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05 16:26:24

導語: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摘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將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進行互融,能夠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將價值觀的引導寓于專業知識能力培養過程中,構建全方位全系統育人大格局。文章在“新文科”視域下探究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研究,積極發揮教學新模式的作用,要求師生與高校部門共同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進程,真正達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目標。

關鍵詞:“新文科”視域;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新文科”的建設使命主要是要加快建設我國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同時,“新文科”的建設不僅強調要夯實文科的專業基礎,更凸顯出哲學社會科學和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的特點?!靶挛目啤贝蚱茖I間的隔閡,將科學技術融入文科專業之中,從而培養全面型人才,而全面型人才不僅要專業知識全面,更要具有極高的思想政治覺悟?!罢n程思政”的提出正是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在專業課知識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傳授于學生,從而在專業課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高校中,學生以“00后”為主,新時代學生個性鮮明,傳統的授課模式不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管理類專業又側重以專業理論知識講授為主,不能夠直接進行實踐操作,想要培養與思政融合的全能型人才,就要把課堂學到的管理理論與實踐結合。因此,產教融合可以把管理類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做中學”,提升專業技能;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專業技能的舞臺,提前體驗實際崗位的工作職責,為就業打下基礎。“新文科”視域下研究高校管理類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既符合當今的教育主題,又更好地貼合學生的本身個性特點,進而達到企業與教學的融合,從而培養全面社會人才的目標。

1“新文科”視域下高校管理類專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義

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全面型管理類人才,管理類專業與理工科專業相比,更加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的機會。通過調查數據可知,要求管理類畢業生具備一定實踐能力的企業達到了64%,充分體現出對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的重視。同時,高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不僅在于培養出一批批專業型人才,更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思政課程不容忽視,但是專業課程也不能與思政相分離。因此,在“新文科”視域下研究思政元素融入管理類專業課程,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加入“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等跨學科元素,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參與度,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從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精神層面的信仰培養,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教育政策。

2“新文科”視域下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儲備不足

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與能力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順利推進的關鍵。高校學生在大二以后,以專業課知識學習為主,與專業課教師相處時間更長,因此專業課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與價值觀,并且將思政內容與專業內容進行互融。管理類專業課教師的專業課知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從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性質來看,多通過講授理論知識的方式進行教學,出于教師專業背景的局限性,在備課過程中專注于本專業知識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卻忽視了管理類專業中能夠挖掘出來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內容。課程思政并不是將專業課與思政課生硬合并,而是從專業課中挖掘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核心價值觀內容,讓學生明白自己學到的專業課如何在符合當今時代價值觀的前提下應用到工作中。在專業課教師的日常學習中,也更是側重于專業知識的補充,閱覽專業期刊,研究專業課題,忽視了自身在平時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補充,還有一些教師認為給學生傳授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所屬范圍。管理類專業課程中有很多國外的理論知識,比如管理學中的“人際關系理論”、行政管理課程中的“公共選擇理論”、社會保障專業課程中的“國家干預理論”,在舉例解說這些國外理論知識時,只是單純的講解,并沒有與我國國情相結合,這就給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的開展帶來了阻礙,也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引導。

2.2宣傳力度小

根據調查可以得知,極少數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緊密結合,半數的學生認為結合度很一般。從調查中的“平時學?;蛘呓處熡袥]有提到過課程思政”問題得到數據可知,68%的學生表示在學校沒有聽到過“課程思政”相關的內容,只有36%的學生表示老師有提到過,但是在上課過程中沒有明顯感受到有思想政治的元素。另一方面通過與教師交談了解到,前期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課程中并不容易,雖然明白要更好地融合并非生硬地合并,但是到上課時就不可避免地將兩者分離開,因此還并沒有將課程思政的含義真正領會到位。在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交談過程中了解到,只是聽過“課程思政”,但是具體的內容并不了解,也不清楚怎樣算是專業課課程思政,還有一部分學生只知道思政公共課,都不了解“課程思政”的含義。

2.3管理機制與考評體系不夠完善,企業實訓落實困難

在初期建設過程中,由于高校中對于專業課課程思政的管理機制與考評體系不夠完善以及無法更好地落實企業實訓,給專業課課程思政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一方面,現階段的考評內容主要是以教師上課的狀態、課程的內容、創新性等方面,并沒有將“課程思政”“新文科”中的跨學科綜合能力加入考核體系中,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并不著急挖掘思政內容,而是按照原本的教學大綱進行講解,這就減慢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推進速度;同時,學校的相關部門還未建立嚴格的管理機制,沒有明確課程規范以及思想政治內容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環節就是實訓,目前常見的校企合作實訓環節有:校企共同投資建設產業實訓室;另一種方式是企業提供實習崗位,學生在經營一線進行實習。目前,管理類專業實訓機會比較少,一般實訓時間比較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3“新文科”視域下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措施

3.1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儲備

要讓專業課教師挖掘專業課知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全面了解專業課程的體系結構,并且從中深度挖掘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價值觀導向教育資源,讓學生清楚認識到所學的每一門專業課程不僅僅是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更是將所學知識與自身價值信仰相聯系。其次,教師在日常學習中,要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理論,雖然是從專業課中挖掘思政資源,但是也要充分了解國家的發展方向,更要將管理類的專業知識與國家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最后,學校應該將課程思政的教育政策落實到“地”,開展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研討會,讓專業的思政課教師參與其中,各學科之間相互交流。

3.2提高師生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

在學校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氛圍,輔導員更要側重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的宣傳,要讓學生清楚思想政治教育不單單是在公共課程中學習,更要仔細琢磨自己的專業課,專業課教師會將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融合起來,從而為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做好銜接。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就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意識,通過教學觀摩、推出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模范等方式,激勵專業課教師將自己的課程綜合化,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3.3完善管理機制與考評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

在高校,為了更好地推進“課程思政”的開展,更要完善專業課課程思政的管理機制與考評體系,將專業課課程思政以及各學科間的跨學科交流常態化,從領導層教師層,層層遞進。同時要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實踐型人才,這就要求企業內容要走進思政課程當中,也需要思政教師到企業一線,真實感受一線工作的流程,可以在企業員工的指導下,進行現場模擬,從而可以獲取豐富而又生動的教學素材,回到課堂后與思政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激發學生興趣,帶動課堂氛圍。

4結語

在“新文科”視域下研究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是對高校管理專業課程的探索,它不僅僅是根據管理類專業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加入其他學科的融合交流,更是在跨學科管理類課程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信仰指引了方向,全面推進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需要將思想政治理論滲透到管理類專業的各項課程中,從小細節處出發,將隱性思想政治理論與課程知識聯系,將課程思政理念深入高校,深入師生。

參考文獻

[1]趙占西,田松亞,宋亓寧,張可召,趙建華.課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J].教師,2019(8):8-9.

[2]黃杰.在專業課教學中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討[J].大眾文藝,2021(16):213-214.

[3]馬蕓蕓.高職教育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1(32):150-151.

[4]王曉軍,劉加林.課程思政融入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探索[J].高教學刊,2021,7(20):110-113.

[5]喻永會.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9):88-89.

作者:劉德瑜 陳靜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