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科技導報社
《前瞻科技》是一本由科技導報社主辦的一本科技類雜志,該刊是部級期刊,主要刊載科技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22年,出版周期季刊。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前瞻科技》雜志是一份致力于報道最新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前沿科技成果及其對未來社會影響的專業期刊。不僅涵蓋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傳統科學領域,還關注新興的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太空探索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為科學家、工程師、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對科技感興趣的公眾提供一個平臺,以分享和討論全球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和發現。通過深入淺出的文章,該雜志幫助非專業讀者理解復雜的技術概念,并激發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每一期前瞻科技都包括多個特色板塊,例如“前沿聚焦”,介紹最新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深度解析”,由專家撰寫文章,探討某項技術的發展歷程、現狀及未來前景;“行業觀察”,分析不同科技領域在商業上的應用和發展趨勢;還有“人物訪談”部分,邀請知名科學家或企業家分享他們的見解和經驗。它注重展示科技進步對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在探討新能源技術時,會同時考慮其對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用。
1.本刊嚴禁一稿兩投、重復內容多次投稿(包括將以不同文種分別投稿)以及抄襲他人論文等現象。一旦發現有上述情況,該作者的稿件將被作退稿處理。
2.論文所引文獻的注釋必須規范,準確標明作者、文獻名稱、出版社或出版物的名稱、出版或發表的時間、頁碼等。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方式,注釋序號使用1、2、3……標示,每頁單獨排序。
3.中文摘要為150-300字。摘要的內容應包括目的、方法、實驗結果和結論;綜述性、評論性文章可寫指示性摘要。摘要中不應出現“本文、我們、作者”之類的詞語。
4.來稿時請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學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
5.文內標題層次一般不超過3級,一律用“1”“1.1”“1.2”“1.1.1”“1.1.2”等標識,均頂格寫。
6.參考文獻引用要科學、合理,特別是要尊重已在本刊發表過相關論文的作者的勞動,引用時應盡量考慮引用,要有一定的文獻引用量。
7.插圖與表格:插圖和表格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注明圖題與表題,圖片須提供原圖印刷文件,表格建議采用三線表。
8.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時,應注明“轉引自”。轉引文獻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 之相關信息,再注明轉引所據之文獻。
9.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稿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志,注明基金項目名稱、編號,放在篇首頁左下腳作者單位之前。
10.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
郵編:100081
主編:包為民
我們不是前瞻科技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郵編:100081。
前瞻科技雜志是一本部級期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科技導報社主辦的一本科技類期刊。國內刊號:10-1786/N,國際刊號:2097-0781。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