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22:50: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法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稅法在企業管理的作用
摘要:在我國的企業管理實踐當中,稅法長期以來作為法律事務,鮮有和企業管理相互掛鉤。然而,企業作為稅法中的納稅主體,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與稅法之間關系十分緊密。對稅法在企業管理中具有的作用,不論在稅法事務還是企業管理實踐當中,都缺乏相應研究。本文以稅法在各個企業管理中的不同作用為探究目標,通過對稅務籌劃的實務理論基礎剖析,找出稅法和稅務籌劃在各個企業運用中出現的弊端,并針對這些企業管理實踐當中存在的弊端,從總體上對稅法和稅務籌劃在各個企業管理實踐中的策略進行規制,從而對稅法和稅務籌劃在各個企業中的運用這一空白領域提出新的理論。
關鍵詞:稅法;企業管理;稅務籌劃
稅收法律對于企業管理實踐而言,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從企業管理的法律風控角度來看,一個企業稅務籌劃的好壞往往決定著各個企業管理的時效性,以及企業面對突如其來的法律風險的應對能力。從各個企業管理的營銷角度來看,稅收法律不僅影響著各個企業的市場營銷策略,同樣對企業的市場營銷領域的差異化戰略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企業內部監管的角度來看,稅收法律實際上為企業的稅務籌劃以及內部風控提供了規制范本。只要各個企業的管理和經營行為不超過稅收法律的規制范圍,并以稅收法律為基礎進行制定。那么各個企業不僅在稅收法律風控層面較為規范,同時也可以建立起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看,稅收法律是企業合理避稅、節稅的合法依據,只有以稅收法律為基礎進行各個企業的稅務籌劃,才能在不觸碰法律邊界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合法節稅和避稅。基于上述方面可以看出,稅收法律對于企業的管理實踐活動起到了全方位的影響,是企業合理合法經營的基石。
一、稅法和稅務籌劃的理論概述
(一)企業納稅主體的合同審查風險
各個企業納稅主體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源于各個企業納稅主體的法律資格的審查和確定。企業作為納稅主體,在同其他企業或者繼承人簽訂合同時,如果企業對納稅合同的簽訂主體審查不嚴格,則很容易造成納稅合同的簽訂過程當中出現締約過失,使得企業所簽訂的納稅合同變成無效納稅、效力待定納稅。由于有些企業對納稅主體的審查不仔細,或者缺乏對納稅主體審查的正確方法,經常導致與企業簽訂納稅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表見人,或者與企業簽訂納稅的法人僅僅是另一家企業的分支機構或者職能部門。這些主體要么不具備法人資格,要么會導致納稅無法履行,甚至讓企業承擔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的風險。
國企稅務會計稅法管理簡析論文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的完善和會計職能的變革,稅務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之間的分工越來越明確。鑒于我國稅法越來越健全、稅收管理越來越嚴格、計算要求越來越細化。本文作者認為,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將企業稅務會計從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分立出來,不僅有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一、企業稅務會計的發展、作用及特征
企業稅務會計逐漸從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分立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會計分支,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開始的。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后,企業稅務會計被人們當作一門學科加以研究。美國著名會計學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業,會計的目的是為了編制所得稅申報表,甚至不少企業若不是為了納稅根本不會記賬。即使對大公司來說,納稅也是會計師們的一個主要問題?!惙▽τ谔岣邥媽嵺`水準具有極大影響,并促進一般會計實務的改進及一致性的保持。……通過稅法還可以促進會計觀念的發展。如促進尋求更好的折舊方法和存貨計價方法,澄清了計稅收益的實質和所應包括的,范圍等等?!笨梢?,企業稅務會計對于企業利用稅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確保不固納稅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從1994年稅制改革以后,稅務管理得到加強。增值稅憑專用發票抵扣稅額方法的實行,使應納稅額的核算逐步走向規范化。對此,各地稅務機關試行了在企業財務會計人員中培訓辦稅員,指定取得辦稅員合格證的會計人員辦理納稅事項辦法。這一辦法,完善了企業涉稅事項的會計核算,可以說是建立我國企業稅務會計的初步探索。
與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相比較,企業稅務會計的特殊性體現在三個萬面:
(一)企業稅務會計要在稅法的制約下操作
對于企業財務會計核算方法、處理方法等,企業可以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并結合自身生產經營實際需要加以選擇。但作為企業稅務會計,必須嚴格按照稅法(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運作,受稅收規定制約,不能任意選擇或更改。例如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在固定資產的折舊上、可在現行財務制度規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限總和法等幾種方法中選擇,采用其中一種;在存貨核算中,企業可在加權平均法、后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等五種方法中選擇。但企業稅務會計只能依照稅收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及存貨核算方法進行核算,并需報稅務機關批準或備案。也就是說,企業的經濟行為和財務會計核算涉及到稅務問題時,應以稅收規定為依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規定要求不一致時,應以稅收規定為準繩,進行必要的調整。
稅法誠實守信管理原則探討
一、誠實信用原則能否適用于稅法的爭議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應信守承諾并誠實為之,不得違背對方的合理期待和信賴,不得以已經完成的言行是錯誤的為由而反悔。誠實信用原則能否適用于稅法,目前學說上有肯定否定二說,分述如下:
1.肯定說??隙ㄕ\信原則適用于稅法的主要理由多基于租稅法律關系系采租稅債務關系說所得的結論。租稅債務關系說系主張國家處于租稅債權者地位,有請求給付的權利;人民處于租稅債務者的地位,有履行給付的義務,租稅實體法的租稅法律關系,即為公法上的租稅債權債務關系,國家與納稅者處于對等的地位,這與私法上債權債務關系相似。基于同一性質的法律關系,必須服從同一的規律,才能達到公平、公正之法律目的,從而誠實信用原則在稅法上得以適用。換言之,租稅債權的行使及租稅債務的履行,與私法上權力的行使及義務的履行,本質上并無不同,都要合乎公平正義,為謀個人與個人間利益的調和,并求個人與團體間利益的衡平,任何權力的行使及義務的履行,均需適用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應否適用于稅法領域,在德國一直是租稅法學界的問題,但是大約從1927年左右開始德國聯邦財政法院(BFH),即不斷地加以適用,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誠信原則與國庫主義(indubioProfisco)、即“有疑則課稅”之意相結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庫主義、反民主主義的思想沒落,信賴保護原則、權利保護思想抬頭,以非國庫主義,即民主主義(indubiocontrafiscum)有疑則不課稅之意的觀點來解釋租稅法的目的成為了潮流,誠信原則開始為判例學說所肯定,促使租稅法目的的進步。
瑞士雖然在聯邦稅法中并沒有加以明文規定,然而在實務上瑞士聯邦法院(BG),很早就承認了誠信原則在稅法上的適用。在州稅法中已有明文規定,1944年3月14日關于國稅及地方稅法第二條第一項規定:“本法的規定,應依誠實信用而加以適用和遵守。”1945年12月16日的州稅法亦設有同一旨趣的規定。1947年瑞士租稅基本法草案,第五條第一項規定:“租稅法依誠信原則加以適用和遵守,當解釋租稅法時,應考慮所有瑞士國民的法律平等性。”前述瑞士的州稅法及租稅基本法草案的規定,比德國的更為優越,因其已明文規定誠信原則,而并非只是法律解釋原則而已。
日本多數學者對誠信原則是否適用于租稅法多持肯定的態度,如田中二郎在其租稅法一書中寫道:“當做解釋原理的誠信原則和禁反言原則,主要系在私法領域發展而成,是否在租稅法領域中加以適用,其又是否與稅收法定主義相抵觸,有各種不同的意見,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稅收法定主義實不能作為否定以誠信原則解釋租稅法的理由,因為這個原則是作為一種普遍的法理存于所有法律領域中的,因此很難以此做為在租稅法上排斥其適用的根據。”
我國稅法基本原則管理論文
【摘要】稅法基本原則是一定社會關系在稅收法制建設中的反映,對稅收立法、稅收守法、稅收司法和稅法法學研究具有根本性指導作用。它通常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構建,有其形成和發展的基礎與依據,其核心是使稅收法律關系適應一定生產關系的要求。
【關鍵詞】稅法基本原則理論基礎現實根據歷史依據
法律原則是一個部門法存在的根本,任何部門法如不能歸納、總結出若干自己的法律原則,而只依賴于某種價值取向,則難以構造出一套嚴密、周全的理論和相應的體系。稅法基本原則是一定社會關系在稅收法制建設中的反映,其核心是如何稅收法律關系適應一定生產關系的要求。稅法基本原則是稅法建設中的主要理論問題,對此問題的研究不但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我國的稅收法制建設還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圖對我國稅法基本原則的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和依據作以探討。
一、關于我國稅法基本原則的各種觀點
關于稅法基本原則的定義,有人認為“稅法基本原則是指一國調整稅收關系的基本規律的抽象和概括,亦是一國一切社會組織和個人,包括(征稅)雙方應普遍遵循的法律準則。”也有人認為“稅法的基本原則是規定或寓意于法律之中,對稅收立法、稅收守法、稅收司法和稅法法學研究具有指導和適用解釋的根本指導思想和規則。”
對于稅法的基本原則的內容,我國學者觀點不一,論述頗多。1986年劉隆亨教授最早提出“稅法制度建立的六大基本原則”。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一些學者開始借鑒和參考西方稅法基本理論,將西方稅法的四大基本原則,即稅收法定原則、稅收公平原則、社會政策原則和社會效率原則介紹到我國,研究如何確立我國稅法的基本原則,到目前為止,僅從數量上看,我國學者對稅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就有三原則說、四原則說、五原則說、六原則說等四種,即使所主張的原則數目相等,不同的學者對各原則的表述、概括又不僅相同。徐孟洲教授根據價值取向將稅法基本原則區分為稅法公德性原則和稅法政策性原則。稅法公德性原則涵蓋以下內容:(1)保障財政收入原則、(2)無償征收原則、(3)公平征收原則、(4)法定征收原則、(5)維護國家主權原則。稅法政策性原則包括稅法效率原則、稅法宏觀調控原則。而劉劍文教授將稅法基本原則界定為稅收法定原則、稅收公平原則、稅收效率原則。還有學者認為稅法基本原則包括稅收法定主義原則、稅收公平主義原則、稅收民主主義原則。稅法學界對稅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意見歸納起來有十幾項之多:(1)財政原則、(2)稅收法定原則、(3)稅收公平原則、(4)稅收效率原則、(5)社會政策原則、(6)實質征稅原則、(7)合理征稅原則、(8)平等征稅原則、(9)普遍納稅原則、(10)簡便征稅原則、(11)稅收重型原則、(12)宏觀調控原則、(13)無償財政收入原則、(14)保障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原則、(15)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原則、(16)稅收民主主義原則、(17)稅收公開原則、(18)保障財政收入原則等等。
稅收法治宣傳工作報告
“稅收法治”宣傳是稅收法律、法規、政策、執法、管理、理念等部分的有機組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宣傳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良好的依法治稅社會氛圍和環境,提高執法和管理水平,優化服務質量,最大化的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根本目的。
“稅收法治”宣傳理念作為無形資產,引領整個稅法宣傳和依法治稅的發展方向,實現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稅法宣傳行政資源最優化配置目標。
一、新時期“稅收法治”宣傳理念的新思維
法治理念。作為稅法執法主體為相對人提供優質的稅收法律服務是稅收執法、管理的恒久目標,貫穿稅收法治活動始末,其法律地位已經得以充分認可?!抖愂照鞴芊ā芬蠖悇諜C關應當“無償地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咨詢服務”,稅務機關、稅務人員必須“文明服務”等規定,《行政處罰法》的陳述權、申辯權、聽證權等規定,《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和《國家賠償法》的復議權、訴訟權、賠償權等救濟權利的規定,《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的設定與實施等規定,均確立了包含稅法宣傳在內的稅收法律服務的法定地位,并要求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稅收法制宣傳工作,“稅收法治”宣傳理念形成了。
服務理念?!岸愂辗ㄖ巍毙麄骺梢哉f隸屬于稅收法律服務范疇,但雙方是互動的。稅收法律活動是由稅務機關與稅務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依據稅收法律的規定所構成的“購銷”法律關系。其中,稅務機關在稅收法律活動中是“產品”的生產者,即承擔傳導國家稅收政策的職責,而稅務行政管理相對人則居于稅收法律的接受者,也即居于稅收法律的“消費者”或“顧客”的法律地位。這要求稅務機關依托優質服務于“消費者”的理念,“經營”稅收法律宣傳工作,通過“稅收法治”宣傳活動促使“消費者”增強依法納稅的觀念。
可持續理念。謀求可持續稅收活動目標是稅收經濟觀內在要求。這依托稅收法律主體雙方兩種理念的完美契合,以規范的稅收執法激發相對人的稅收政策需求,以相對人自身對稅收政策的動力需求,拉動“稅收法治”宣傳的政策供給,形成稅法宣傳與實際稅收執法活動的一體互動,進而形成稅本、稅基、稅源、稅收收入之間層級遞進的良性循環系統,以“稅收法治”宣傳的可持續理念維系稅收法律活動的可持續目標。
稅法體系完善論文
摘要]為了應對加入WT0之后的種種挑戰,我國迫切需要構建以稅收基本法為核心的完整稅法體系,進一步完善實體稅法,強化程序稅法,努力提升稅法的協調性、可操作性,提高稅法級次。從某種意義上說,稅法體系的重新構建是我國經濟法律制度能否適應加入WT0后的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關鍵詞]稅法體系;稅收基本法;稅收程序法
一、完善我國稅法體系的必要性
20年來,我國稅法建設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毋庸諱言,我們的稅法體系仍然不夠完善。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歷次的稅收改革,都是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如何更好地實現財政目標,更好地調節宏觀經濟,而沒有從法律的角度探討如何更好地構建一個完整、系統、公正、有效的稅法體系?,F行稅法體系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難以適應加入WT0之后的經濟全球化浪潮。
第一,各單行稅法松散排列,相互之間協調性差的情況沒有根本性改變,稅法體系不夠完整,特別是缺少一部能夠對各單行稅法起統領、約束作用的基本稅法。
第二,中央與地方的稅收立法權及稅收管理權劃分沒有從法律上得到明確,新稅制在增加中央稅收收入的同時,沒有建立相應的地方稅法體系,這成為中央與地方一系列稅收利益磨擦的重要原因。
稅法學體系問題研究論文
「關鍵詞」稅法學;體系「正文」
稅法學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開始被接受。但是稅法學在我國畢竟進入法學教育才十余年,還很不規范,大多數學校法學專業還不是作為一門課程,僅僅是作為經濟法學的一章簡單介紹一下,稅法應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它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應該等到提升,成為法學專業骨干課程。在美國、歐洲和亞洲許多國家都是作為法學的必修課程。如果稅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需要建立自己科學的、規范的理論體系。目前,稅法學在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體系不規范、內容不穩定,名稱不統一,缺乏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約束。
為了更好規范稅法學的內容體系,筆者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與同行探討。
1、關于稅法學與稅收學的區分問題
目前作為法學教育的稅法學與作為財經類的稅收學體系過于接近。固然,二者的聯系以及內容有一定的相互重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畢竟這兩門課程分別屬于不同的兩個學科門類,應該有各自的邏輯體系。
首先,稅法學的理論基礎應該是法學而不應該是經濟學。應從稅收法律關系的特殊性來構筑稅法學的理論基礎,以此與稅收學相區別。稅收學的基礎的研究目標應該是對稅制進行經濟學分析,探索稅制各要素與經濟變動之間的函數關系,不斷優化稅制結構,達到稅收的最佳調控目標。稅法則是從憲法權利(權力)出發確定權利、義務,并使這些權利、義務得以實現作為研究的目標。
稅法學體系問題論文
「關鍵詞」稅法學;體系「正文」
稅法學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開始被接受。但是稅法學在我國畢竟進入法學教育才十余年,還很不規范,大多數學校法學專業還不是作為一門課程,僅僅是作為經濟法學的一章簡單介紹一下,稅法應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它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應該等到提升,成為法學專業骨干課程。在美國、歐洲和亞洲許多國家都是作為法學的必修課程。如果稅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需要建立自己科學的、規范的理論體系。目前,稅法學在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體系不規范、內容不穩定,名稱不統一,缺乏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約束。
為了更好規范稅法學的內容體系,筆者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與同行探討。
1、關于稅法學與稅收學的區分問題
目前作為法學教育的稅法學與作為財經類的稅收學體系過于接近。固然,二者的聯系以及內容有一定的相互重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畢竟這兩門課程分別屬于不同的兩個學科門類,應該有各自的邏輯體系。
首先,稅法學的理論基礎應該是法學而不應該是經濟學。應從稅收法律關系的特殊性來構筑稅法學的理論基礎,以此與稅收學相區別。稅收學的基礎的研究目標應該是對稅制進行經濟學分析,探索稅制各要素與經濟變動之間的函數關系,不斷優化稅制結構,達到稅收的最佳調控目標。稅法則是從憲法權利(權力)出發確定權利、義務,并使這些權利、義務得以實現作為研究的目標。
稅法解釋制度完善
一、我國稅法解釋制度的現狀與問題
所謂稅法解釋是指一定主體對稅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進行的理解和說明。[2]從定義可看出,稅法解釋屬于法律解釋的范疇,同時其解釋對象是稅法法律規范,故一國的稅法解釋制度的現狀主要受該國稅法法律規范體系和法律解釋制度的影響。
(一)我國稅法解釋制度的現狀
目前,由于立法機關向行政機關過度地讓度稅法的立法權,以及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怠于行使稅法解釋權,我國稅法解釋制度呈現了行政解釋壟斷以及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完全滯空的現狀。究其原因,一方面,立法機關由于考慮到自身工作的繁重,以及對稅法專業知識、信息的欠缺,除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四部稅收法律,即《稅收征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外商投資企業與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農業稅條例》外,其他大量的稅種如關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一般授權行政機關作出規定。根據“誰立法誰有權解釋”的立法原則,行政機關理所當然地對其制定的大量的條例、規章擁有解釋權。另一方面,由于立法解釋在實際中處于一種虛置狀態,沒有積極、及時發揮其在法律解釋中的主導性地位,致使行政機關在實踐中對稅收解釋有迫切需要時,即具有充分理由進行各式各樣的行政解釋,甚至介入到立法解釋中。實際中,立法機關往往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中,索性就授權行政機關通過制定“實施條例”、“實施辦法”、“實施細則”或“補充規定”等對其進行解釋。這使得行政機關取得了“準立法機關”這樣一種與立法機關相當的稅法解釋權。另外,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權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這是因為與稅收有關的訴訟一般均為行政訴訟,而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訴訟事項。這實際上就將司法機關的稅法解釋權剝奪了。加之,稅法的專業性強,大多數法官對財稅知識掌握非常有限,不具備解釋稅法的知識體系和能力,故司法機關無法將稅法解釋權作為日常職責之一來執行。
在此情況下,行政解釋無可厚非地擔起了稅法解釋的“重擔”。在實踐中,這些以“通知”、“決定”、“命令”或“批復”命名的行政解釋的強制效力遍及納稅人,甚至代替其解釋對象,成為指導稅務執法的主要依據。
(二)現行稅法解釋制度所存在的問題
納稅人稅法培訓工作計劃
為貫徹落實市局《關于在全市地稅系統設立納稅人稅法培訓中心的通知》(淄地稅發〔2013〕33號)及縣局《縣地稅局納稅人稅法培訓中心管理辦法》(高地稅發〔2013〕62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滿足納稅人的稅法知情權,提高納稅人的辦稅能力和稅法遵從度,構建更加和諧的征納關系,縣局決定2013年在全縣地稅系統繼續扎實開展納稅人稅法培訓。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時間
按照省市局要求,每月13日為納稅人稅法培訓時間(節假日順延),也可根據工作需要適時組織開展稅法培訓活動。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打造稅法培訓品牌。
二、培訓地點
縣局納稅人稅法培訓中心。
地址:縣地方稅務局辦公樓一樓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