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主辦單位: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是一本由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一本文化類雜志,該刊是省級期刊,主要刊載文化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16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0.78。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旨在通過刊載自然遺產、文化遺產、雙重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類型的價值分析、前沿理論、科學技術和研究案例,推動國內外遺產保護先進理念與技術的傳播。雜志涵蓋的學科廣泛,包括歷史、地理、考古、文博、建筑、農業、藝術等,為多學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雜志以其專業性、學術性和實用性,為促進自然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辦刊宗旨方面,致力于總結和推廣各類遺產保護的經驗,提升我國遺產保護與利用水平。雜志通過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綜述及快報,不僅關注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還注重實踐中的科學技術和先進方法的應用。同時,雜志積極探討遺產保護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探索如何在保護遺產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欄目設置包括傳統技術與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案例分析、遺產保護評論等。雜志面向廣大科研人員、師生、遺產管理人員及關注者公開征稿,雜志憑借其豐富的內容和高質量的學術水平,受到了越來越多讀者的喜愛和關注,成為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學術資源。
1.一般情況下,編輯部會對采用稿件進行適當的修改或刪節,如不同意修改、刪節,請在來稿中注明。作者向本刊提交論文發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本刊上述聲明。
2.文章題名應能反映所用關鍵技術及主要研究內容。中文題名的字數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確有必要時可使用副標題。
3.稿件務必注明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畢業院校、職稱、目前從事何種工作、電話、手機、電子郵箱、通訊地址及郵編。
4.參考文獻應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文末按順序著錄。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書寫時,姓前名后,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5.注釋:是作者對文章某一內容或詞語的必要解釋或說明,其內容或詞語應以加圈數字的上標形式順序標出,注釋性文字按順序置于參考文獻之前。例:機聯網絡①。
6.摘要應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撰寫,通常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不要使用“我們”“作者”“本文”“筆者”這樣的主語,也不要使用評價性語言。可客觀描述對比數據等應用效果。
7.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 ;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 ;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8.圖表應當是正文內容的補充,而非重復。圖表應有圖題和表題,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及符號應在注釋中詮釋。
9.基金獲國家、省部級及直轄市級科學基金資助的稿件請在首頁頁腳注明基金來源及編號,重要文稿可優先發表。
10.切勿一稿兩投。投稿時必須注明該文稿是否已在非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種情形不屬于一稿兩投。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沙灘1號16信箱
郵編:100083
主編:Chief Editor;孫華
我們不是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沙灘1號16信箱,郵編:100083。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一本文化類期刊。國內刊號:10-1616/K,國際刊號:2096-689X。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沙灘1號16信箱,郵編: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