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區域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時間:2022-11-06 09:41:25
導語:論區域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就是對全區中小學領導管理過程、教師教學過程的督導。它通過教學過程質量監控與反饋的方式來實現結果性質量的提升,是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結果性督導”的新督導方式。要保證過程性教學督導的質量,必須要有規范的實施途徑:構建工作機制作保證,組建專家隊伍抓落實;周密細致作準備,科學合理定方案;督導內容全面深入,督導環節絲絲入扣;督導方式靈活多樣,突出重難點抓關鍵;善于發現問題,力求抓得“全”“準”“深”;分析問題全面深刻,查找“病因”具體入微;提建議重實效操作,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教學質量;實施途徑
教學督導是管理教學質量的一種制度,是教學質量監控與反饋的主要手段,是深化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目前,不少學校都建立了教學督導制度,但在一定區域內實施教學督導的不多,即使在實施區域內學校教學督導制度的區縣或鄉鎮,基本上也只是重視了教學質量結果性督導的等級鑒別作用,而輕視了教學質量過程性督導的發展指導價值。導致被督導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產生怨恨,或弄虛作假,或應付了事,反感那種把督導結果只與學校考核、教師考核掛鉤而不給予具體指導的做法,致使學校領導的管理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學校的教學質量徘徊不前,甚至下降。鑒于此,我們在實施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提升教學質量上,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取得了明顯效果。所謂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就是對全區中小學的領導管理過程、教師教學過程的督導。它通過教學過程質量監控與反饋的方式來實現結果性質量的提升,是一種不同于一般“結果性督導”的新督導方式。現就我們實踐探索出來的實施途徑總結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構建工作機制作保證,組建專家隊伍抓落實
為了提高全區中小學教學質量,我區教委建立了全區中小學教學過程督察視導機制。一是成立了“渝北區中小學教學過程督察視導領導小組”。由區教委主任擔任組長,分管基礎教育教學的副主任、區進修校校長以及區教委退居二線的調研員任副組長,區教委基教科科長、區進修校分管教研的副校長及教研室主任為成員,負責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部署。二是組建了經驗豐富、精明強干、敢于擔當的督察視導專家組。主要是特聘了一批富有多年一線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的、有較高話語權和威信的、退居二線的老校長、老主任及退休在家的研究員、教育名師、教研員等組成教育教學督察視導工作專家組。按照督查視導的不同對象又分成高中督查視導小組、初中督查視導小組和小學督查視導小組,三個小組每學期按照區教委制定的督查視導方案,定時間、定內容、定重點對全區高中、初中、小學教學工作特別是畢業年級的教學工作進行過程督查、巡視、指導。其中高中、初中的督查視導必須實現全覆蓋,小學采取隨機選取學校的方式進行督察視導,但每期覆蓋率不得低于30%,每一所學校督查視導的時間3~5天不等,可以反復督察視導。
二、周密細致作準備,科學合理定方案
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結果性督導”,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的全過程、全方位督察,在開展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察視導工作之前要有周密的設計方案,要做好周全的部署、精細的準備,這是搞好過程性督查視導的基礎工作。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好四個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要根據高中、初中、小學各年級上期和下期學校教學工作的不同特點,設計針對不同重點的教師調查問卷、學生調查問卷。教師調查問卷要盡可能反映出學校領導抓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激勵機制建設和制度機制的執行情況,深入了解各年級、各學科組、班級、課堂指導教師的實效性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各年級問題的情況;要盡可能反映出班主任組織、指導、協調等情況;要盡可能反映出任課教師的教學態度、合作精神、專研能力和教研氛圍等;要盡可能反映出班風、學風、教風狀況;要盡可能反映出教師需要學校幫助的內容和教師對學校的希望與建議。學生調查問卷,既要有學生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整體簡評,又要有學生對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校的建議與意見,還要能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困難學科、學生課余自主學習、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和幫助等情況。二是要認真收集、分析被督導學校在全區調研測試中有關教學質量的相關數據,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視角分析、比較被督導學校的教學質量水平和教學質量發展現狀。利用離均差、標準差、標準分等統計數據全面了解被督導學校的優勢學科、短板學科、教學質量差距等,以便在教學督導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管理干部和教師進行指導幫助。三是要根據數據分析和平時對被督導學校的了解,設計訪談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提綱,設計主持召開被督導學校中的各類人員座談會提綱,以便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訪談。四是要印制好調查問卷、相關數據和統計表。
三、督導內容全面深入,督導環節絲絲入扣
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督導學校管理教學的過程和教師執行教學過程的情況。對學校管理者而言,就是對教學常規的管理水平進行督導;對教師而言,就是對教學常規的執行力進行督導。因此,在督導過程中必須通過隨堂聽課、課后及時與上課教師反饋交流、組織學科組教師座談、參加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參加班主任會議、師生問卷調查、訪談學校領導及年級組長和教師、訪談部分學生家長、與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集體交流、查閱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和學校管理各年級的工作計劃、查閱年級組和備課組工作計劃、查閱班主任和教師工作計劃、查閱領導和教師的聽課記錄及參加教研活動或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查閱教師備課的教案和課件、查閱教師的作業批改情況、查閱教師的試卷命制情況、查閱教師對學生的學業質量分析、巡視課堂和教師辦公室、巡視實驗室、巡視學生早晚自習和午間管理、訪問學校網頁等方式發現學校教學工作中的突出亮點和主要問題。督查內容要做到全面深入、一絲不茍、絲絲入扣。
四、督導方式靈活多樣,突出重難點抓關鍵
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工作的重難點,是對被督導學校領導的過程性管理及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指導和幫助。豐富的教學管理過程和復雜的教學實施過程,必須要有多樣化的督導方式。一看:看學校領導管理教學過程的資料、教師教學的資料、教師的課堂、教師的教研、師生的精神面貌、校園秩序、校園文化建設等。“看”必須細心,只有細心才能看出亮點和問題。二聽:在與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交談和聽課中要會傾聽、善于傾聽,只有會傾聽、善于傾聽,才能聽出其中的優勢和缺陷。三記:在看、聽的同時要及時做筆記,才能有根據地與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進行恰當的交流。四思:對看到的、聽到的和記下的東西進行綜合分析,對好的經驗與需改進的地方做出準確的判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五導:針對學校中不同的交流對象,及時給予肯定和指導,肯定是激勵、是導向,指導是指點、是引導,要在理念到實踐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對教學管理干部、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和集體指導,切忌空話、套話等無效指導。“看”“聽”“記”“思”“導”是過程性教學督導的基本方式,綜合運用這些基本方式,能使過程性教學督導的內容實現多樣化。
五、善于發現問題,力求抓得“全”“準”“深”
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全區各中小學領導提高教學過程管理水平,指導教師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發現問題是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工作的關鍵,只有把問題找得“全”“準”“深”,才能抓住問題的要害。主要從五個方面發現問題:一是從教師教學業績、學生學業質量的相關數據分析和比較中發現問題。二是從問卷調查中發現和題。一方面認真組織畢業年級全體教師參與問卷調查,及時統計問卷中封閉題目的各個等級的平均數,利用平均數的大小發現存在問題的嚴重程度;及時梳理開放性題目中教師對學校、年級、學科組和班級抓教學質量的情況。另一方面認真組織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及時統計數據,及時梳理學生意見、建議和學生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調查數據和意見梳理,及時研判出師生的共性問題、共性需要和師生的個性問題、個性需要,以便分層、分類實施指導和幫助。三是在聽課、訪談、查閱資料、座談、交流、巡視中發現問題,并通過橫向、縱向比較做出判斷。四是認真歸納教師對學校各個層級教學管理者管理教學、研究教學、引領教學的希望與建議,從教師的這些希望與建議中發現學校、年級組、備課組、班主任、任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歸納學生對班主任、科任教師的建議和意見,從學生的這些建議與意見中發現班主任和教師的問題。五是從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業務部門聯系學校的領導和專家了解問題。只有把問題找得“全”“準”“深”,才能辨癥施治、對癥下藥。
六、分析問題全面深刻,查找“病因”具體入微
分析問題,查找“病因”是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的重要一環。督導小組專家組成員須做到“四個深入”,即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師生、深入學生家長。要以被督導學校中的一員的角色進行督導,多找機會與學校領導、年級組長、班主任、教師和學生一起在和諧的交流氛圍中認真剖析產生問題的背景、問題的現狀、問題的原因,找準問題的“癥結”,把問題的本質揭示出來,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七、提建議重實效操作,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發現了問題,明確了病因,必須解決問題。無論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督導專家組成員都要在認真交流、匯總出學校領導在管理教學過程和教師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的基礎上,撰寫出解決學校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師執行教學過程共性問題的書面反饋意見,并及時向被督導學校的全體教職工進行大會反饋。若為一般的個性問題,則個別交流反饋。無論是集體反饋,還是個體交流,必須堅持說實話、說真話,突出對問題整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以上實施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的七個環節,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我們填補了過去抓區域教學質量缺少“過程督導”這一空白,形成了“目標導向,過程督導,目標考核”抓區域教學質量提高的完整鏈條。從而使基層學校領導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的教學能力、學校的教學質量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過程性區域教學督導”經驗已輻射到其他區縣,并產生積極影響。
作者:丁如全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校
- 上一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研究
- 下一篇:高校跆拳道教學質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