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術探索

時間:2022-05-11 14:39:19

導語: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術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術探索

摘要:文章以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與施工技術作為切入點,簡要敘述施工安全管理與技術控制活動開展的必要性,探討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創新改進方向,提出具體優化措施,詳細闡述路面、路基、公路拼接等關鍵技術及實施操作要點。旨在保證公路工程施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持續提高公路施工質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

關鍵詞: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技術

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與技術控制的必要性

1.1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達標

隨著Y形沉管灌注樁、雙向攪拌樁、路緣石滑模、泡沫瀝青冷再生、共振碎石等新型技術的問世與推廣,公路工程建設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運營使用期間不易出現路面開裂、路基滑移、車轍等質量通病,這對保障交通安全、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新型技術的工藝流程較為煩瑣,部分施工人員因缺乏經驗,在施工期間偶爾出現不規范操作行為,使新型技術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形成質量安全隱患。例如,在應用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時,再生混合料的配比設定不當,熱瀝青加水攪拌期間沒有形成足夠的泡沫瀝青來填充集料縫隙。對施工技術操作要點的全面掌握,以及對工藝過程的有效控制,可以確保施工技術方案得到有效執行,及時糾正錯誤操作行為,避免形成質量通病,影響公路結構性能和使用壽命,從而順利實現工程預期建設目標,使各項新技術、新工藝更好地應用于實踐施工活動[1]。

1.2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出現

一方面,采取現場安全巡查、現場危險源識別防范、安全教育培訓等方法,能提前發現、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將風險隱患消弭于無形,避免因出現安全事故造成實質性的影響、損失[2]。另一方面,針對已出現的安全事故,管理人員根據現場情況準確判斷事故類型、起因與后續變化,實施應急處置預案,組織開展現場救援工作,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優化措施

2.1樹立安全生產意識

首先,開展崗前安全培訓工作,以安全帶等防護設備正確穿戴方法、安全生產紀律、工藝技術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安全事故早期出現征兆、出現各類安全事故時的正確應對方法等作為培訓內容,并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態度、安全技能與安全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待考核通過后,再將施工人員分配至具體工作崗位。其次,不定期組織安全宣講會、安全生產月等活動,結合同類項目安全事故案例來宣傳安全知識、安全理念,使項目人員對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直觀、深入的了解,自發樹立安全施工意識[3]。最后,實施差異性安全培訓教育,針對不同崗位來制訂專項方案。例如,針對安全管理人員,以安全生產法規、相關政策文件、新型安全管理方法作為培訓內容;針對項目經理,以施工安全檢查標準、項目安全管理制度等作為培訓內容。

2.2構建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為實現全員參與的管理目標,使各崗位人員積極配合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開展,需要構建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個人,對裝備設施維護保養、生產作業等部門崗位的工作規范、操作規范進行補充完善[4]。在工程施工期間,定期對安全管理計劃及措施的落實、執行情況進行評價,開展現場安全巡查工作,如果存在計劃措施執行不到位、因人為因素形成重大安全隱患等問題,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追責懲處。同時,對于嚴格遵循工作規范與操作規范、指出潛在安全隱患、采取正確方法應對安全事故的人員,酌情給予物質、精神層面的獎勵。

2.3構建安全生產保障制度和應急救援處置制度

首先,為保障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需要構建安全生產保障制度,采取制度、組織架構、資金、技術等層面的保障措施。例如,在制度層面,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的條款內容進行完善補充,約束、指導施工生產與安全管理工作開展。在資金層面,施工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于購置高規格安全帽、安全帶等防護設備,投入充足資金開展安全培訓教育等工作,以及設立安全應急搶險救援的專項資金。其次,為減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構建應急救援處置制度。根據現場情況,模擬高處墜落、人員觸電等典型安全事故的發生過程、造成的后果,根據模擬結果編制應急救援處置預案,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活動,根據活動情況修正預案內容。如此,就能夠在出現安全事故時,直接實施處置預案,避免因現場決策而耽誤保護的救援搶險時間。最后,樹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意識,建立臨時指揮架構,選擇負責人,明確規定各級人員在安全搶險救援活動中的工作內容、職責權限、所承擔的責任,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4加大現場安全巡查力度

定期開展現場安全巡查工作,巡視建設現場情況,重點檢查臨時用電情況、現場人員是否正確穿戴防護設備、管理計劃措施執行情況、工地圍墻與大門等設施狀態、危險區域是否滯留無關人員和擺放安全警示標志,統計檢查期間發現的安全隱患,評估安全隱患等級,編制重大隱患清單和開展后續專項整治工作。同時,為改善安全巡查效果,應采取多元化的巡查方式,包括定期檢查、季節性檢查、突擊性檢查。

2.5依托BIM技術探索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新模式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BIM技術在施工安全管理領域展露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消除信息傳遞滯后性、強化應急管理能力和改善管理效果。因此,施工企業需要依托BIM技術建設一套全新的現代化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取代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例如,在安全培訓教育環節,組合應用BIM與VR技術,采取全新的體驗式培訓方式,項目人員佩戴VR眼鏡,在虛擬現實環境中開展三維動態交底、機具設備安全使用培訓、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演練等工作,身臨其境般感受事故過程,將所學安全知識迅速轉化為實踐經驗。在現場安全巡查環節,取代低效率的人工巡查方式,在現場布設若干攝像頭,在機具設備上布設電子標簽與讀寫器,持續在BIM軟件中導入視頻圖像資料、動作信息,管理人員在系統界面上實時查看現場情況,遠程糾正不規范操作行為、標記安全隱患和下達安全指令。同時,在系統中設定安全警戒值,如設定機具設備的最大動作幅度、行駛方向允許偏差值等,在錄入信息臨近與超過警戒值時,自動發送報警信號,在三維模型上使用特殊顏色符號來標記安全隱患點。

3公路工程施工關鍵技術及操作要點

3.1路基施工

在路基施工環節,首先,做好測量放線、場地清理、試驗段施工、機具設備運輸就位等前期準備工作。例如,在現場地質條件較為復雜,需要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時,應提前在現場選擇一處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為試驗段,開展路基施工作業,根據施工過程和試驗段質量檢測報告,對施工技術方案內容進行調整,確定土方單次開挖深度、壓實遍數等工藝參數的最佳值。其次,開挖路基,根據現場情況與路塹深度來選擇路基開挖形式。例如,當路塹深度較大、長度較長時,分別選取多段縱向開挖方式與縱向分層開挖方式;當路程較短時,選取橫挖方式;當路塹深度較小時,一次開挖至坑底設計標高。嚴格控制單次開挖量,對坑底高程進行測量,如果出現超挖、欠挖問題,則對欠挖部位開展補挖作業,對超挖部位進行回填夯實處理。最后,開展路基填筑作業,檢查路基開挖情況,清理基底分布的腐殖土、枯枝樹葉等雜物,對路基填料的含水率和擊實性進行檢查,對含水率不達標的填料進行灑水潤濕或翻曬晾干處理,確定無誤后,采取分層填筑或豎向填筑方式。一般情況下,采取水平分層填筑法即可,將路基橫斷面劃分為若干層次,逐層填筑路基,同步開展路基填筑與壓實作業,在下層路基填筑后,檢查路基壓實度、平整度與厚度,檢查通過后再填筑上層路基,直至完成填筑作業。此外,在應用路基技術時,重點控制填料質量、路基邊坡高度、壓實度,做好降排水施工,可選擇在挖方段邊溝底處施作碎石盲溝與透水管,截斷邊坡地下滲水,避免地下水持續滲透、侵害路基路床。同時,在路橋銜接段開展路基施工作業時,在橋頭部位設置搭板,采取深層攪拌樁技術對橋背薄弱部位路基進行加固處理,以此提高公路強度、減少工后沉降量。

3.2路面施工

在現代公路工程中,路面種類分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和半剛性路面,不同路面的工藝方法有所不同,以最為常見的瀝青路面為例。首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對路基施工質量進行檢驗,開展技術交底工作,根據工程設計要求設定瀝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案,制備與運輸瀝青混合料,檢查瀝青混合料溫度與狀態,禁止使用離析狀態的混合料,并將攤鋪機、找平器等設備運輸就位,灌注瀝青混合料至槽內2/3處。其次,開展路面攤鋪作業,預先清掃集成頂面雜質,在基層上澆筑少量瀝青,瀝青用量控制在1.0~1.2kg/m2。隨后,攤鋪面層,將面層攤鋪速度控制在2~6m/min,使用改性瀝青混合料時,將攤鋪速度控制在1~3m/min,并操縱振搗板、熨平板對面層進行搗實、整平處理,要求上下面層接縫保持錯開狀態,橫縫與縱縫錯開距離控制在1.0m和0.15m。再次,開展路面碾壓作業,重點控制面層溫度,以面層外側為起始點,向中心處延伸碾壓,將相鄰碾壓帶重疊量控制為1/2壓路機輪寬,并在各遍碾壓結束后檢查面層平整度,對漏壓部位開展補壓作業。最后,做好橫向工作縫接縫與縱向工作縫接縫處理作業。橫向接縫時,沿已鋪面層中心方向布置3m直尺,找出厚度變化斷面,操縱切割機切設垂直面,斷面上均勻涂刷乳化瀝青,在斷面兩側攤鋪瀝青混合料,開展靜壓與振動壓實作業。縱向接縫時,一般情況下采取熱接縫技術,操縱2臺及以上攤鋪機組成梯隊,攤鋪瀝青混合料。瀝青混合料在高溫條件下相接,后臺攤鋪機使用熨平板對接縫進行熨平處理,再開展接縫碾壓作業。

3.3公路拼接

當前部分公路工程的使用年限較長,受到材料老化、環境侵蝕、上部行車荷載等因素影響,公路結構性能大幅度下滑,存在質量安全隱患,且公路寬度較窄,無法滿足車輛通行需要。因此,需要應用到公路拼接技術,對舊有公路的路基路面狀態進行檢查,標記裂縫、車轍、坑槽等質量缺陷部位,對缺陷處進行修復處理,如采取壓漿加固方法處理路面裂縫,采取局部銑刨攤鋪方法處理路面坑槽,銑刨處理可利用面層厚度不足4cm的舊有路面。隨后,開展基層拼縫作業,當基層厚度不足40cm時,一次完成鋪筑作業,保持上下基層鋪設厚度的等同狀態;當厚度超過40cm時,分多次開展鋪筑作業,將上基層厚度設定為20cm,下基層厚度為剩余差值。然后,在新舊車道連接部位放置玻璃纖維格柵來加固基層拼接縫,按順序清理路基、灌縫,透油灑布,鋪設格柵和涂刷黏層油。最后,對路面面層進行拼接,在面層接縫處噴涂黏層油和進行碾壓處理。

4結束語

為推動我國公路交通事業的健康、穩步發展,順利實現公路工程預期建設目標。施工企業需要對安全管理和施工技術予以高度重視,全面掌握各項常見施工技術的正確操作方法,及早建設起一套符合實際施工情況、科學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安全、穩定的施工環境。

參考文獻

[1]江臣,陳光偉,馬文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指數的創新及應用[J].中國公路,2022(1):46-49.

[2]張佳.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術管理方案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1,6(21):193-194.

[3]王贏焓.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施工技術[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20,16(6):33-34.

[4]任萬鵬,王會芳,朱其濤.公路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應用的探索[J].公路,2020,65(9):382-387.

作者:吳寧 單位:北京逸群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