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標準與食品檢測標準探討

時間:2022-08-02 10:34:44

導語:食品安全標準與食品檢測標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標準與食品檢測標準探討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更加高品質的生活,因此需要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相關企業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保障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食品的生產質量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安全和身體健康,也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發展的質量,對維護食品行業的形象非常重要。

關鍵詞: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標準檢測;HACCP體系

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在不斷完善,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一些企業缺乏對于食品的檢測環節,生產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技術保障,生產設備落后,導致食品生產過程中常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影響。本文將針對食品安全標準于食品檢測標準在應用中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相關解決策略。

1食品安全標準以及食品檢測標準

《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的安全標準方面有8個方面的嚴格規定,在食品加工生產中,要保障食品無毒無害,且符合相關的營養標準要求,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食品安全體系主要包括HACCP體系,其主要研究食品的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標準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為了開發航空安全食品而提出來的,具有有關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理論。在最開始時此理論只有3個部分,后面經過一定的發展和完善,從3條增加到7條,成為當前的HACCP七大原理。HACCP體系通過對食品原料加工過程、食品儲存運輸以及食品銷售的每個環節進行危害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危害,然后確定關鍵控制點,對危害進行控制,從而實現食品安全的目的。在食品安全標注這一領域,HACCP管理占據主導作用,之后的管理體系都離不開HACCP。HACCP體系更加強調系統性,同時也更加強調對前提條件的建立,所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都需要按照該理念進行制定。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消費者更重視自己食用的食品是否安全,同時企業對食品安全的管理也越來越重視。不論是食品加工鏈條中的各種類型,還是企業的原料供應和加工流程,甚至是食品外包裝公司都十分重視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檢驗標準是為了提高食品的安全質量,判斷食品中是否含有人體所需物質,食品生產廠家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根據相關的檢測標準,通過一定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生產的食品進行安全檢測,其內容包括食品所含元素組成的分析和食品的營養價值分析,根據檢測的結果與之間制定的標準相比較,判斷其食品是否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1]。

2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2.1法律法規制定不完善以及執行力度不夠

我國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但是仍然有些食品加工過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規制定不完善,很多食品生產廠商沒有統一的標準,給食品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隱患。同時,地方部門對于食品安全保障的執行力度不夠,很多不良食品生產廠家生產地點隱蔽,無法及時進行查處,導致很多不健康食品和“三無”產品流入市場。例如,在一些農村地區,商家將黑作坊選在自己家中或山中,當地的食品監督部門不能及時對這些黑作坊進行查處,當地居民的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向有關部門及時舉報。這些黑作坊在生產食品時缺乏健全的食品生產設備,食品安全衛生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某些無良商家為了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常使用地溝油、染色劑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行食品加工。這些由黑作坊加工生產出來的“三無”食品,普遍流入當地農村市場,再加上該類黑作坊的流動性強,導致有關部門的監管難度加大[2]。

2.2食品安全檢測儀器不符合標準

由于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的造價成本過高,很多食品生產廠家都沒有系統的食品安全檢測儀器,有些廠家的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過于落后,無法對生產食品進行精密的檢測,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加劇。

2.3食品生產技術無法滿足檢測需求

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對各行各業的標準逐漸提高,特別是技術方面的要求較高,食品安全檢測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小范圍性檢測,在檢測過程中所涵蓋的范圍更大,對于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更加嚴格。食品行業中不同部門所執行的工作內容需要進行合理布控,在綜合各部門情況后,還需要整體進行規劃整合。技術的革新都體現在小的細節方面,技術的發展也需要從小的細節上提升,從而實現大的進步,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工匠精神。目前,各類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對于生產技術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和營養性,需要有更多的檢測技術和生產技術提供支撐[3]。

3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的策略

3.1加強對食品安全生產人員的培訓

各地食品生產廠家要定期對生產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求相關食品安全部門深入到基層進行考察,了解食品生產廠家的日常工作,幫助生產廠商定制合理的安全檢測計劃。在食品安全部門檢測的人員組織中,一定要保證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保障合理的就業上崗制度,嚴格做好食品生產安全資格證的審查工作。同時,要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的聯系,不斷更新檢測設備,保證在檢測工作中的食品安全。

3.2新型生產技術的運用

食品生產企業要跟上時代步伐,在原料的選擇上和加工技術上不斷提高。積極應用新型的生產技術,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保障企業發展的高效性和可持續性。在食品原料的選擇上,要結合營養學的知識,保障食品的安全標準。食品生產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了解國外的先進加工技術,在原料的進口上面下功夫。可以定期聘請食品學專家到生產基地調研,給予企業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一些指導性建議,幫助企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技術。同時,利用科學的手段對食品成分進行分析,實現企業的生態化管理和先進科學技術的有效利用[4]。

3.3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相關部門要完善食品生產加工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保證食品安全檢測在科學有效的環境中進行,同時要下發相關文件,責令生產人員要定期到相關部門接受食品安全檢測審核。政府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食品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在地區都設立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為食品生產廠家提高高效、便捷的檢測流程。每年都要對檢測人員進行相應的考核工作,同時要求食品安全檢測部門對于負責區域的食品生產規模做好細致的摸排工作。在檢測工作中,要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對于檢測工作中的失誤要做出嚴肅的處理,同時在對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上,要求相關部門做好預案,保證面對突發事件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

3.4建設食品安全監管網絡

相關食品安全檢測部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統,在各地區范圍內設有相關的食品安全監測點,一旦在市場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同時要對相關的食品生產廠家實行突擊檢查,定期對廠家進行食品安全評估,符合相關要求后才能允許廠家進行食品的加工生產,反之則應立即查封整改。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利用良好的信息手段,通過官方的微信平臺或通過3·15晚會揭露一些廠家的惡劣行為。全國要實現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將各地區的食品問題實行云端共享,全國范圍內進行統一的監管,利用公眾的力量進行食品安全監督,做到監管工作的公開、有序[5]。

4結語

食品加工生產領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同時加大對食品安全檢測的相關工作,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市場的監督管理,幫助企業生產更科學規范,保障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促進我國食品生產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鳳.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與應用[J].中國食品,2021(6):108.

[2]李波,石群.質量管理在檢驗檢測機構中的合理運用分析[J].中國食品,2021(5):112.

[3]管恩平,閆濤,楊爽,等.海關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標準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1,12(2):447-451.

[4]劉紅衛.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與應用[J].現代食品,2020(22):84-85.

[5]穆垚.關于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具體應用[J].中國食品,2021(5):113.

作者:劉嘉川 單位:七臺河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