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時間:2022-07-21 10:42:24
導語:農業產業發展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甘肅省農業產業實現了一定程度和規模的發展,其地理資源特色明顯,生物資源分布豐富多樣。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加深,甘肅省農業產業正逐步進行戰略性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這為農業產業的外向型發展提供了基礎,并且在發展中注重技術創新,大力完善健全農業產業體系。但其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困境,結合甘肅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提出應從發展戈壁農業、綠色生態農業、現代化農業和均衡穩定農業保險等方面進一步發展和壯大甘肅省農業產業,從而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關鍵詞:農業產業;戈壁農業;生態農業;農業現代化
1甘肅省農業產業現狀
1.1甘肅省擁有發展農業產業的資源基礎
1.1.1地理資源特色明顯甘肅省總土地面積約為45萬km2,位居全國第7位,其中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平原土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總面積高達78.2%。甘肅氣候類型差異較大,地貌特征復雜且多變,從南向北,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4大氣候類型。山脈與山脈之間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變化大,形成了高山、平川、盆地、戈壁和沙漠多種地貌交錯分布的特征,地形狹長。總體上呈現出溫差大,氣候干燥,輻射強,光照足的特點[1]。1.1.2豐富多樣的農產品生物資源分布這種地域遼闊、地貌復雜、河流縱橫、氣候多樣化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農作物品種資源特別豐富。另外,在河西走廊古遺址中發現甘肅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地方之一,在甘肅天水秦城西山坪古遺址中發現古老的稻作遺存,甘肅農業栽培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還有各類畜禽品種,其中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1.1.3飼草料資源豐富飼草料資源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遼闊的草原、戈壁、沙漠和山嶺為禽畜疫病防控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靖遠灘羊、天祝白牦牛、山丹馬、河西白絨山羊等在省內外聲譽口碑極好[2]。其中,甘肅高山細毛羊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3],甘肅牦牛、高山細毛羊、藏羊等形成了甘肅畜牧業特有的地方主導品種。
1.2甘肅省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2.1注重發揮區域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實現一定程度和規模的發展甘肅省每個地區都結合自身優勢資源發展獨具特色的產業,呈現出多樣化且有特色的農業產業生產發展基地。有甘肅省重要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中藥材、洋芋、小雜糧等)、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高原夏菜基地和制種基地、細毛羊基地和牛羊肉生產基地等[2],這些基地都別具特色,體現了以資源優勢為特征的特色產業化。1.2.2逐步調整優化結構提出以綠色循環化發展為導向,采用農牧結合的方式。甘肅省在總結旱作農業、節水農業、戈壁農業、循環農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依據甘肅省農業產業的特點與優勢,提出了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總設計,為發展綠色、高效的循環農業奠定了基礎。1.2.3全省農業產業對外開放不斷加深,為農業產業的外向型發展提供基礎甘肅省涉農企業乘勢而上,以羊、牛、菜、果、中藥等特色農產品為依托,涉外業務正由以生產為主向倉儲、物流和深加工等多業務、延伸產業鏈發展。“平涼金果”、“定西馬鈴薯”、“蘭州百合”等頗具甘肅特色的農產品正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2.4在農業產業發展中注重技術創新通過祁連山、甘南黃河等工程,加強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甘肅建立了馬鈴薯、蔬菜、中藥材、草食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技術體系;部分特色農產品也具備生產與種植和深加工技術[4]。同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在農業產業中廣泛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與農業產業緊密結合,實現了農業信息化與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為甘肅地方特色產業的發育和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1.2.5大力完善健全農業產業體系已經形成從生產組織和投入保障到產銷對接、風險防范的產業支撐體系、產業激勵體系、產業風險規避體系。尤其是在休閑農業、中藥材、草食畜等領域,農業產業體系呈現的規模優勢非常凸顯。甘肅省農業產業形成了區域布局分工明顯、農業基地連片成規模、市場品牌共建的良好發展格局,實現了從零散化、碎片狀發展到鏈條式、規模化、體系化的發展。
2甘肅省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民致富、農業經濟增長的進程中,甘肅省農業產業自身發展面臨一些短板。面臨農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困境。盡管甘肅省農業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初具規模,但依然處于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優勢農產品開發力度不夠,農產品加工比較粗淺,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比較缺乏;農業企業規模比較小,產業帶動能力不足,“走出去”很難。甘肅省第十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有131家,然而這些企業跟國內其他省份同類企業相比,呈現出規模小、自身發展能力和對當地經濟拉動能力都比較弱的特征;農業企業缺乏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農民日報》上發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榜單中[5],甘肅省只有3家企業上榜,并且位次也比較靠后,居于236名、337名、478名。個別大型農業依然存有小作坊、家族式管理經營模式,缺乏戰略性長期發展規劃。甘肅省現代農業體系亟待健全,相關機制仍需完善。農地流轉機制方面,盡管各地展開了農地確權登記等工作,但依然是現代農業發展壯大的一大瓶頸,制約了農業產業規模經濟的形成,農地流轉存有地域限制的問題,多是只在同一經濟組織內流轉,流轉的范圍比較小,也缺乏交易的透明度;與農業產業相關的保險、金融業務發力不足,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金融支農渠道的工作協同機制尚待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夠完善,雖然甘肅全省具備了農業科技基礎環境,也取得了一批農業科研成果,但依然面臨研發與生產缺少對接、科研激勵機制不夠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不夠、推廣應用不強的問題和困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相較其他省份,受地理氣候條件限制,甘肅省交通運輸不便利,致使農產品運輸時間長、異地流通成本高,增加了其市場風險,相關配套技術設施和服務比較落后,滿足不了農業產業市場需求的發展,導致農產品市場信息化建設滯后,普遍出現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使農業產業主體難以高效獲取市場信息,尤其是難以把握市場動態和供求信息。農業技術人才和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甘肅省傳統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限制了其接受新技術、應用新技術到農業生產實踐中的能力,也部分地解釋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對于甘肅省而言,農作物制種、旱作節水農業、設施農業是甘肅省農業走出甘肅、走出中國的重點領域[6]。因此,甘肅省開展農產品國內外貿易中,亟需大量的既懂農業專業技術,又懂企業管理經驗的高素質新型復合型人才。
3發展甘肅省農業產業的對策
3.1發展甘肅省戈壁農業
實施節水工程,這是戈壁農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科學管水、用水,廣泛應用灌溉新技術新方法,擴大低壓管灌、噴灌、微噴、滲灌等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面積,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好戈壁上的溫差和日照的資源優勢,利用有利的天然條件,依托節水技術,發展現代化農業。結合荒灘戈壁的光熱資源的優勢,綜合運用高效節水、設施種植、有機質栽培等現代科技,大力發展“農業大棚+光伏”的戈壁農業模式。充分利用好光伏發電的方式,采用光伏發電提供用電需求,如照明采光、灌溉動力、溫控弱電等電力需求,這不僅滿足農業大棚自身的需求,同時還可將光伏發電并入電網,為社會提供用電需求,增加經濟收益;依靠光伏發電可以為大棚提供有保證的溫度,從而實現精品種植、反季種植。做好區域生態治理是發展戈壁農業的有效保障,這是戈壁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惡劣性的必然要求。
3.2綠色發展生態農業
以農業綠色轉型為契機,積極為甘肅省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創造條件,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可以通過建設綠色發展生態農業示范區,進一步擴大甘肅絲路寒旱農產品的特色和市場優勢。充分發揮甘肅省已有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業發展項目對綠色生態農業的拉動作用和規模集聚效應,在建的各級循環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大綠色生態農業試點、示范點。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是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綜合體現,這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和農業科技創新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統一規劃,統一布局,以協調生態、環境、農產品和農村產業為目標,針對性解決發展中所遇到的技術困難,發動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機構組織技術攻關,爭取突破一批“卡脖子”的農業科技核心技術,如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技術、現代絲路寒旱有機農業技術等[7]。另外,也要及時強化現有農業科技的技術集成化,廣泛推廣應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為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保障創新技術條件,更好地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3.3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
農業的信息化、電氣化、機械化綜合能力的增強是農業產業升級發展的基礎,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物質支撐。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離不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和壯大,這是比較重要的環節。農業經營主體不同以往的主體,是一種全新的經營力量,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力量來自于“現代化”的農民,除了要切實提高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勞動技能以外,還要提升其農業經營水平,逐步提高其市場風險意識、市場風險規避能力。“現代化”農民的培養,既需要政府加大在這方面的硬預算,也需要軟預算———宣傳、教育等,更離不開農民“現代化”意識的覺醒和自發行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除了有技術和人力資源水平支撐外,還需要現代農業設施的支撐,尤其是農產品冷鏈設施。農產品冷鏈設施擴大了儲存空間,延長了保鮮時間,間接地維持了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市場優勢,是應對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同時,借由互聯網,通過大數據對冷鏈設施進行實時監控、監管,及時掌握農產品庫存狀況和市場動態,為“甘味”農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3.4均衡穩定發展甘肅省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保障,是撐起農業產業發展的“保護傘”。必須因地制宜,結合甘肅省不同地區對農業保險的差異化需求,依據其種植養殖業結構、農業資源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均衡發展農業保險,依據不同的風險地區,科學合理地設立保險費率,對不同的風險水平實行差異化保險費率,將一些甘肅特色農產品納入保險補貼條例中,提高其參保率;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利用遙感技術,設置多維度的流動性風險監測工具,設置保障水平,合理規劃風險,進行保單和保險產品的設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構筑保險反欺詐體系,保險欺詐向來是保險公司面臨的業務風險,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有效開展,依據人工智能、大數據,幫助保險公司識別保險欺詐行為;建立、完善農業保險市場機制;建立完善甘肅省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科學公平地設計農業保險招投標指標,通過對承保機構的動態考評,加強農業保險業務經營資格的管理,促使保險機構更加高效規范的運營,加強對保險業務合規性的監管,提高保險公司合規性控制。同時,讓農民熟悉農業保險中的科技,切實體驗到精準定損、保險理賠的便捷性,切實消除保險市場中的道德風險,增加農民參保積極性。通過立法程序規范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建立分多層級的方式落實大災風險分散體系。落實大災準備金制度,引導再保險機構加強研究,優化設計大災風險準備金的計提比例,使多方共同分擔大災風險。
參考文獻
[1]祁明亮.甘肅省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0,30(20):10814-10817.
[2]王煒,柴宗文,岳云.甘肅發展現代農業的研究[J].甘肅農業,2013(07):43-46.
[3]王朝霞.祁連山下牧草青[N].甘肅日報,2014-09-19.
[4]李芳,杜英.黃河流域甘肅段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J].生產力研究,2021(03):84-87.
[5]農民日報發布2019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榜單甘肅三家企業上榜[N].甘肅日報,2019-02-28.
[6]張建君.“一帶一路”與甘肅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
[7]楊肅昌.以化肥農藥的減量增效推進甘肅農業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J].甘肅政協,2021(04):54-58.
作者:施樂 李虎績 單位:蘭州工業學院
- 上一篇:民族傳統文化在藝術美學的應用
- 下一篇:鋼琴組曲的結構與調性功能分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