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基礎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13:58: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醫藥基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醫藥基礎

中醫藥學基礎課程教學策略

摘要:“中醫藥學基礎”是高職農村醫學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能課程,主要包括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中藥學與方劑學基礎、中醫常見病防治基礎等內容。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文章從農村醫學專業的特色、中醫藥學基礎課程的特點兩方面,論述農村醫學專業開設中醫藥學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從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的生源狀況參差不齊、任課教師臨床實踐能力欠缺、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等方面,分析農村醫學專業中醫藥學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從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究中醫藥學基礎課程教學策略,以培養實用型衛生人才,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服務。

關鍵詞:高職;“中醫藥學基礎”;農村醫學專業;衛生人才

為進一步提升國民健康素養,滿足廣大群眾對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高職醫學院校應該發揮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職能和優勢,參與構建和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中醫藥在農村醫療工作中具有較高的實用性,但目前中醫藥傳承和創新人才短缺。高職院校農村醫學專業畢業生作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力軍,學習中醫學知識非常重要。農村醫學專業的學生如果能較好地掌握中醫藥知識,就能讓廣大農民從中受益,提高中醫藥話語權,彰顯中醫藥文化自信,將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中醫藥學基礎”是高職院校農村醫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農村醫學專業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關鍵課程。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中醫學基礎知識、中藥基本知識與常用中藥、中醫藥方劑基本知識與常用方劑等,課程內容晦澀、抽象,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本文對農村醫學專業“中醫藥學基礎”課程教學進行研究,以提高“中醫藥學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為農村培養合格的實用型衛生人才。

一、高職農村醫學專業開設“中醫藥學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1.農村醫學專業特色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是守護農民健康的關鍵。目前,農村衛生工作人員存在老齡化、學歷教育相對滯后、缺乏專業培訓、工資待遇較低、晉升渠道不通暢、工作條件艱苦、醫療設備需更新等突出問題。農村醫學專業是國家根據各地基層衛生人員情況,為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所開設的專業。以福建省為例,從2011年開始,由省衛生廳委托高職院校開設此專業,主要是培養面向廣大農村衛生室及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的衛生人才,為農村居民提供常見病和多發病防治、衛生保健和健康服務。

查看全文

中醫藥標準化規劃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中醫藥管理局,局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推進中醫藥標準化、規范化”重要任務,更好地實施《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按照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要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010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

中醫藥標準化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對于促進中醫藥學術發展,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規范行業管理,推進依法行政,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加快中醫藥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要提高對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認識,加強對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將中醫藥標準化納入本部門工作計劃。加強中醫藥標準化的宣傳,提高全行業人員標準化意識。組織好中醫藥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加大中醫藥標準的實施推廣力度。全面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程,更好地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

年七月十三日

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010年)

“**”時期是中醫藥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中醫藥(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下同)標準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發揮中醫藥標準化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和《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參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和《國家標準化“**”發展規劃綱要》,結合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實際,制定本規劃。

查看全文

我國中醫藥英語著作的未來

幾千年來,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之一,不但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直到今天仍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視,對國際醫藥學產生越來深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注意到中醫藥的療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任中醫藥。這為中醫藥的發展、增強其國際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從2001年以來,在積極推動英語等外語對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進行教學的思想指導下,全國很多中醫藥院校都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迎接現今時代所賦予的挑戰,中醫藥專業的雙語教學無疑勢在必行。[1]但有研究顯示由于中醫藥的特殊性,其雙語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關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視。[2]因此本文通過闡述國內相關著作發展情況,從而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縱觀近20年國內中醫藥英語翻譯著作的發展狀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中醫藥相關英文著作

1.叢書系列

1990年張恩勤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英漢對照新編實用中醫文庫》。其中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上、下冊)、《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各科》(上、下冊)、《中藥學》、《方劑學》、《中醫養生康復學》、《中國針灸》、《中國推拿》、《中國藥膳》、《中國氣功》、《中國名貴藥材》、《中國名優中成藥》,該套叢書在國內尚屬首部。之后1991~1994年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編了一套《英漢實用中醫藥大全》,其中包括《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單驗方》、《常用中成藥》、《針灸治療學》、《推拿治療學》、《醫學氣功》、《自我保健》、《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骨傷科學》、《肛門直腸病學》、《皮膚病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急癥學》、《護理》、《臨床會話》等。2002年左言富任總主編、朱忠寶等總編譯,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漢對照)新編實用中醫文庫》,該套從書包括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國針灸》、《中國推拿》、《中醫養生康復學》等14個分冊。2001~2006年間劉公望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圖書《針灸基礎學》、《針灸臨床學》、《方劑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發揮》等,同時劉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編了《針灸學基礎篇》和《中醫臨床基礎速覽(傷寒、金匱、溫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查看全文

扶持推進中醫藥發展建議

素有“地多名醫,省作為中醫藥的重要發祥地。地無閑草”美譽。中醫藥特色鮮明、優勢顯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發生了積極影響。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揮中醫藥的重要作用,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不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依照《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保證全省人民群眾健康、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國際化加快推進,中醫藥是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局部。中醫藥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中醫藥基礎條件差、特色優勢淡化、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缺乏、人才梯隊不合理、高級技術人才匱乏和行政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日益凸顯,難以適應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發展中醫藥事業刻不容緩。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以實施中醫藥強省戰略為主線,以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為重點,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積極推動繼承與科學創新,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著力提高中醫醫療服務水平和可及性。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主導,鼓勵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中醫中藥并重、突出中醫特色,促進中醫藥事業協調發展;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利用現代科技推動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

(三)主要目標。從2011年起,集中力量建設中醫藥服務體系,突出中醫院特色建設,不斷擴大中醫藥服務城鄉覆蓋面,推動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實施名醫、名科、名院“三名”戰略,加快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全面增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做好中醫藥繼承工作,加快培養中醫藥人才,大力提高中醫藥創新能力,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和中西醫結合工作,進一步繁榮中醫藥文化,健全管理體制,形成以省級臨床研究基地、教學基地和中西醫結合基地為龍頭,標準化市、縣級中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室)為基礎,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醫療、預防、康復、保健、養生功能齊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中醫藥強省戰略目標。

查看全文

中醫院醫療服務改進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2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渝府發〔〕124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建設,現就進一步加快我縣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年,成功創建市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到2015年,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立與“健康”建設相適應的功能完善、特色明顯、方便有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建立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醫藥服務的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全縣中醫藥事業發展總體水平達到全市中上水平。

二、發展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中西醫并重、中醫中藥并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弘揚中醫藥文化,推進我縣中醫藥事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中醫藥服務體制健全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醫藥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市中醫藥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但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薄弱不明顯、中醫藥教育科研滯后、中醫高級人才匱乏、中西醫發展差距拉大等問題亟待解決。為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2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建設,現就加快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發展目標。

到2015年,建立與“健康”相適應的功能完善、特色明顯、方便有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居西部地區前列的中醫藥臨床、教育和科研中心,建立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醫藥服務的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使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總體水平達到西部地區前列和全國中等水平。

(二)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透析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問題

摘要: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既是經濟全球化大潮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推行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基礎。實現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關鍵在于推動中醫藥教育的標準化,促進中醫藥教育與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相結合,推動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高等中醫藥院校擔負著培養國際化復合型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的重任,必須加強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積極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促進中醫藥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加速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中醫藥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斗爭的經驗結晶,在世界醫藥學寶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近年來,隨著人類回歸自然、重視天然藥物和自然療法熱潮的興起,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再度引起世人矚目,推進中醫藥國際化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高等中醫藥教育是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基礎,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中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國際化之路。了解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把握其特點與規律,化解其矛盾與問題,提出其辦法與思路,對于加快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有機部分。中醫藥教育,尤其是中醫藥高等教育是我國的傳統優勢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在內,層次、科類齊全的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目前,全國擁有獨立設置的高等中醫藥院校44所,另有設置中醫藥專業的西醫藥院校75所,非醫藥院校、研究院所126所,在校生達30余萬人。因為高等中醫藥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國家有關部門在制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時,總是把中醫藥連同中國傳統文化一起作為最有條件首先走出國門的兩個領域來規劃。高等學校也完全有能力、有責任率先走上世界,實現與國際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對話與交流,并利用國際教育資源豐富和發展自己。實際上,我國中醫藥院校從1957年起就開始招受外國留學生,此后中醫藥留學生教育規模和范圍持續、穩定擴大,目前已有10多所中醫藥院校設立了承擔留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國際教育學院,招收的留學生遍及世界各地。留學生教育層次也有了很大提高,學歷教育包括博士、碩士、本科等層次,非學歷教育包括高級進修生、普通進修生和短期進修生等多種形式。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在國際上影響的日益擴大,中醫藥學成為來華留學最熱門的專業,其規模已牢牢占據我國自然科學留學生教育人數之冠。同時,在走出國門方面,經過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和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顯著標志之一。

查看全文

中醫藥標準化發展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局,高等醫學院校,有關廳(局)直屬單位:

現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2010年)〉的通知》(國中醫藥發〔2****〕39號)轉發給你們,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貫徹實施意見: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中醫藥標準化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對于促進中醫藥學術發展,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規范行業管理,推進依法行政,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加快中醫藥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不斷提高對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認識,加強組織和領導,將該項工作納入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提高全行業人員標準化意識,組織好中醫藥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加大中醫藥標準的實施推廣力度,大力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程,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步伐,更好地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

二、積極行動,制定方案

國家在“**”期間,將制訂、修訂5**項中醫藥標準,我省要在配合建設中醫藥強省工作中爭取有所作為,積極參與中醫藥技術標準領域中基礎、臨床、中藥等方面關鍵技術的標準和管理標準領域中的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資質、建設、服務標準的制訂、修訂。各地中醫藥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有關醫藥行業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加強研討,在掌握目前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現狀和優勢領域的基礎上加大中醫藥資源的整合力度,促進中醫中藥并舉,管理與醫教研緊密結合,加快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步伐,并積極參與省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的相關工作。

查看全文

全區中醫藥活動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創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各項工作,推動我區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建設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建設標準的通知》精神,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為指導,以維護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宗旨,以創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目標,以加快提升社區衛生服務隊伍的中醫藥應用水平和服務能力為重點,深入貫徹新時期中醫藥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優化中醫藥發展環境,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充分利用轄區中醫藥衛生資源,健全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著力構筑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社區建設相一致,與人民健康需求相適應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促進我區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工作目標

按照《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建設標準》,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活動,建立健全以省中醫院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網絡,以簡便、高效、優質的服務,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提高的中醫藥醫療保健需求。通過對口支援、雙向轉診制度的實施,使我區中醫藥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中醫藥服務隊伍,基本滿足廣大社區居民不同層次的中醫藥需求,推動全區中醫藥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軌道,確保順利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我區的評估工作。

三、建設標準

查看全文

衛生廳中醫事業發展計劃

“*”期間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實

踐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階段。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要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科學發展,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基礎管理,提高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能力,為奮力實現中原崛起做出貢獻。

一、“*”時期中醫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期間,全省中醫工作以人才培養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突出專科專病建設,繼承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努力提高中醫學術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醫醫療、教育、科研等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加強專科建設,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以來,相繼實施了《河南省重點中醫專科建設方案》、《河南省特色中醫專科獎勵方案》,調整了全省骨傷科、中醫兒科專科建設網絡,對全省中醫醫院專科建設進行分類指導,專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專科的數量和水平在全國居于前列。河南省*正骨醫院成為“全國中醫骨傷科醫療中心”和“全國骨傷科醫師培訓基地”。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建成“全國中醫高血壓病醫療中心”。河南中醫學院兒科等3個學科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評估,*正骨醫院骨傷科等8個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和28個省級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大多通過中期評估。“*”以來,全省中醫醫院共有各級重點專科(專病)280個,重點專科收入占醫院業務收入比例達到23.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