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監管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14:48: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資監管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共投資監管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共投資;投資項目;項目監管;目標模式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公共投資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管理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的立項審批和投資分配方面。對建設項目的外部制約和監督管理尚不夠重視,直接影響了公共投資的效率。有必要探索如何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規范的項目監管模式。保證項目建設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并充分發揮公共投資的最大效益。
我國現代化建設持續發展,公共投資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長期以來,經濟管理部門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的立項審批和投資分配方面,因此,對建設項目的外部制約和監督管理不夠重視,使政府遭受巨大的損失,公共投資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因此,在深化改革中研究這一問題具有緊迫意義。本文探索如何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規范的項目監管模式。正確發揮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行使對項目的監管職能。以保證項目建設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和規范的程序,保質保量地實施完成,使公共投資產生最大效益。
一、我國公共投資監管狀況分析
隨著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對公共投資項目制定了具體規定和實施辦法。采取了一系列強化監管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公共投資監管模式還存在諸多問題。下面從公共投資的監管機構、監管隊伍、監管方式、監管內容等方面對我國公共投資監管狀況進行分析。
(一)我國公共投資監管的機構設置
完善監管體系約束規范政府投資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投資監管概述;我國民用機場建設投資監管的現狀;完善民用機場建設投資監管的措施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投資監管的內容、使政府的投資行為和管理投資的行為在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范圍內進行、投資監管的必要性、監管主體方面存在的問題、監管主體眾多,監管不全面、不完整、監督的法律依據比較多、民用機場建設中技術與財務方面存在的問題、民用機場建設時間跨度長、民用機場建設投資前期工作考慮不全面、民用機場設計分別存在設計保守或超前現象、預算、概算與實際投資差異較大、機場建設工程結算不規范、民用機場建設投資監管的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民用機場建設投資監管體系、建設項目結束階段審計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民用機場建設投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監管現狀,并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全過程監管體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投資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民用機場建設投資監管應如何與之相適應,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現實問題。
【論文關鍵詞】民用機場;建設投資;監管
一、投資監管概述
(一)投資監管的內容
投資監督管理是指有關監督機關和職能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對政府的投資活動和政府管理投資的工作進行的監督管理,其實質是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的約束和規范,使政府的投資行為和管理投資的行為在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范圍內進行。
市場監管維護投資權益論文
論文摘要:證券市場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建立以來,在近20年間獲得了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實現我國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證券市場監督管理法律制度的滯后等原因,導致證券市場監管不力,在證券市場上出現了諸多混亂現象,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備受困擾。因此,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督管理法律制度、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督管理,是證券市場走向規范和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
論文關鍵詞:證券市場監督管理法律制度
我國證券市場自建立以來,在近20年間獲得了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據中國證監會2009年8月25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7月底,我國股票投資者開戶數近1.33億戶,基金投資賬戶超過1.78億戶,而上市公司共有1628家,滬深股市總市值達23.57萬億元,流通市值11.67萬億元,市值位列全球第三位。證券市場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我國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由于監管、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方面的原因,中國證券市場。這些問題的出現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備受困擾,證券市場監管陷人困境之中。因此,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法律制度,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者存在的問題
1.證監會的作用問題
證券投資政府監管職能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證券監管過度集權職能
論文摘要:發展和完善證券監管體系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目前,我國證券監管的最大問題是過度集權。證券市場本來是一個最需要創新、最需要競爭的市場,而在我國卻成了最具有計劃性的“市場”。因此,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證券監管部門的職能。
從1990年3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業到2004年末,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從最初的地區性市場迅速發展成為有一定規模的全國性市場。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結構有所改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直接融資功能進一步增強;投資者開戶數不斷增加,機構投資者比重不斷提高;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也不斷增加。我國的證券監管對證券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推動和促進作用。并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監管體系也逐步建立。
但與此同時出現的情況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普遍滑坡,“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ST、四年PT”成為證券市場廣為人知的一大特色。上市公司盈利持續惡化與中國宏觀經濟持續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類違法違規現象增多,造假欺詐、內幕交易、股市操縱、購買審計與審計舞弊等案件層出不窮,社會影響惡劣。面對不規范的市場,投資者要么孤注一擲,以短期投機心態參與股市,要么對市場失去信心,選擇“用腳投票”。中國證券市場陷入了長期的低迷。中國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中國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為34802.72億元,而2001年6月(近幾年市場表現最好時),市價總值為53630.58億元;2005年3月的流通市值為10996.52億元,而2001年6月為18866.36億元;籌資額方面,2005年3月銳減為7.92億元,而2000年籌資額曾經達到近400億元。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企業的再融資需求旺盛。越來越多的優秀大型企業,尤其是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的優質上市公司,都由于各種原因奔赴海外上市,以解決融資瓶頸。
這些數據說明,發展和完善證券監管體系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無法回避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在理論界和證券業界的大多數政策建議都集中在提高監管能力、拓展監管權限和擴大監管機構規模等方面。筆者認為,政府證券監管職能的轉變,才是目前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關鍵。
1我國證券監管的過度集權
保險投資監管法律思考論文
[摘要]: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
[英文摘要]:
[關鍵字]:
[論文正文]:
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即法律應當為保險投資監管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我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第二階段從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由于經濟增長過熱,同時又無法可循,導致盲目投資,房地產、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第三階段始于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簡稱《保險法》,下同)、《保險業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保險法律法規,但由于限制過緊,加之1996年5月1日以來的7次利率調整,使保險業發展帶來新的問題,尤其使壽險業的利差損進一步擴大,因而,政府曾多次調整保險投資方式,1998年先后允許同業拆借、購買中央企業AA+公司債券,但仍解決利率下調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壓力,尤其難于解決壽險公司日益擴大的利差損。基于此,199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保險基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是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發展我國保險業的重要步驟。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證券投資基金交易涉及的三個主要關系人及其法律地位入手分析,引出證券投資基金交易中的重要問題——關聯交易問題。在對英美法系國家(地區)及大陸法系國家(地區)對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監管的對比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方式進行了探討,提出對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可采用“放手”式監管方式,并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關制度建設建議。
關聯交易是證券投資基金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證券投資基金的關聯交易事關基金投資人的切身利益,事關基金業的健康發展,成熟市場國家(地區的證券監管部門都非常重視證券投資基金的關聯交易,并制訂了一系列監管措施。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監管規定。本文通過對不同國家(地區基金關聯交易的比較分析,試圖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與規范作以簡要探討。
基金關聯交易的產生
一、基金交易中的三個主要關系人及其法律地位
證券投資基金起源于信托,是專業機構匯集資金為受益人利益進行專業理財的一種方式,美國稱其為“共同基金”,英國和我國香港稱之為“單位信托基金”,日本和我國臺灣稱之為“證券投資信托基金”。我國對證券投資基金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中國證券業從業資格考試統編教材將證券投資基金定義為“通過發售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額享受收益和承擔風險的集合投資方式”,下文所稱“基金”,均指證券投資基金。
從基金的定義來看,基金涉及四個關系人,但由于基金投資人和基金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人,因此,基金涉及的主要關系人實際上只有三人,即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一般認為,由于基金持有人享有基金收益權,是基金交易關系中的受益人;基金托管人持有基金財產,根據信托依附于信托財產法律上所有人一一受托人,無財產即無信托的原則,托管人即是基金交易關系中的受托人;但是對于基金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論斷。
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問題分析論文
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即法律應當為保險投資監管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我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第二階段從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由于經濟增長過熱,同時又無法可循,導致盲目投資,房地產、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第三階段始于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簡稱《保險法》,下同)、《保險業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保險法律法規,但由于限制過緊,加之1996年5月1日以來的7次利率調整,使保險業發展帶來新的問題,尤其使壽險業的利差損進一步擴大,因而,政府曾多次調整保險投資方式,1998年先后允許同業拆借、購買中央企業AA+公司債券,但仍解決利率下調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壓力,尤其難于解決壽險公司日益擴大的利差損。基于此,199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保險基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是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發展我國保險業的重要步驟。
我國目前面臨著加入WTO,這要求我國保險業參照國際準則;同時,已進入21世紀,由于各國的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也給我國保險業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這也迫使我國的保險監管應與國際大趨勢相接軌。本文擬在比較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之特點的基礎上,對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拙見。
一、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的一般特點
縱觀海外許多國家或地區保險法及細則對保險投資的規定,盡管早期工業國或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的投資方式及演進的階段不同,但仍然存在以下幾點帶有共性的特點值得我們思索:
首先是確認和保證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的多元性。在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的法律規定中,均規定了多種保險投資方式。這些方式具體包括: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英國則通過司法實務確認保險投資方式的多元性。由于投資方式多樣且較靈活,使得不同的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投資方式,將盈利性大、流動性強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資方式進行有效的投資組合,從而穩定了保險公司的經營,并進一步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論文
摘要:本文從證券投資基金交易涉及的三個主要關系人及其法律地位入手分析,引出證券投資基金交易中的重要問題——關聯交易問題。在對英美法系國家(地區)及大陸法系國家(地區)對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監管的對比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方式進行了探討,提出對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可采用“放手”式監管方式,并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關制度建設建議。
關聯交易是證券投資基金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證券投資基金的關聯交易事關基金投資人的切身利益,事關基金業的健康發展,成熟市場國家(地區的證券監管部門都非常重視證券投資基金的關聯交易,并制訂了一系列監管措施。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監管規定。本文通過對不同國家(地區基金關聯交易的比較分析,試圖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與規范作以簡要探討。
基金關聯交易的產生
一、基金交易中的三個主要關系人及其法律地位
證券投資基金起源于信托,是專業機構匯集資金為受益人利益進行專業理財的一種方式,美國稱其為“共同基金”,英國和我國香港稱之為“單位信托基金”,日本和我國臺灣稱之為“證券投資信托基金”。我國對證券投資基金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中國證券業從業資格考試統編教材將證券投資基金定義為“通過發售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額享受收益和承擔風險的集合投資方式”,下文所稱“基金”,均指證券投資基金。
從基金的定義來看,基金涉及四個關系人,但由于基金投資人和基金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人,因此,基金涉及的主要關系人實際上只有三人,即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一般認為,由于基金持有人享有基金收益權,是基金交易關系中的受益人;基金托管人持有基金財產,根據信托依附于信托財產法律上所有人一一受托人,無財產即無信托的原則,托管人即是基金交易關系中的受托人;但是對于基金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論斷。
投資基金市場監管模式研究論文
一、英、美、日投資基金市場監管體制模式的分析
(一)英國監管模式分析。英國是現資基金的發源地,英國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基金行業自律為中心的基金管理體制。英國模式以基金行業組織自律管理為主要特征,強調建立和完善帶有自律性的民間管理協會,并由協會制定出相應的規劃進行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而政府除適當的宏觀調控外,并不具體干預基金業務。這種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基金行業的自律功能,有利于保持投資基金行業的長期穩定和規范,不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對證券市場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有積極作用。但該模式不利于形成全國統一的法律規范,法律功能弱化,而且很容易導致行業協會的壟斷,致使基金的開放程度降低,這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相矛盾,同時,也不利于一國投資基金的國際化發展和外資的引入。
(二)美國監管模式分析。美國對投資基金的監管始于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在美國,投資基金的管理機關是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本世紀30年代,美國先后頒布了有關投資基金發展的各種法律法規,有《1933年聯邦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1940年投資公司法》、《1940年投資顧問法》等。以法律為準繩來監督、檢查和控制基金的行為,強調基金企業在法律約束下進行自律管理,該模式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既能為投資基金的有序發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礎,又能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完整的法律保護,使得投資基金的發展充滿了活力,但此模式弱化了政府功能,不利于投資基金的迅速起步和成長壯大,也不利于及時、有效地處理投資基金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
(三)日本監管模式分析。日本的投資基金是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成長起來的,因而,日本投資基金監管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于政府對基金發展的嚴格管制,通過政府職能機構制定強有力的措施來對基金發展的方向、規模及基金的運行和管理進行引導、調節。日本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功能,迅速推進投資基金的起步和發展,縮短基金發展的成熟期,同時也有利于發揮投資基金在支持國家金融發展和經濟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模式帶有濃厚的行政和計劃色彩,容易滋生腐敗和官僚作用;且該模式下的基金行業自律性較差,市場競爭亦不充分,不利于基金業的長遠發展。
二、我國投資基金市場動態化綜合監管模式的構建
(一)我國投資基金市場監管體制的理性選擇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證券投資基金交易涉及的三個主要關系人及其法律地位入手分析,引出證券投資基金交易中的重要問題——關聯交易問題。在對英美法系國家(地區)及大陸法系國家(地區)對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監管的對比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方式進行了探討,提出對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可采用“放手”式監管方式,并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關制度建設建議。
關聯交易是證券投資基金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證券投資基金的關聯交易事關基金投資人的切身利益,事關基金業的健康發展,成熟市場國家(地區的證券監管部門都非常重視證券投資基金的關聯交易,并制訂了一系列監管措施。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監管規定。本文通過對不同國家(地區基金關聯交易的比較分析,試圖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關聯交易的監管與規范作以簡要探討。
基金關聯交易的產生
一、基金交易中的三個主要關系人及其法律地位
證券投資基金起源于信托,是專業機構匯集資金為受益人利益進行專業理財的一種方式,美國稱其為“共同基金”,英國和我國香港稱之為“單位信托基金”,日本和我國臺灣稱之為“證券投資信托基金”。我國對證券投資基金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中國證券業從業資格考試統編教材將證券投資基金定義為“通過發售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額享受收益和承擔風險的集合投資方式”,下文所稱“基金”,均指證券投資基金。
從基金的定義來看,基金涉及四個關系人,但由于基金投資人和基金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人,因此,基金涉及的主要關系人實際上只有三人,即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一般認為,由于基金持有人享有基金收益權,是基金交易關系中的受益人;基金托管人持有基金財產,根據信托依附于信托財產法律上所有人一一受托人,無財產即無信托的原則,托管人即是基金交易關系中的受托人;但是對于基金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