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研究》雜志是一份專注于唐代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等方面深入探討的學術期刊。匯集國內外頂尖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唐代研究提供一個高質量的交流平臺,并推動唐代歷史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理解。自創刊以來,便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廣泛的研究視角著稱。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對唐朝這一中國歷史上輝煌時期更加全面的理解,通過發表原創性研究論文、書評、文獻綜述以及學術討論等方式,展現唐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成就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此外,唐研究也鼓勵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以期從不同角度揭示唐代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還特別注重對新出土文獻資料的解讀和分析,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為唐代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證據支持。同時,雜志也會不定期地發布一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報告,幫助讀者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僅促進了學術界內部的知識共享和技術交流,也為廣大歷史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它通過持續不斷地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了解唐代歷史不可或缺的一扇窗口。
1.使用數字時,一般用阿拉伯數字(4位以上用3位分節法以1/4空格間開,5位以上可以萬、億作單位,年份用4位數),但星期幾用漢字,非公歷紀年用漢字并加圓括號,用阿拉伯數字注明公元紀年。
2.篇名在20字以內,不用非規范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署名在篇名的正下方,譯文則原著者在前,并用方括號標明國籍、譯者在后。
3.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4.作者、譯者單位信息在署名正下方用圓括號依次用逗號間隔標明單位、所在省地及郵政編碼如(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520),多名作者用逗號間隔并在姓名右上方用數字表示序號區分。
5.關鍵詞是為了便于編制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3~8個關鍵詞。
6.文內標題力求簡明,方便閱讀,層次不超過5級,按“一、(一)、、(1)、1)”排列。文中標點符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按照GB/T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使用。
7.對特定內容需要說明時可用注釋,夾注隨文用圓括號標出即可,腳注則在需注釋的文字右上方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序號并在當頁地腳相應闡述注釋內容。
8.參考文獻應保持在5條及以上。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于3位時只寫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順序要規范。
9.摘要150-200字,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客觀反映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內容、結論等最有價值的內容信息。關鍵詞3-8個,要求是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和主要內容的名詞或詞組,用分號分隔,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加標點符號。
10.應用圖表時,先表明序號和題目(如:“圖1實驗室結構”“表1近5年畢業生人數”),再適當插入圖表(在橫向版面不超過2/3時旁邊串文,表格跨頁一般雙面跨單面并在轉頁時注明“續表X”、重復排出表頭)。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
郵編:100871
主編:葉煒
我們不是唐研究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郵編:100871。
唐研究雜志是一本CSSCI南大期刊,是由唐研究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管,唐研究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歷史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