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5-20 09:40:34
導語: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產業應用以及數字普惠金融三個層面構建了數字經濟指標體系;采用空間杜賓模型,實證研究了2012—2020年30個省(市、自治區)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發現:首先,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空間上顯著自相關,說明數字經濟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空間溢出效應。其次,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對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不同。東部地區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最大,中部地區次于東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的影響最小。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杜賓模型;政策建議
一、文獻綜述
關于數字經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的研究日益增多,下面從這三個方面對已有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數字經濟
楊佩卿(2020)從理論分析層面闡述了數字經濟的價值體現為數字經濟與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高度契合,數字經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1]。PurnomoAgung等(2021)學者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研究了1984年至2019年發表的2784篇文獻,在國際范圍內可視化研究了數字經濟領域的測繪和研究趨勢[2]。XuGuoteng等(2022)學者使用2005—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數據對2005—2019年的發展水平進行了實證分析,預測了2020—2029年中國的發展趨勢,并提出了相關的發展建議[3]。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學者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多有不同。王曉紅等(2021)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構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4]。田雅娟、鄧睿涵(2022)認為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為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將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5]。
(三)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為提升一國競爭力的關鍵。夏詩園(2021)認為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優勢是我們當前需關注的重點,并在促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完善的數據經濟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6]。任保平、李培偉(2022)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培育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的機制與路徑[7]。通過對以往相關文獻的分析可以發現,學者對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做出了大量研究,但是目前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溢出效應的相關研究分析較為缺乏。基于此,本文將運用空間杜賓模型,對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探究,為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和諧發展提供新的認知視角和政策取向。
二、研究設計
(一)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經濟高質量發展(HCD)本文參考萬永坤等(2022)[8]的研究,并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理論基礎,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在測算方法上,采用熵值法計算出綜合得分來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2.核心解釋變量:數字經濟(dig)本文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數字經濟應用水平、數字金融指數這三個一級指標來構建各省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運用改進的熵值法對指標進行賦權,計算各個一級指標的綜合得分來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3.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有政府參與度GOV、對外開放程度OPEN、教育支持度EDU以及城鎮規模化UR。基于石喜愛等學者的研究,采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占該地區GDP的比值來衡量政府的參與度[9];基于馬中東等學者的研究,采用各省市進出口總額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來衡量對外開放的程度[10]。基于徐曉慧等學者的研究,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來衡量地區的教育支持度[11]。基于肖遠飛等學者的研究,采用城鎮人口與總人口的比重來代表城市化的發展程度,能有效反映經濟高質量的發展情況[12]。各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
(二)空間自相關檢驗
本文使用的研究數據為2012—2020年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西藏和港澳臺除外)的面板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各省統計年鑒、中國知網統計數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國科技年鑒》和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等。本文采用標準化方法消除了各指標的量綱,缺失數據用線性插值法計算得出。本文首先采用空間地理距離權重矩陣對數字經濟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空間自相關檢驗,空間自相關程度的測度采用“莫蘭指數I”:(1)其中,為樣本方差。空間地理距離權重矩陣由Wij表示,Wij度量地區i與地區j之間的距離,為空間權重之和。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空間正自相關性。
(三)空間計量模型的選擇
空間杜賓模型(SDM)能夠對個體以及面板數據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估計并得到無偏估計系數,因此,選用空間杜賓模型(SDM):其中,HCDit為反映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指標,digit為反映各省份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Wij為空間權重矩陣,Xit為除了解釋變量以外的控制變量,μi和ri分別表示時間效應和地區效應,εit為誤差項,ρ為空間的自相關系數,λ為空間的自回歸系數。
三、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證結果分析
(一)空間計量模型估計結果
本文通過LR檢驗以及Wald檢驗,驗證了空間杜賓模型(SDM)更適合應用于本文的分析,即空間杜賓模型(SDM)不會退化為空間自回歸模型(SAR)和空間誤差模型(SEM)。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空間杜賓模型(SDM)進行Hausman檢驗后的結果發現,時間固定效應的結果更優。空間杜賓模型(SDM)的估計結果如表5所示。表5的結果顯示:空間杜賓模型(SDM)回歸結果的R2為0.5332,具有良好的擬合性,說明解釋變量可以較為準確地解釋說明被解釋變量。首先,對于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而言,數字經濟在空間杜賓模型(SDM)中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正向顯著,說明數字經濟所具有的優勢能夠推動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正向推動作用。數字經濟的空間滯后項也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這說明各省市周邊區域數字經濟的發展也能帶動本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控制變量而言,城鎮規模程度在空間杜賓模型(SDM)中負向顯著,但是其空間滯后項不顯著。SDM模型中的對外開放程度及其滯后項都正向顯著,說明本地與鄰近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均能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空間分解效應
本文將空間全局效應分為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分析本地區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以及其他區域的空間溢出效應(見表6)。直接效應中,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說明本地數字經濟發展的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外開放程度、政府參與程度以及教育水平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本地區對外開放的水平、本地政府的參與度以及教育支持度會顯著推動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間接效應中,對外開放水平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說明對外開放水平呈現出正向溢出效應,相鄰地區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也會帶動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政府參與程度以及教育水平對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為負,說明相鄰地區政府參與度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負向溢出效應,相鄰地區的教育水平提高會積累人才資源,進而對本地區人才資源的積累造成不利影響。從整體來看,數字經濟能夠顯著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并且對外開放、政府參與度和教育支持度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調節影響。
(三)分地區回歸分析
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很大差異。本文基于區域視角,研究不同地區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分地區空間杜賓模型(SDM)的實證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根據表7中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數字經濟變量估計值的系數均為正值;第二,將東、中和西部地區的結果進行對比,我國數字經濟對東部地區的發展影響最大,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的影響最小。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主要是數字經濟發達地區擁有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龐大的市場需求、高質量的人才資源、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經濟發達地區周邊城市數字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穩健性檢驗
本文中上述所得的結果是基于地理距離的空間權重矩陣得到的,為了驗證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的穩健性,借鑒李智等(2021)學者的研究思路,使用空間鄰接權重矩陣進行空間杜賓模型(SDM)的估計[13],即相鄰省份之間的數值為1,不相鄰的省份之間的相關數值為0。具體回歸結果見表8。從表8的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空間權重矩陣由基于地理距離的空間權重矩陣改為空間鄰接權重矩陣之后,解釋變量數字經濟對被解釋變量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溢出性在1%的水平下依然顯著,說明了本文研究的穩健性。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通過本文的實證研究,最終得到以下結論:第一,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發展以及數字普惠金融三個方面的綜合作用助推我國經濟發展。第二.數字經濟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存在地區差異。我國東、中和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逐漸遞減。
(二)建議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各地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構建并不斷完善當地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建立完善的數字經濟體系,積極鼓勵企業加大對核心信息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加強數字技術平臺建設,強化利用數字經濟優勢。第二,完善數字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強科技創新,積累具有復合背景和專業技術的高素質人才資源。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經濟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區應加快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實現高校人才培養方向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建立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隊伍。第三,重視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經濟的區域差異,推進各地區互聯互通。例如,在我國西部地區,陜西的數字經濟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就可以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優勢,充分利用地區優勢,促進產業集聚和資源的高效配置,帶動周圍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不斷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構建區域一體化,必將為經濟的繁榮和穩定注入新的活力,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做到行穩致遠。
作者:汪文雅
- 上一篇:數字化醫療保險檔案管理策略
- 下一篇: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