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全面質量控制與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22 11:09:06

導語:土地整治全面質量控制與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整治全面質量控制與管理研究

原理工程質量是建設項目的最終評價標準,是判斷其合格與否的最重要因素,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因此,如何通過質量控制與管理措施實現項目質量的最優化發展和提高,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必須要面臨的重要問題。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工程企業已將工程質量的提高作為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大量學者也對工程質量控制理論、方法和模式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1-3]。土地整治項目是指通過一定規劃方案和工程措施對現有未利用地或利用率較低土地進行綜合治理的行為,是集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以及土地修復在內的各類土地實踐活動的統稱,是在一定范圍內為滿足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的一系列綜合治理活動,對優化土地資源利用結構、保障經濟穩定快速增長以及維持生態環境可持續性具有顯著的效果[4-5],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結合工程實施現狀來看,眾多土地整治項目由于資金缺口較大、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出現了工程質量較差無法達到嚴格驗收條件的現象,工程質量已成為影響工程形象和加強土地利用的巨大障礙。由于土地整治項目包含內容較多,且涉及農業、林業、水利以及環保等部門政策限制較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較多困難[6-8]。因此,做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成為了做好土地整治項目的關鍵,也是項目面臨的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本文以WD公司在陜西丹鳳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為案例,通過分析該工程在質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人、材料、機械、工藝、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為完善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制定了相應的方案和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項目區概況

WD公司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位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為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性質為土地整理,項目區地貌特征屬商洛淺山丘陵地貌區,項目建設總規模為625.4981hm2,可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81.9888hm2,高標準基本農田占項目區總面積的89.13%,整治后新增水澆地面積54.7094hm2,占項目區耕地總面積的19.61%;整治后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個等級。整治后可改善耕地面積281.9888hm2。通過對項目區田、水、路、村進行綜合整治,按需平整土地,加厚土層,合理配置灌溉與排水設施、田間道路及農田防護與生態保持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項目區的種植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土地質量得以提高,項目區內耕地有效土層厚度達到50cm以上,耕作層厚度達到25cm以上,災毀破損田坎、護堤修復率達到99%以上;田間基礎設施占地率達到5.20%;基礎設施使用年限達到15年以上。可提高灌溉、道路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改善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改善生態景觀,提高糧食生產保障能力,促進高標準基本農田的持續利用,為推進農村現代化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PDCA循環理論

全面質量管理采用一套科學的、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即PDCA循環。PDCA由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處理)組成,將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過程分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4個階段[9-10]。PDCA循環理論在我國醫學領域方面應用眾多,且取得了顯著成果[11-15],在工程安裝和園林施工質量控制管理方面也進行了較多探討[16-18]。因此,本文使用PDCA循環理論來進行土地整治項目質量控制和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3WD公司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通過工程措施使原有農田耕地等別顯著提高,對促進糧食產能和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項目規劃和實施方案完善,并針對每項單體工程均有對應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藝,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些現實問題。本文從該項目的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的要素等方面入手分析,總結分析出該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建設單位自行墊付資金,投入不足,無法保證質量;二是項目變得更多,重大變更導致降低工程標準和質量;三是中標施工單位層層轉包,項目施工過程管理不規范;四是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素質低,不重視工程質量工作;五是監理工作力度不夠,部分項目參建單位對建設質量控制不夠嚴格,存在工程質量問題;六是已經修建好的項目管護不達標,致使質量下滑。

4WD公司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質量管理PDCA循環

首先,要明確施工質量控制計劃環節(P階段),本項目主要施工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此環節要明確各項單項工程的技術標準和相關規范要求。結合P階段提出的單項工程標準,提出施工質量控制執行環節(D階段)的具體要求,必須嚴格遵循規范要求的施工方法和工藝。工程施工完成后,要結合施工情況,做好施工質量控制檢查環節(C階段)相關工作。檢查反饋階段是對項目的最后驗收,驗收不合格就要進行返工,合格了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檢查的主要內容是項目的質量是否達標,方式是外部檢查和內部檢查。傳統的檢查方式只有外部檢查,沒有內部檢查,這就往往達不到檢查的效果和要求,使檢查階段存在缺陷。最后,要針對工程質量和施工效果做好施工質量控制改善環節(A階段)相關工作。在質量檢查中發現隱患時需要迅速予以整改,確保在建設過程中質量管控能夠始終保持在較為合理的范圍。對于質量問題的解決,一般都是預防和問題處理2種。預防,所針對的是所有正在進行和將要進行的建設活動,避免其中存在建設問題;而問題處理顯然是已經遭遇了問題風險,必須通過補救措施才能加以改善,這是為了消除潛在的不合格,并且對于彌補計劃存在的問題予以補足。施工方案中的技術質量標準應當是這一過程的根本依據,只有在前道工序查驗合格的背景之下,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建設。嚴禁不合格材料與產品進入到建設活動之中,一旦發現要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通過上一輪的PDCA循環,WD公司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規劃設計報告,對丹鳳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提出了明確質量控制計劃,尤其對關鍵工程進行控制。根據內部驗收檢查結果,進行“糾偏”和“預防”,“糾偏”是指檢查結果有問題,采取措施進行解決撲救;“預防”是指檢查結果沒有問題,但必須對預估的問題進行預防。最后將暫時沒有找到解決方案的問題轉入下一輪PDCA循環去解決。

5結語

多項工程由于資金缺口比較大、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出現了工程質量和工程形象較差等現象。做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成為了做好土地整治項目的關鍵,同時也是土地整治項目面臨的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通過利用PDCA循環原理,分析了工程在質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工程質量控制計劃環節、工程質量控制執行環節、工程質量控制檢查環節以及工程質量控制改善環節幾個方面說明了PDCA循環原理利用情況,為完善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制定了相應的方案和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作者:吳萌 單位: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