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建設質量評價研究
時間:2022-05-22 10:48:56
導語:城鎮化建設質量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人口、經濟、社會、空間4個方面出發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會寧縣2009-2018年城鎮化質量進行評價。得出結論:會寧縣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但是整體質量水平相對較低;會寧縣社會城鎮化質量水平相對最高,且增長速度相對較快;會寧縣經濟城鎮化質量次之,但發展速度相對最高;會寧縣人口城鎮化及空間城鎮化質量水平相對較低且發展水平相當,增長速度緩慢。
關鍵詞:會寧縣;城鎮化質量評價;熵值法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顯著標志和重要增長極。其中,以縣城為代表的中小城鎮的城鎮化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在《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4-2020》中提出“我國要把加快發展中小城市作為優化城鎮化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提升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1]”。因此促進中小城鎮的城鎮化持續健康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們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在關注城鎮化質量方面的研究。通過檢索國內外關于城鎮化指標體系構建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外學者對城鎮化質量評價的關注度頗高。其中,陳明星[2]從人口、經濟、土地和社會四個內涵出發將城鎮化劃分為四個類型,并利用熵值法對中國城鎮化綜合水平進行測度分析;藍慶新[3]等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以及熵值法,從城鎮的自身發展、推進效率以及協調程度三個方面構建了31個指標對我國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價;馬德功[4]等從經濟、人口、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活質量的角度出發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法,對西部12省市進行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李林[5]等人通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從人口、經濟、居民生活質量、基礎設施四個方面構建城鎮化指標體系來對廣東省的新型城鎮化質量進行評價;大部分學者從人口、經濟等方面選取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并通過主觀賦值法或客觀賦值法進行研究分析。目前在城鎮化質量評價內容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經濟、社會、城鎮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對于城鎮化質量評價方法方面,研究大多集中于采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層次分析法等客觀賦權法對國家、省域、區域新型城鎮化質量的研究。因此本文以甘肅省會寧縣為研究區運用熵值法對其城鎮化質量進行研究,這不僅有助于對會寧縣的城鎮化發展質量水平的認識,也對推動其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1.研究區概況
1.1自然環境概況。會寧縣地處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隸屬于白銀市,縣城距離省會蘭州150公里。位于北緯35°24'至36°26'、東經104°29'至105°31'之間,東依靜寧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海原縣,南與通渭縣毗鄰,西靠安定區和榆中縣,北與靖遠縣、平川區相鄰,總面積為6439km2。會寧縣位于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整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梁峁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條件惡劣,資源匱乏,自古就是一個干旱少雨、地瘠民貧的地方,素有“苦甲天下”之稱。1.2社會經濟概況。會寧縣是我國著名的紅色旅游名縣,也是國內遠近聞名的西北教育名縣,全縣現轄24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地會師鎮。全縣總人口57.61萬人,常住人口為54.2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24萬人,占29.96%。至2017年,會寧縣實現生產總值62.76億元,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較為落后,經濟總量在白銀市各區縣中排名最低。
2.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研究方法。為了能夠更加綜合客觀地分析會寧縣的城鎮化質量水平,避免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本文采用熵值法確定權重,進而得出會寧縣城鎮化質量綜合得分。熵值法評價權重具體方法如下:1.構建原始指標矩陣。假設有m個評價對象M=(M1,M2,...Mn),每個評價對象都有n個評價指標,被評價對象Mi對指標Dj的值記為Xij(i=1,2,...,m;j=1,2,...,n),形成m×n評價矩陣X={Xij}m×n。其中,Xij為第j個指標下第i個評價對象的值。2.對原始數據進行消除量綱的標準化處理。①正向指標標準化:X'ij=XijXmax②負向指標標準化:X'ij=XminXij標準化處理后矩陣為X'={X'ij}m×n3.計算第j項指標下第i個對象的比重。記第j項指標下第i個對象的比重為Pij,則:Pij=X'ij∑i=1nXij(j=1,2,...,m)其中,0≦Pij≦1。4.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Ej。Ej=-k•∑i=1nPijlog(Pij)其中,k=1Inm,0≦Ej≦1。5.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Dj。Dj=1-Ej6.確定各指標的熵權Wj。Wj=Dj∑j=1nDj7.分別計算評價對象的綜合城鎮化質量得分Fi。Fi=∑j=1nWjPij2.2數據來源及指標體系構建文中所需數據主要來源于2009-2018年《會寧縣統計年鑒》《白銀市統計年鑒》及《中國縣域統計年鑒》。
3.結果分析
3.1城鎮化質量指標體系構建。本文根據城鎮化的質量內涵并參照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會寧縣的具體情況以及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遵循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相關性、可操作性的原則,運用熵值法從人口、經濟、空間、社會四個領域選取17個指標對2009-2018年會寧縣的城鎮化質量進行綜合測度及分析。3.2會寧縣城鎮化質量評價。本節基于熵值法,對會寧縣總體城鎮化及人口、經濟、空間、社會城鎮化的指標進行客觀權重加權處理,計算出會寧縣近十年的城鎮化質量綜合得分及各子系統得分。從表2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出,首先,會寧縣城鎮化質量總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綜合城鎮化水平從0.0641上升到0.1346,年均增速為7.7%,說明會寧縣雖然城鎮化質量總體水平較低但是城鎮化增長速度相對較快。其次,會寧縣人口、經濟、空間、社會城鎮化質量水平差異較大,表現為社會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經濟城鎮化水平次之,空間和人口城鎮化質量水平則較低。然后,會寧縣各類城鎮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人口、經濟、空間、社會城鎮化近十年增長速率分別為3.12%、10.12%、6.0%、7.88%,即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增長速度最快,社會城鎮化水平以及空間城鎮化水平提高速度仍然加快,人口城鎮化質量水平雖然增加,但是增長速度相對緩慢,說明會寧縣城鎮化發展格局有待逐步改善。
4.結論及建議
4.1結論。本文對會寧縣城鎮化質量進行了評價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會寧縣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但是整體質量水平相對較低,城鎮化發展過程存在不平衡問題。會寧縣社會城鎮化質量水平相比于其他城鎮化最高,且增長速度相對較快,這與會寧縣是“狀元縣”相關,教育的發展不僅使得教育投入占比增加,同時,可見會寧縣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及基礎設施水平相對較高。會寧縣經濟城鎮化質量次之,但發展速度相較于其他城鎮化最高,可見會寧縣雖然受限于自身因素,其產業發展水平低下,但是近年來由于會寧縣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等使得其第一產業得以發展;其次,得益于其優良的教育資源與紅色旅游資源使其第三產業不斷發展。4.2建議。本文在對會寧縣的城鎮化質量進行評價的基礎上,針對目前會寧縣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其在城鎮化發展方面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充分發揮會寧縣教育資源的優勢,優化教育設施布局,積極推進素質型教育與職業型教育;合理配置公共基礎設施,引入“生活圈居住區”概念。第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扶貧攻堅戰略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打造綠色產業基地;發揮紅色旅游資源與教育資源優勢,發展以文化旅游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城鎮高質量發展。第三,合理規劃各類用地,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居住用地利用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優化城鎮空間發展布局,實現各區域同步建設、同步發展、聯動互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全文)[EB/OL]
[2]陳明星,陸大道,張華.中國城市化水平的綜合測度及其動力因子分析[J]地理學報,2009,64(4):387—398
[3]藍慶新,劉昭潔,彭一然.中國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基于2003-2014年31個省市的空間差異研究[J]南方經濟,2017,36(1):111-126.
[4]馬德功,王建英.我國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質量測算與評價[J]經濟體制改革,2016,36(2):54-60
[5]李林,黃云霞.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質量測評研究[J]經濟師,2017,33(6):172-175
[6]郭顯光.改進的熵值法及其在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8,(12):98~102
作者:韓澤瑜 龐 鈺 戴 尚 單位: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 上一篇:機械檢驗產品質量與檢測技術探析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機電工程質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