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技術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5-20 11:03:51

導語:大數據技術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數據技術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應用

摘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賦予了新的發展契機。把握大數據技術“類型多、密度低、時效高”的特性,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方式和受眾精準結合,實現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全面化覆蓋與精準化干預是當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重點研究方向。新時代下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應用,應理清思路完善教育工作體系,優化結構調整教育工作團隊,把握特點豐富教育工作應用。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應用

邁入信息化時代,世界正悄然無息地從現象轉化為數據為我們所感知。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不再停留在傳統的感性層面,越來越多的現象開始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賦予了新的發展契機。在十四億人民的艱苦奮斗下中國這艘航空母艦正駛向世界的中央,在前進的道路上難免在思想、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受到其他國家的沖擊。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民族復興接班人的重任,同時高校又是知識高度密集、思想充分活躍、信息技術發達的前沿陣地[1],在當下國內高校信息化建設如火如荼,大數據技術突破存儲和計算能力的束縛空前發展,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精準度和覆蓋面,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安全的堡壘和武器作用勢在必行。

一、大數據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數據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存儲、傳遞和處理的最基本形式。在數據存儲技術發展的初期,數據的大量產生制造了不少難題甚至被視作數字垃圾,九十年代初期部分工程師也嘗試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利用起來,但是受當時計算機運算速度的限制最終悻悻離場。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不管是存儲技術還是計算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數據也被視若珍寶。研究發現大量數據建模分析能夠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做出預判,且預判結果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大數據技術得以飛速發展并不斷應用到生活、醫療、學習、科研等各個方面,以一種星火燎原的趨勢改變我們的生活。大數據技術的強勢崛起和迅猛發展為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大數據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的機遇

1.豐富的教育內容是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礎,大數據充實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資源。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大數據的最高計量單位已經從MB升級至DB,教育數據正以指數型增長趨勢被保留下來供以借鑒,高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有了更豐富的教學案例和知識解析,學生在完成小組作業和課外實踐時也有了更全面的素材庫,教與學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充實。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不再局限于枯燥的說教內容和陳舊的知識案例,大數據技術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中外典故、著名景點等多元的、動態的知識融入傳統教學內容,顛覆了傳統高校意識性安全教育的古典刻板形象。互聯網平臺的構建推動了多元數據的共享與發展,更好地發揮引領師生思想的作用。2.多元的教育形式是良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大數據拓寬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平臺。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教育平臺不斷被拓寬,從90年代的論壇到21世紀初期的QQ、微信,再到近幾年使用頻繁的微博、抖音等等,數不勝數的軟件、平臺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大家可以在各個平臺暢所欲言。這些平臺不僅拓寬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途徑,還可以通過后期數據的追溯了解到學生的價值認知和思想動態。授課教師可以以此為參考適時調整授課內容及形式,進一步提高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教育效果。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推動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高校將VR引入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取代了傳統枯燥的說教形式,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動力。近年來線上課程發展迅猛,“雨課堂”“微課”等平臺相繼推出實時線上課堂、課程回放、經典課程等功能,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刺激教師尋找更加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獨立思考、汲取知識的能力[2]。大數據推動了多元教育形式的發展,催化師生的主觀創造力和知識攫取能力。3.個性的因材施教是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大數據精準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方向。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體是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躍青年學生,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經驗主義教學,僅通過教材案例和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活動,經驗充足的教師或許能夠把握一般學生的思想狀態,但多數情況下忽略了學生思想的差異化,很難做到精準化分析、差異化教學。大數據技術能夠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行為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解讀,為學生提供更加滿足個人需求的差異化服務,也能協助教師精準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狀態,提供個性化教學方案供教師參考,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效果。另外,依托大數據技術的預測性可以利用大量學生數據進行建模,宏觀方向把握大學生群體的發展趨勢,對于個別學生的危機進行提前預警、有效干預。大數據對于個體與群體關系的處理和計算,解決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差異化問題。

(二)大數據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的挑戰

1.大數據沖淡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效果。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導致海量數據在線共享成為不爭的事實。陡增的數據稀釋了傳統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學生接收到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頻率和內容都大打折扣,教育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相較于單調枯燥的教育內容,豐富生動、良莠雜糅的虛擬世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而隨著海量的信息涌入互聯網,管理員很難做到對共享的內容逐項檢查,青年學生又缺乏對不良信息的判斷和抵抗能力,很容易深陷在網絡的世界中難以自拔。網絡世界的豐富多彩引的青年學生流連忘返,在不知不覺間學生的喜好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教育內容已經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數據的量級大、范圍廣特點也就決定了網絡平臺的內容監管成本高、范圍小、力度很難把控,近年來海外不法分子常常抓住網絡平臺監管力度差、范圍小的特點,發布不良信息和言論,試圖誘騙和腐蝕青年學生。大數據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對傳統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效果提出了挑戰。2.大數據打亂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陣地的格局。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發展“翻轉課堂”的理念逐步為師生所追捧,傳統的理論宣講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需求,學生需要一種突破傳統課堂的教育形式來吸引他們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學生也不安于“被教育者”這個角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加導致教育工作者傳授的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大數據的發展也催生了一系列平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陣地從傳統的課堂轉移到各個交流、娛樂平臺,傳統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形式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將目光更多的轉移至各個網絡平臺。大數據分散了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陣地,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造成了困擾。3.大數據提高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隊伍的要求。大數據的發展顛覆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和理念,提高了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導致海量內容涌入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領域,傳統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案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追求,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用個性新鮮的案例、完整的知識體系來吸引學生。教育形式也從單一的課堂教學分散至線上、線下相結合,教育陣地的豐富也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清楚學生的交流平臺和興趣熱點,將教育場景遷移到學生感興趣的平臺,或者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上,通過構造教育熱點方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大數據的發展進一步反映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對于時代發展的方向把握不足、對于學生興趣點的敏感不夠、對于新鮮事物的學習接受能力欠缺等問題。只有與時俱進的學習,牢牢把握學生的興趣方向才能將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大數據的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門檻越來越高。

二、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一)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研究大數據技術的學者越來越多,大數據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領域也愈發寬廣,大數據+精準思政也成為了研究的熱點之一。自2013年國家統計局與十余家互聯網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國內大數據技術迎來了井噴期,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推動,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加速推進,2020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7583億元。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大數據市場的不斷擴大,國內部分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逐漸意識到大數據技術必將為該領域帶來一場變革,他們開始嘗試突破固有思維與技術,嘗試互聯網思維思考意識形態問題,探索大數據技術解決意識形態安全領域難題。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國內針對“意識形態安全”的大數據中心逐步建立。2015年華南師范大學攜手共青團廣東省委針對廣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第一家大數據與云計算實驗室;2017年華東理工大學建立了上海第一家高校思政大數據研究中心;隨后蘇、魯、浙、閩等地紛紛建立起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大數據中心。隨著大數據技術與意識形態領域的融合逐步深入,配套的相關政策規定也在逐漸完善,大數據技術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得到了初步發展。

(二)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研究已經小有所成。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應用已具備初步應用的理論基礎,中國知網數據庫以“大數據”為關鍵詞共檢索出96736條文獻;而以“意識形態安全”為關鍵詞共檢索出51001條文獻;而同時以“大數據”“意識形態安全”為關鍵詞搜索共檢索出1545條文獻。在理論基礎的支撐下,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應用也初具規模。2007年Web版易班平臺上線,經過七年的發展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熱捧,一時成為最受歡迎的校園社交生活一體化平臺;2019年1月1日,中宣部主管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線,該平臺一經面世就受到廣大青年的青睞,成為了學生學習、娛樂的陣地之一,同時也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了支持[3],截止2021年4月注冊量已突破一億;除了在學生社交、學習方面的應用,大數據技術也為教育系統輿情監控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例如廣西教育系統網絡輿情監控中心就通過對社交平臺上的大數據進行抓取,通過對敏感詞詞匯分析實時監測平臺輿情發生、分析輿情走向、發出輿情預警。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逐步成熟,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應用區域更寬闊、層次更復雜、效果更顯著。

(三)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領域的應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現實問題。首先是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組成結構還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目前教學研究隊伍還是以傳統的思政教師、學生輔導員為主體,研究方向普遍集中在人文社科領域,對于大數據技術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上,極少能夠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領域,缺乏具有工科背景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或者文理兼備的教育工作團隊。其次是學生信息數據的收集過程不規范,隱私泄漏嚴重。大數據技術強大功能的前提是“數據”,大數據需要記錄學生身份背景、位置軌跡、社交關系、思想動態等隱私數據,其中大部分數據是被相關平臺或公司直接無差異記錄,在數據存儲和發送過程中極易造成隱私泄露。在數據獲取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約束手段,部分企業兜售信息獲取數據紅利嚴重侵犯學生隱私。高校的信息化程度良莠不齊,大數據技術需要的數據很難完整獲取。大多數高校缺乏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對于數據的記錄形式五花八門,在后期數據清理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麻煩。大數據技術在帶給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領域機遇的同時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亟待解決。

三、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的應用探索

(一)理清思路,完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體系大數據技術是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產物,是輔助人類生產生活的工具,人類應該理智看待大數據技術。拒絕對大數據的“神話”與“盲從”,高校應以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契機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變革,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助手,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變革,保護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維護祖國安全完整。大數據技術是新興的高科技產物,發展十分迅速,目前相關技術開發、應用、維護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建立健全相關技術的法律法規體系,將技術的開發、測試、應用過程限制在規則的牢籠內,也是大數據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變革的前提。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責任制、明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責任人確保大數據技術+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良性發展有備無患。利用黨團組織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責任區域劃分,采用宣傳部門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提供理論支撐、高校輔導員隊伍作為基層領導者,將每一名黨團同志作為先鋒,統一部署,集中行動,多面開花,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形式豐富多彩,研究行之有效。

(二)優化結構,調整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團隊

在大數據技術助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發展的前提下,足額、足優配備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全方位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是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行之有效的根本任務。根據教育部第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規定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4]。目前大多數高校思政教師、輔導員的配備遠遠低于教育部規定,尤其是理工類高校尤甚,思政教師忙于授課、輔導員徘徊于各式各樣的表格、材料中。無暇思考與布局,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疲于應付。充足的人手是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以招聘專職教師、輔導員為主,聘任研究生、任課教師、管理人員為輔,配齊、配全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是當務之急[5]。隨著大數據的發展,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對人才的需求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思想政治專業,一方面需要更多具有計算機技術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入,另一方面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可以為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和知識普及,當然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也應主動以互聯網的思維思考當下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基于此才能在當前背景下提前規劃、合理布局、有效開展工作。傳統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學習互聯網、計算機、大數據等工科思維,劇本基礎的知識,另一方面高校要定期邀請大數據、網絡安全領域專家進行知識普及,定期組織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參觀網絡輿情監控中心等一線陣地[6],幫助他們樹立大數據思維、掌握大數據技術,把握學生的學習、生活的特點精準出擊、對癥下藥。另外持續學習是保持一支隊伍不斷前進的動力。

(三)把握特點,豐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應用

大數據具有容量大、種類多、速度快、關聯性強等特點[7],深度理解大數據技術的特點方能豐富其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大數據的大容量、多種類是能夠實現精準預測的基礎,我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注意數據的規范化收集、存儲與訓練,在高校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提前謀劃、及早布局,以絕對的高度規劃確保各個模塊建設的統一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大數據技術的速度快體現在運算速率快、更新換代快。運算速度快意味著我們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收集更多的數據進行處理運算,在相同環境數據集的大小先與運算結果呈正相關。更新速度快要求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須保持創新的精神,對信息技術前沿知識較為了解且能夠對未來技術走向有一定的預判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大數據技術與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結合,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更好更快發展[8]。傳統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以因果關系作為思維導向,但研究中發現影響教育效果的諸多因素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關聯,現在的研究水平很難準確表述其關聯關系,而大數據技術則通過反復訓練擬合出最佳數據模型來表述諸多因素之間的關聯,我們可以更多利用數據間的關聯關系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輔助決策。另外,在利用大數據技術豐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應用的同時應注意數據的倫理性,合法獲取、尊重隱私、科學研究[9]。只有真正了解大數據技術的特點,不斷調整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大數據技術才有可能真正助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林.切實拓寬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大數據研究向度[EB/OL].

[2]楊柳.慕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提升研究[D].山東大學,2016.

[3]李珊珊.新中國十七年“紅色經典”電影的敘事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4]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34):28-32.

[5]王亞兵,雷浩.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03):92-94.

[6]鄧國峰,龐智.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8(06):12-16.

[7]李懷杰,吳滿意,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75-79.

[8]周福戰,牟霖.新時期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形勢和對策[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04):146-151.

[9]盧建有,臧宏.大數據時代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1):67-70.

作者:成浩 黃曉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