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途徑
時間:2022-06-07 15:16:16
導語: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對應用型地方高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商洛學院應用化學專業自建立以來一直扎根地方謀求特色發展,本文從培養目標及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創新創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保障等方面系統總結了應用化學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路、主要著力點及成效并指出了專業建設下一步的改進方向。本研究可為在我國高等教育格局中占絕大多數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一流專業;地方高校;應用化學;專業建設
1應用化學專業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1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為切入點,探索“雙四六”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日常教學的行動指南,為適應一流專業建設為人才培養的要求,應用化學專業首先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一流專業建設前后的課程模塊沒有發生變化,均可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三類。總學時由改革前的2480提高到改革后的2510,幾乎保持不變,但理論課學時由改革前的1938降低為1758,而實踐課時則由542升為752。從學分角度看,理論課學分與實踐課程學分的比例由改革前的7∶3變為6∶4,大幅度增加了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及學分比重,為學生參與各類實驗、實踐及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時間保障,符合商洛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校定位。這正是商洛學院近年來探索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四六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四六開”的“雙四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一流專業建設以來,該專業所在的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一直致力于深化產教融合,重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區域特色教材。無論是前述人才培養方案還是課程體系,學院均從區域主導產業中邀請了多位技術骨干及管理專家深度參與相關工作,力圖打造面向產業需求的一流課程。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云計算、大數據、5G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版課程體系取消掉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不緊密的石油與煤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等課程,而增加了電分析化學、藥物分析、波譜分析、合成化學、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工、計算機在化工中的應用、固廢建材制備技術創新與實踐等,緊密貼合商洛乃至漢江、丹江流域產業鏈、創新鏈的應用型課程。
1.2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深入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
以陜西省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礦產資源清潔高效轉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兩個省級平臺為依托,充分利用“雙四六”人才培養模式中所規定實踐教學課時,構建四年一貫制創新創業體系。創新創業體系的構建有以下幾個主要維度[1]:一是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如何搭建?又該如何與其他課程模塊融合?二是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如何確立?三是創新創業的課程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由不同維度遞進到最終綜合的發展過程,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用化學專業搭建了一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體系,如圖1所示。由圖1可看出,創新創業是一個包括了基礎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職業教育等一系列教學模塊的綜合體。而具體說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可分為如圖2所示的幾個主要部分。另外,在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7個學分創新創業必修模塊,只有修滿該部分的學分后才可開展后續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該模式的實施顯著提升了本專業人才培養質,學生雙創能力顯著增強。三年來,本專業學生獲省級以上大創項目49項,“互聯網+”省級金獎2項、銀獎6項。
1.3以產教融合為契機,建設高水平實踐教學基地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產教融合是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產教融合的本質是促進教育系統和產業系統內不同資源的優勢互補,最終達到教育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產業鏈有機融合的目的。產教融合在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就業創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重中之重[3]。多年來,我校應用化學專業一直在探索加強產教融合的新方法,比如,利用學校發起的“根植地方行動計劃”,教師不定期地到各大企業進行走訪,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帶回實驗室,采用校企團隊聯合攻關的機制解決實際生產問題,與此同時,該機制還能激活相關企業對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動力。一流專業建設以來,學院通過構建校企發展共同體的理念建設了一批高水平、多功能的實踐教學基地群。在商洛市六縣一區及西安市、咸陽市等地區建立了一批基礎條件好、輻射面寬的實踐教學基地,實現了行業技術發展與課堂教學內容、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同頻共振,緊密對接。
1.4以校企合作為突破,培養雙師型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落實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4]。目前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引進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重,但該方式存在人員穩定性不足的缺點,只能作為有益補充。另一方面,高校立足于將本校專業教師培養成雙師型。商洛學院則主要是采用了第二種方法,一流專業建設以來,應用化學專業在學校及學院的支持下發起了“校企雙走進”活動。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到區域主導企業“蹲點”,學習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并將所學所悟及時反饋到后續教學過程中去。同時,利用學校與企業共建博士工作站的機會鼓勵部分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出臺相關政策,打消掛職鍛煉人員工作上的后顧之憂。如此一來,在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人才培養則也從傳統的“供給—需求”單向鏈條轉變為“供給—需求—供給”閉環反饋,避免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自說自話、閉門造車,促進行業、企業需求側和人才供給側無縫對接。
1.5以產出為導向,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教學質量決定了一所學校聲譽的好壞,是這所學校的生命線,尤其是在當前的招生形勢下,可以說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死存亡[5]。商洛學院在教學方面形成了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質量保障體系,具體包括:(1)學校構建了由質量決策與指揮、質量目標與標準、教學組織與實施、質量管理與監控、質量評價與反饋、條件支持與保障等六個方面校、院、系三個層次組成的教學質量內部保障與監控體系。我校入選全國百所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高校。(2)成立了學院領導、教學秘書、教學督導、系主任等九級成員構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人才培養的閉環質量監控體系。(3)教研室充分發揮排頭兵力量,加強教學環節過程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無機化學教研室獲評校級虛擬教研室。(4)建立了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質量評價機制。內部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納入年終考評,外部評價通過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和相關利益方反饋機制,實現持續跟蹤改進。
1.6名師領銜+基層教研相結合,狠抓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人才強校”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層次師資隊伍決定這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事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應用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該類高校改革和發展的核心環節[6]。商洛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舉措主要包括:(1)將師德教育擺在教師培養首位,在年度考核、職務(職稱)聘任、評優評先中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2)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為雙聘院士,設立院士團隊工作室,常年對專業教學科研工作進行指導。(3)完善新入職教師上崗培訓,通過政策傾斜、外派學習交流、組織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方式為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條件。(4)設立多個教研室,所有專業主干課和選修課的授課任務均由對口教學科研團隊承擔,各教學科研團隊內部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科學研究、課程建設、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等活動。
2結語
商洛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建設以來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這主要歸功于學校以所確立的培養“接地氣、近產業、重應用的應用型人才”理念為中心進行的教學改革,主要包括重新修訂了更加貼近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大幅度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比重,并且重點以創新創業教育、產教融合、實踐平臺建設等方面為抓手,構建了以地方主導行業、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結果對我國地方性高校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應用型高校特色專業、一流專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文清,徐首紅,徐志珍,等.華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大學化學,2021,36(5):117-121.
[2]何奕璋.新時代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大學(研究與管理),2021(504):112-114.
[3]韋婷.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研究[J].現代交際,2021(3):209-211.
[4]李夢楠.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的一流課程建設探索[J].大學,2022(2):30-33.
[5]劉海濤.基于“雙一流”的高校本科專業設置內涵解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4(1):108-115.
[6]孟凡欣.淺談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建設的發展路徑[J].科技風,2022(1):23-25.
作者:劉明寶 曹寶月 周春生 耿西俠 李峰 單位: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 陜西省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 上一篇:拱架鎖腳錨桿安裝施工技術分析
- 下一篇:高溫季節生豬飼養管理及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