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時間:2022-05-13 17:05:32

導語: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摘要: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機械設計的教學質量,構建良好的課程教學體系。分析了某學院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現狀,指出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基于PBL模式的課程教學改革方式。從知識點的離散化、知識點與項目的結合及項目的開展形式3個維度提出了實現措施。最后就該教學模式開展了2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采用PBL模式下的班級,從學生學習輸出、學習體驗及教學評價均要明顯優于傳統模式下的班級教學效果。說明PBL的教學模式是與機械設計課程的特點相適應的,可以圍繞該模式繼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

關鍵詞:PBL模式;機械設計;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在國家大力推行新工科的背景下,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顯得勢在必行。原因在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被動的。如此一來,隨著課堂教學時間的深入,知識的抽象性越來越高,學生課堂上的專注度、知識吸收率等呈嚴重下降的趨勢。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通過對近3年本院部分機械專業的學生進行調研發現,74%的學生覺得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57%的學生覺得雖然通過了期末考試,但是對于課堂所學的知識點、定義相當模糊,且學習的內容基本上未達到后續知識應用的程度,以至于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未能體現出來,企業會花較長的時間對其進行重塑,過程費時費力。因此,如何解決機械設計課程中存在的弊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程教學中,體系化訓練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這是值得探索的問題。對于上述教學中存在的痛點,國內的許多高校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文獻[1]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增加“說與做”、“教與評”等環節,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修正,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文獻[2]以學生注意力為出發點,開發了注意力分析模型,推進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文獻[3]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采用主動學習和多學科融合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以項目的形式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文獻[4]在PBL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各項能力輸出均得到了比較顯著的提升。綜上所述,上述研究均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出發點,以學生的能力提升為培養目標,以項目為實現教學改革的基本措施。因此,本文在機械設計的課程教學改革中,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變革,以能力為輸出目標,采用PBL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性,實現學習效率的穩步提升。

1PBL教學模式的實現措施

PBL(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是基于項目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多樣化的項目操作,來實現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該模式是以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為培養目標的一種教學范式。在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主要根據課程大綱的內容、教材的知識點及培養目標,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要求來制定PBL教學模式的實現措施。因此,結合本院機械專業在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的特點,主要采取的實現措施從3個維度出發,具體如圖1所示。1)知識點離散化。該環節為PBL實現的前步驟,即通過分析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的內容分布,將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的知識點或知識體系劃分成若干離散的部分[5],如機械配合知識體系、傳動機構知識體系、焊接知識體系等[6]。知識體系之間雖然是離散的,但是可以通過綜合項目來進行關聯。2)知識點與項目的結合。針對離散化的知識點或知識體系,設計對應的項目,讓學生在項目操作中應用該知識點,通過主動實踐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內化。例如:對于傳動機構的知識體系而言,可以讓學生開展某三級齒輪傳動減速器的傳統系統設計,學生在項目開展中,通過齒輪的類型選擇、傳動比的計算與確定、齒數的確定等操作,將傳動系統的知識體系應用并掌握。3)項目的開展形式。在PBL的教學模式中,項目的開展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課堂微型項目、課后綜合項目、討論、團隊協作、構思、設計、制作、運行等形式[7]。主要圍繞學生學習成果來設計項目的各個環節,確保學生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2PBL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

為進一步論證機械設計的課程教學實踐效果,本文開展了2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其中:第一學期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對象定義為A班級;第二學期采取PBL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象定義為B班級。教學實踐中,通過比較二者的綜合教學效果,作為評價PBL教學模式的依據。當兩個班級分別完成一學期的課程教學任務后,從學生學習輸出、學生問卷調查、教學評價3個維度進行比較,如圖2所示。從而判斷PBL的教學模式是否與機械設計的課程特點相適應。其中,學生學習輸出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所示的學生學習輸出來看,兩種模式下兩個班的成績均符合正態分布規律,這與高校普遍考試成績分布規律相一致[8]。但是,從二者各個層級的學生占比來看,B班學生的優秀段、良好段學生占比均高于A班學生,且整體合格率而言,B班為88%,A班為71%。從這個方面來看,采用PBL教學模式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掌握并應用知識,B班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要優于A班的傳統教學模式。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側重于理論學習、公式推導及計算等環節,學生應用知識點設計相關作品主要依賴于自身的興趣,并于課后完成。因此,A班的學生創意作品數量僅有3件,而對于B班而言,由于項目已經滲透于課堂教學中,故學生要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完成創意作品的設計和制作,因此從這個方面的輸出來看,B班要遠多于A班。除學生輸出外,對于學習體驗的問卷調查也是重要的教學評價指標。因此,本文以能力輸出為目標,采用李克特量表法[9-10]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問卷調查。部分問卷調查結果如表2~表3所示。從學生的學習體驗來看,無論是實踐動手能力還是創新能力,A班的學生對于自己能力提升的認同度都比較小。完成一學期的學習后,A班高達4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沒有提升,6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完全沒有提升。相比之下,B班認為自己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提升的學生占比為37%和43%,盡管該數據也并非較低的水平,但是遠低于A班。因此,根據學生學習體驗的結果來看,采用PBL教學模式的B班要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A班。對于課程的教學評價,采用學生評價、專家評價相結合的形式,評價的滿分為100分,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從課程的教學評價結果來看,無論是學生評價還是專家評價,B班的分數都要高于A班的分數,因此,從課程教學的綜合評價情況來看,B班也遠高于A班。這表明,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學專家,對于PBL模式下的課程教學認同度要高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綜上所述,從學生的學習輸出、學習體驗及課程教學評價3個維度來看,采取PBL教學模式下的B班各項數據指標要優于傳統模式下的A班,該結果表明在機械設計的課程教學中,PBL的教學模式與該課程特點的匹配度較高,通過PBL的教學改革措施的實施,基本達到了預期的培養目標。

3結論

對于機械設計的課程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課程內容抽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本課題采取PBL的教學模式,將項目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從學生的輸出、學習體驗及教學評價3個方面的結果來看,課堂教學的效果要優于傳統模式的課堂教學效果。這說明PBL的模式應用于機械設計的課程教學中是可行的,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雖然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模式,但也可以看出,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數據指標并非最優。因此,下一步的工作,將圍繞該模式進行培養方案的持續完善,達到不斷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輝.中職學校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6):209-210.

[2]張引,趙玉麗,朱志良.基于注意力分析的主動學習教學過程改進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3):1-4.

[3]王旭,樊敏.基于創新方法的智能制造課程集群體系構建及測試[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3):175-178.

[4]王琦,王京超,許晨.基于PBL模式的教學改革———以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13):168-171.

[5]許宣偉,李萍,王旭.基于CDIO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模式探索[J].機電技術,2015(2):152-154.

[6]濮良貴,陳國定,吳立言,等.機械設計[M].9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劉旭.基于CDIO模式下數控三二分段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與創新[J].內燃機與配件,2021(9):254-255.

[8]迮燕華.正態分布在高校成績分析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9):149-150.

[9]張紫秋,汪鳳玲,鄭紅友,等.基于李克特量表的高職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J].科技風,2020(18):247-248.

[10]趙茜,趙東方,李冰潔,等.量表的選項順序效應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教育領域的李克特量表為例[J].中國考試,2020(4):22-27.

作者:秦艷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