導大學生就業及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方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思政課;高校
發展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滿足國家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要求,也能滿足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作為中國大學必開的公共必修課,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緊密融合,充分挖掘教學優勢,用最大的熱情培養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背景
美國哈佛大學在1945年出版的《自由社會中的一般教育》一書提出,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訓練,做到知識和能力并行培養。1989年,柯林•博爾博士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創業教育”一詞。他指出:“對學生進行創業基本素質和創業能力培養和教育,讓學生具備創業實踐所必需的知識、能力,以及很強的抗壓能力,這是大學生應該掌握的素質。學者魏發辰(1989)在《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中提出“我國現階段缺少創新型人才,國家應加大力度培養。”Plaschka和Welsch(1990)提出,創業教育可以讓大批人才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業教育是國家創新、提高生產力和有效競爭力的關鍵。Bechard(1998)提出,創業教育能夠幫助人們在生活中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Jean-PierreBéchard和DenisGrégoire(2002)指出,創業教育能夠磨煉學生意志、訓練創業技能。創新創業教育是21世紀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統一概念。Gibb(2007)認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之中。Katz(2003)認為,在專業教學中融入一定的創新創業知識、創新創業思想、意識和技能是必須的。曹勝利(2010)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對人有長遠影響的教育模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最大優勢是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充分體現人才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唐嘉芳(2008)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適應社會,能夠自主擇業。本文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能夠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國家人才培養要求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它的教學內容融合了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創業教育和創新理念等內容。
二、思政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必要性
1.滿足國家未來發展需要。黨的報告提出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支撐的第一動力是創新發展,同時指出建設“教育強國”目標。之后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又提出: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雙一流”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從世界大國邁向世界強國時,有與之地位相稱的世界一流水平大學。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必須條件,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它不僅滿足我國教育改革目標,滿足國家、社會發展需要,對建設具有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有很大助力,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釋放個人潛能,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思政課作為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可以強化“雙創”教育效果,讓他們更具責任心和價值追求。2.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育改革和實踐需要。2012年,教育部下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通知。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目標確定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國家情懷、講責任擔當人才的智力支撐。[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論壇上提出“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方針。但目前高校思政課普遍存在“重理論性”“缺少實踐性”的現象。很多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單調、形式簡單,一般多采用學生課堂演講、微視頻錄制、畫小報等,沒有真正發揮實踐課堂作用。長時間缺少實踐教學環節不僅挫傷了學生對實踐課堂上課積極性,也使老師丟失開拓實踐課堂內容的決心和信心,失去了創新課堂教學內容的熱情。另外,在課堂上,教師一直沿襲傳統“注入式”教學方法,忽視學生主體能動性,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缺少互動,很難產生共鳴,讓學生感覺思政課就是一味地說教,可有可無,大大降低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相通之處,他們的教學目標都在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他們早日成為有家國情懷、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所以,思政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既可以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還能提高學生思維模式、動手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和愛國品質。3.新時代大學生發展需要。報告中提出,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百姓心目中對吃“皇糧”、考上公務員、進入事業單位或國企才是好出路的就業觀念逐漸轉變,以創業帶動就業已成為新時尚。當代大學生精力旺盛、思想超前、想法多樣、思維活躍。上學期間創業的情況屢見不鮮,在學校附近的街道上,經常能看到大學生們開的店鋪、攤位,有裝修設計新穎獨特的網紅奶茶店、具有藝術氣息的服裝設計小店、甚至還有個性新穎的餐館。這些火爆小店攤位都是學生們組團創新創業成功的體現。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實踐教學模式(比如,科研活動、科研競賽等)豐富了學生閱歷和動手能力,培養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敏感度和追求新事物的勇氣以及團結協作、抗壓能力和競爭意識。[2]
三、思政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路徑
1.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學還普遍存在不足。比教育論叢如,理論課程講授工作多由各學院的輔導員兼職,很少有專業教師講授此課程,令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論課感興趣程度下降;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多是純技術性操作,比如,購買沙盤進行教學,不利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比如,抗失敗能力、合作精神、誠實品格、毅力和洞察力等)的培養。而思政課教學內容可以彌補以上不足,通過教學內容和案例分析,把抽象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維度設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實踐教學內容豐富思政課書本內容。讓學生感知理論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拓寬眼界、了解世界發展趨勢,明確國家發展目標,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教學中要適當增加主題討論,以此來增加學生正能量。比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的“思想路線”這節課,可設計“人生發展也要規劃”的討論主題,啟發大家“一切從實際出發——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思考問題、探索職業、規劃人生,與時俱進、反對墨守成規、教條主義”。在“形勢與政策”課堂上,激發學生活力,緊跟時代潮流,設計“道路決定命運——人生發展也要選對路”等主題討論。馬克思主義原理課上,讓學生用哲學的思維思考“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挖掘自己擇業方向。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分析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統一問題時,引導教育學生在未來工作中要心系祖國和民族、關心社會、熱愛家鄉。2.創建思政教師微信平臺。思政課要充分發揮網絡作用,堅持“技術為教學服務”的理念進行改革與創新,創建思政課教師微信平臺。平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新國家政策方針、創業知識、管理知識,發放就業信息、考研資料、青年人必讀書目等,豐富學生學習內容。在平臺上,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在邏輯為核心開發新的教學案例,延伸教學內容,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學理念相對古板,案例陳舊、不新穎等問題。運用平臺能免除傳統課堂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弊端,有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通過碎片化閱讀擴大知識面。為了讓該平臺在實際運營中內容不斷更新,吸引更多學生進入該平臺,平臺可以吸取各地方感興趣的思政課教師加入或幾校聯合辦公,也可邀請創新創業相關專業教師進行視頻教學或發放精品教學課程以及文字稿等豐富平臺內容。學生們也可以借助平臺提出問題,發表自己想法,并與相關老師進行溝通,解決一些困惑自己已久的現實問題。正在進行大創項目的教師和同學可以通過平臺開展相關探討,解決實際問題,讓創業項目煥發新的活力。3.擴充師資力量。思政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他們除了要掌握思政學科的核心理論,還要有扎實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因此,思政課教師應進行相關課程培訓。比如,學校可以邀請國企、私企高管等來校為教師進行培訓;學校可以定期推薦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了解企業運營模式,提高教師實踐指導能力;學校可以合理安排時間,讓與創新創業相關的不同專業教師開展專業知識講座,邀請其他專業的教師來交流座談,提升彼此的知識技能。另外,高校之間可以交流合作,組建多校聯盟的師資隊伍,合作打造精品課堂;高校也可以實行柔性引進人事制度、外聘制、與企業合作等方式,優化教師團隊,彌補自有教師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不足的短板。4.添加教學內容。本校或多校間可以組織專家集中編寫思政課使用的“雙創”教材,完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和創新學科特色課程體系。教材內容緊密聯系時代,關切學生成長,分析國家政策方針和時事,特別是對學生進入社會后所面臨的求職、買房、人際交往等問題要進行深入剖析,利用思政課教學知識來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就業形勢和社會需要等要選取最新案例,讓學生擁有好的心態進入社會。教師可以將創新創業訓練滲透到思政教學當中(比如,崗位實習、創業模擬、虛擬現實等教學形式)引入思政課實踐教學中,開辟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3]思政實踐課上可組織些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創新創業設計大賽,根據思政課全員參加的要求,鼓勵每一位同學參與到設計大賽中,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思政課還可借鑒KAB創業教育項目的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擬,激發學生頭腦風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莉.以實踐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質量[J].林區教學,2020(5):16-18.
[2]張正垠.基于第二課堂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索[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2-57.
[3]向澤雄,史寒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機制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20(2):152-157.
作者:姜宏 吳進 單位:長春大學
- 上一篇:《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賞識教育探析
- 下一篇:新會計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探討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