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臨床見習教學質量研究
時間:2022-05-02 10:07:22
導語:腦血管病臨床見習教學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臨床見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醫(yī)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增強其辨別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進行的臨床實習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在腦血管病整個見習階段,掌握臨床相關技能和語言交流的技巧、熟悉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的有效手段與統(tǒng)一流程、以及拓寬臨床思維、有利于今后的臨床工作。提高腦血管病見習帶教教學質量的重點是制訂統(tǒng)一而全面的臨床見習教學詳細計劃,統(tǒng)一臨床見習帶教的科學流程。腦血管病專業(yè)臨床見習教學的主要措施是增強醫(yī)學生交流能力與問診能力,指導醫(yī)學生進行病例匯報以及診療討論。持續(xù)增強與患者的交流能力、以及相關的各項技能,有利于改善臨床教學質量,從而為后續(xù)開展臨床實習打下牢固的根基。
[關鍵詞]腦血管病;臨床帶教;見習帶教;帶教質量
臨床見習是理論邁向實踐的橋梁,對于整個醫(yī)學教學來講,是處于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臨床見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醫(yī)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增強其辨別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進行的臨床實習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1]。而心腦血管病科醫(yī)學生屬于臨床見習之中的主體,能直接面對患者,其中包括有著典型癥狀的患者,所以,參與的興趣、熱情、以及主動性均較高,可是在與患者交流方面有所欠缺、而且病史的采集較為片面或是不夠完整、體格檢查也存在失誤、臨床思維不靈活。所以,必須采取科學途徑來提高臨床帶教效果,實現(xiàn)教學水平的提升。
1提高腦血管病見習帶教教學質量的意義
目前,在全面提倡創(chuàng)新教育、以及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對醫(yī)學教育所選擇的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腦血管病的綜合性強、見習階段較短、教學內容復雜,使得大部分醫(yī)學生在該階段感到內心迷茫[2],如此一來,就使教學與以往相比難度更大了、也更不易保證效果。在腦血管病整個見習階段,掌握臨床相關技能和語言交流的技巧、熟悉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的有效手段與統(tǒng)一流程、以及拓寬臨床思維、并通過了解病史采集過程來增強病史采集水平,不但有利于后續(xù)順利進行臨床實習,還有利于今后的臨床工作[3]。
2提高腦血管病見習帶教教學質量的重點
2.1制訂統(tǒng)一而全面的臨床見習教學詳細計劃。教研室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來組織集體備課,制訂統(tǒng)一的教學詳細計劃,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安排有著較深資歷的帶教教師:①所有帶教教師都要了解見習階段的教學詳細計劃與大綱,特別要知曉該次見習階段的關鍵部分,準備適合的講稿;②找出臨床上的典型病例,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如:患者的日常習慣、病情、還有情緒波動等,疏導患者內心情緒,盡量讓患者愿意配合操作,特別是配合體格檢查、以及病史采集。從見習帶教的全程來看,教研室既要發(fā)揮出規(guī)范、組織與檢查的作用,也要顯現(xiàn)改進與協(xié)調的作用[4]。2.2統(tǒng)一臨床見習帶教的科學流程。主要流程設計如下:①在醫(yī)學生剛入科之時,要對其說明見習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目的、任務和主要內容等;②讓其中1名醫(yī)學生來實施病史采集,其它醫(yī)學生做相應的補充,教師應在旁及時指出采集病史中在應用手段上存在的缺陷,并進行記錄;③讓其中1名醫(yī)學生來實施體格檢查,教師應在旁及時指出其在體格檢查時的遺漏,并進行記錄,然后,示范彌補其在陽性體征方面的缺失;④醫(yī)學生返回示教室后,匯報整個體格檢查以及病史采集的實際結果,再由教師對每1名醫(yī)學生的操作情況給予評價;⑤教師引導醫(yī)學生歸納病例具有的特征,初步進行診斷;⑥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醫(yī)學生對通過初步診斷難以說明的臨床癥狀做更深入的探討,如:是否要補充輔助檢查,以及是否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者伴其它疾病等;⑦分析并制訂治療的策略與原則,注意查看實際療效;⑧對見習情況做出小結與考評,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及預先告之下一個見習階段的任務。通過以上統(tǒng)一的流程,使得醫(yī)學生對腦血管病的見習更感興趣,能主動的參與進來。
3腦血管病專業(yè)臨床見習教學的主要措施
3.1增強醫(yī)學生交流能力與問診能力。醫(yī)學生剛接觸病室缺乏正確的交流技巧,加之腦血管病的許多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障礙,使得臨床問診變得更為困難[5-6]。教師可先讓醫(yī)學生在示教室進行情景臨摹,熟悉病史采集的各個流程,分組演練問診內容,增強其與患者以及陪護人員的交流能力與熱情服務意識;之后,到病床親自進行操作,這時教師必須在旁協(xié)調,防止由于交流不到位或者其它失誤而導致患者陪護人員的不滿和減弱醫(yī)學生的信心。3.2指導醫(yī)學生進行病例匯報以及診療討論。教師先說明歸納病例特征的具體方法,在體格檢查與進行問診之后,再讓醫(yī)學生歸納并匯報病例特征,運用基礎課中所掌握的解剖以及生理知識,做出定位診斷,并依據(jù)病情的實際變化特點,做出定性診斷[7],然后,討論各種必要的輔助檢查。對于通過已給診斷難以說明的病情和相關檢查資料,要做更深入的討論,得出易于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或者其它伴發(fā)疾病,繼而討論尚待補充的檢查項目[8]。該過程可在輔導式的帶教法中融入提問式的帶教法,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引入書本以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擴展醫(yī)學生技能。
4小結
綜上所述,腦血管病專業(yè)見習階段,在教師的幫助下,做到以醫(yī)學生為中心,搭設從理論邁向實踐的橋梁,通過感性認識來加深并升華理性知識,拓寬臨床思維,持續(xù)增強與患者的交流能力、以及相關的各項技能,有利于改善臨床教學質量,從而為后續(xù)開展臨床實習打下牢固的根基。
[參考文獻]
[1]吳杏,陳國偉,董吁剛,等.淺談心血管內科見習帶教體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14,11(2):231-232.
[2]崔虹,李惠平.臨床護理教學路徑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4(9):206-207.
[3]郭舒婕,朱麗美,王曉敏,等.探究式學習理念在心臟病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18(11):169-170.
[4]Saver,SukJaeKim,Gyeong-MoonKim,etal.CollateralFlowPredictsResponsetoEndovascularTherapyforAcuteIschemicStroke[J].OhYoungBang,JeffreyLLeeDavidSLiebeskind.Stroke,2015,20(3):465-466.
[5]樊昕,余婷,王捷.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心腦血管疾病見習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4,11(7):234-235.
[6]YuanLuo,Yi-PingYang,JieLiu,etal.Neuroprotectiveeffectsofmadecassosideagainstfocal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rats[J].BrainResearch,2014,15(1):561-562.
[7]沈誠,范士志.PBL與CBL相結合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5,14(3):180-181.
[8]JoonhoChung,YongBaeKim,Chang-KiHong,etal.Bloodpressure-loweringeffectofcarotidarterystenting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carotidarterystenosis[J].ActaNeurochirur-gica,2015,9(10):483-484.
作者:劉大錚 單位:長春市中心醫(yī)院干部一療區(qū)
- 上一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
- 下一篇:路基填土質量檢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