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設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06:03: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戰略設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品牌設計戰略分析論文
1地方化戰略
地方化戰略(產品冠以不同的品牌名稱,配方則因地制宜)主要針對品牌已擁有悠久的當地傳統且產品中某些成份源于當地知名資源,瞄準特定的當地顧客群而設計。在我國有著數不勝數的當地品牌,后起的公司為了有效整合資源優勢,也極力同那些曾經一度聲明卓著、深入人心的品牌競爭。
2全球化戰略
全球化戰略(同一品牌,同樣產品)看起來似乎是可以追隨的最高理想,因為它使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公司享有經濟上的優勢地位:產品以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并冠以同一品牌在全球行銷;制造過程的復雜度、管理的復雜度以及市場推廣的費用被降至最低點。然而實際上,此戰略被有效使用的假設前提是,產品所有的誘人因素被謹慎地綜合起來,而顧客的喜好也是全球無一例外的驚人一致——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很小。因此,這一戰略在使用時需三思而行——只有當公司依據可靠的國際市場調研分析,確認其生產的產品是針對一項全球性的需求因而是一種全球化的產品,而且品牌名稱也應是全球消費者心理上能廣泛認可的品牌——這種情形實在少之又少。一般只有大公司在推廣嶄新的品牌時才可能眷顧此戰略。
3區域適應戰略
區域適應戰略(同一品牌,不同配方的產品)是一個有意思的替代性戰略。即在同一品牌名稱下生產的卻是實際上不盡相同的產品。這一戰略的假設前提是,雖然消費者對某一品牌已經建立了忠誠度和信任感,但是由于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習慣和需求差異,該品牌需要為特定區域的消費者提供適應他們特定的消費習慣、滿足他們特定消費需求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如在歐洲各國市場上,洗滌劑的成分可謂千差萬別:例如在德國,人們習慣于通過在靜止的熱水中浸泡的方式洗碗,而在西班牙,人們則更喜好用流動冷水沖洗的方式洗碗。那么由此看來,洗滌劑的化學配方肯定會針對各國不同的使用情況而發生變化。所以,如果一個全球化品牌將自身定位于適應區域市場的終端產品的話,那么它必須滿足用戶對千差萬別使用情況的產品功能的期待。即該品牌戰略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要求產品針對不同的區域需求和期望做出“匹配”的舉動,同時也保證了品牌實現穩定的銷售預期。
品牌設計戰略研究論文
1地方化戰略
地方化戰略(產品冠以不同的品牌名稱,配方則因地制宜)主要針對品牌已擁有悠久的當地傳統且產品中某些成份源于當地知名資源,瞄準特定的當地顧客群而設計。在我國有著數不勝數的當地品牌,后起的公司為了有效整合資源優勢,也極力同那些曾經一度聲明卓著、深入人心的品牌競爭。
2全球化戰略
全球化戰略(同一品牌,同樣產品)看起來似乎是可以追隨的最高理想,因為它使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公司享有經濟上的優勢地位:產品以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并冠以同一品牌在全球行銷;制造過程的復雜度、管理的復雜度以及市場推廣的費用被降至最低點。然而實際上,此戰略被有效使用的假設前提是,產品所有的誘人因素被謹慎地綜合起來,而顧客的喜好也是全球無一例外的驚人一致——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很小。因此,這一戰略在使用時需三思而行——只有當公司依據可靠的國際市場調研分析,確認其生產的產品是針對一項全球性的需求因而是一種全球化的產品,而且品牌名稱也應是全球消費者心理上能廣泛認可的品牌——這種情形實在少之又少。一般只有大公司在推廣嶄新的品牌時才可能眷顧此戰略。
3區域適應戰略
區域適應戰略(同一品牌,不同配方的產品)是一個有意思的替代性戰略。即在同一品牌名稱下生產的卻是實際上不盡相同的產品。這一戰略的假設前提是,雖然消費者對某一品牌已經建立了忠誠度和信任感,但是由于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習慣和需求差異,該品牌需要為特定區域的消費者提供適應他們特定的消費習慣、滿足他們特定消費需求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如在歐洲各國市場上,洗滌劑的成分可謂千差萬別:例如在德國,人們習慣于通過在靜止的熱水中浸泡的方式洗碗,而在西班牙,人們則更喜好用流動冷水沖洗的方式洗碗。那么由此看來,洗滌劑的化學配方肯定會針對各國不同的使用情況而發生變化。所以,如果一個全球化品牌將自身定位于適應區域市場的終端產品的話,那么它必須滿足用戶對千差萬別使用情況的產品功能的期待。即該品牌戰略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要求產品針對不同的區域需求和期望做出“匹配”的舉動,同時也保證了品牌實現穩定的銷售預期。
品牌結構戰略設計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品牌結構選擇是企業品牌運營中的重要課題。在戰略層面,企業的品牌結構有公司品牌導向和產品品牌導向兩種思路,它們的形成受內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戰術層面,品牌結構有多種實現形式。這些實現形式有各自的適用條件,但彼此沒有清晰的界限劃分。它們構成了企業品牌結構選擇的連續統一體。
企業的品牌結構選擇實質上就是對企業所有產品的品牌隸屬及相互關系的選擇。在戰略層面上,可以歸納為以公司品牌為主導和以產品品牌為主導兩個思路。而在具體操作的戰術層面上,則有多種可供選擇的范式(具體見下圖)。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結合國內外企業品牌結構選擇的經驗,界定兩種戰略思路的影響因素及各種操作范式的定義和適用條件。
該圖的最左端是公司品牌導向最純粹的形式,從左到右,公司品牌逐漸轉向幕后,向受眾傳播的內容逐漸轉向個體品牌,直至最右端的純粹個體品牌。兩者之間就是豐富多樣的品牌結構形式。總體來說,前三種戰術主要以公司品牌為主導,后兩種策略主要以產品品牌為訴求主體,而公司品牌+產品品牌的形式是一種不穩定的過渡形式。該圖說明,企業的品牌結構選擇是一個連續統一體的概念,各策略之間并沒有清晰的界限劃分,不同戰術策略也可在一個企業內部因時、因地制宜地交替或并行使用,但成功的先決條件是符合該策略的適用前提且不同策略的特點不會形成沖突。
戰略層面的影響因素
決定一個公司選擇自身品牌結構戰略的因素很多,綜合起來,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而內因則是起決定作用的。
外部因素
品牌戰略下產品色彩設計論文
摘要:基于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行業信息共享日益加快,產品的差異逐漸減小,同質化問題越來越明顯,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樹立品牌觀念,實施品牌戰略,以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而作為一種可靠的形象塑造手段,色彩設計具有成效快、表現力強等優點,被認為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基于此種背景,本文將對品牌戰略下的產品色彩設計進行研究。
關鍵詞:品牌;品牌戰略;產品色彩設計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在經濟較發達地區,50%的人擁有較高的品牌忠誠度,而且建立品牌觀念的人將近60%。由此不難看出,品牌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1]。而色彩是最直觀的一種視覺元素,具有較強識別度和視覺沖擊感的色彩能夠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誘導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因此,為了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企業不僅要充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需求,還可以從產品色彩設計角度出發,提升品牌的識別度,推進品牌戰略的實施,使消費者心里建立起企業品牌的形象。
一品牌戰略的基本概述
(一)品牌的內涵
品牌最原始的含義是一種烙印,用來區分自己的家畜和別人的家畜。在今天,品牌已經發展成一種復合概念,被認為是錯綜復雜的印象綜合體,主要包括產品的名稱、屬性、價格、廣告風格、包裝、品質、聲譽、文化和歷史等諸多因素,旨在通過綜合運用名稱、符號、標記、色彩、圖案和設計等元素,使消費者能夠辨別產品、服務和組織,進而較好地和競爭對手區別開來[2]。品牌的視覺要素主要包括標志、識別色系和識別字體,其中視覺要素設計的重點是品牌標志。通常,在完成品牌標志的設計過程中就同步確立了識別色系,識別字體設計是獨立進行的,但也會盡可能適應標志設計的風格。
科學設計空間投資戰略出發點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投資形成戰略;關于空間投資戰略;關于產業投資戰略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投資形成總水平的合理確定、投資形成的結構優化、保證投資按預期戰略目標形成的融通渠道完善問題、不同融資渠道在社會投資形成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間比例關系的合理確定問題、空間投資戰略確定依據的合理設、空間投資戰略設計中對某些關系的合理處理、宏觀角度的地區投資分工優化與實際宏觀集成效益的非擬合性問題、對投資滯后地區社會福利提高要求的合理滿足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面對新世紀的發展要求,培育和不斷壯大投資形成能力無疑具有突出的意義。在未來的投資戰略設計中必須妥善解決以下兩大問題:投資形成總水平的合理確定;投資形成的結構優化。科學地制定空間投資戰略,其前提是明確這一戰略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明確投資的空間結構。關于產業投資戰略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產業投資優化的價值標準與基本目標的確立;產業投資連帶效應的最優實現。
關鍵詞:投資戰略;投資形成戰略;空間投資戰略;產業投資戰略
一、關于投資形成戰略
面對新世紀的發展要求,培育和不斷壯大投資形成能力無疑具有突出的意義。在未來的投資戰略設計中,促進投資高水平形成是不可回避且必須著力解決的焦點問題之一。這方面,我們認為必須妥善解決以下兩大問題。
(一)投資形成總水平的合理確定
戰略全局設計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企業財務戰略的意義;企業財務戰略的內容;企業財務戰略的制訂與實施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實行有效的戰略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繁榮發展的首要問題、目前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不能完全適應戰略管理時代的要求、企業財務戰略應基于企業內外環境對資金流動的影響、財務戰略要體現企業整體戰略的要求、財務戰略作為企業戰略的一個子系統、財務戰略的制訂與實施較企業整體戰略下的其他子戰略而言,復雜程度更大、籌資戰略、投資戰略、收益分配戰略、財務戰略的制訂程序、財務戰略的實施與控制、對財務戰略中重大問題優先安排,重點解決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戰略管理的廣泛推行,要求企業不能只從單純的財務觀點出發進行理財,追求財務自身的最優化,而必須具備戰略思想,從戰略的全局來考慮和設計企業的財務行為。將戰略管理思想引入財務管理,提出了財務戰略基本思想,結合企業戰略管理的要求,對企業財務戰略的主要內容、財務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等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財務戰略內容制定與實施
1企業財務戰略的意義
最近20余年以來,由于企業經營環境的巨大變化,實行有效的戰略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繁榮發展的首要問題。戰略管理思想作為一種新的管理平臺,已經逐步滲透到營銷、生產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職能領域。然而,由于目前的財務管理理論并沒有把企業戰略作為一項關鍵性的或決定性的因素給予正式的和明確的考慮,結果導致目前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不能完全適應戰略管理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戰略管理的背景下重新認識現行的財務管理理論,提出財務戰略這一新的觀點。
企業財務戰略,是指為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效的流動和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為增強企業財務競爭優勢,在分析企業內外環境因素對資金流動影響的基礎上,對企業資金流動進行全局性、長期性與創造性的謀劃,并確保其執行的過程。企業財務戰略關注的焦點是企業資金流動,這是財務戰略不同于其他各種戰略的質的規定性;企業財務戰略應基于企業內外環境對資金流動的影響,這是財務戰略環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業財務戰略的目標是確保企業資金均衡有效流動而最終實現企業總體戰略;企業財務戰略應具備戰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應注重全局性、長期性和創造性。
關于地區形象銷售理論的研討現狀與展望
論文摘要:本文認為,國內外關于地區形象營銷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西方的研究主要是隨著學科的自然演變而來,而國內的研究則走的是一條實用主義的道路,缺乏對形象本體的研究和理論基礎的探討,基本上徘徊于對管理學的企業形象設計的借鑒與依賴,研究內容和視野相對單一。文章提出,不論是國內外學術領域的研究差異還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都迫切需要將國內外兩個視角與各個學科、多個角度相結合來系統地探討地區形象營銷戰略的構建問題,以建立一個邏輯清晰、內涵豐富、操作性強的地區形象營銷概念體系和理論框架.從而為各級區域實施地區形象營銷戰略提供科學依據和行動指南。
論文關鍵詞:地區形象;地區營銷:營銷戰略;理論評述
一、國外研究:從行為地理學和城市規劃學的形象設計到市場營銷學的形象營銷戰略
在西方,地區形象的理論研究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城市的形象》與《地方性和非地方性》兩本著作被認為是與地區形象研究相關的早期文獻。在《城市的形象》一書中,林奇(K.Lynch)提出城市的可識別性和形象性的概念,建立了獨特的城市形象的實證研究方法,并將城市形象的概念應用于城市設計與規劃。因此,關于地區形象問題的研究,在國外首先是從行為地理學和城市規劃學的研究開始的。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亨特(J.D.Hunt)撰寫了一篇題為《形象——旅游發展的一個因素》的博士論文,主要探討旅游目的地開發中形象因素的意義,開創了旅游形象研究的先河。80年代,范登伯格(L_VanDenBerg)在《社會變革中的城市系統》一文中,從城市動力學和區域競爭的角度分析了地區營銷的起因及其公共規劃功能;阿什沃斯(G.J.Ashworth)與伍德(H.Voogd)合作發表了《城市營銷》一文,將城市營銷視為市場導向的城市規劃工具和技術來進行研究,提出可基于結構規劃的過程操作來實施城市營銷戰略。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著名的市場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P.Kotler)1993年出版了《地區營銷》一書,初步建構了地區營銷的概念體系和理論基礎,并探討了地區形象的營銷戰略;1997年出版了《國家營銷》一書,在立足于全球競爭的基礎上,將地區營銷的理念和方法進一步擴展到國家層面,提出了國家營銷理論;2002年出版了《亞洲地區營銷》一書,通過相關案例集中論述了地區形象營銷,提出可通過分析地區形象的可營銷性來開展戰略形象管理,充分賦予了地區形象在地區營銷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瑞尼斯特(SK.Rainisto)2003年撰寫了一篇題為《地區營銷的成功要素》的博士論文,通過對北歐和美國地區營銷實踐的深刻分析,創造性地總結和提煉出地區營銷的九大成功要素,并將地區形象列為地區營銷的戰略要素之一。…2003年韓國首爾國際大學的李武容(Mu—YongLee)撰寫了一篇題為僦區營銷戰略與文化方略的地位的博士論文,將地區營銷戰略置于地區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從文化視角進行探討,提出地區營銷可區分為地區戰略和營銷戰略兩個層次,顯然更符合其作為地區發展戰略選擇的理論品格。
由此可見,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國際上研究地區形象營銷的文獻源源不斷。地區形象營銷的理論貢獻也由以往的大多出自于地理學者和城市規劃學者的研究逐步轉向市場營銷權威學者的有力推動,從而大大豐富了地區形象營銷理論的跨學科交融與發展。
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改革路徑探析
摘要:畢業論文在地方應用型農業高校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素養的重要載體,也是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以安徽科技學院農科類畢業生為研究對象,得出以下結論:畢業論文改革應以學生為本,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題,畢業論文開題時間應提前至大二學期,根據學生發展動向和創新特點而設計不同的畢業論文課題,以畢業論文為載體培育“四型人才”。注重過程和畢業論文答辯考核,逐步構建和地方應用型農業高校相適應的畢業論文改革路徑,最大功效的發揮畢業論文對農科人才的培養和支撐作用。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農學;畢業論文;改革路徑
黨的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學類專業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也對農學類本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使培養出來的農科人才與當今社會需求高度匹配成為新的時代課題,也是新時代農業高校辦學水平的最直接體現[2]。安徽科技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農學類專業是該校傳統優勢學科,學校高度重視農學類專業的提升改造工作。同樣,農學類專業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提高學生實踐水平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就是畢業論文設計、試驗操作和論文撰寫等工作,論文進展的每一步都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畢業論文工作開展的水平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通過畢業論文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科生的專業水準,是增強應用型高校農學類本科生培養水平和能力的關鍵。
1畢業論文在農學本科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1.1畢業論文是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素養的重要載體。興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引擎”,具有恒久作用力。同樣,培養專業興趣也是學好一個專業最有效的途徑,而專業素養的形成也是個人發展潛能的重要支撐[3]。學生只有對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本科生要想取得專業技術上的“突飛猛進”,最直接的途徑之一就是早日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參與創新性研究,這樣在實驗室的“熏陶”下才能逐步培養專業興趣,做到“學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學生在開展科學研究、完成畢業論文課題的同時,會有更多機會與導師和同學交流探討,從而逐步加深和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調整方向,找到自己的精準“興趣點”。高水平科學研究是一所高校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集中體現,各高校都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國家級創新平臺、省校重點實驗室在每個高校都被打造成“亮點”,這就為本科生開展畢業論文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大學生所處年齡段恰好是創新活力最旺盛的階段,部分同學可能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對農業科研產生強烈的興趣,更加堅定了考研深造的志向,也有部分同學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完成畢業論文實習,加深了對農科相關企業的熟悉度,為畢業以后從事農學類相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有這些畢業論文實習的有力推進和實施,都將對學生專業興趣和良好專業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動作用。1.2畢業論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農學類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畢業論文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往往是本科生印象最深刻、掌握最全面的一部分內容。一般來說,農科專業本科生所選擇的學科分支開展畢業論文實習,大多也就決定了該生以后的考研方向、就業路徑乃至人生道路的選擇。農學類本科專業學習科目較多,包括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蔬菜學、果樹學、茶學、花卉學以及植物營養學、土壤肥料學、植物病理學、昆蟲學、農藥學等分支方向,學生的選擇余地很大。但是,學生在增加了選擇性的同時,也增添了盲目性。筆者通過系統調查發現,雖然學生主修的科目比較廣泛,但掌握得都比較膚淺,對以后的就業深造、參加工作等的支撐作用較小。當今許多農科生從未系統了解過“土地”“農作物”“果樹”“蔬菜”“肥料”“病蟲”等概念。由于缺乏實踐訓練,他們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不能完全掌握,對農業概況一知半解的學生較多。因此,為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畢業論文實習階段成為本科生加大專業學習力度、“近距離”感知專業、明確用功方向和增強實踐的“黃金期”。畢業論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農學類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
2畢業論文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翻譯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模式探索
摘要:畢業設計和論文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環節,翻譯專業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因此,本文擬探索翻譯本科專業的畢業設計的三種模式,學位論文,筆譯實踐、口譯實踐,為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本科畢業設計;翻譯專業;學位論文;筆譯實踐;口譯實踐
本科畢業設計是大學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的環節,是教學計劃中學生綜合能力訓練的一部分,是學生從學習轉化為研究的一個橋梁,也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更是學生對整個本科學習階段的多門專業課程主要內容的綜合應用、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和科研素質、鞏固專業技術、提升現代化工作意識、提高交流和溝通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關鍵過程。翻譯專業培養理論+應用型人才,翻譯專業學生除熟練掌握本專業所蘊含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知識外,還需要通過多種實踐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特別是幫助學生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最終使學生達到具有競爭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口、筆譯工作者的水平。因此,設計符合應用型翻譯人才的畢業設計模式、多角度、最大限度的反映出畢業生的翻譯技能水平,提高畢業設計質與量、撰寫符合人才培養方案的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是每個翻譯專業本科專業必須解決的專業問題。
一、當前國內畢業設計現狀
由于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生們在最后一學年的時間安排上十分飽滿。很多學生在第七、八學期忙于找工作,報名各種培訓,忙于考研從而忽視了專業課學習。而大部分高校的畢業設計基本上都安排在第八學期,因此,畢業設計并未能引起學生們的重視,他們很容易就把畢業設計(論文)放在從屬位置,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學生投入在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不夠,畢業設計(論文)流于形式化,過程化。而且翻譯專業為應用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這種單一的形式已經無法適應和滿足翻譯專業實踐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因此,針對各高校的實際情況,深入地分析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已成為創新本科教育改革的關鍵之一。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文獻及進行的調查發現,國內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現狀如下:(1)科研能力差。并且很少能夠參與到具體的使用和分析中。(2)學生的就業壓力大。這都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3)重視不夠。學生心思不在畢業設計(論文)實踐上。另外,有個別學生還存在部分或全部抄襲現象,需要老師加大監控力度。
二、國外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現狀
高校畢業設計創新分析
1畢業設計現狀與問題分析
目前,高校畢業設計在設計課題與設計形式上存在不少的問題。傳統的畢業設計主要采用一人一題的形式,由教師擬定課題,由學生選擇,查找資料,確定設計方案,硬件或軟件設計,編寫論文,最后進行答辯。隨著社會發展需求的轉變,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1.1設計課題陳舊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沒有與企業建立常態化聯系,沒有及時得到相關人才需求反饋。教師與學生對畢業設計的課題溝通交流不足,導致了現在的畢業設計課題與現實脫節嚴重,在很多高校,畢業設計課題多年沿用沒有更新。1.2傳統的畢業設計缺乏創新。根據調查,多數高校都是以論文的形式進行畢業設計的結題答辯,以課題實物鑒定答辯的較少。而且論文的抄襲現象嚴重,不少論文僅泛泛之談,虎頭蛇尾,很多論文顯然是產品的說明書。機械設計圖紙幾乎無創新點與亮點,畢業設計論文基本上停留在理論、方法的羅列與闡述,沒有可行性的分析,沒有解決辦法及具體應用方法,缺少完整的數據與數據分析,缺失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想法。1.3設計缺乏創新精神。學生平時不太關心社會發展的動向,眼界狹窄,創新精神欠缺。教師的教學方法跟隨自己幾年甚至十幾年,已成習慣難以改變,以至于所教授的知識過于基礎和老舊,與最新技術方向關聯較少。在這些方面的因素影響下學生的論文完成的質量和深度都很難達標,導致這一考核環節與國家提倡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差較遠。因此,隨著大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認清新形勢下畢業設計的特點和存在問題,改革創新畢業設計方式,對提高畢業設計完成質量,培養適應國家需求的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畢業設計創新研究需求分析
中共黨的“十八大”以來,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提出:“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現在的畢業設計已經與現實脫節,國家在全國教育會議上也多次提出將本科教育向應用型方向改變,培養實踐性和創新性人才,同時嚴格管理學生的畢業設計的抄襲問題,嚴把畢業關口。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要切實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行為的通知》要求,修訂完善本科畢業生論文(設計)管理制度,強化指導教師責任,加強對選題、開題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現在的畢業設計大部分課題古板,技術落后,形式傳統,不適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時代瞬息萬變,科技每天都在不斷地更新,也就意味著科技也在不斷地被淘汰,個人所學的知識也在不斷地被淘汰,會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畢業設計主題應當主動適應現實社會,不斷向創新應用型轉變,符合國家科技人才、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3畢業設計向創新應用型需求轉變
畢業設計要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要以就業為導向,把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作為主線,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級人才。依托企業需求進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將二者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和嚴格的專業技術及技能鍛練,因此依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畢業設計、畢業實習課題改革十分必要。改革方案以貫徹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為主導,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環節中,積極探索畢業設計新主題、新形式,主動尋找畢業設計創新點、不足處,利于學生學習新科技,新技術,更好地培養學生適用于社會的能力。具體方案如下。3.1課題選擇與企業技術需求同步并有創新性。課題選擇要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基礎,有學生創新發揮空間,以全新的主題給予學生思想上的沖擊,打開學生的眼界,脫離傳統思想思維定式,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見識新科技,應用新技術,使學生知道自己的渺小,意識到知識是無止盡的,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只是滄海一粟,不能故步自封,積極學習新知識,探索未知領域。學校積極了解國際的變化,探索新的事物與領域,為創新命題打下堅固的基礎,命題的思想、思維和思路應當跳出傳統的束縛,能夠更好地提出新課題。課題與現實相結合,畢業設計向應用型轉變去解決實際問題、實際的困難,而不是空談一些虛無、表面的東西或者傳統的東西。畢業設計與實際相結合,能夠使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貫徹落實畢業設計以就業為導向。畢業設計與現實結合,學生能夠與社會需求建立聯系,與社會接軌,打破大學教育只停留在課本上,缺少實踐能力的傳統思想。學校應當與大小型企業建立常態化聯系,知道企業的需要,了解社會的需求,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了解企業所處的狀態,遇到的問題以及面臨的挑戰,將其分析提煉成畢業設計課題,同時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建立雙贏關系。3.2在課題指導上貼近實戰。在畢業設計的期間,教師的指導影響著學生的設計思考方向與整個過程的思路。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時,不能太過于理論和過于理想,在實際的設計中不能過于單純,它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要求,包括經濟性、生產裝備、加工工藝、生產效率、生產環境等各個方面,大多數學校的畢業設計往往只要求達到相關的性能指標,很少考慮一些經濟性和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為使畢業設計向應用型轉變,教師在指導時應當貼近實戰,學校可帶領學生多進行實地考察、實地訪問等儲備工作。3.3完善評分機制。高校人才培養向應用型轉變,畢業設計環節所要培養鍛煉的能力要求明顯提升,考查標準也要相適應,以至于建立聯合評分機制。建立聯合評分機制,不單純是由專業科目教師進行評價,要多方面進行,如物理、力學、化學、金屬工藝學、材料、經濟和貿易等學科教師與企業工程師都應當參加到聯合評價機制其中。如在工科類專業上,由機械科室評價其能否符合運動、自由度和傳動等要求,給予相關評分;力學科室判斷其受力情況是否合理;在力學的基礎上由材料科室評價材料的合理性;由物理、數學科室進行總體評價;由經濟、貿易科室進行市場、經濟性的評價;由企業工程師進行可行性進行評價。各相關科室的評價比重可在不同專業有所差異,最后打出總分,作為最后的分數。聯合評分機制的建立能夠綜合地評價學生的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向應用型轉變的核心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