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探討

時間:2022-07-11 09:31:05

導語: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探討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較大的突破,然而,中小學教育中,學生在小學到初中的銜接階段的學習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生難以適應初中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在數學科目教學中,初中階段的課程難度和內容量不斷增加,學生在中小學過渡期出現了一系列銜接問題,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數學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基礎性課程,是教育的重點學科,在初中教育中,數學教師要重視中小學的銜接工作,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順利過渡,更好地適應初中的教育和學習環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方法策略;教學銜接

中小學過渡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關鍵階段,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這一階段容易出現學習吃力、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狀態欠佳等情況,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學習受到阻礙,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要意識到中小學銜接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做好銜接工作,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一、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重要性

在學校教育中,做好中小學銜接工作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長期學習發展的需要。做好銜接工作,使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更加深入,在拓寬學習思路的同時,使學習能力也獲得較大的提升,增強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并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中小學教育是一脈相承的,只有做好銜接工作,對學生進行積極準確的引導,才能夠保證學生順利過渡,提升對數學的熱愛之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深化認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中的問題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了解不夠透徹,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在中小學教育的關鍵階段,做好銜接工作直接影響著課程教學質量,然而,受教師教學思想和專業素質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缺乏教學銜接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忽視中小學銜接教學,且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沒有深入開展銜接教育工作,缺乏系統的工作體系,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銜接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在小學階段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較為淺顯,學習方法單一,在步入初中階段后,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學習出現困難。以負數為例,小學階段已經出現了負數的基礎概念、簡單的計算等內容,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掌握好負數的概念,沒有對負數與正數進行分析,在初中學習有理數內容時,容易將不同的數學概念相混淆,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此外,學生缺乏自學意識。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只能跟著教師的腳步一步步學習,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知識難度較低,學生很快就能夠掌握。在進入初中后,數學的難度更進一層,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學生的思維仍舊停留于小學階段,學習方法單一,且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中仍舊以被動聽講為主,難以跟上教學進程,導致學生的數學水平下降。

(二)沒有因材施教,學生難以轉換數學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思維水平、學習習慣等仍處于小學階段,而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足,往往直接按照自身的經驗進行教學,沒有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成績只能反映考試水平,無法體現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影響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的制定,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只能自己慢慢適應,影響教學效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做好中小學教學銜接工作,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使教學從運算分析逐漸向代數思維進行轉換,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而在實際工作中,學生思維轉換存在明顯的困難,在以往小學階段的學習中,雖然記住了數學概念、公式等知識,但對數學運算和數學符號的本質缺乏深入的了解,導致在后續的有理數、函數等抽象性知識的學習中出現問題,沒有形成清晰的數學思路,學習效果不佳。以應用題為例,中小學數學中含有大量的應用題,但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一味地根據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按照教師講授的套路和方法解題,在學習中對他人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對數學的本質缺乏正確、清晰的認識,無法做到舉一反一,逐漸形成慣性思維,無法靈活運用數學知識。

(三)沒有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知識銜接不足

在當前中數學教育中,教師往往只關注本階段的課程內容,將重心放在教材本身上,認為小學與初中是不同的體系,教學銜接意識薄弱,將它們當做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導致中小學銜接教學力度不足,難以全方位開展銜接工作,影響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對學生缺少關注,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在教學工作中沒有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教學方式單一,中小學教育缺乏連貫性,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難以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不足,影響學生的發展,不利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工作的開展。

三、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調整教學方案,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教學銜接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教師要考慮到數學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能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全面分析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問題,以新課標為指導,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將生本理念落到實處,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加強中小學教育銜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案,調整學習狀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習和探索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的環境和節奏,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知以實物為主,而小學數學知識較為簡單,內容大多是具體的事物,教師可以借助具體實物開展教學,讓學生感知數學,以實物為參照認識和理解數學,掌握基礎的知識。而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截然不同,初中數學內容更加深奧難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做好銜接工作,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快速度過初小銜接時期。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通過交流活動、問卷調查等形式,掌握學生多方面的情況,既要了解學生的考試成績,也要了解學生的性格、能力、思維等各方面的情況,并結合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二)引入教學實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較為簡單,而初中數學教材中含有較多的抽象性知識,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思維方式難以立刻發生轉變,難以理解抽象的定理、數學符號、數學公式等知識,學習難度較大,難以適應初中的學習,在學習中容易受到打擊,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強化中小學教育銜接,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加強思維方式的銜接,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引入教學實例,有序開展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順利度過初小銜接階段。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加強引導,發揮自身引導者和啟發者的作用,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精心設計教學方式,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將小學知識與初中知識有機結合,向學生介紹抽象的理論知識,將新舊知識相互聯系,利用舊知識引出新的知識,增強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巧用生活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多姿多彩的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圖形,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圖形,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將不同的圖形相互拼接,動手制作幾何圖形,發揮想象力,在實踐中將圖形排列組合,組成各種精美的圖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發散思維,探究幾何體的特征,從而理解抽象的幾何圖形概念,通過引入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在腦中形成具體、形象的認知,加強學生知識遷移,促進小學和初中教學的銜接,從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抓住銜接關鍵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如果沒有做好中小學教育銜接工作,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抵觸和排斥心理,不利于長期發展,為此,在數學教育中,教師要抓住關鍵期,優化教學銜接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關鍵期。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較為簡單,通常是借助具體事物輔助教學,而初中知識具有較強抽象性和復雜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學習環境,教師要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在進行抽象性知識教學時,先從簡單的內容著手,利用直觀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回憶以往學習過的內容,鞏固基礎知識,再引出抽象的概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教師要控制好教學節奏,在課堂中進行科學的總結評價,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評相結合,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增強自學意識,改進不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教師要從習慣著手,做好指導工作,從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和課后復習等方面出發,將知識點相互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掌握數學的本質。例如,在“同類項合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從合并同類項、同列項、多項式等角度探究,找到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快速適應初中教育。

四、結語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初中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彼此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做好銜接工作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當前教育階段,如果忽視中小學教學的銜接,只重視本階段的教學工作,會導致學生難以適應中小學不同的教育模式,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加強對銜接工作的重視,從多方面著手探究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頡珉昕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清源鎮河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