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線上檔案展覽應用效果
時間:2022-04-22 16:03:45
導語:互聯網+時代線上檔案展覽應用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更加開放包容的網絡環境等為線上檔案展覽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國線上檔案展覽還存在主題多樣性不足,內容信息量不夠,展現形式單一化,技術手段應用效果有待提高等問題。“互聯網+”時代,需要通過強化館藏檔案資源建設,進一步促進檔案數字化建設,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手段,優化技術手段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應用效果等方法切實增進線上檔案展覽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線上檔案展覽;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
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中,隨著我國政府辦公自動化和上網工程的逐步實施,各級政府及部門的政務信息網已陸續開通,各級檔案局(館)在互聯網上建立的站點也越來越多[1]。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不斷發展,檔案網站在不斷創新建設,完善網站功能,以期通過強大的網站功能來促進檔案機構服務社會的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化、人性化、個性化的檔案信息服務。線上檔案展覽,突破了時空、地域的限制,將實體檔案展覽通過網絡進行多樣化的展現,給予社會公眾隨時隨地參觀檔案展覽的便捷服務。隨著檔案網站的建立而出現,伴隨信息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創新,在“互聯網+”時代將不斷展現其便捷性和優越性,進一步提高檔案信息服務水平,更大程度地發揮出檔案的社會價值,促進檔案信息和檔案文化的傳播,切實增進檔案工作的發展。
1“互聯網+”時代線上檔案展覽創新發展的動因
1.1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2020年6月20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從檔案工作的時代要求出發,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檔案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在檔案收集、整理、保護、利用等方面的轉化和應用,推動檔案科技進步”,強調通過應用新的技術手段來促進檔案工作的現代化發展。“互聯網+”時代,檔案公共服務的創新發展需依托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線上檔案展覽亦是如此。新興技術手段的發展,例如虛擬現實(VR,VirtualReality)技術、增強現實(AR,AugmentedReality)技術、數字多媒體技術、新媒體展示技術等,為線上檔案展覽的創新發展帶來諸多的可能。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例,在線上檔案展覽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計算機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生成的集視覺、聽覺、觸覺于一體的交互式虛擬環境[2],打造三維立體的展廳,可為公眾帶來更具視覺性、互動性、體驗性的線上檔案展覽,從而提升辦展效果和公眾滿意度。
1.2多樣化的網絡信息傳播渠道
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網絡作為信息獲得的渠道,網絡信息傳播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展。目前線上檔案展覽主要依托于檔案機構自身的門戶網站進行構建。然而微信、微博、檔案APP、抖音、嗶哩嗶哩視頻客戶端等,可給予線上檔案展覽更為廣闊的構建平臺。充分利用多樣化的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檔案展覽的構建、宣傳等,能有效擴大線上檔案展覽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檔案信息資源和檔案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讓社會公眾進一步了解檔案、了解檔案工作,切實增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2我國線上檔案展覽存在的不足
2.1線上檔案展覽的主題多樣性不足
通過網絡調查發現,我國檔案機構的線上檔案展覽比較青睞于選擇記錄抗日戰爭、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事件以及反映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主題,這兩類主題展覽是線上檔案展覽的重頭戲。如此選題傾向與綜合檔案館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的職責性質有關,旨在通過宏觀性、政治性、傳統性的線上檔案展覽更好地為中心工作保駕護航;同時,線上檔案展覽對于能夠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貼近民眾生產生活的民生類的、科學文化類的、社會熱點話題等主題則相對較少關注。從公眾需求視角來看,政治性、政策性、嚴肅性過重的展覽選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眾瀏覽的興趣和熱情,“接地氣”的、貼近生活的展覽選題和內容相對來說更易激起公眾的觀展欲望,更易拉近檔案展覽與人民群眾的距離,便于較大規模地培育社會受眾;
2.2線上檔案展覽的內容信息量不夠
線上檔案展覽通過網絡將同一主題下的檔案展品向公眾進行集中展示,展示的目的就是為讓公眾了解檔案,了解檔案本身的知識信息、了解檔案背后蘊含的故事內容,促進檔案信息和檔案文化的傳播,讓檔案切實服務于公眾、服務于社會。因此,線上檔案展覽內容的信息量非常重要,要能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讓公眾能有所收獲。實際調查中發現,部分線上檔案展覽的文字說明過于簡單,所呈現的信息量對大部分公眾來說遠遠不夠。文字是線上檔案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足夠信息量的文字才能深刻、全面地闡釋展覽的主題和內容,才能讓參觀者真正深入了解展覽的內涵與意義。部分線上檔案展覽展品的文字說明過于簡單,有的展覽甚至沒有展品的文字解說。參觀者僅僅是瀏覽了圖片,從展覽中能獲得的檔案信息和知識非常有限;
2.3線上檔案展覽的呈現形式單一
展覽的主題和內容是展覽質量的基礎保障,其最終也需通過一定的展現形式呈現給公眾。展覽展示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對線上檔案展覽的最終呈現效果以及公眾的參觀體驗和感受都有直接的影響。我國線上檔案展覽大都采取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形式,將若干檔案展品圖片集合在不同主題下羅列呈現,較少運用圖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綜合展現。這種靜態的展示形式能清晰、簡潔地展示展覽的具體內容,參觀者能非常直接地獲取信息,不過頁面的枯燥乏味也較易令參觀者產生視覺疲勞。僅有少數的線上檔案展覽運用數字多媒體展示,即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數字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展示技術將平面的展覽內容進行生動、立體、全方位、形象地展示。總體來說,靜態的、平面式展覽居多,動態的、立體式的、全方位的展覽較少,線上檔案展覽的展現形式相對單一,不能完全滿足公眾的觀展需求;
2.4新興技術手段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應用效果不夠
“互聯網+”時代,360全景展示、VR、AR等技術手段的創新發展為線上檔案展覽的建設帶來諸多的可能,然而目前新興技術手段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應用并不夠。一方面,信息技術手段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應用率不高。從實際情況看,比起其它檔案機構,省級綜合檔案館線上檔案展覽應用新興技術手段相對來說較多些,但應用率普遍不高。相對來說,浙江省檔案館線上檔案展覽在技術手段上的應用較有代表性。截至目前,有6個線上檔案展覽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音頻、視頻、VR技術等展示手段,打造立體化的3D展廳,為公眾帶來極具視覺沖擊的、沉浸式的觀展體驗;另一方面,新興技術手段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應用效果還有待提高,技術手段與線上檔案展覽的有機融合不夠。一是線上檔案展覽的內容可識別性有待提高,有的展覽過于注重技術手段的應用,而忽略展品本身內容的展示,技術的噱頭蓋過內容的精彩;二是線上檔案展覽的操作便捷性有待提高。部分三維展廳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戶的操作難度,例如缺乏自動移動導覽服務、沒有完備的參觀指南、缺少一定的指示標識等,對用戶自主瀏覽、實景漫游于展廳內造成一定的不便;三是展覽的互動形式有待提高。線上檔案展覽較少綜合應用留言、點贊、分享、游戲等互動形式,未能給予公眾信息反饋的多種渠道,同時也未很好地引導公眾進行互動交流,公眾與公眾間、公眾與展覽間、公眾與檔案機構間的互動效果有待提高。
3“互聯網+”時代線上檔案展覽創新發展的路徑
3.1強化館藏檔案資源建設
線上檔案展覽以館藏檔案資源為依托和保障,“互聯網+”時代線上檔案展覽的創新發展首先仍需回歸到館藏檔案資源的建設,為線上檔案展覽的發展不斷夯實基礎。首先,檔案機構要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抓住公眾的需求點和關注點,著眼于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進一步加強檔案資源建構,豐富館藏結構、優化館藏結構,加強對反映時事熱點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檔案,反映普通民眾生產、生活的民生檔案的關注,從民生、科技、經濟、藝術、娛樂等多角度出發,選取貼近公眾生活的、能引起公眾興趣的展覽主題,不斷滿足社會公眾多元化、動態化的檔案信息需求,讓線上檔案展覽真正成為公眾所需,真正走進公眾生活以及心中;其次,檔案機構要強化特色館藏檔案資源建設,進一步豐富區域性特色檔案資源,多渠道征集、深入挖掘能反映出地域文化特色、風土人情等的檔案信息資源,充分發揮檔案文化價值,樹立起品牌意識,將線上檔案展覽打造成地方文化名片,成為地方文化傳播交流品牌的窗口;最后,更加關鍵的是要加強對館藏檔案資源的深入挖掘,充分展現出檔案信息資源中的豐富信息,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檔案信息資源中蘊涵的廣泛的、深刻的社會價值。
3.2進一步加強檔案數字化建設
檔案數字化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檔案現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促進線上檔案展覽創新發展的需要。線上檔案展覽的每件檔案展品都經過數字化處理后再通過網絡呈現出來,數字化成果的質量直接關乎檔案展品的呈現效果。數字化檔案為線上檔案展覽提供豐富的資源儲備[3],檔案機構實現線上檔案展覽的創新發展要進一步增進檔案數字化建設。首先要始終堅持、落實“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珍貴的數字檔案資源,為線上檔案展覽的建設夯實基礎;其次,需強化技術手段的應用,通過圖像處理引擎等,不斷提高圖像掃描、圖像處理的質量,通過高質量的數字化成果增進線上檔案展覽的展示效果;最后,要加快建設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推動檔案數字資源跨區域、跨部門共享利用,為線上檔案展覽的開發建設提供資源便利。
3.3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手段
新興技術的發展為舉辦高質量線上檔案展覽提供發展的可能。利用新興技術手段尤其是數字媒體技術、VR技術舉辦線上檔案展覽,可“更真實、更清晰地梳理和展示檔案間的信息脈絡,實現相關知識的立體化呈現”[4],促進線上檔案展覽呈現形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為社會公眾帶來更具視覺效果的,更加真實、生動、立體、沉浸的參觀體驗。檔案機構應積極探索虛擬現實技術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運用,充分利用其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優勢打造能滿足公眾感官和情感雙重需求的VR全景展廳。目前線上檔案展覽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實現公眾在展廳內不受時空、邏輯限制進行自主漫游的效果,讓公眾獲得沉浸式享受,但在檔案展品的立體化展示方面則略顯不足。檔案館要充分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打造三維立體的檔案展品,將二維的展品圖片轉化為三維的展品實體,“將原始實體的紙張質地、色彩、紋路甚至氣味等進行‘全息捕獲和3D建構’形成虛擬檔案”[5],通過立體化、全方位的展示提高公眾對線上檔案展覽的感知程度,強化其真實體驗感,讓公眾既能知曉展品的文字信息和背后故事,也能體會展品歷經歲月而蘊含的豐富情感,增進人與檔案展品間的交互感知。國內文博行業在展品3D建模方面的實踐較多,例如故宮博物院網站的數字文物庫,不少文物都能夠實現720度旋轉的三維立體展示效果,檔案機構應與文博行業在網上展覽方面多交流合作,通過三維建模的方式有效提高展品的展示效果;“此外,檔案館也可發揮VR技術的構想性優勢,根據各類館藏檔案的布展需要,創設實際不存在的虛擬輔助展品或展覽情景,讓用戶易于同虛擬環境中的人物及情景建立起直接聯合,能較好地提升檔案展覽的感染力。”[6]
3.4優化技術手段在線上檔案展覽中的應用效果
首先,要提高線上檔案展覽內容的可識別性,促成線上檔案展覽內容與形式的高度融合,取得相輔相成的展示效果。線上檔案展覽要確保每件檔案展品的內容可識讀性,這是檔案展覽向公眾傳遞檔案信息的基本要求。不論是圖文形式還是音、視頻形式,都要提高展品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且在參觀者進行場景切換、旋轉、放縮等操作的情況下,要保證展品的清晰度不受影響,確保其內容信息全程可識別;其次,要簡化操作,提高公眾觀展的便捷性,增強利用效果。信息技術手段服務于線上檔案展覽,最終還是為了服務于公眾,讓公眾能獲得更好的觀展體驗。若一味地追求技術手段的應用,忽略不同公眾對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操控能力存在差異這一事實,反而增加公眾參觀展覽的操作難度,那就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初心背道而馳。線上檔案展覽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展示技術構建三維展廳時,要通過提供展區地圖、場景選擇、展覽構成等功能來確保公眾不受時空、邏輯的限制,快速、全面地了解展廳的布局、構成,從而自由地暢行于展廳內;此外,還需要提供自動導覽服務,為公眾提供合理的參觀線路,讓其在輕松的環境下更從容地進行實景漫游,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吸收展覽信息,提高其觀展效率和滿意度;同時,還要簡化公眾參觀展覽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降低操作難度。三維展廳內可由公眾通過鍵盤、鼠標或畫面控件選項等多種方式,隨意切換場景,在展廳內進行上、下、左、右旋轉移動,可剔除不含檔案信息的場景設定,去除不必要的瀏覽操作,最大程度地簡化觀展操作;最后,要豐富線上檔案展覽的互動形式,提升線上檔案展覽的交互性。檔案機構在線上展廳中要避免技術的孤立使用,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VR等形式,共同打造具有沉浸感、交互感的檔案展廳;其次要優化展廳內的點贊、留言、分享功能,實現相互評論促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加強分享功能便于公眾將展覽內容分享到微信、微博、QQ、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擴大互動范圍,提升互動效果;再者,檔案機構可通過現代展示技術,利用檔案故事情節,構建虛擬互動游戲,讓參觀者在游戲中獲得樂趣的同時,促進參觀者與展覽內容的交互,強化展覽內容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丁海斌,王在東.20世紀的中國檔案網站:終結與開端[J].中國檔案,2000(03):34-36.
[2]王貞.現代展示技術在檔案展覽中的應用[J].中國檔案,2015(07):40-42.
[3]張秋妹.檔案線上展覽:數字技術引領的檔案利用新途徑[J].檔案天地,2021(01):57-60.
[4]魏歌,謝海洋.基于施拉姆大眾傳播模式的檔案展覽優化策略研究[J].北京檔案,2019(10):13-17.
[5]王運彬,葉曦,黃隆瑛,鄭潔潔.新時代檔案展覽的海外推廣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9(03):89-97.
[6]羅倩,項敏剛.VR技術在檔案展覽中的應用[J].北京檔案,2020(02):29-31.
作者:陳曉楠 單位: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數字技術平臺及應用系統探討
- 下一篇:雙碳目標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