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初等職業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9:51: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知識初等職業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建設時代意義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是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制度保障措施,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對引領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具有跨時代意義。從縱向、橫向、領域上進行制度引領,規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從中央、地方和社會三個層面制度互動,催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國家各部委共謀制度設計,地方各組織共舉制度執行,社會力量共商制度評估,形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制度建設;時代意義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5年,教育部與重慶市政府就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試驗區的設立簽署了相關協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指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現代性”體現在適應需求、有機銜接和多元立交方面[1]。加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對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的跨時代意義。
一、制度引領:規范現代職業教育
體系的發展制度引領是制度建設的基礎,具有指向性和規范性的特點,其對事物發展的指向性、實現工作程序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具有重要作用。(一)縱向上引領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貫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在2020年,目標是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架構是實現由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應用技術型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縱向上規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層次。初等職業教育階段主要引導該階段學生學習初級理論知識,培養初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性,為學生提供具有職業氣息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因而,該階段的制度建設具有初級性和基礎性。完善技術技能培訓制度建設,課程開發和學習制度建設等有助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職校學生經過初等職業學校的職業熏陶,對職業教育有一定的認識,初等職業學校學生從縱向上延伸發展至中等職業教育階段。該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中級理論知識和必要的實踐知識,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制度建設、師資培訓制度建設、校企合作制度建設等。該階段的制度建設有助于鞏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階段主要由專科高職/本科高職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兩種層次構成,該階段制度建設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完善有重要作用。該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中高級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同時要求學生必須學以致用,參與實訓基地或者工廠實踐操作,參與校企合作等實踐活動。其中,中高職銜接制度、經費保障制度、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制度等對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關鍵作用。從專科/本科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制度建設,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規范了最終方向,即順著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三個階段貫通發展。在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的內部,從縱向上完善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制度,有助于推動職業教育更好更快發展,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具有方向性的作用[2]。(二)橫向上引領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溝通。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的外部環境中,職業教育制度建設本身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普通教育制度建設、人才市場制度建設、繼續教育制度建設等相互融通、共生,從橫向上溝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其他教育體系。我國現有的教育體系主要包括普通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體系。學生在完成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之后分流,根據不同的考察標準分別進入兩大教育體系中學習,注重學術型學習的學生進入普通教育體系,注重實踐型學習的學生進入職業教育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基于這一現狀,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中等教育之間相互融通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技術本科)和普通本科教育之間對應融通發展,普通本科教育縱橫地溝通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層次的發展,應用技術型本科縱橫地溝通到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層次發展,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的機制體制,規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的溝通[3]。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和社會性決定其發展是與人才市場緊密聯系的,人才市場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規定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層次、培養方式和質量標準等,職業院校根據人才市場要求培養人才。兩者的有機銜接與溝通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關鍵所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規范了學生在校學習→市場就業→再學習→再就業的制度體系,實現人才在教育領域和職業領域轉換與溝通,為職業教育與人才市場順暢對接提供制度基礎。(三)領域上引領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融合。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系統結構來看,制度建設從領域上規范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范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是基于終身教育理念構建的,最終目標是建構一個縱向貫通、橫向溝通和開放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辦學層次上,職業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各個層次之間順序貫通,上一層次制度建設影響下一層次的制度建設;在辦學類型上,職業教育分為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歷與非學歷、公辦與民辦等多種類型,各類型之間雙向溝通、互相影響;在辦學模式上,涵蓋職業培訓、職業繼續教育和職業終身教育等,各個模式之間開放融合。無論是從辦學層次、辦學類型亦或是辦學模式來看,制度建設是各個層次、各個類型和各個模式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是完善各個領域內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例如,職業教育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制度建設從國家頂層設計角度入手,規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統籌管理和協調發展;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制度建設和終身學習制度建設,系統規范了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目標、類型,并完善終身職業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意在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的校企共贏發展,引導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實現精細化、組織化管理;職業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明確中高職銜接、五年制、“3+2”等招考形式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助推學習者能夠順利接受跨界教育和升學教育;職業教育多元化與國際合作交流制度建設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注入新元素,拓寬了職業教育發展視野等。不同層次的制度建設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規范了方向,不同類型的制度建設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規范了要求,不同模式的制度建設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規范了界限。
二、制度互動:催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
我國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論文
論文摘要:職業教育經濟發展改革
論文摘要摘要: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中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功能。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必須在改革辦學體制、調整學校布局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有所突破。
摘要:職業教育經濟發展改革
一、發展職業教育的意義
1.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又離不開和之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的開發,沒有人力資源的支撐,任何好的發展思路都將無法實施。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不斷推進,高級技術工人短缺現象將會愈發嚴重,職業教育如若不能承擔起繁重的培訓任務,人力資源新問題必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在不少地方出現了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而高級技工又聘請不來的情況,這凸顯了產業調整所帶來的人力資源上的需求變化。從這個角度講,高精尖人才可以引進,但高素質的勞動力大軍的形成必須依靠職業教育來實現,因而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顯得尤為緊迫。
2.職業教育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發展農村經濟。現實生活中,由于農民整體素質和技術技能還比較低,大部分農民工進城后只能集中在建筑、餐飲等傳統行業,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僅僅依靠粗放式的簡單體力勞動,在短時期內要想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資金而實現小康是不可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要在方式和層次上有所轉變和提高,必須依靠職業教育。
職業改革思路教育論文
目前,各地職業教育的發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比較突出的反映在兩大問題上,一是受“普高熱”的沖擊,職業學校招生難,生源減少且質量下滑,致使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滑。199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58.3%,1997年則下降為56.2%,1998年下降為55%。二是畢業生就業難。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怎么看?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職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職教內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受整個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近幾年來,各地都在進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之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減慢,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在進行改組改制,出現了大量職工下崗,對一線勞動力的需要大幅度減少,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職業教育與經濟的發展聯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不可能不受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譬如:(1)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問題,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層次、低水平的教育,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就沒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長都不愿意子女考職業學校;(2)不少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教給學生真本事,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等等。我們正確地分析和認識當前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對當前職業教育形勢總的分析還是一分為二,總體來說就是“有喜有憂”。我認為可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可喜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初步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路子,為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關于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從初等到高等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1979年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例僅為4.7%,現在招生和在校生均達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則達60%以上,這一成就不僅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而且改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在中等職業教育有較大發展的同時,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了適度發展,招收小學畢業生的四年制職業初中,全國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萬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種形式的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一定發展。從80年代開始起步的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職業大學74所,國家正式批準的職業技術學院27所,還有一大批高等專科學校和成人高校也在進行高職實驗,此外,一批中專也開辦了高職班。20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初步發展。這一框架體系得到了法律認可,在《職業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職業技能、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特別是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得到了強有力的改善,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許多行業在總結改革開放20年來取得的成就時,都提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行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其中旅游業有些四、五星級的大飯店90%多的職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職業教育的支撐服務體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外,許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職教研究機構。全國還辦起了一些職業教育專業期刊。此外,教材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中專所開課程已有95%以上被全國統編教材所覆蓋,職業高中所開課程全國統編教材的覆蓋率也已達到60%以上。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全國現在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在為職教師資培訓服務。
各地職教發展改革思考
目前,各地職業教育的發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比較突出的反映在兩大問題上,一是受“普高熱”的沖擊,職業學校招生難,生源減少且質量下滑,致使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滑。199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58.3%,1997年則下降為56.2%,1998年下降為55%。二是畢業生就業難。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怎么看?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職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職教內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受整個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近幾年來,各地都在進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之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減慢,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在進行改組改制,出現了大量職工下崗,對一線勞動力的需要大幅度減少,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職業教育與經濟的發展聯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不可能不受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譬如:(1)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問題,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層次、低水平的教育,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就沒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長都不愿意子女考職業學校;(2)不少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教給學生真本事,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等等。我們正確地分析和認識當前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對當前職業教育形勢總的分析還是一分為二,總體來說就是“有喜有憂”。我認為可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可喜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初步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路子,為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關于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從初等到高等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1979年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例僅為4.7%,現在招生和在校生均達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則達60%以上,這一成就不僅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而且改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在中等職業教育有較大發展的同時,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了適度發展,招收小學畢業生的四年制職業初中,全國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萬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種形式的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一定發展。從80年代開始起步的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職業大學74所,國家正式批準的職業技術學院27所,還有一大批高等專科學校和成人高校也在進行高職實驗,此外,一批中專也開辦了高職班。20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初步發展。這一框架體系得到了法律認可,在《職業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職業技能、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特別是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得到了強有力的改善,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許多行業在總結改革開放20年來取得的成就時,都提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行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其中旅游業有些四、五星級的大飯店90%多的職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職業教育的支撐服務體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外,許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職教研究機構。全國還辦起了一些職業教育專業期刊。此外,教材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中專所開課程已有95%以上被全國統編教材所覆蓋,職業高中所開課程全國統編教材的覆蓋率也已達到60%以上。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全國現在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在為職教師資培訓服務。
職業技能高素質勞動者培養論文
各地職業的都遇到了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比較突出的反映在兩大問題上,一是受“普高熱”的沖擊,職業學校招生難,生源減少且質量下滑,致使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滑。199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58.3%,1997年則下降為56.2%,1998年下降為55%。二是畢業生就業難。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怎么看?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職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職教內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受整個發展形勢的。近幾年來,各地都在進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之受亞洲危機的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減慢,國有大中型正在進行改組改制,出現了大量職工下崗,對一線勞動力的需要大幅度減少,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職業教育與經濟的發展聯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不可能不受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譬如:(1)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問題,上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層次、低水平的教育,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就沒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長都不愿意子女考職業學校;(2)不少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教給學生真本事,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等等。我們正確地和認識當前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對當前職業教育形勢總的分析還是一分為二,總體來說就是“有喜有憂”。我認為可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可喜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初步探索出一條有特色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路子,為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關于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從初等到高等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1979年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例僅為4.7%,現在招生和在校生均達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則達60%以上,這一成就不僅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而且改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在中等職業教育有較大發展的同時,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了適度發展,招收小學畢業生的四年制職業初中,全國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萬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種形式的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一定發展。從80年代開始起步的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職業大學74所,國家正式批準的職業技術學院27所,還有一大批高等專校和成人高校也在進行高職實驗,此外,一批中專也開辦了高職班。20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初步發展。這一框架體系得到了認可,在《職業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職業技能、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特別是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得到了強有力的改善,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許多行業在改革開放20年來取得的成就時,都提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行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其中業有些四、五星級的大飯店90%多的職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職業教育的支撐服務體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職業教育中心所外,許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職教研究機構。全國還辦起了一些職業教育專業期刊。此外,教材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中專所開課程已有95%以上被全國統編教材所覆蓋,職業高中所開課程全國統編教材的覆蓋率也已達到60%以上。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全國現在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在為職教師資培訓服務。
職業教育改革思路研究論文
目前,各地職業教育的發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比較突出的反映在兩大問題上,一是受“普高熱”的沖擊,職業學校招生難,生源減少且質量下滑,致使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滑。199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58.3%,1997年則下降為56.2%,1998年下降為55%。二是畢業生就業難。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怎么看?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職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職教內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受整個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近幾年來,各地都在進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之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減慢,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在進行改組改制,出現了大量職工下崗,對一線勞動力的需要大幅度減少,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職業教育與經濟的發展聯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不可能不受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譬如:(1)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問題,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層次、低水平的教育,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就沒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長都不愿意子女考職業學校;(2)不少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教給學生真本事,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等等。我們正確地分析和認識當前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對當前職業教育形勢總的分析還是一分為二,總體來說就是“有喜有憂”。我認為可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可喜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初步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路子,為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關于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從初等到高等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1979年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例僅為4.7%,現在招生和在校生均達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則達60%以上,這一成就不僅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而且改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在中等職業教育有較大發展的同時,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了適度發展,招收小學畢業生的四年制職業初中,全國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萬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種形式的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一定發展。從80年代開始起步的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職業大學74所,國家正式批準的職業技術學院27所,還有一大批高等專科學校和成人高校也在進行高職實驗,此外,一批中專也開辦了高職班。20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初步發展。這一框架體系得到了法律認可,在《職業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職業技能、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特別是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得到了強有力的改善,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許多行業在總結改革開放20年來取得的成就時,都提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行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其中旅游業有些四、五星級的大飯店90%多的職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職業教育的支撐服務體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外,許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職教研究機構。全國還辦起了一些職業教育專業期刊。此外,教材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中專所開課程已有95%以上被全國統編教材所覆蓋,職業高中所開課程全國統編教材的覆蓋率也已達到60%以上。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全國現在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在為職教師資培訓服務。
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及改革思路論文
目前,各地職業教育的發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比較突出的反映在兩大問題上,一是受“普高熱”的沖擊,職業學校招生難,生源減少且質量下滑,致使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下滑。199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58.3%,1997年則下降為56.2%,1998年下降為55%。二是畢業生就業難。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怎么看?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職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職教內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受整個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近幾年來,各地都在進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之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減慢,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在進行改組改制,出現了大量職工下崗,對一線勞動力的需要大幅度減少,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職業教育與經濟的發展聯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不可能不受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譬如:(1)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問題,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還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層次、低水平的教育,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就沒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長都不愿意子女考職業學校;(2)不少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較差,不能教給學生真本事,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等等。我們正確地分析和認識當前教育所面臨的形勢。對當前職業教育形勢總的分析還是一分為二,總體來說就是“有喜有憂”。我認為可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可喜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初步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路子,為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關于20年來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從初等到高等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1979年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例僅為4.7%,現在招生和在校生均達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則達60%以上,這一成就不僅改變了中等教育結構,而且改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在中等職業教育有較大發展的同時,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了適度發展,招收小學畢業生的四年制職業初中,全國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萬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種形式的初等職業教育也有一定發展。從80年代開始起步的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職業大學74所,國家正式批準的職業技術學院27所,還有一大批高等專科學校和成人高校也在進行高職實驗,此外,一批中專也開辦了高職班。20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初步發展。這一框架體系得到了法律認可,在《職業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職業技能、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特別是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得到了強有力的改善,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許多行業在總結改革開放20年來取得的成就時,都提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行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其中旅游業有些四、五星級的大飯店90%多的職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職業教育的支撐服務體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外,許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職教研究機構。全國還辦起了一些職業教育專業期刊。此外,教材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中專所開課程已有95%以上被全國統編教材所覆蓋,職業高中所開課程全國統編教材的覆蓋率也已達到60%以上。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全國現在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在為職教師資培訓服務。
培育高級人才對付金融危機
中國的職業教育最早在洋務運動時期就已提出要“漸化其賤工貴士之心”,重視發展近代“工藝”之學,以造就“治事”之人。1916年以后,蔡元培提出中國教育“為中學生籌救濟,當注意職業教育”。其后,黃炎培倡建了一個宣傳、研究、試驗、推廣職業教育的全國性機構——中華職業教育社,對職業教育作了明確的闡釋,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推波助瀾。1922年制訂頒行了“新學制”,建立起了系統的職業教育體系。舊中國的仁人志士為挽救國家、富國強民,大力倡導“實業教育”、“生活教育”、“技術教育”、“大職業教育”等,由于歷史原因,他們的思想難以實現。解放后,我國教育推行蘇聯模式,重視發展綜合技術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有了新的發展。不過我國的早期職業教育發展,是在借鑒和學習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模式基礎上進行的。到1982年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將職業教育確認為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列的一種教育類型,正式在國家的根本大法中明確了“職業教育”的稱謂,職業教育開始有了長足的發展。
一、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對職業教育問題的討論漸漸多起來,不斷有高水平的論文和著作面世,這是職業教育工作者積極致力于其理論體系的構建,開始走出低水平重復研究局面的可喜現象。但是,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以及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職業教育仍以原來的理論和實踐去發展的話,必然被時代大潮所拋棄。目前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多數是高等教育的翻版,培養地學生就業時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基礎知識不足,理論知識有余;動手實踐能力極度欠缺,沒有創新精神,完全喪失自身的特點。由于社會偏重學歷的舊俗和崇尚經濟之上主義的利益驅使下,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面臨很多問題。(1)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監管不嚴。資源配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招生困難與無序競爭。(2)在專業設置上與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吻合程度不高。(3)課程結構上,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所采取的學科課程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客觀要求;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實踐性教學。(4)從師資隊伍建設來看,目前我國從事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學歷水平較低。(5)從人們的思想觀念來看,職業教育備受鄙夷。雖然國家大力提倡高等職業教育,但一方面,從文化學來看,我國有著濃厚的“學而優則仕”的文化傳統,人們傾向于追求高學歷,更愿意選擇普通高中教育,繼而再接受高等教育。本文擬就職業教育在新形勢下的構建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有助于職業教育的深化與發展。
二、日本的職業教育
日本為趕超歐美先進國家,躋身經濟大國橫列,不斷的制定和修改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8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立國”的戰略方針,重視“產?學?官”的合作,加強對有獨創性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圖擺脫模仿、自成體系。90年代,重視培養高級職業人才,一方面提高在職人員的學歷水平,制定便于在職人員取得博、碩士學位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對有天賦才能的優秀人才可以提前接受大學或研究生教育。這是日本開始重視英才教育的一個新動向,也是日本職業教育走進21世紀的重要課題之一。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正在進行綜合調整和重新組合,呈現出個性化、彈性化、多樣化、綜合化、集約化的特色。從日本職業教育的走向的分析可見,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1)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形成雙元制的體系。并重現職業教育學制體系在中等職業教育體系獨立化的基礎上向初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頭延伸的趨勢。(2)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綜合化的趨勢。(3)由于職業學校與職業培訓的溝通,出現了職業教育終身化的趨勢。
三、培養高級職業人才模式
職業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及其相關管理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職業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增強其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支持、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扶持、促進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組織婦女、幫助失業人員、扶持殘疾人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
教育工作條例三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及其相關管理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職業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增強其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支持、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扶持、促進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組織婦女、幫助失業人員、扶持殘疾人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