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高職競賽培訓模式研究

時間:2022-05-16 11:46:07

導語:工作室高職競賽培訓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作室高職競賽培訓模式研究

摘要:高職教育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素養。把各級各類比賽引入教學中,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基于工作室的競賽培訓模式能激發師生的參賽積極性,整合優質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該模式改進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內容和形式,其成果有助于課程改革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豐富人才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工作室;高職競賽

一、工作室教學起源與發展

“工作室”(studio)源于藝術家或者設計師的創意空間,一般由一個人或幾個人組織建立。大多數工作室是為了共同的理念或利益而努力的團體,人員不多、規模不大、利益平等。“工作室”教學源于包豪斯學院的“作坊制”,以實踐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能更深入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并把知識切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把工作室機制引入教育領域,在歐美很多大學都已廣泛開展,特別是高新人才的培養,且進行了多次調整和改革,成果豐碩。國內發展是本科院校藝術和設計專業起步的,通常把工作室與項目結合起來,并逐步過渡到其他專業和領域,新模式的探索碩果累累,賦予了人才培養模式新的思考與內涵。高職院校開展得較晚,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項目化教學優勢,工作室模式切實聯系職業領域與崗位需要,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走在了改革的前線。

二、技能競賽與高職教學改革

職業院校有各級各類比賽,參賽對象為職業院校的老師和學生,其目的是檢測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業技能水平。高職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以實際操作和能力鍛煉為主要評比方面,以英語為例,有寫作大賽、口語大賽、跨文化交際比賽、演講比賽等。大多數比賽與職業能力緊密結合,與實際工作生活相掛鉤,檢測學生是否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等。比賽能展現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成果,展示學生的精神風貌和職業素養,促進各個院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同時也能促使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為今后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的同時,能發現很多學生學習的漏洞,這極大有助于教師對自身授課進行反思:是否轉換了師生角色,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是否與時俱進,循序漸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符合學生學習習慣;教學方式是否多樣化,借助于各種線上線下資源,充分利用各種平臺的優勢;學生是否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做到“做中學、學中做”;是否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科建設和發展。

三、高職競賽培訓工作室建設

(一)工作室建設理念和基本原則

工作室成立的理念是“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研”,打造高質量的教師教學和科研團隊。工作室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第一,自愿加入,雙向選擇。打破傳統的領導任命制,教師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和水平、自身的業務優勢等進行全面的考慮衡量后,自愿申請加入工作室。工作室制定明確細致的選拔章程,公開透明,堅持標準,寧缺毋濫。第二,專業指導和德育并重。工作室的成立是為了學生能在大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這當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唯一。在專業指導的同時,育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既要提升學生的業務水平,更要提高道德品質,達到全面發展。師生都需要不斷地端正態度、改進方式方法,教師以自己高尚的師德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第三,動態管理,效率優先。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加入工作室后,必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各出其力,各行其責,如有嚴重違規者,請出團隊。工作室成立就是為了效率優241先,采用動態管理,濫竽充數的人絕對不能留在團隊當中。第四,校內外聯手,專家引領。各級各類的賽事涉及多個領域,校內教師可以負責專業知識的指導;對于大賽經驗的傳授,可以邀請評審專家開設講座,和兄弟院校相互學習交流;視頻、錄音等可以聯手專業的團隊給予指導和開展工作。校內為主、多方聯誼,爭取把最優質的資源吸入進來。

(二)工作室預期實現目標

競賽目標。在比賽中獲得好名次是短期最直接的目標。工作室成立的初始目的就是為了能在高職競賽中出類拔萃,展示師生的學習成果和個人風采。但是,絕對不能過于功利化,把比賽成績作為衡量績效的唯一方向。以賽促學。工作室教學始終要以人為本,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競爭性的全面復合型人才。工作室對學生的培訓,重點是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合作能力的提升,職業素養的提高,充分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充分地應對比賽,更能適應今后社會的需求。以賽促教。首先,成立工作室一大主要目的就是收集積累各種相關的前沿資料和信息,參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匯總其他選手在參賽中的經驗分享,并階段性地把各級各類信息加以歸類整合、反饋,并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助于指導今后的比賽,更是對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其次,工作室在對學生的競賽輔導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比賽作為契機發現自身教學上的漏洞和弊端,探索新思路,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嘗試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三)工作室的建設

1.人員構成和工作環境工作室主要由指導競賽的教師、參賽學生、與比賽項目相關的校內外專家等組成。工作室是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形式,成員有著更多的自主權。有一個主要負責人,確定參賽項目、預期目標,和成員一起商議指導內容、指導方案、學生選拔標準等。成員間有明確的分工、共同的教學理念,精簡管理,使效率最大化。工作室的師資要求嚴格,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有專業實踐能力,有豐富的參賽經驗,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備賽中去。工作室的地點靈活選擇,機動性很強。可以是在實體的教室、辦公室、模擬競賽場地,也可以是虛擬的線上互動,微信、QQ、郵件、VR場景等。這不僅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給師生帶來便利,給予人性化關懷,也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培訓效率最大化。2.培訓內容工作室的培訓不是臨時抱佛腳應付比賽而進行的,要讓學生在備賽中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自己思考,有所創新。因此培訓內容要側重于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訓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破了傳統的書本,根據參賽學生的個體水平、特點、學習習慣、強弱項、興趣等,制定專屬方案和內容。工作室團隊要制訂的培訓方案要系統、合理、全面、深入,“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的指導老師能夠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地引導、督促學生擁有更扎實的基本功,學會變通,具有創新性,把個人的優勢和特長充分發揮出來。第一,要苦練基本功,有過硬的專業基礎。就英語專業而言,要有正確的語音語調,句法、用詞等規范地道,表達符合語言習慣,能熟練地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譯、看等技能,有較強的交際能力。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各項比賽中有生命力、競爭力,在廣度和深度上有質的飛躍。第二,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比賽有針對性地訓練。比如大學生寫作大賽,每年固定有圖表作文和論述文兩部分。教師要吃透比賽內容和形式、評分標準,對各個部分進行集中培訓。例如圖表作文,除了講解此類文章的常用時態、對象詞、各種趨勢的表達、一些固定句型,更要針對柱狀圖、線狀圖、餅狀圖、表格、流程圖等有側重點地進行指導。競賽指導有別于日常班級授課,目的性更加明顯,針對性更強。第三,心理素質的培訓。良好的心態,樂觀的態度,對自己充分自信,優雅端莊的舞臺風采,都是日常培訓的基本內容之一。教師的鼓勵,平時的走臺演練,專家的點評指導,模擬比賽現場等,都能讓學生全方面地提升自己。第四,禮儀的培訓。比賽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展現,除了專業素養,個人素養也是考核內容之一。誠信參賽,尊重裁判,聽從組委會安排,和其他選手友好交流、集思廣益等也都是培訓項目。舉手投足的禮儀,衣著打扮,參賽妝容等,也需要邀請相應的專家定期給予適當的指導。3.評價考核體系要制定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邀請行業和企業的專家參與到評價中來,形成多元化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評價,絕對不能只看最后的比賽成績,而忽視學生平時備賽的辛苦和努力。工作室要堅持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參與度、主動性、創新能力、合作意識、職業素養等,進行線上線下、課上課下全過程、多元化的形成性評價。工作室也盡量與教務處溝通,把培訓算入一定的學分,與評價評優掛鉤,提高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工作室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和訪談,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身心狀況、培訓滿意度等,考核要與合理的需求相結合。對教師的考核,也不能以比賽成績定論,要客觀公正、綜合全面,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要結合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學生滿意度、教學效果等多方面進行過程性考核。對于教師考核的成績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可以與年終績效相掛鉤,培訓一定比例算入課時,評獎評優優先考慮等。4.工作室的管理和發展工作室的管理要明確以下幾個重點:第一,資源的無償全面共享。工作室團隊是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念,能夠團結協作,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的小群體。每個成員都不能懷有私心,需要坦誠地交流、分享,才能做到資源的最合理優化整合。可以搭建在線平臺,便于師生更方便地選擇利用資源。第二,自主性原則。工作室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導師可以自由地安排培訓時間和地點,可以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和老師的相處更加融洽,交流更直接無障礙,沒有更多顧及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三,工作室要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但更重要的是執行力。執行力欠缺是影響工作室正常運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定期邀請專家進行指導,使管理更加規范、人性化。經費是工作室正常運轉的重要方面,經費來源是一大困擾,經費管理需要專業的指導。關于來源,學校和所在學院在工作室成立初期盡可能地給予一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鼓勵老師積極建設,克服困難,能夠正常運轉起來。其次,工作室可以積極地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和企業。發揮自己的所能,既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能有部分創收,給工作室帶來一部分資金的支持。再者,參賽獎金除了鼓勵老師和學生,一部分當然也用于工作室的建設。老師申報的以工作室項目研究為主的課題科研經費,也應該有一部分留用于工作室建設。經費的管理一定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有專人管理,賬目公開透明,堅決杜絕成員之間因為經費問題產生矛盾和分歧,從而影響工作室的正常運轉。可以邀請專業的事務所在前期制定好經費管理細則,之后定期進行賬務的核查和指導,學校和學院也該有明確的制度加強管理,必須嚴格執行,規范管理。

結語

高職學生存在著英語基礎不扎實、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比賽熱情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需要有效的激勵政策改善學習現狀,打破固化的狀態。工作室的模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以最大的熱情投入賽事中,獲得更好的名次。師生有更多的自主性,雙方能更加合理地規劃時間和內容,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人才的選拔也常規化,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學生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工作室的成功經驗也能很好地應用到日常教學中,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但是工作室的建設面臨著經費短缺、人員的流動性較大、激勵和培訓欠缺等諸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不斷嘗試探索中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嚴璇,唐林偉.“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9(18):26?28.

[2]鐘志賢.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領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99?105.

[3]羅振春.高職“主題+項目”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5):121?123.

[4]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1):78?83.

[5]劉偉.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0(20):71?72.

[6]梁成艾.職業教育“項目主題式”課程與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2.

[7]傅欣.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8(04):73?74.

作者:史媛 趙婷婷 單位:揚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