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質量安全論文

時間:2022-12-02 11:20:36

導語:農業機械質量安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質量安全論文

1農機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

1.1安全防護裝置與強制性標準不符

首先,根據《農林機械關于安全的第1部分總則》相關規定,裸露在外的危險運動件必須要加設相應的防護裝置。而有些農機產品裸露在外的旋轉件沒有防護裝置,或者防護裝置的強度以及剛度不符合要求。其次,防護裝置安全距離不合要求。農機產品的防護裝置若采用剛性網,或者采用柵欄時,其防護罩的網孔過于大,安全距離的預留不夠。那么,手指很容易透過網孔接觸到運動件,從而造成傷害。最后,有些農機產品沒有安全防護裝置,或者裝置不符合規范。如果防護罩太小,就不能有效地罩住轉動件。如果轉動件(鏈輪、帶輪或齒輪)進入嚙合區,并且沒有防護裝置,也就是說局部防護不到位,很容易對人身造成嚴重的傷害。

1.2安全標志不符合有關強制性標準

(1)安全警示標志未明顯在危險部位標識。按GB10395.1的規定,即使機器采用安全設計和防護裝置,但是仍有潛在危險存在時,則必須在機器醒目位置處標注相應安全標志。如發動機排氣管等發熱部件應設相應危險警示標志。(2)有關強制性標準要求安全警示標志須永久性存在。安全警示標志應在使用壽命內具有可視性,即使日曬雨淋也不褪色且不脫落。(3)產品使用說明書中安全操作的內容缺失。或者產品說明書中明示擔保寫得不夠明確,使得有些指標過高而誤導消費。

1.3重要部位連接不符合標準要求

一些高危險農機具的重要部位沒有按照要求使用高強度的螺栓。農機具工作時在各種外力作用下容易松動從而對機體造成危害,對人身、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2造成農機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對國家規定的強制性標準理解偏差導致產品不合格

由于企業對GB10396一1999規定的農機危險圖形總則理解片面,使得實際操作時安全標志危險圖形和顏色不符合規定,最終導致不合格產品的出現。有些農機生產者不懂工藝、安全和標準這些方面的知識,在編寫使用說明書時,把有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編寫得缺東少西,含糊其辭,使得說明書指導農機產品正確使用的實際效用微乎其微。

2.2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降低安全防護技術要求

很多農機制造商,其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都很有限。但是為了爭奪市場就放松了質量的檢測。材料上以次充好,制作防護裝置本該采用強度剛度較好的材料,卻私自降低要求用了質量較差的代用料。本應是全防護的只采用了半防護,本應是半防護的而沒有防護。這些私自降低安全防護要求的情況屢禁不止。

2.3主管部門與檢測機構把關不嚴

農機產品的管理應該有新的探索,發展也應有新的創新。應該加大質量檢測部門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相關通用檢測設備。大力培訓相關檢測人員,提高業務素質。增大對偽劣農機產品的檢查力度。及時反饋產品質量問題,使生產企業能及時改善產品質量,從源頭上控制偽劣產品流入農機市場。另外,目前農機市場缺乏專業的宏觀調控,所以市場運營會有些零亂,目標不明確。主管部門應明確監管職責,對那些假冒名牌產品沖擊市場的小企業應采取手段堅決予以取締,規范市場管理,完善市場質量監督體系。

2.4企業對產品質量安全重視不夠

一些個體農機生產企業和私營業主受利益驅動以次充優。單純地追求農機產品只要好用就行,產品以次充好、粗制濫造。他們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漠視產品質量,不但使農機產品在質量安全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而且嚴重制約了農機新產品的開發。

3完善農業機械質量安全的建議及相應對策

(1)生產銷售者要整合資源,并參與市場,走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要用優質的產品、一流的服務去參與市場的良性競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進步。要擺脫落后的“閉門造機”模式,尤其是要摒棄單一的、“低成本”的實現利潤的想法。(2)消費者也要提高自身素質,在購買農機產品前多了解一些與其相關的信息,做到選機、用機、管機、用機一體化。在購買農機時,能夠對選機以及用機和護機這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認知。全面了解產品的操作要領、保養方式等之后,再使用該產品。不能盲目操作。如果有疑問,應該及時向相關技術工作人員尋求幫助。(3)對于農機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有關部門要花大力氣進行監管,并加大力度。多方位對農機市場進行規范引導。并想辦法促進消費的合理性,為農機生產、銷售和使用提供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讓農民朋友不再害怕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不會再在購買農機時無所適從。(4)建立農機整頓長效機制,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公開維權程序,明確維權部門。讓農民朋友遭受農機事故時,在人身和財產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明確知道怎么做和該做什么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將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作者:董麗娟單位:許昌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