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就地就近興業創業探討

時間:2022-06-21 15:41:04

導語:農民就地就近興業創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就地就近興業創業探討

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興業創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北京市政府以滿足農民就地就近興業創業需求為導向,細化“放管服”改革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使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創辦經濟實體求得自身發展的熱情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13個涉農區工商登記的中小微企業有1646869家,個體工商戶達419486家,這些市場主體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也為大量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做出了貢獻。

鄉村新業態亟須扶持

當前,中小微市場主體在發展中面臨以下問題:融資難成本高問題依然存在。融資手續費太高,信貸審批更加嚴格,放貸時間延長,放款多在半年以上,辦理手續繁瑣。部分企業在借貸融資時由于缺少抵押物擔保而導致融資受限,往往需要外部征信來獲得債權融資,這就造成融資的綜合成本相對較高,銀行更傾向于給大型企業融資,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成本更高的民間金融融資,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加大。存在政策制約因素。如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均為禁止新建和擴建,雖然將地產鮮活農副食品除外,但在實際操作中,受環保、節水等多方面不同要求難以批復。再如,在扶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對農村電商扶持政策很少,一產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保障不足,很多用餐、停車、農產品交易、休閑體驗等配套設施因限制過多而不能配套建設。此外,人才入鄉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等支撐不足。政府多部門出臺的政策之間缺乏協調。稅費減免政策覆蓋不足。疫情環境下,企業經營生產困難,未享受到與重點企業同等的租金減免政策和相關幫扶政策的紅利。有的企業擴租只能暫時擱淺,企業現金流緊張,物業租金壓力較大,少數企業裁員或倒閉或被收購,部分企業對未來失去信心。企業難以利用一些地方性稅收優惠政策來合理合法地降低企業稅負壓力,繼而導致無法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

試建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針對農村地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加強預期引導,展現增長前景。中小微企業在郊區服務大城市、服務市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現實作用和發展潛力,從滿足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村經濟活力、實現城鄉共榮多方面考量,都應積極發展。本市中小微市場主體比上海少100萬個,差距主要在郊區。建議下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應更加精準有力,對特色農業、融合發展產業、旅游康養、精品民宿等優勢產業和農村電商、數字農業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補貼支持政策,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支持力度,發掘和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型創業領軍人才,為懂技術、懂市場的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資金支持。參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海淀區“一鎮一園”經驗,可考慮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新建或可依托各類園區、企業、知名村鎮等平臺,試建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功能完備、環境優良的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議重視發揮好地方專項債項目對民間資本的撬動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應突出“寬信用”,支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更好覆蓋中小企業,加大對農民工群體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落實力度。進一步增強不同部門、不同領域、不同區域政策的協同性,政府有關部門應及時加強政策解讀和正面發聲,釋放權威清晰積極的政策信號,不斷提振中小企業對增長前景的信心。扶持中小企業,夯實增長基礎。在打通堵點方面,嚴格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打造服務中小企業的大宗商品數字化采購服務平臺,降低制造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等企業成本,將現有稅費優惠政策擴大覆蓋到生活性服務業中小企業和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在消除痛點方面,當前一些地區存在的對中小企業過頻檢查、重復檢查、亂罰款亂收費、拖欠賬款、抽貸斷貸等問題,是中小企業切膚之痛,應下大力氣加以解決并加強常規性管治措施。在突破難點上,大力加強公共數據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政務數據、公共行業數據、互聯網平臺數據等相關敏感數據一體化托管,支持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數據信息服務。激活民間投資,釋放中小企業增長潛力。激活規范民間投資,應盡快制定投資領域“紅綠燈”規則。首先要多設“綠燈”,清理各類隱形壁壘,修改投資禁限目錄,擴大民間投資準入范圍。對本地農副產品,特別是類似平谷大桃、生態涵養區雜糧等帶有區域性聚集產業,在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情況下,應滿足用地需求,支持其加工業發展,以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吸引更多當地農民就業,享受增值收益。要推動更多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大向民間資本開放。同時要多設“路標”,開放各級投資項目及政策信息公開平臺,為鼓勵民間中小企業資本有序進入新技術、新產業和新醫療、養老、環保等領域創造好條件;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給予持續穩定有力的金融支持。建議精準開發面對農村中小微企業的普惠性金融產品,降低融資門檻,給予貸款擔保貼息政策支持。也要及時設定“紅燈”,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依法加強市場監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引導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守住增長紅線,守住安全底線。

作者:李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