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輸液質量安全探究
時間:2022-04-19 10:27:04
導語: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輸液質量安全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開展精細化管理對輸液質量安全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2018-01至2018-12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靜脈用藥調配科200張處方為對照組,對照組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精細化管理前階段;隨機選取2019-01至2019-12我科200張處方為研究組,研究組為精細化管理后階段。比較兩組不合格處方檢出率、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考核成績優良率、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結果研究組不合格處方檢出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考核優良率高于對照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開展精細化管理對輸液質量安全有積極影響,可有效提高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水平,并降低其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減少不合格處方,保證輸液質量與患者安全。
【關鍵詞】靜脈用藥;精細化管理;輸液質量
近年來,隨著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在國內各級醫院的推廣,規范化、精細化管理逐漸成為了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可行性高、合理科學的管理模式也是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正常運行的重要前提,因而制定出一套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精細化管理模式十分必要,對于患者輸液質量及安全性均有重要臨床意義[1]。為此,筆者在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中即結合科室條件建立了一套精細化管理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為證明筆者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精細化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與優越性,以指導臨床應用,特運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精細化管理前、后的輸液安全性,以及科室人員專業水平變化進行自體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8-01至2018-12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靜脈用藥調配科200張處方為對照組,對照組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精細化管理前階段;隨機選取2019-01至2019-12我科200張處方為研究組,研究組為精細化管理后階段。根據科室條件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建立一套精細化管理方案。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參與本研究。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精細化管理前后兩個時間段的氣候、季節等變化不大,誤差較小;(2)精細化管理前、管理后的科室工作人員均為40名,前后無變化;(3)輸液處方以及差錯記錄等相關資料完整無缺。排除標準:(1)抽選的處方資料不詳;(2)科室工作人員有變動;(3)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負責的病區有變動。1.3方法。1.3.1精細化處方審核。(1)在科室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中設計出合理的輸液用藥軟件,仔細查詢藥物之間配伍禁忌、藥物作用、用藥途徑等自動審核及藥物信息;(2)審核處方時,應根據個人臨床經驗、工具書與說明書,特別是主管護師職稱以上工作人員,應對靜脈用藥具備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3)安排主管藥師與主管護師聯合審核處方,全面發揮藥劑人員對于藥物性狀、配伍、作用的了解,明確藥學法律優勢,并能互相取長補短,同醫護人員之間能夠快速、有效溝通,降低差錯事件發生率,降低輸液處方不合格情況發生率。1.3.2精細化藥品管理(1)對針劑及輸液體制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實現開放式管理、分類上架、分區域管理,保證排藥更快捷、方便、準確。對于針劑則安排專人管理,以科室為單位發放、擺置藥品,保證藥物規格無誤,對醫院、患者負責,并加入核對環節,降低差錯事件發生率;(2)可運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信息系統管理針劑,如按貨位號定位藥品,可按照如下分類管理:貴重藥品、冷藏藥品、高危藥品。對于高危藥品以及外觀相似容易混淆的藥品進行定位防治,并予以“雙標識”作為特殊記號,實現“前饋控制”,降低藥品輸錯等差錯事件發生率。在醫院建立低溫保存區,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中需要低溫保存的藥物有20余種,可設置低溫保存區域,購買冷藏箱,以實時監控溫度,及時調整,保證低溫保存藥品的質量,最大限度地預防藥效受損;(3)設置高危藥品標識十分必要,可分類為A級、B級、C級,設置醒目識貼,擺藥時設置擺藥貼,并保證專袋包裝、專箱配送。1.3.3精細化調配管理。(1)醫院感染預防管理。成立領導管理小組,完善靜脈用藥相關制度,落實領導小組各個成員的職責,并檢查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實各項預防院內感染的制度,包括規范無菌化操作流程、各級層流環境清潔度達標、每日消毒層流操作臺與配制間物品、每日清潔地面、記錄紫外線燈管更換日期以及輻射強度。同時,注意每個月進行一次醫務人員手衛生檢測、物體表面細菌檢測和空氣細菌檢測,一旦超標則立即查找原因,解決問題后再次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工作。(2)藥品配置精細化管理。首先,工作人員應注意配制時間、順序等問題,輸液藥物溶解后不穩定或存在時間要求,如抗腫瘤藥物、注射用中藥制劑、質子泵抑制劑等,需要在限定時間內應用或現配用,因而輸液藥品對于配送時間與配制時間均有嚴格要求。工作人員與各個網絡中心、臨床科室部門充分討論與協調,為有特殊要求的藥品設計一套管理流程,保證藥物配制、靜脈用藥時間均合理。同時,危害性高、需要避光或者冷藏儲存的藥品,以及非整袋或整只藥品,應利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網絡系統,在輸液卡標簽下方標注漢字,在提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各個工作環節的同時,提醒醫護人員合理用藥,做好防護工作。(3)藥品配制質量管理。對于兒科藥物,應參考藥物劑量換算表進行配制,且工作人員應經過培訓后上崗,且可設定“專人配制”管理方法;對于抗腫瘤藥物,應對醫院常用的化療藥物方案進行總結,并將每一項化療藥物方案的用藥時間、藥品、用藥順序、溶媒、配制方法等打印成稿,便于工作人員隨時查閱,保證藥物配制準確性、一致性,提升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誠信度。(4)包裝與配送管理。將輸液成品裝入規格病區專用的、密封良好的送藥車,且在加封條后安排工人遞送。送達時應與病區的醫療護士進行書面性交接,注明送達時間后簽名,將問題發生原因、處理方法與協調時間等以書面形式發送至各個病區。1.4觀察指標。(1)不合格處方:統計兩組不合格處方檢出率。(2)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考核成績:對研究組、對照組兩個時期的科室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操作水平考核,總分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水平越高,其中≥9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考核優良率=(優秀+良好)/40×100.0%。(3)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搜集兩組審方、貼簽、擺藥、調配、停醫囑退藥、成品輸液發放等差錯事件相關數據,統計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合格處方比較。研究組合格處方檢出199例,合格率為99.50%,對照組合格處方檢出191例,合格率為95.50%。研究組不合格處方檢出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564,P<0.05)。2.2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考核成績比較。研究組科室人員專業知識與操作考核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研究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差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是指接受過專業培訓的藥學技術人員,在符合全球國際標準、根據藥物特性設計操作環境,并依據標準操作程序,將已經藥師嚴格審核后的處方中的抗生素、細胞毒性藥物、全靜脈營養藥物等靜脈藥物混合調配,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產品及藥學服務[2-4]。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可將原本分散于病區治療室中、開放環境下配置的靜脈藥物,由專職技術人員在密閉而潔凈的環境中、局部百級潔凈操作臺上集中配置[5-7]。而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中,科室人員工作態度、專業素養可直接影響輸液質量、工作效率,對患者用藥安全性也有重要影響,引起了醫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8-11]。精細化管理作為現代社會上常用的管理模式,其可行性已經在各個領域上得到驗證[12-14],因而筆者引入了該管理模式,加強對質控體系的完善,從各個環節上實現“全面控制”,建立精細化的審方-排藥-核對-配置-再核對-輸液配送的流程。首先,根據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科室條件,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主要采取二級管理體系,構建完善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質量安全管理小組,各級工作人員的職責明確,管理細則詳細,可達到分層上崗、調動各級工作人員積極性的目標。不斷修訂、完善崗位細則和工作人員職責,制定專業化的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工作流程,提出可量化、合理的考核指標,保證全員參與,執行力良好。其次,成立領導管理小組,制定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管理、參觀、登記及體檢制度,細化領導小組成員的職責,檢查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審方、藥物配制及其質量管理、包裝與配送工作的落實情況,及時反饋、整改,保證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加上執行力良好,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格處方、預防差錯事件發生。
總之,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適宜開展精細化管理,可保證輸液質量安全。
作者:陳聰 尹敏敏 馮靜靜 單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靜脈用藥調配科
- 上一篇:電氣工程技術安全質量控制探索
- 下一篇:新能源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