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醫學理念與藥理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03 10:37:27
導語:轉化醫學理念與藥理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轉化醫學是強調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雙向循環的新醫學研究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融入轉化醫學理念,通過優化教學內容、聯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增設綜合性實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等途徑開展工作,不僅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養,而且有利于培養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醫藥學人才。
[關鍵詞]轉化醫學;藥理學;教學改革
轉化醫學是近年來國際醫學界興起的一種嶄新的醫學研究模式,其核心包括2個方面:(1)將基礎研究的成果迅速、有效轉化為臨床實際應用的理論、技術、方法和藥物;(2)根據臨床醫學的實際問題與要求提出前瞻性的基礎研究思路與方向,從而在實驗室與病房之間架起快速溝通橋梁,呈現“BtoB”的雙通路效應[1]。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作用原理及其規律的學科,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與藥學的橋梁學科,具備轉化醫學的特征,其研究目標與轉化醫學研究的目標基本一致。有學者直接提出了“轉化藥理學”概念[2]。由于轉化醫學是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轉化醫學理念的提出為藥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在藥理學教學中必須融入轉化醫學思維與理念,將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有機結合,從而培養出社會急需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醫藥學人才。
1基于轉化醫學理念開展藥理學教學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以基礎與臨床密切溝通為核心的轉化醫學研究模式的到來,使得醫藥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轉化醫學是一種循環式科學體系,其核心理念是打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間的緊密聯合。但由于轉化醫學理念提出時間較短,沒有形成完整的轉化醫學教學思維,尚未將轉化醫學的教學理念應用到日常教學中。目前在藥理學教學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強調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講授,忽視與臨床實際問題的有機結合,沒有啟發、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學生難以體會學習藥理學課程的重要性及樂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與后續的臨床課程學習相脫節。藥理學是橋梁學科,密切聯系多個學科,承載著研發新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促進醫藥及生命科學發展的學科任務,其研究目標與轉化醫學研究內涵基本一致。因此,以轉化醫學理念指導藥理學教學,將臨床知識融入藥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加強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密切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藥理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藥理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轉化醫學理念為基礎的藥理學教學改革,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基礎與臨床、科研與應用”雙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協作意識的形成,同時為今后臨床課程的學習、實踐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礎[3]。
2基于轉化醫學理念的藥理學教學改革措施
2.1提高教師素養,形成以轉化醫學為指導的教學理念
教學活動包括教師、教學媒介和學生三大要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占主導地位。教師的素養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根本條件,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作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藥理學學科一直處在醫學發展前沿,這要求藥理學教師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不斷學習循證醫學、轉化醫學、精準醫學等現代醫學發展新模式,學習、理解轉化醫學的理念,積極思考轉化醫學與教學內容的關聯,在備課時將轉化醫學的思維和實踐有機融合到藥理學知識點,促進日常教學工作改革。作為醫學基礎課程,藥理學課程教師的專業背景較為多樣。藥學專業背景的教師缺乏臨床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的大量儲備;臨床醫學專業背景的教師由于長期脫離臨床,也存在著對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知識更新不及時的情況。而且藥理學教材內容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轉化醫學強調的是基礎與臨床診療緊密聯系,這要求藥理學教師要不斷汲取臨床醫學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為解決上述問題,學校應邀請轉化醫學方面專家,開展學術講座、進行學術交流,加強教師以轉化醫學為指導的教學理念;鼓勵藥理學教師積極參加臨床實踐,擴充臨床知識,培養臨床思維;積極構建藥理學教師與臨床藥師、臨床醫師的溝通渠道,搭建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平臺,通過學術沙龍、會議討論、多學科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圍繞藥理學教學大綱,各學科教師根據自身專業優勢,針對藥理學某些章節或某一疾病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將疾病分析透徹,系統地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藥物治療及作用原理,使多學科在交叉知識點上正確融合。多學科集體互動強化了藥理學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加強了教師自身的學習,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4]。
2.2以轉化醫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豐富教學方法,擴充教學資源
基于課堂的學習(LBL)教學法在傳播知識時,具有集中、高效、時短的特點,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目前仍然是藥理學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轉化醫學理念為指導,分析各章節教學內容的特點,以LBL教學法為基礎,結合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教學法、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BL)教學法和循證藥學(EBP)教學法等,不拘泥一法,靈活應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如以LBL法講解藥動學-藥物排泄的影響因素時,結合PBL法提出“苯巴比妥中毒時如何加快藥物排泄?”的臨床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藥物跨膜轉運的理論知識,分析得出“通過堿化尿液,改變尿液pH值加速苯巴比妥排泄”的解決方法,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中感受知識轉化的魅力。在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及心血管系統藥理的學習過程中,CBL教學法呈現出一定的優勢。在抗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藥物章節學習中,以臨床實際病例導入,從患者臨床癥狀、生化指標入手,引導分析出CHF的發病機制,讓學生將生理學、病理學等相關知識系統回顧融合,進而從基礎研究轉化到CHF的臨床治療,使學生全程帶著思考學習,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意識。EBP教學法是系統檢索、嚴格評價各類藥學研究結果,以獲得詳細、明確的最佳藥學證據,并將這些最佳證據適宜地應用于臨床藥學服務,在藥理學教學中應用EBP法更有利于學生臨床循證思維模式的建立[5]。在抗高血壓藥的學習中,抗高血壓藥種類繁多,而且高血壓患者又有多種并發癥,如何選擇最佳藥物?這需要教師以EBP的思維進行教學,要求學生查閱最新的藥學研究資料,綜合整理、分析信息,得出最佳結論。通過EBP教學法不僅使學生對藥理學知識的掌握更牢固,而且加強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轉化醫學強調基礎與臨床的緊密聯系,而藥理學教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收載藥物為經典藥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內容,適當補充臨床常用新藥,避免與臨床和日常生活脫節。對開展的教學案例,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嚴格選擇、建立教學案例庫,將學生準確無誤地帶入臨床特定情境,精心設計案例問題,使案例新穎、典型、客觀生動[6]。
2.3優化調整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藥理學實驗不僅是藥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是體現轉化醫學教學理念的手段。目前,藥理學實驗教學中驗證性實驗較多,學生的學習狀態較被動,缺乏主動的思考。而轉化醫學強調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決定基礎研究與實驗,因此,在實驗教學內容上應適當增加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等開放性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考察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實驗結果的未知性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建立批判性思維;通過實驗內容與生理、病理、臨床等學科問題的充分綜合,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科研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7]。
2.4以科研為驅動,以轉化醫學為核心,培養學生科研素養與創新能力
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有較強科研能力的教師更能準確把握藥理學教學的關鍵知識點,并及時將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充實到課堂教學中,改善課本與最新醫學研究動態之間的“脫節”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是科研的動力儲備,教師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必須儲備大量多學科知識,這樣有利于促進科研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而且與學生的交流、思想碰撞中更容易產生科研的靈感與思路[8]。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轉化醫學為核心,教師可將科研有機地融合到日常教學工作中,與學生共同分享基礎研究、基礎理論轉化成臨床應用的真實科研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以嚴謹的科研思路講授藥物的作用及作用機制,可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具備主觀能動性、邏輯性和創新性的科學素養[9]。鼓勵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科研項目和科技賽事,以科研驅動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研究轉化成臨床應用的能力。在藥理學教學中堅持以科研為驅動,將教學重心從培養學生的即時興趣轉移為長期學習目標[10]。
3小結
目前,全面開展以轉化醫學為理念的藥理學教學,在師資隊伍、教材建設、實驗設備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但轉化醫學是現代醫學研究的重要方向。轉化醫學教育理念的應用,體現了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并重。以轉化醫學理念指導藥理學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養,而且為學生樹立了理論與臨床密切關聯的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助于培養具備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人才。
作者:王桐生 童小慧 王雅娟 劉國生 樊彥 李莉 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藥理學教研室
- 上一篇:水庫閘門泄流曲線率定方法研究
- 下一篇:民族院校高電壓技術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