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型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探討
時間:2022-12-21 10:06:13
導語:集團型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當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通用模式
1.1通用抽查模式。集團型企業產品質量監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自產產品質量監督和采購物資質量監督。由于集團型企業產品涉及類型較廣,企業在產品質量監督方面的投入較大,一般都成立多個專業的質量監督檢驗機構,按照產品類別對產品進行大量的監督抽查。在開展監督抽查工作的同時,一般要按照年度或者季度編制監督抽查計劃,按照擬定的抽查計劃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檢驗機構前往下屬企業進行抽樣、檢驗,定期向質量管理部門上報監督抽查結果,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對下屬生產企業的抽查批次和抽查合格率進行統計,定期通報,對監督抽查不合格進行處理[1]。1.2通用抽查模式存在的問題。1.2.1抽查計劃針對性不強。抽查計劃的針對性不強,缺乏靈活性和自主性。往往年初就制定了全年的抽查計劃,且多年來,抽查計劃基本維持不變。集團型企業自產產品類型多,質量監督覆蓋面較低,抽查代表性不強,往往抽查結果不能真實反映本集團公司產品質量狀況。在抽查經費總體受限的情況下,采購產品抽查覆蓋面窄,按照擬定計劃抽查產品,多年來重復抽樣,一些供應商年年樣品被抽到,一些小的供應商多年來沒有被抽到樣品,抽查沒有真正覆蓋該類產品所有供應商所有規格型號。1.2.2問題發現率低。集團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監督抽查工作,監督抽查合格率逐年上升,合格率的導向導致發現質量問題越來越少,問題發現率逐年降低,其實是監督抽查的作用和實際效果越來越小,為集團公司挽回經濟損失越來越少。1.2.3下屬企業積極性不高。集團下屬企業配合集團公司開展監督抽查的積極性不夠高,集團公司監督抽查發現不合格時,往往對下屬企業懲罰較多,嚴重影響了下屬企業的積極性,集團公司在監督抽查通報時,往往對下屬企業進行合格率排名,通報不合格時,明確了下屬生產企業及詳細抽樣地點,并在通報中對下屬企業提出批評,嚴重影響了下屬企業配合抽查工作的積極性。1.2.4監督抽查工作時效性不強。集團所屬檢驗機構發現不合格,按要求及時上報,有的下屬企業也沒有及時對不合格產品進行處理,通報后較長時間才進行退換貨及索賠處理,給集團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在集團公司通報不合格后,不合格自產產品往往已經流向社會并且已經銷售完畢,質量投訴風險隨時存在;不合格采購物資已經使用完畢,給退換貨及索賠帶來一定困難[2]。1.2.5下屬企業頻繁配合監督抽查。檢驗機構按照監督抽查計劃實施抽樣,集團所屬各機構自分散式前往下屬企業進行抽樣,下屬企業質量管理部門人員編制較少,每年分批頻繁配合集團公司抽樣人員開展抽查工作,影響本企業質量工作的正常開展。
2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方式轉變
2.1突出問題導向。監督抽查的目的就是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目的是發現問題,通過質量改進,提升質量,而不是單一追求抽查合格率。集團型企業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目的其實就是發現更多質量問題,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進行,保證現場質量安全,為集團公司挽回經濟損失,確保集團公司品牌形象。2.2創新監督抽查計劃編制方式。創新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編制方式,加大不定期監督抽查力度,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及時開展自產產品質量抽查和采購物資監督,保障公司安全生產和正常經營。在抽查計劃總體策劃上,堅持重點自產產品質量監督和重點采購物資全覆蓋監督,在一定周期內,比如2年或者3年,對重點自產產品的品種和銷售區域實現全覆蓋監督,對關鍵采購物資的供應商和所有規格型號的產品實現全覆蓋監督[3]。2.3調動下屬企業監督抽查積極性。針對抽查發現的問題,準確客觀分析不合格原因,不再對下屬企業進行處罰,鼓勵下屬企業積極配合檢測機構發現不合格,如果所屬企業不配合抽查,把質量問題隱藏,或是將可能不合格的產品轉移,往往抽查都是合格的產品。質量問題就不容易被發現,一般質量問題的發現是由于發生質量事故才暴露出來的。集團公司不再按照抽查合格率對下屬企業進行排名,應該統計問題發現率,對監督抽查問題發現率高的企業進行鼓勵和表揚。針對不合格自產產品積極整改,把質量問題截留在內部解決,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向社會。針對不合格采購物資,不再通報所涉及的下屬企業質量部門和采購部門,僅僅是對不合格供應商不合格產品進行處罰,加強對不合格供應商的后處理,為集團公司挽回經濟損失。
3新的監督抽查模式
3.1集中抽查模式。集中抽查模式是根據公司產品質量監督工作需要,或者集團公司生產經營、工程建設需要,集中多家檢驗機構人員,組建抽查隊伍,選擇時間節點,不給所屬企業留有太多時間準備,對某一下屬企業隨機開展產品質量抽查工作。在前往下屬企業集中抽查時,明確參與集中抽查的機構,組建集中抽查隊伍,向下屬單位下發集中抽查任務通知書。集中抽查首先解決了下屬企業過去頻繁配合抽樣人員開展抽查的問題,新的集中抽查模式,下屬企業只需一次配合集團公司派出的抽查組,集中了多家檢驗機構的人力和物力,加大了對所屬企業的抽查力度,在重點自產產品方面,抽查覆蓋該企業重點自產產品所有規格型號,在關鍵采購物資方面,覆蓋所有供應商所有規格型號產品。3.2抽檢分離模式。抽檢分離就是集團型企業在開展集中抽查時,對所抽查的樣品,實行抽樣與檢驗分離,即參與抽樣的機構不承擔本機構所抽樣品的檢驗,抽樣人員現場完成抽樣后,對樣品進行盲樣處理后,直接快遞到檢驗機構,檢驗機構接收樣品后立即開展檢驗工作。實行抽樣與檢驗分離后,對于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集團公司統一產品標準的重點產品,實行統一的抽樣單,統一的樣品標簽及封條,用統一的盲樣處理標簽對樣品實施盲樣處理,盲樣處理僅需進行盲樣編號即可,集團公司掌握盲樣對應產品信息,承檢機構不知道樣品來源信息。這樣,檢驗機構收到樣品后,無法獲取該樣品的生產企業信息,避免下屬企業或者產品供應商找到檢驗機構。檢驗人員對該產品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進行檢驗,提高了檢驗工作的公正性,檢驗結果反映了產品的真實水平[4]。
4新的抽查模式的實效
4.1得到了所屬企業的積極配合,抽查覆蓋面大幅提升。集團公司集中抽查組在到達集團某下屬企業后,抽查組認真細心向所屬企業說明集團新的抽查模式轉變思路,得到所屬企業大力理解和支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得到了所屬企業的積極配合,減輕了所屬企業接待負擔。所屬企業質量部門一般也就2~3人,過去所屬企業每年至少接待集團公司總部安排的抽樣工作10次以上,新的抽查模式一年只接待一次。集團公司不再對所屬企業進行處罰;通報不再處罰所屬企業,得到了所屬企業的積極配合。抽查結果的關鍵是幫助所屬企業把好產品質量關。所屬企業在采購物資入庫驗收方面,針對很多產品,下屬企業不具備全項參數檢測能力,僅檢驗一些常規參數就入庫。以前擔心集團公司抽到不合格被通報處罰,按照新的抽查模式是鼓勵所屬企業配合集團公司發現不合格,所屬企業也改變了思路,充分利用集團公司集中抽查的機會和集團公司檢驗機構的力量,幫助本企業把問題查深查透,切實提升本企業自產產品質量和采購物資質量。2)抽樣覆蓋面大幅提升,抽樣效率更高。集團公司開展的集中抽查模式,抽查工作通常3天內結束,抽查組基本上每天可以完成抽查樣品40批次以上,抽樣效率高。按照新的集中抽查模式抽樣,要求對所屬企業所有總庫房、二級單位庫房、重要施工項目現場庫房實現全覆蓋,抽查基本覆蓋了所有供應商所有規格型號,抽樣覆蓋范圍更廣。4.2提高了問題發現率,為集團公司挽回經濟損失。實施集中抽查模式和抽檢分離模式,抽查的樣品量大且樣品不重復,突出問題導向,鼓勵所屬企業配合集團公司抽查,切實提高了問題發現率。在自產產品問題發現方面,過去的監督抽查模式對自產產品抽查發現不合格較少,實行新的抽查模式后,加大了對所屬企業的集中抽查和盲樣檢測,更多地發現了集團所屬企業在自產產品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重點產品實施盲樣處理,督促下屬企業積極有效整改,確保向社會提供合格產品,維護集團公司大品牌形象。在采購問題發現方面,發現了更多供應商的不合格產品,及時進行了退換貨、索賠等處理,為集團公司挽回經濟損失。實行新的抽查模式轉變后,集團公司組織對下屬企業進行集中抽查,抽取了更多采購產品進行了檢驗,發現了更多的不合格供應商的產品,減少了安全、環保及生產事故,從一定程度說明了新的抽查模式實際效果明顯[5]。
5結論
分析了大多數集團型企業監督抽查模式存在的針對性不強、積極性不高、問題發現率低、時效性不強、下屬企業頻繁配合抽樣等問題,從突出問題導向、創新計劃編制方式、調動積極性等角度,探討了適用于集團型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新模式,即集中抽查模式和抽檢分離模式。實行新的抽查模式,得到了下屬企業的積極配合,抽查覆蓋面大幅提升,提高了抽查問題發現率。針對抽查發現的自產產品質量問題,截留在內部解決,通過積極有效整改,確保向社會提供合格產品,維護集團公司品牌形象。針對抽查發現的采購物資質量問題,及時進行退換貨、索賠等處理,為集團挽回經濟損失,保障企業正常經營和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陳啟敏.提高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有效性的措施和途徑[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2):80.
[2]鐘海見.提高監督抽查工作的實效性[J].中國技術監督,2005(2):36-37.
[3]劉長躍,祁國棟,劉岳峰.淺析石油企業壓力表采購質量控制途徑[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2,28(9):61-63.
[4]尤海云.如何提升監督抽查工作有效性措施的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2(7):203.
[5]王樹紅.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10):30-31.
作者:劉長躍 劉岳峰 甘 霖 肖 嘯 鄔巧梅 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上一篇:信息與文獻著錄細則
- 下一篇:建材質量監督和檢驗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