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策略

時間:2022-05-19 09:46:00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策略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生涯教育長期處于缺位狀態、師資力量不足、課時不足的情況下,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將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是學科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生涯教育素材,是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載體。高中語文教學融合生涯教育的策略有:讓學生在教材里的人物畫廊中徜徉;通過評價課文作者及課文中的人物,引導學生學會全面而客觀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帶領學生進行與語文學科相關的職業體驗;開發課外的語文生涯教育資源。

關鍵詞:生涯教育;語文教學;融合;滲透

一、引言

生涯教育指的是幫助學生選擇和規劃自己的人生發展道路的教育,其本質在于為學生提供多元、豐富、優質的學習經驗,促進其形成獨特的自我效能感與結果期待,進而培養出興趣,建立起目標[1]。高中生正處在學習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不僅要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形成一定的職業觀念,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這是語文課程的目標,也是生涯教育的目標所在。語文作為中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師結合學科特征與教學內容實施生涯教育,能為學生的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幫助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階段中獲得長足發展。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我國開始推行新高考政策;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學生要“提高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我們不難看出,生涯教育已經被擺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高中的生涯教育長期處于缺位狀態,影響了學生的發展。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和教師更關注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未來道路選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現實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學校發現開展生涯教育僅僅依靠幾位生涯教師或心理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生涯課或心理課的課時非常有限,如果要增加課時難免會影響其他學科的教學進度[2-3]。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需要學科教師的力量,因為學生在學科教師的課堂上獲取的信息量是遠大于生涯課的[4],而語文學科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生涯教育素材,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大都能體現出作者對未來、自然、社會及人生的思考,是學生了解外界環境以及認識自我的絕佳資源[5]。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有助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加強語文學科與高校對應專業以及相關職業領域的連接,推進生涯教育的常態化,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樹立起生涯發展的主動意識。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策略

(一)讓學生在教材里的人物畫廊中徜徉

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案例是滲透生涯教育的重要方法,人物案例可以分為語文課文的作者及課文中描寫的人物。通過評價課文的作者及課文中的人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全面而客觀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6]。例如,高一語文必修上冊(2019部編版)中的課文《拿來主義》,教師介紹作者魯迅先生時除了提到他的作品富有批判性等特點之外,還可以針對魯迅先生的生涯發展向學生拋出一系列問題:1.魯迅先生是否一直以成為文學家為人生目標?2.如果不是,他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生涯轉變?3.魯迅先生的這種轉變帶給我們哪些啟示?魯迅先生面對自己的生涯路徑,審慎地結合了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難的現狀,那么同學們在規劃自己的未來時是否也應該結合國家發展的需要呢?這一系列問題層層遞進,能觸發學生對于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經歷的思考。再如,高一語文必修下冊(2019部編版)中的課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主人公屠呦呦是一名杰出的藥學家。教師在授課時除了讓學生感受她對于科學的執著探索精神外,不妨借此機會要求學生在課下查閱醫藥領域工作人員的職責以及國內有哪些醫藥領域的優勢高校或院系;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邀請生物教師或者生涯教師一同參與到課堂中,進行簡單的分享和討論。除了分析現實中的人物外,文學作品中的虛構人物也可以成為有趣的生涯教育素材。例如,教師講到《紅樓夢》中的章節時,可以向學生發問:在今天,你能為《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嗎?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一方面,對人物的個性特征有了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觸發了學生的生涯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強個性特征與職業關系的思考。

(二)帶領學生進行與語文學科相關的職業體驗

從人才培養模式來看,語文是一門以培養寫作和閱讀能力為主的學科,其對應的大學專業門類是文學類,而文學類特別是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三類:一是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學、中學和宣傳出版部門從事文秘、宣傳和編輯等工作;二是到各大企事業單位及教育、文化、對外貿易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和經營等工作;三是到各種文化、電視、電影、廣播、宣傳、文藝團體和部門等從事專業工作。高中學生外出參觀上述單位的機會較少,為此,教師可以設計體驗文學類職業生涯的教學活動[7-8]。例如,在課堂上讓學生體驗“文秘”職業,教師充當“領導”的角色,向學生布置公文撰寫任務并提供素材,學生按照“領導”的要求寫完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換通讀全文:首先,審視公文是否符合主題;接下來,檢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最后,從語言是否流暢優美、結構是否清晰完整等方面進行修改。再如,講到高一語文必修下冊(2019部編版)中的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時,課前可以要求學生查閱了解當前我們所處的自媒體時代究竟對語文這一古老的學科產生了哪些影響,以及自媒體人的工作流程等。課上,還可以讓學生體驗自媒體廣告文案的工作:教師事先準備好一些產品的信息諸如加濕器、飲料等來劃定范圍,學生完成后再投票,看誰的作品更富有創意。總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上述體驗任務來激發學生對于中國語言文學類職業的好奇心和潛能。

(三)開發課外的語文生涯教育資源

在利用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生涯教育的基礎上,開發語文課外資源為生涯教育服務也是滲透生涯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在課外閱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師指定的文章或自傳類書籍,了解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生涯經歷,加深對各種職業類型的認知。除了了解真實人物的生涯,教師還可以依托小說類資源特別是成長小說開展生涯教育[9-10]。成長小說起源于18世紀末期的德國,這類小說講述的一般是主人公自少年至成年、自天真至成熟的歷練過程。成長小說主人公的年齡段大致對應的是高中、大學階段,而這一階段的人往往非常情緒化,他們一方面容易焦躁、迷茫,同時又難以脫盡少年人的稚拙、單純、怯懦與善良。這些成長小說主人公的身心發展特點與高中生極為相似,高中生在閱讀成長小說的過程中極易引起共鳴,看到自己的影子,從小說主人公經歷種種遭遇后的崛起中感悟人生,進而形成堅忍的性格與健全的人格。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質量,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圍繞小說開展拓展延伸活動。例如,針對主人公的某一個重大生涯決策舉辦辯論會,辯論雙方站在不同的立場以上帝視角來分析主人公決策的利與弊等。除了課外閱讀,網絡及電視節目中也蘊含著大量既有助于提升語文素養,也能滲透生涯教育的資源。例如,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制作的節目《開講啦》每期邀請一位嘉賓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們對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這類節目除了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生理性看待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也有一定幫助。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就是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與生涯教育的目標相融合,兩者互相促進。教師一方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及作者信息,讓學生在感受語文學科內在魅力的同時主動探索自我;另一方面,運用多種方法為學生提供多元的生涯發展經驗,開拓學生的生涯視野,激發學生某一領域的潛能。總之,滲透生涯教育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學科的要求,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安寧.淺析高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施現狀及面臨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2-3.

[3]孫啟波,劉晨.高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8(28):7-8.

[4]王愛芬,雷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及其實現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33-37.

[5]張錦花.融合生涯規劃教育,打造多元語文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5):18.

[6]張小梅,賈瑛.淺談高中語文學科生涯規劃滲透的特點及教學設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11):52-55.

[7]盧鏡.高中語文教學:生涯教育滲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3):106-109.

[8]張麗麗.清晰認知自我,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淺析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語文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7):24.

[9]謝啟團.高中語文課程融合生涯規劃教育芻論[J].成才之路,2021(1):24-25.

[10]周問奇,肖巧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J].福建教育,2020(15):14-15.

作者:張震 單位: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