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專創融合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4-25 14:58:26

導語:高職院校專創融合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專創融合現狀及對策

摘要:現如今,我國正處于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為適應經濟快速發展以及職業教育改革的需求,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為出發點,結合二者融合現狀,從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實踐教學平臺以及改善校園文化氛圍幾個方面,探索出高職院校專創融合實踐路徑,以期發現職業院?!皩撊诤稀睗撃?,為培養具有“雙創”意識和雙創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創融合;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

為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建成創新型國家,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創新創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之一。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中提出我國創新創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缺乏高水平創新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以及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密、從事雙創教育教師能力欠缺、教學內容實效性不強等。2018年,《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中進一步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提升和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僅將創新創業教育視為是少數具有創新意愿的學生開展的教育,沒有將其融入專業課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強?;谶@種情況,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辯證關系,抓住二者的結合點,進行創新創業課程改革,不斷優化課程體系。

一、高職院校推進“專創融合”教學改革必要性

(一)推進人才培養改革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轉型升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要求學生能夠更快適應市場的發展,及時做出靈活判斷,去解決企業面對的實際問題。然而,高職院校傳統的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不能滿足現代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所以,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逐漸受到很多高職院校的重視,采用專創融合手段進行人才培養,更符合現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更多高水平技術人才。

(二)符合現代職教體系的需求

2020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進一步提出各層級職業教育辦學定位以及發展重點,以整體推進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其中對于高職院校,應不斷鞏固職教主體地位,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F代職業教育與傳統職業教育的出發點都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但是二者本質存在差異。現代職教體系自身結構和功能定位較為完善,以社會勞動需求為基點,為市場輸送更多具有發展潛力、技術過硬的高水平人才。為了滿足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更多高職院校在發展專業課的同時,也對創新創業教育更加重視,利用其自身優勢加大雙創教育的扶持力度,設立雙創學院,在校內建立創業孵化園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必然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體系的重要紐帶。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現狀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越來越重視,舉辦各類創業競賽以及雙創講座等,使得學生對創新創業產生極大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創業熱情。但是在雙創教育推行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一些高職院校未能正確理解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課程體系不完善,偏離了人才培養目標;部分高校師資力量落后,教師能力有限且在融合方面缺乏協同性;高職院校缺乏有效的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創新創業意識普遍薄弱。

(一)課程體系設置有待完善

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創新創業教育功能的發揮,目前多數高校尚未形成科學系統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第一,創新創業教育獨立于專業教育之外,多數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由學校行政部門或創新創業學院管理,而專業教育則是由教學管理部門管理,使得二者嚴重脫節,課程定位和培養目標模糊不清,影響雙創教育功能的發揮。第二,創新創業體系與專業教育體系類似,以常規教學為主,輔之以舉辦創新型講座和競賽等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這種方式缺乏實踐,沒有對專業教育進行特殊性開展,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第三,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僅以選修課為主且課程數量較少,期末考核較為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很難滿足學生創業技能提升的需要。課程體系方面的缺口是影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主要障礙[1]。

(二)師資隊伍較為薄弱

高職院校在進行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過程中普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質量較差的問題,嚴重制約雙創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多數高校聘用從事經濟管理教學工作或者在就業招生辦任職的教師進行創新創業課程的講授,這些教師通過培訓獲得相關證書后進行雙創課程教學,但其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有限,缺乏專業知識以及實踐經驗,不能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深度剖析。另一方面,擔任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沒有足夠的專業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創業經歷,不能夠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雙創課程與專業課程得不到有效融合,以至于不能夠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所以,盡管很多高職院校開通了創新創業課程,但師資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還有許多高職學校聘用專業課教師同時進行創新創業教學,也沒有收到顯著成效。專業課教師大部分時間投身于專業課教學,對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重視不夠,同時也不了解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政策和扶持力度,無法有效地將其與創新創業課程深度融合[2]。

(三)雙創教育實踐平臺不完善

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平臺。但也存在專業性不夠、針對性差、平臺有效性不強等問題,很多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學習,實訓條件不完善[3]。校內的實踐平臺主要是在學校內部進行,學生不能有效與外界進行接觸,缺乏實踐能力和創造力。例如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類大賽以及各類講座,靠學生的興趣出創意,結合資源做創業,但是與學生自身所學專業關聯性不大,缺乏創新度。校外開設的實踐平臺,大部分著眼于就業,其實踐基礎很難支持學生參與的創新創業項目。校企合作聯合成立的校內創新創業中心,主要面向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學生,學生的覆蓋面較窄,難以面向全校學生。學校提供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將課堂所學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這是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四)創新創業意識薄弱目前,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創業意識不高、對創業認識有誤區等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多數學生認為創業是極小部分人的事情,沒有動力和勇氣去創業;第二,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高職院校學生也僅僅以學習技能為主要任務,創業意識薄弱;第三,家庭環境影響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找份穩定工作,不支持子女去創業[1]。

三、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建設

第一,充分利用、挖掘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發揮校企合作作用,把握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在課程中融入個性化教學,根據學生創業偏好豐富和調整課程內容,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協作討論的環節;運用情景式教學方式,適時引入案例,既能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第二,理論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在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增加對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訓練;在大學生成長規劃、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知識板塊,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4]。第三,創新教學方法。選擇典型案例,將創新創業所需的“獲取信息、評估分析、整體規劃、團隊決策、實施計劃、過程控制、檢查監督、評估反饋”等過程融入案例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創業過程,同時將創新創業所需的市場洞察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融入案例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啟發學生思考,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第四,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對于創新創業課程作業不能僅布置理論內容,還要讓學生深入企業,切實感受創業過程。改革學分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學分有效納入專業文化教育學分體系;考評內容多樣化,包括學習態度、團隊協作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等;評價主體要多元,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對教師的評價等;創新評價方式,通過過程評價、綜合測評和期末考核等方式,以及考察高校舉辦和開展的創業競賽、假期實踐活動效果等。

(二)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線上優質課程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線課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诖耍呗氃盒?梢猿浞掷脤W校自身網絡信息技術中心,將校企合作開發的創新創業課程面向學生在線開放[5]。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互聯網上進行學習,有問題的在課程學習中心進行提問,教師及時進行疑難解答,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在線課程能夠更大限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教學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三)培養高水平師資團隊

從事雙創教育的教師既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儲備,還要有創業的經驗,最好是“企業型學者”或者“學者型企業家”,注意跨領域、跨專業。第一,聘請校外導師,包括企業導師、投資人導師、孵化器導師以及創業成功的知名校友兼任雙創課程導師,并定期進行資格認定。第二,構建雙導師制度,創新創業導師和學業導師共同發揮導學作用。學業導師根據學生專業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特點,儲備相應專業知識,雙創導師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以及個人創業偏好,幫助學生規劃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雙創活動,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第三,定期對教師隊伍進行培訓篩選,優化教師考核體系,提升教師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認同度和參與度。采用學生教師雙向考核制度,抽取學生對教師進行滿意度打分,以及不定期抽取學生進行考核,檢驗教師教學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積極性。

(四)搭建雙創教育實踐平臺

創新創業課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實踐性,僅通過理論教學難以達到雙創的目標。第一,結合國外大學先進的雙創教育模式,高職院??梢岳米陨韮瀯?,采用校企聯合方式進行雙創教育,通過企業在校內、校外搭建實踐平臺,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建立小微型創業基地,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基礎保障。第二,學校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在學校內設立學生創業孵化園,為學生提供實地參觀與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學生既能在校內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同時還可以走進企業,增進對企業的了解,把握行業動態,充分了解“互聯網+”時代背景,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五)改善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高校應當支持并鼓勵學生社團自主開展的各項創新創業類活動,定期開展“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學生跨專業組隊,讓學生在各項創業比賽中發現自身閃光點,同時發現所學專業的不足之處。邀請比賽成績優異團隊進行經驗分享,學習借鑒其寶貴經驗,更能激發學生創業積極性以及對所學專業的興趣。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通過學校宣傳欄、公眾號、校園廣播等平臺,積極宣傳國家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舉措、新政策,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

四、結語

現如今,國家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高質量創新型人才?,F代職教體系要求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僅是能就業,還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能夠為行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建設,開設線上課程,培養高質量師資團隊,完善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形成更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更快更好地促進專創融合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東,顧榕蓉,吳立保.基于CDIO理念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江蘇高教,2018(2):77-80.

[2]黃倩雪,陳長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7):124-125,136.

[3]姚金花,姜如榮,嚴剛,等.“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現狀及困境分析[J].科技視界,2021(34):62-63.

[4]趙亮.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課程體系重構——基于理論與實踐角度的分析[J].江蘇高教,2020(6):83-88.

[5]孫華,謝秀萍.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有機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5):100-103.

作者:朱雪華 單位:山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