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工藝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14:28: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鑄造工藝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鑄造工藝論文

缸體鑄造工藝設計論文

1S10缸體鑄造結構分析與措施

1.1缸體鑄件技術要求

S10缸體鑄件材質為HT250,毛坯重約42kg,重量偏差按照GB/T11351—1989的MT8執行。缸體一般壁厚4+0.8-0.5mm,鑄件尺寸公差按GB/T6414—1999的CT8,毛坯缸孔壁厚差要求加工余量要求:2.5mm±0.5mm。可見,缸體基本屬于薄壁輕量化設計,且尺寸精度要求較高。鑄造工藝設計時應主要考慮立澆工藝,并考慮冷芯為主,以保證其要求的精度。

1.2水套結構分析與措施

水套芯結構特點:①水套芯總高97.5mm,一般厚度5~8mm;②水套芯左端下部有特殊的異形結構。水套芯可能出現異形處變形、斷芯,從而影響該處壁厚和尺寸;另外,該異形處存在清砂難度。因此,水套芯應采用強度較高的熱芯;水套芯異形處應采用特殊涂料和工藝,以保證該處不發生粘砂和易于出砂。同時,選擇底注立澆工藝方案,鐵液平穩上升、平穩充型,對整個水套芯的沖擊相對于臥澆工藝方案要小很多。

1.3油道結構分析與措施

查看全文

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論文

摘要:針對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以分組策略為基礎,通過優化指導及考核方式,優化題目設計等措施,建立了新型的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在新型教學模式下,課程設計的選題更接近工程實際,課程設計的流程也與工程實際一致。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課程設計,充分發揮了其主觀能動性,并培養了其團隊合作意識。實施結果表明,在新型教學模式下,課程設計的完成度和完成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分組策略;教學模式

鑄造工藝學是目前國內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1]。作為工程性、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鑄造工藝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要使學生掌握鑄造工藝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2,3]。為了達到鑄造工藝學課程的這一教學目標,多數學校在課堂授課環節以外設置了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環節[4,5]。在課程設計環節,學生需要綜合運用鑄造工藝學相關知識完成某一鑄件的鑄造工藝設計。在早期的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我院采取的是學生一人一題、各自獨立完成的組織方式,教學效果一般。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我院對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優化,形成了基于分組策略的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教學模式。

1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我院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一般要求學生針對某一鑄件,設計其砂型鑄造工藝。鑄件的鑄造工藝設計是一項相對較為復雜的設計工作,涉及到鑄件結構分析、鑄造工藝參數選擇、澆注系統計算、補縮系統設計等多項工作,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十分繁瑣。在鑄造工廠,要完成某一產品的鑄造工藝設計尚且需要多名具有豐富工藝設計經驗的工藝員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早期的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教學中,要求毫無工藝設計經驗的學生在兩周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某個鑄件的鑄造工藝設計顯然是不合常理的。因此使得最終課程設計普遍存在完成度低、完成質量差、工藝設計不合理等問題。這是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之一。此外,傳統的一人一題、獨立完成的教學模式對指導教師的指導也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課程設計指導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設計題目,而且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指導并對每一位學生的課程設計質量進行評價。這大大增加了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因此在指導教師方面也存在著題目難易程度相差較大,指導方式和考核方式相對單一等問題。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為了克服鑄造工藝學課程設計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我院采取了以分組策略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新型教學模式的組織與實施主要包括在題目設計、分組方式及指導與考核方式三方面的改進。

2新型教學模式的組織方式與實施方法

查看全文

動梁鑄造工藝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首先對動梁的設計技術條件進行闡述,擬定工藝方案時,重點介紹了鑄造方法、工藝方案和造型材料選擇,然后對縮尺、加工余量、工藝補正量、拔模斜度、分型負數、漲箱系數等工藝參數的確定進行闡述,通過理論分析,進行澆注系統的設計及計算,最后闡述了鑄后熱處理要求及對缺陷處置。

關鍵詞:動梁;鑄造方法;澆注系統;鑄后處理;鑄件產品

沈陽鑄鍛工業有限公司為大連某公司生產壓機配套產品,動梁是其中最主要的鑄件產品。接到生產計劃后,技術部聯合車間不斷研究,最終生產出了完全符合廠家技術標準的要求,為以后生產此類鑄件產品積累了寶貴的生產經驗。

1生產支臂技術條件

1.1產品概況

動梁本體:13450kg,化學成分為ZG20MnMo,鋼號ZG20MnMo,含C量0.17%~0.23%,含Mn量1.10%~1.40%,含Si量0.20%~0.40%,含P量0.030%以下,含S量0.030%以下。機械性能:抗拉強度≥490MPa;屈服強度≥295MPa;延伸率≥16%以上;沖擊值39。

查看全文

不銹鋼葉輪鑄造工藝設計論文

1葉輪樹脂砂造型工藝設計

本文擬生產的馬氏體不銹鋼葉輪材質為ZG1Cr13Ni。該材質澆注溫度高,砂型鑄造易產生表面粘砂;由于縮性大,極易產生縮松、裂紋和晶粒粗大等鑄造缺陷;此外,其冷裂傾向也較嚴重。圖1和圖2分別是馬氏體不銹鋼葉輪毛坯尺寸和三維實體。由圖可見,該鑄件屬于結構復雜件,一方面是壁厚不均勻,厚壁和薄壁之間尺寸相差較大,補縮、收縮應力等問題需在工藝設計時特別關注;另一方面是存在各種曲面,而且曲面處壁厚極不均勻且相對較薄,因此,工藝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保證充型的完整性。根據葉輪鑄件的結構特點,本文選擇了兩箱造型法,并將鑄造分型面設置在葉輪中間部位,分型面位置見圖3。鑄件頂端壁厚較厚,應考慮在該位置添加冒口。鑄件的凝固時間取決于它的體積V和傳熱表面積A的比值,其比值稱為凝固模數。

2葉輪鑄造工藝設計與優化

2.1馬氏體不銹鋼葉輪鑄造工藝模擬分析

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對鑄造工藝進行模擬,鑄件模型選擇的材料為馬氏體不銹鋼,砂箱模型選擇的材料為樹脂砂,鑄件與砂箱之間的換熱系數為500W/(m2•K),澆注溫度為1560℃,充型速度為42kg/s,澆注時間為27s,熱傳遞方式為空氣冷卻,設置重力加速度為9.8kg/s2,初始條件為金屬液溫度1560℃、砂箱溫度25℃,運行參數采用默認設置。葉輪充型過程模擬結果見圖5。可以看出,金屬液充滿澆道,整體充型平穩,見圖5a。當澆注完成后,鑄型內腔全部被充滿,不存在澆不足現象,見圖5b。模擬結果表明,該鑄件的鑄造工藝設計方案保證了澆注過程的平穩性,也保證了鑄件形狀的完整性,說明澆注系統設計合理。圖6為鑄件澆注265s后透視狀態圖,可以發現,葉輪下端圓環、分型面中心部位交界處存在縮孔,且個別葉輪側冒口底端存在封閉的高溫區間,該位置也可能出現縮孔。由此可見,該工藝設計方案在保證鑄件補縮方面還存在設計不足。因此,原設計方案必須改善冒口設計,或者采取必要的工藝補救方案。

2.2工藝優化

查看全文

我國鑄造裝備發展的前景探索

關論文鍵詞:鑄造裝備靜壓造型線可靠性質量環保節能

論文摘要:介紹了我國鑄造裝備方面的基本情況,通過對鑄件的產量、近年來新建鑄造項目的特點、引進造型線數量等方面的分析,找出了我國鑄造裝備與國外的差距,提出了我國鑄造裝備的發展方向

1概述

我國鑄件產量已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的鑄造水平還比較落后,近年來雖有很大的長進,但總體來講,還落后于發達國家.究其原因.主要是鑄造裝備的開發、制造技術、性能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從表1一表5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表1為2006年全球主要鑄件生產國和地區鑄件產量,從表1可看出中國占全球鑄件產量30%以上。

表2是我院近5年來設計的鑄造項目數量及規模,共計24個項目,其規模都遠遠大于3000t的準人綱領,這些項目是我國鑄造的主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鑄造的水平。

查看全文

柔性頂崗畢業實習的探索與實踐

1“柔性頂崗畢業實習”校企合作模式的內涵

一是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空間的多樣化,既可與一家企業合作,也可同時與多家企業合作,在不同的崗位完成生產性實訓和畢業設計;二是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學生在數量上集中與分散并存[3]。進行柔性頂崗畢業實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從大學生活、學習中切換到現實社會中去,轉變其思想觀念;通過從事一線生產工作,增強崗位意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實踐增強社會經驗和工作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靠人才,工科院校要生存發展必須靠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突出且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人才。由此可見,工科本科教育要真正有效地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既要靠學校教育,又要靠企業的實訓,兩者必須相結合,缺一不可。柔性頂崗畢業實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競爭力,實現社會與學校的無縫聯接,降低了企業的培訓成本,真正實現了“雙贏”。

2“柔性頂崗畢業實習”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河南科技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最后一個學期可進行14周的頂崗實習,在實習單位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學校指導教師確定畢業實習設計題目,企業安排實習崗位,并指定指導師傅,采用雙導師制,完成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任務。分散式的頂崗實習一般由1~3名學生,企業安排一名指導師傅,學校安排一名指導教師。師傅負責頂崗實習計劃的落實,指導教師可通過電話、QQ、E-Mail、定期見面匯報等方式與學生保持聯系并進行交流,并至少一次赴企業現場檢查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工作的完成情況。集中式的頂崗實習一般由8~10名學生,一名師傅指導3~5名學生,學校安排一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在企業現場指導畢業實習,并負責學生的安全和實習考核工作。在以往的教學管理上,到了第八學期,部分學生迫于就業壓力,四處奔跑找工作,使得畢業設計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通過校企合作,進行柔性的頂崗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同時又利于畢業設計工作的順利完成,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交能力顯著提高;逐步融入企業文化,員工意識不斷強化,工作態度明顯轉變;頂崗實習滿足了企業需求,校企合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了校企“雙贏”的局面。

3“柔性頂崗畢業實習”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的實效

3.1學生方面

查看全文

剖析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地方工科院校專業結構構建

[論文關鍵詞]社會需求地方工科院校專業結構

[論文摘要]地方X-科院校的總體競爭力較名牌重點大學存在很大差距,唯有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條件和發揮與地方經濟社會緊密相連的優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合理構建自身的專業結構,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專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在構建合理專業結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地方工科院校初期設置的專業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需求

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直接與經濟建設相關。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改革開放初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恢復期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高漲期,經濟社會前所未有的發展使得各行業、各區域工程技術人才極其匾乏,大批地方工科院校應運而生。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相當一段時間內,地方工科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帶有比較強的指令性和行政色彩,學校辦什么專業,設置多少專業,每個專業招多少等,都統一由政府管理和批準,地方院校專業的設置和結構調整直接反映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類型、層次、數量等方面的需求。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本科教育開始于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作為安徽省唯一一所地方性工科高等院校,自覺地承擔起為地方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歷史使命。1978年在安徽省高校中首先設立了工業電氣自動化、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等專業,1980年第一個設置鑄造工藝與設備專業,1982年在全省率先創辦了紡織工程專業和工藝美術專業,1984年最先設置食品工程專業,等等。早在1980年學院就提出:“今后的發展方向應根據安徽需要什么辦什么的原則,向多科性方向發展”,確立了“面向安徽省地方工業的多科性學院”的發展方向。

20世紀80年代初,為服務于建設“輕工大省”的目標,確立了“面向安徽、面向輕紡、面向中小企業、面向地方科研教學單位,為中小企業培養_L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地方科研機構培養研究人員,為中專和技工學校培養師資”的辦學定位和專業設置思路。80年代后期,又增設了電子信息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工商管理等專業。學院初期設置的專業不少填補了安徽省高校專業的空白,反映了當時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直接需要。

查看全文

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故障診斷分析

摘要:發動機被稱為飛機的心臟,而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最重要的部件,因此渦輪葉片的可靠性對飛機來說至關重要。但它也因工作環境惡劣的原因成為發動機最容易出現故障的地方。因此,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故障檢測、故障分析對飛機安全飛行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不同狀況下飛機渦輪葉片所采取不同檢測方法對渦輪葉片上的缺陷進行故障檢測與分析,研究葉片失效原因,確保飛機安全飛行。

關鍵詞:渦輪葉片;故障檢測;故障分析;安全飛行

-年美空軍發生約3800起飛行事故,發動機結構故障占43.%,失效原因有:風扇葉片斷裂,壓氣機葉片產生疲勞裂紋、渦輪葉片斷裂等[1]。18-3年,我國飛行事故中發動機故障占.5%,其中葉片斷裂約%[2]。對于渦輪葉片來說,其科技含量高,我國的航空工業起步較晚,航空科技領域具有一定的短板。而在先進的歐美發達國家,渦輪發動機從生產到維修,都具有先進的技術保障。比如歐美國家的渦輪發動機渦輪前的燃燒的溫度可以經達到了0K以上溫度而不因熱應力和巨大離心力產生失效。不說生產研發和制造技術,就單從維修技術上看,仍有不小差距[3]。從目前我國的渦輪葉片維修現實情況看,想要提高維修能力,必須要重視對渦輪葉片失效分析的基本研究。資料顯示,近年來航空發動機發生的重大事故中,絕大部分原因都是渦輪葉片失效[4],如圖1所示。

1渦輪葉片故障檢測與分析

在航空發動機中,對任何一處缺陷的疏忽,可能就會引發安全事故。維修人員必須采用有效的檢測技術,及時發現發動機缺陷使其更加直觀地顯示出來,從而對缺陷的相關特征信息進行有效的自動提取和識別。維修人員可根據發動機工作時長、發動機工作狀況、發動機故障現象等采用不同的檢查方法對發動機渦輪葉片進行故障檢查分析。

1.1渦輪葉片檢測方法

查看全文

文物局考古優秀事跡材料

一、求學之路飽嘗憂患

裴明相(1920~1997),1920年1月出生在位于伏牛山南麓的河南鎮平縣王崗鄉后裴營村的一個世代耕讀之家。當時,舊中國災難深重,民不聊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童年時代的裴明相過早地嘗到了生活的艱辛。

裴明相的父親和哥哥雖是農人,然都讀過書,深知讀書的重要。在家里的支持下,裴明相7歲那年,被送到附近的鎮上讀書,由于家里經濟困難,交不起膳費,就與同村的兩位堂兄在學校旁搭起一間草棚,自炊而食。這種艱難的環境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奮力讀書的習慣。

裴明相12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鎮平縣立宛西中學,然而,為了湊齊入學的學費使他面臨失學困境。最后,由于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成績突出,在學校老師和同鄉的幫助下,才得以在宛西中學、省立南陽中學、鎮平省立開封高中,讀完初中和高中。

“九一八”事變之后,縣立宛西中學中的共產黨人和進步教師以拯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積極宣傳和組織學生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啟發學生的民族覺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裴明相第一次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擔憂,勇敢地參加到抗日救亡活動之中。然而,由于當地國民黨政府的賣國茍安和百般阻撓,學校的抗日救亡活動受到反動勢力的破壞,富有生氣的宛西中學也被迫解散。之后,裴明相又考入離家七十余華里省立南陽中學高中部繼續讀書。

1937年7月7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北平、天津相繼失陷。繼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逐漸由華北蔓延至華中,大片國土淪為敵手。由于華北正面戰場的潰敗,河南成了武漢的屏障、西北的門戶、華北抗戰的后方和南北戰場的樞紐,成為中國抗戰的最前線。開封形勢緊張,省立開封高中由開封遷至鎮平。裴明相轉入離家較近的鎮平省立開封高中讀書。開封失陷后,日本侵略者企圖進攻南陽,鎮平省立開封中學被迫舉行畢業考試,提前結束學期。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蹂躪下,裴明相度過了高中階段的最后一年。

查看全文

產業集群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產業集群市場細分受托品牌小公司

論文摘要:歐鉆珠寶(深圳)有限公司是由以色列著名的鉆石公司Dalumi集團在深圳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隨著中國珠寶產業的完全開放,鉆石行業世界領先的Dalumi集團為充分發揮向下游珠寶行業擴張的潛力,利用與香港比鄰的深圳珠寶產業已經形成明顯的產業聚集的機會,于2003年底在深圳創立歐鉆珠寶公司。公司從鉆石首飾制造開始,逐步發展為包括鉆石首飾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和市場營銷的綜合性的鉆石首飾企業。經過幾年快速,曲折的成長,這個年輕的企業現在正面臨如何充分利用環境的機會和自身的優勢,來完成集團公司在整個鉆石產業鏈世界領先的使命。

本文綜合運用現代管理理論,通過介紹中國珠寶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影響珠寶行業發展的宏觀因素,及珠寶產業鏈和深圳的產業集群發展,通過SWOT分析,結合自身的特點,確立差別化的戰略。其中包括:創新的經營理念來擴展產品的市場空間;針對多層次的心理細分市場的采用受托品牌策略;市場營銷的4P策略;靈活的小公司運營策略;配合相應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從而系統地闡述了了歐鉆珠寶公司企業戰略命題的三個方面即:做什么,怎么做和誰來做的問題。

1.總論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珠寶行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新中國的珠寶行業作為一個產業主要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