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現狀

時間:2022-06-21 11:31:44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現狀

“思政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近幾年來也相繼開展了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提出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充分證明了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思政課作為一套與時俱進的學科體系,其教育內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手段也都要求與時俱進。戰疫是一堂鮮活的思政課,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厚重而又鮮活的素材,對于進一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感染力時效性針對性,實現思政課鑄魂育人目標以及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1后疫情時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質量的絕佳時期

首先,教學素材鮮活。戰疫是最好的思政課,全民抗擊疫情這本生動的教科書,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提供了生動而又厚重的素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黨員干部、學生群體、醫護人員、志愿者、一線工人等在抗疫中的不同態度、所作所為都是思政課教學活生生的素材,可以是互聯網上頻頻霸據熱榜的素材,也可以是平平凡凡在我們身邊默默奉獻的普通人。這些素材是增強思政課時代感和親和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其次,教學主客體人心所向。疫情防控的需要,居家線上教學全面普及到每一個學生,凡事皆有兩面性,線上教學讓疫情防控和復學得以有機結合的同時,在教學質量上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面來自思政教師對新平臺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這種非傳統的線上教學在師生互動、“真”考勤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問題。加之長時間的居家生活、線上教學、長時間的疫情防控,突然轉換到學校生活、線下教學,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主動性方面有所提升,教師亦回歸到熟悉的三尺講臺,經過一番線上教學的“折騰”,充分認識到面對面的課堂教學的好處,在心理和行動上都更想上好課。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對人們的思想品德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之間的矛盾。在新冠肺炎疫情產生后,西方少數政客屢次職責我國對疫情“不透明”,欲將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之“禍”甩給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污化黑化”中國。加之國家長期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停工停學停產防控疫情,很多人長期居家隔離,限制出行,導致學生對政府抗疫決策產生了不滿不解。現在正是借思政課講清講透國家戰疫決策,凸顯制度優勢、彰顯中國之為大國擔當的最佳時期。

2后疫情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現狀

2.1學生

首先,抬頭率,參與度不高,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居家隔離,學生的社會參與教學參與都是依靠互聯網,互聯網信息的魚龍混雜,大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加之宅家隔離,各種信息總會先入為主影響學生的認知,還一定程度上加重對網絡對手機的重度依賴,削弱了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學生實踐缺乏。“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擴散”的需要,即使返校后仍然不能輕易走出校園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大學生在課程實踐方面受限。再次,長期以來,在社會上形成了不尊重歷史,抹黑英雄的社會風氣。比如質疑黃繼光在大火中不可能忍住不出聲、惡搞雷鋒同志等錯誤歷史觀對學生的影響較為深遠。

2.2教師

首先,后疫情時期思政課教師教學素材案例陳舊。要么沒和抗疫融合,要么融合得無重點,無主題,重點不突出,教師講起來沒主題沒有針對性,學生聽起來無厘頭。其次,教學沒有考慮到班級實際情況。高校思政課教師擔負著整個學校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任務,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理論素養、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是存在著明顯得差異性,面對這樣的學生情況,教師一套話講給所有專業的學生聽,缺乏針對性。再次,為了單純提高“抬頭率”把思政課變成了嘮家常,思政課變得無思想無立場、無觀念,守不住“正”。另外,教學方法單一。部分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變成了照著PPT課件念。最后,教師授課過程中忽視課學生的集體智慧。課堂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發現不足后,課后沒有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穿老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完全忽視了學生的集體智慧。

3后疫情時期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建議

3.1完善教材體系、抗疫走進課堂

第一,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中教材體系的設置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將抗疫融入大中學教材,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遵循學生各個階段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中學著重打牢思想基礎,加強政治認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融入抗疫案例,增強思課政教材體系的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可讀性。第二,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探索抗疫精神融入教學的路徑,在教學案例的選材上要多下功夫。抗疫過程中涌現了一大批英雄的醫護人員、志愿者等,這些英雄在教學中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時普通民眾在抗疫中表現出的大局觀、“不給國家添麻煩”“居家隔離”以及一線社區基層工作人員的盡職盡責、普通民眾全力配合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貢獻力量。不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的要求嗎,這些普通民眾的抗疫認知、行為等更接地氣,更容易入心,更具親和力,學生更感同身受。第三,思政課教學不能離開教材,抗疫故事融入課堂教學亦要以教材為基礎,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以教材為基礎剖析抗疫故事與教材的結合點。比如將抗疫過程中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防控中不遺漏任何一個人、不放棄任何一個人;BBC報道的“中國共產黨懼怕一件事,那就是中國人民。他們不怕美國或英國,就怕中國人民”等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部分;將黨中央統一調度、科學部署,十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全國醫療力量互相馳援,甚至馳援塞爾維亞、意大利等國家,免費為其輸入醫療隊伍,免費提供疫苗等融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部分。以此彰顯制度優勢和大國擔當等。

3.2提高思政課教師素質

老師是最久遠的職業之一,被稱為“靈魂工程師”,是教人做人的人,對老師的要求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思政課教師來說,不僅要“學高”“身正”,還應滿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除以上要求外,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高校思政教師還要:第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教學質量提升有著重大影響。后疫情時期經歷過線上教學的探索,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線上教學平臺,雖然目前的實踐證明線上教學無法取代線下教學,但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載體,是讓教學內容“活”起來的重要途徑。第二,討論式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搭配組合。圍繞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調動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獨立思考,交流互動,進而形成問題意識。比如討論如何看待《方方日記》,可以教師提供日記內容,學生閱讀討論,最后理性分析,講道理擺事實,對于一些打著愛國的旗號謾罵道德綁架的行為給予指正,引導學生理性分析,理性評價。第三,“玩”轉課堂教學法,就是使課堂組織、學生互動為玩,玩轉課堂對教師要求比較高,比較適合小班教學,但在合理的組織下,大班中也能很好的“玩”轉。這就要求更新課堂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思政課成為學生展示的課堂,讓學生動起來,玩轉課堂必先玩轉學生,玩的就是教師熟練,學生展示、師生互動、師生點撥。課前教師提前根據班級情況按照各專業分組,發揮專業特長。美術生、音樂生、廣告廣電、體育生等各專業學生通過讀、寫、拍、畫、創、唱等多種形式展現不同抗疫故事。讓學生從“聽故事的人”轉變為“說故事的人”。最后教師的點撥要起到一個升華的作用,在“玩”中啟發思考,在“轉”中調動學生,讓課堂既有創新又不失學理性。另外教師除了在授課方面要求創新外,還應在思想層面做到:一是要堅定政治信仰,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以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定力,以課堂為媒介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政治觀。二是要積極進取,不斷學習進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時代性決定思政課教師不僅要順勢而變,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還要具備廣博的知識面。既要講政治、歷史、哲學、文化、經濟、科技形式與政策經貿等諸多領域,還要把知識講活,把冷冰冰的文字講成有溫度、有情懷的價值引導。三是要有人格魅力。最美的人格,才具有最強的吸引力。教師的高尚人格能夠感染學生、贏得學生。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心、用情、用力,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對教書育人工作盡職盡責的投入。教師深厚的理論功底,授課語言的簡潔有力和充滿激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政治理論的魅力、科學信仰的力量。四是深挖抗疫故事,積極探索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

4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話題,此次疫情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和質量提升新思路。高校思政課教學要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不斷更新教學素材,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挖掘教育素材,將冷冰冰的文字講的有溫度。同時還需要學界和教育界的工作者,在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方法的創新,為切實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給予更多的指導意見和技術支持。

作者:韓國永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