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職業需求課程思政與實踐

時間:2022-05-09 10:39:42

導語:護理職業需求課程思政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職業需求課程思政與實踐

[摘要]現代護理職業亟需大量高素質護理人才,而醫學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將思政教育融入護理專業課教學是實現全方位育人,為社會輸送高素質護理人才的有效途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作為醫學體系中承接基礎和臨床的樞紐,是護理專業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程,應順應時代發展和臨床護理需求,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谧o理職業需求,結合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分析護理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優勢,并總結具體的實施措施,旨在為相關課程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護理;職業需求;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隨著社會進步和醫療事業的發展,現代護理職業不僅要求從業者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更要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優秀的職業道德。因此,關注護理人才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建設高質量的護理團隊成為目前護理教育的研究熱點[1]。為切實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教育部2020年強調高校要“三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即“全部高校、全部學科、全部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醫學體系中承接基礎和臨床的樞紐,也是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對培養符合護理職業需求的高素質護理工作者意義重大。

一、護理專業開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近年來教學中發現,護理專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較以往有所下降,臨床護理崗位必備的職業責任感、合作精神、服務和關愛意識、溝通和協調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此外,對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加強知識儲備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對護理職業的認同感,亟需加強思政教育,對其進行正確的人生價值引領[2]。有研究表明,在護理專業相關專業課中開展思政教育,能使學生更加尊重和敬畏生命,提高對患者的共情意識,并增強護理工作職業感悟和社會責任感[3-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在學完正常人體知識后,需要學習的第一門研究疾病的課程,可為診治、預防疾病和護理患者提供依據。教學中若融入與護理職業相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等思政元素,能使學生在學習疾病專業知識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增強學習動力。同時,敬業、誠信、法制、人文關懷等職業精神和理念得到培養和強化,護理職業能力得以提升,符合現代臨床護理職業對高級護理人才的需求。

二、護理專業開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優勢

在護理專業開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優勢較為突出。本課程對疾病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涉及疾病的發生、發展、結局和轉歸,從疾病的起點研究至終點,有利于從多角度開展思政教育。同時,課程系統地論述了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從本質上揭示了疾病的內涵,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如“發病學”中,局部和整體是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膳e例讓學生明白人體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一方面局部病變可以引起全身反應,如局部的肺結核病有發熱、乏力等全身表現;另一方面全身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局部變化,如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可表現為局部的癤腫。以此培養學生明確“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建立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一辯證思維方式,這是學生分析臨床病理聯系、制定臨床護理措施的前提條件。此外,課程中蘊含的人文關懷、愛國主義精神等思政元素也非常豐富,利于培養學生對患者的共情能力和家國情懷等精神品質,滿足“生物—心理—社會”這種現代醫學模式對護理工作者的要求。

三、護理專業開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具體措施

(一)樹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思政教學能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課程思政是專業課教師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也是順應時代教育教學發展與改革的體現。因此,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師可以通過參加課程思政相關會議、觀摩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方式堅定課程思政理念。課程思政要求專業課教師不僅課程思政理念強,還要具有較高的思政教育水平[5]。對于課程思政的設計和實施,專業課教師是關鍵,應從不同途徑多方面探索研究,提升思政教學能力。正如馬克思曾經指出,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那么教育者就一定是要先接受教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和研究,開闊視野,樹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養,提升思政教學能力,才能實現思政教育的潤物細無聲。結合護理職業的需求來看,若要保證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研究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知識建構等,還包括學生日?;顒又斜憩F出的人生觀、價值觀。了解這些,開展課程思政時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教師還要請思政教師和專業課專家指導和幫助,設計優秀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通過輔導員及前期課程的任課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思想需求和心理狀態。同時加強與本學科及護理專業帶頭人和思政專家的溝通合作,進一步明確護理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定位和目標,學習并運用先進的思政教育理論和方法,提高從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專業知識的能力、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的能力以及制訂教學方案的能力,使課程思政的綜合教學能力得以提升。“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每位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還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為學生做好表率,這也是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二)明確課程思政目標,重新調整教學安排

護理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全方位育人,為社會輸送專業理論水平高、專業實踐技能強、思想品德高尚、職業道德優秀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為此,需要任課教師深入思考課程思政,重新調整教學安排。開展課程思政并非簡單地在專業教學中插入一個故事或者增設一項活動,更不是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簡單地疊加,而是在專業課教學中體現一種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作為學科課程的標準以及每門課程的教學綱要,教學大綱在課程思政中的作用極其重要,應針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課程目標,進而確定每個單元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將綜合素養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目標融入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大綱,為實施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此外,重新分配學時,通過教學改革,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方式,使第二課堂得到有效利用,為有序、從容地開展思政教育提供必要條件。

(三)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專業教學

課程思政的主場是專業教學,如何恰當地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是決定課程思政能否取得實效的重要環節[6]。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涉及的體系廣、內容多,并且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專業背景和職業素養等息息相關,為挖掘和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提供了諸多的切入點和滲透面。如“腫瘤對機體的影響”這一節,教師結合護理職業需求,以一例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為切入點,將病理知識、人文關懷和臨終護理融入其中,既傳授了專業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尊重生命和患者需求,對患者給予人文關懷的職業理念和職業本能。部分思政元素同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知識相融合設計(見文末表1)。

(四)借助典型案例和超星平臺,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對于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來說,榜樣的力量比單純的理論教育更為強大。教學過程中導入與護理職業相關的典型案例,感染學生,以情動人,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內化為對所學專業的迫切需求和渴望,增加學習動力。在學習“氣性壞疽”時,引入我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游建平的案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培養學生傳承和弘揚南丁格爾精神。此外,案例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現既定教學目標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結合臨床案例開展的課程思政,能使教學實效性更強[7]。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在教學初期即引入與護理相關的臨床病例,使學生盡早進入工作情景,不斷增強崗位意識和職業感悟。學習“萎縮”時,引入患者長期臥床不能行走,進而出現下肢肌肉萎縮的案例,借助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開放相關學習資料,并利用平臺內的分組討論功能,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患者為什么會出現下肢萎縮?護理此類患者時,如何防止其發生肌肉萎縮?若護理不當,可能引發哪些并發癥?當患者情緒低落,不配合治療時,護士應如何對待?”這樣將人文關懷精神、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知識、護理學知識恰當地融合,學生分析討論后,不僅提升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也增強了溝通、協作和關愛的職業素養。

(五)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科學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評價是課程思政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科學的評價結果不僅能呈現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不足,利于優化后續課程,而且能實現對課程思政教學情況的綜合反饋,進而從不同角度提升教學質量[8]。那么,如何才能對課程思政進行科學評價呢?教師首先要提高對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評價的重視程度。避免只重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而忽略相應的評價這一重要環節。在提高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再將課程考核方式由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并建立多元化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1)教學督導聽課評價。(2)全體學生填寫課程思政調查問卷。(3)單獨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進行訪談。(4)教學全程形成性評價。(5)期末考試終結性評價。教師根據專家和學生反饋的評價意見、學生的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成績以及自身的教學反思,總結需要改進之處并做出相應調整,使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梓寒,周英.“課程思政”及其在護理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0):24-25.

[2]王新華,王娜.論課程思政改革的價值引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52-54.

[3]魏麗鴻,田莉梅,劉娟,等.課程思政融入護理本科生實習前復訓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1(9):18-19.

[4]陳雪梅,李宛青,郭燕潔,等.解剖學教學視角下醫學人文教育的思考[J].解剖科學進展,2020,26(1):118-120.

[5]潘瑞姣,李雪,桑瑞聰.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師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培養淺析[J].大學教育,2019(11):204-206.

[6]劉麗,呂葉輝,卞杰,等.思政教育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41-43.

[7]賈松偉.課程思政在護理專業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116-117.

[8]馬霖.對“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辨[J].青春歲月,2019(9):196-197.

作者:王瑩 劉春英 王哲 井歡 高原 潘茜 于丹 于寧 何樹諾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