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4-14 16:14:13

導語: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與實踐

當前在新課改的教育模式背景下,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也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和語文水平的綜合提高,因此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者需要積極轉變閱讀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朝著思辨性教學框架前進。傳統的閱讀教學滿足的是應試教育的需求,旨在快速提高學生考試分數,在閱讀中快速找到得分點,因此僅僅對閱讀知識點展開針對性講解無法吸引學生興趣,也無法滿足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隨著教育大環境和背景的變化,國家開始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關注,這也使思辨性閱讀走向了人前受到了廣泛歡迎。思辨性閱讀方式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具有必要性的,它可以全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確保學生綜合素養得到同步增長。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接受了義務教育的指導之后,核心思維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人格也逐漸定型,他們有了自己對社會萬事萬物的看法,形成了較為淺顯的價值觀,原有的閱讀形式已經無法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不適合新課標之下的高中教育,在此背景下,思辨型閱讀開始被提出和重視,思辨性閱讀通過系統化的閱讀訓練,旨在提高高中生的綜合語文運用能力。和其他閱讀方式不同,思辨性閱讀在思維方式上具有更深層次的表現,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群體閱讀能力和閱讀推理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論證問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此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提倡思辨性閱讀還可以彌補我國民族傳統中缺乏理性精神的弊端,本文圍繞著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展開論述。

1思辨性閱讀內涵與概念介紹

思辨性閱讀概念可以從“思辨性”這個詞本身入手,我們可以把思辨性閱讀指的是具有思辨性質的閱讀,也就是說閱讀的性質具有思維辯證性,閱讀指的是教育對象在閱讀書籍或文本之后產生的心理認知,并且對內容會產生一定的吸收效應,內化于心理的運作過程。閱讀是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活動,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必經途徑和手段,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能夠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確保學生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技能,在理解性閱讀的基礎之上,有些學者認為思辨型閱讀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批判的態度閱讀文章,并且對文章展開理性分析,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思辨性閱讀卻不僅僅局限于對文章的批判態度,否則會縮小思辨性閱讀的外延和范圍。因此我們可以把思辨性閱讀作出如下解釋:指的是教學對象根據自身對文本的疑惑或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文章進行獨立解讀和自我評價,通過閱讀完成一系列的體驗人生,感悟人生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能夠站在自我的角度對閱讀文本形成邏輯清晰條理清楚的觀點,并且能夠理性地展開自我反思和評價。

2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特征

第一個方面是反思性特征,指的是讀者對閱讀文本展開閱讀之后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深度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監控和反省自己在閱讀全過程中的表現,培養反思性思維。反思性思維是一種優越的思維形式,對問題進行不斷重復并思考,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利用反思性思維不斷運轉,通過反思發現文本的問題和情節的矛盾,再通過繼續反思推動矛盾的深入,讓自己的思維問題一步步得到解決,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及時總結閱讀文本的科學方法,學會轉變固有的閱讀框架和模式。第二個方面是延伸性特征。延伸性特征指的是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會利用更加開闊的視野對問題轉換思考角度,適當的進行拓展和延伸,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和相關的知識點相互聯系,進行對比和分析,并且在閱讀中不斷的審視和創造問題,形成自己的感悟與思辨,最終對文本閱讀做出自己獨特的定義和理解。延伸性一方面指的是思辨閱讀的內容和形式拓展,另外一方面也指的是讀者閱讀的思維方式拓展。從特定的閱讀角度,讀者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見解,體現思辨性閱讀獨特的價值,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若要利用思辨性閱讀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則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文本,尤其是一些經典名著的選段最適合當做思辨性閱讀材料,學生能夠對作品當中的人物形象展開全面把握,就自己的需要進行思維補充。第三個方面是學術性特征,學術性特征指的是基于某一個學科問題展開科學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創造性的見解,發現文本閱讀中更有價值的特征,具體表現為學生能夠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做出全新的學術定義。在高中語文教學思辨性閱讀中,學生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和系統化的思考,也可以對文章中的某一看法和意見展開研究,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系統化的總結和提煉,通過思辨閱讀培養學生基礎的學術思維能力,此外在閱讀文本的理解過程中去尋找新的落腳點與切入口,通過閱讀盡可能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觀點和理解方式。

3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意義和價值

3.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利用思辨性閱讀教學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化特點,首先思辨性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理性分析,展開獨特的體驗,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對閱讀文本的路徑進行啟發和開拓,并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深入反思學習,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之所在,并通過反思性思維逐級深入,從而實現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拓展;其次通過思辨性閱讀能夠全面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尤其是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對文本問題展開深入思考的過程也是自己思維不斷發展的歷程。發展思維能夠促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提高當前閱讀能力和水平。思辨性閱讀可以有效糾正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尊重學生個體個性的發展,體現出新課改后的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保障,通過思辨性閱讀,學生能夠辯證理性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在闡述自己觀點的過程里領悟文章中心思想,挖掘主題背后的含義,促進自身多方面能力全面發展。

3.2創新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

思辨性閱讀的拓展能夠對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展開創新,首先通過思辨性閱讀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師和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展開深層次的剖析,產生和傳統的理解方式不一樣的觀點,從經典作品中也能解讀出全新的內涵。開展思辨性閱讀注重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天馬行空的開闊思維,對文章內容有理有據的進行辯證分析,此種模式的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挖掘文字背后所隱藏的問題,通過透徹而理性的理解,更加關注作者通過文章想要傳達出的感情;其次思辨性閱讀教學不刻意關注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傳授,也不僅僅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學習到怎樣的知識,它更看重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能力和思考過程,這和當前以人為本的新型教育觀念不謀而合,是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態度上的創新。

4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4.1加強對有關問題的設置,引人思考

在當前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之下,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以追逐高分為最終的目的,相關教學內容的設置難免會變得過于形式化,通過短期的題海戰術和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成績雖然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長此以往也會激發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和畏難情緒,降低對閱讀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觀念的塑造和長遠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對此進行一些積極的轉變,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徹底扭轉應試教育大環境,卻可以轉變閱讀方式,把傳統的任務型閱讀轉變為提問式閱讀,通過問題的回答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吸引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根據文本內容,教師要合理的篩選出文章的關鍵點和中心點。在問題具體設置時,首先要讓學生整體上了解文章的框架,可以給出一些初級的提示,引導學生繼續推進,展開思考。在問題設置時一定要由淺入深,深入淺出,不要一下子加深難度,要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給予學生緩慢適應的過程。除此之外問題的設置一定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層次差異,不同的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是正常的現象,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優勢和長處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讓全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盡自己所能給出對問題的看法,積極參與到閱讀課堂中,提高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4.2增加課外閱讀數量

在高中階段學生普遍處在青春發育期,學習意識較強,學習能力也不錯,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渠道提高知識水平,開闊眼界,打造純粹而豐富的精神世界,但如果單純依靠語文課本的素材卻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更無法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補充文本素材,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課外書目,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實現思辨性閱讀的目的,也就是自主思考。通過自己的獨立判斷,有選擇性的對書目和文本內容進行篩選,這樣才能為閱讀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增加課外閱讀數量,能夠突破傳統語文教材篇幅的局限性,為學生補充更加有意思、有意義的故事情節和內容,開拓眼界。比如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可以閱讀四大名著,了解其中的情節和人物發展,以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這一回為例,雖然語文課本上也有這一篇課文,但是通過刪減已經變得不完整,學生通過閱讀名著能夠更好的感知人物和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當學生開始課外閱讀之后,教師盡可能的不要給予過多的干擾,為學生充分的流出自我閱讀和自我思考的空間,在學生閱讀之后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自己的課外閱讀內容,根據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去重新審視整個故事,在學生問題回答完畢之后,教師也要總結學生的發言,為學生談一談自己對該篇閱讀文本的看法。林黛玉進賈府并非一個簡單的外孫女和外祖母相認的故事,其更反映的是一種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森嚴,通過思辨性閱讀,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聯想能力都能夠得到大大提升。除此之外,教師要為學生給出課外閱讀書目的建議,讓學生謹慎選擇閱讀文本,避免學生選擇不當受到不良文字的誤導和影響,通過思辨性閱讀完成內容的自我消化,合理選擇閱讀內容,把閱讀知識碎片完全內化。思辨性閱讀指導之下,學生能夠樹立正確閱讀觀點,提高閱讀水平和語言組織能力,各方面得到綜合發展。

4.3綜合使用多種閱讀方法

在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相結合,提高閱讀效率。第一個方面要大概瀏覽全文,進行快速閱讀,對文章內容展開大致的了解,梳理情節脈絡,或者可以帶著課后問題去閱讀,找到閱讀方向,同時要加強對小標題和數字的敏感程度,理清人物邏輯關系,并掌握文章要表達的情感重點;第二個方面學生可以展開對比性閱讀。對比性閱讀指的是對文章中存在的邏輯關系展開對比,了解問題的源頭,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找出文章重點,不要受到無關信息的干擾;第三個方面要對重點部分展開深入閱讀,在快速閱讀和對比閱讀的前提之上,學生想必已經篩選出該篇文章的重點段落,這個時候在閱讀時要熟讀精讀,用筆標記出重點字詞句。一般來說,在思辨性閱讀中,可以把不同的閱讀方法組合在一起共同使用,加強對文章含義的推敲和反復研究,全面提高學生邏輯性思考能力。當然除了以上三種閱讀方式之外,閱讀的手段多種多樣,學生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為自己駕馭即可。

4.4打造良好閱讀環境,促進思辨水準提高

在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打造和諧的閱讀范圍,思辨性閱讀教學要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進行,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生不會受到太大的壓力束縛,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展開思考。思辨能力一般來說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征,也具有較為廣闊的覆蓋面積,可以容納學生多元化的思想,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感悟,這都是可接受的正常現象,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不要用一刀切的答案規范學生的閱讀解答,否則會造成思維固化。例如在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文言文時,按照傳統的閱讀觀點,藺相如是一個大氣沉穩,擁有智慧的政治家外交家,廉頗則是一個敢于承擔責任,知錯就改的武將,然而思辨性閱讀則要求學生能夠突破傳統僵化思維的束縛,給出自己不一樣的見解。其中藺相如雖然聰明,但在他的身上也少不了賭徒特質,如果說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又怎么會拿自己國家的生死存亡去赴澠池之會?在這一質疑性和反叛性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教師也要順勢而為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對經典人物藺相如聰明睿智的形象提出質疑。這樣一來在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中,思辨性閱讀的功用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哪怕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大膽敘述出來,突破了傳統閱讀教學答案標準、思維僵化的弊端。

5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具有多方面優勢,能突破傳統教學局限性,教師要加強對有關問題的設置,引人思考,增加課外閱讀數量,綜合使用多種閱讀方法,打造良好閱讀環境,促進學生思辨水準的提高,發揮思辨性閱讀教學優勢,提高高中閱讀教學質量。

作者:費紫梅 單位:高郵市送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