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有效性
時間:2022-08-24 11:26:09
導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當前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級技術人才、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主渠道,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社會對技術人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屢創新高,這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挑戰。就目前來說,高職院校普遍對學生管理工作比較重視,但受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與方法等的影響,總體上的管理有效性不盡如人意,一定程度上對人才培養目標造成不利影響。本文基于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就其管理有效性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1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根據2005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管理的主要內容為學籍管理、校園秩序和課外活動管理、獎勵與處分管理等。從概念上來說,學生管理主要是指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行為、生活等的規范性管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時代環境的變化,學生管理的內涵、理念也在不斷拓展、豐富,重點從強調對學生的制度性管理和規范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強調學生權利與義務的管理,從狹義的學生管理向廣義的學生管理過度[1]。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高職院校構建“和諧校園”“安全校園”的重要抓手,是優化校園氛圍、加強校風建設、提升人才培養有效性的重要管理內容,也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形成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當前時代環境背景下,高職學生受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沖擊,以及網絡文化、潮流文化的影響,思維活躍、崇尚自由,但又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行為不成熟、不穩定,極易沖動。這一方面加大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諸多挑戰,另一方面凸顯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對于任何一所高職院校來說,學生管理工作不僅關系到校園安全、和諧環境的構建,而且對人才培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卓有成效的學生管理,能夠促進良好校園文化的形成,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同時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際溝通、社會交往規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當前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術與能力,還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較強的心理素質等,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已經成為促進其職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而這些與學生管理工作具有密切關系,某種程度而言,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擇業、就業,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2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2.1生源質量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與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生源質量存在較大的差距,學生來源也比較多樣化。一般情況下,選擇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未被其他普通高等院校錄取的學生,在文化課分數、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習慣等方面均不是很理想。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入學的目的多樣,就業目標也不是很清晰。很多學生迫于家長壓力,才選擇繼續學業;而不少家長只是因為學生年齡小,還不到進入社會打拼的時候,才選擇高職院校讓孩子來“鍍金”,在專業學習、能力提升、素質培養等方面期望值并不是很高。這就使得很多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對待學業并不是很認真,沒有明顯的學習壓力,對于就業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沒有長遠的計劃、規劃,無形中造成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加大[3]?;趯W生特點,高職院校普遍比較重視學生管理工作,但總體上來說,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受生源質量的影響較大,實際的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很多高職學生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破壞正常學校秩序的情況比較常見,嚴格管理、嚴肅批評教育容易制造師生矛盾,影響良好的校園氛圍;稍有懈怠則容易讓學生養成諸多不良行為,如打架斗毆、不正常上課、網絡成癮等,無疑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重大挑戰。
2.2網絡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影響巨大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影響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基礎環境,基本覆蓋了學生教育的家庭、學校及社會環境。在當代的高職學生中,智能電子設備已經基本普及,網絡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社交不可或缺的存在,尤其是一些00后的學生,基本屬于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生于互聯網時代,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網絡對其影響可以說已經深入骨髓。網絡環境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存在有利于他們學習、成長的積極一面,也存在對他們不利的消極一面。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沖擊對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等造成巨大影響,一些不健康的網絡文化、西方腐朽思想如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很多高職學生本身自制力就差,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不但思想、行為有悖于正常的學校教育路線,而且在心理層面出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問題,暴力問題、心理抑郁問題等并不鮮見,這無疑加大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很多高職院校雖然重視學生管理工作,但對網絡環境下的學生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主要原因還在于網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導致防范的難度增大,而學生管理工作往往是一種事后管理,疲于應付,管理的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
2.3管理理念、方法落后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造成較大影響
就現狀來說,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基本還在沿用傳統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即強調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行為及生活等方面的規范性管理,在管理方法上也是以約束性、強制性的方法為主。此外,信息技術、智能化設施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是比較突出的短板,與當前學生管理的需求難以匹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機構設置,與辦學規模、學生人數的增長也不相匹配,學生管理人力資源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管理的有效性[4]。雖然我國近年來一直在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但高職教育整體上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高職院校辦學規模在不斷擴大,但管理機制、管理模式等并沒有與辦學規模的擴大相適應。就學生管理工作來說,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大多依然沿用原有模式,體現在機構設置上沒有進行適應性調整,管理人員的數量、質量均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在管理理念、方法上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積極轉變與創新。很多學生管理者忽視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墨守成規,學生管理實質上形成一種與學生對立的管理態勢,加大了學生的逆反情緒。更有甚者將學生管理簡單歸于宿舍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忽視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效果很不理想。此外,對于學情、生情調研不足也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學生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這是導致管理有效性不盡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3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對策與建議
3.1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法
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強調對學生實施規范性的管理,核心思想是改造學生,約束學生的行為,達到學校的管理目標。很明顯,這樣的學生管理理念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難以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同,造成學生管理工作的被動。因此,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要的是轉變管理理念,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從教育的本質出發,學生管理工作本質上應以服務學生為出發點,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要,如此一來,學生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5]。在管理方法上,高職院校也應認真審視傳統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單純地采用行政式的管理方法已經被實踐證明是缺乏有效性的,僵化、呆板、單一的管理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創新管理方法勢在必行。高職院校應改變傳統學生管理工作被動局面,將管理工作前置,將事后管理轉變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教育疏導為主,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積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育,改善學生管理基本環境,轉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固有觀念,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如此才能打開學生管理的新局面。此外,在創新管理方法方面,要注重將學生納入管理體系,重視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在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管理架構,從而提升學生管理的有效性。
3.2加大學情、生情調研,夯實學生管理基礎
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夯實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也就是要做好學情、生情的調研分析工作,如此才能在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多樣,包括職業高中、普通高中的學生,還有中職生和初中生等,生源的多樣性決定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生情較為復雜,如果沒有充分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管理工作勢必難以具有針對性,其有效性必然會大打折扣。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應以學情、生情的調研分析作為切入點。在學籍管理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手資料,以此為基礎,設計、制訂針對性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案;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收集學情資料,有重點地實施個性化學生管理,并不斷調整工作方案,提升管理有效性;學生管理工作應與專業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緊密結合,建立完善的溝通、協作機制,通過信息的有效傳遞、匯集來提升學情、生情調研分析的全面性、準確性。只有這樣,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才能獲得翔實的數據支撐,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
3.3以信息技術應用推動學生管理工作高效運行
就目前來說,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技術應用是一大短板,雖然教育信息化建設受到高職院校的普遍重視,但應用于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還比較少。因此,通過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高效運行,這是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首先,高職院校應建立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緩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管理工作更為規范、有序,有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部門應積極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動態監測高職學生的生活行為,如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監控設施的投入,在宿舍管理中加強用電、用水、用火等的自動化監測。最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部門應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及管理需求。如開通學生管理微信公眾號、網絡心理咨詢室等,通過信息的雙向交流來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實時性。
4結束語
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數量的增加,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諸多挑戰,再加上高職學生特點及網絡環境等的影響,更是增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但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積極應對,不斷更新管理思想、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改變現狀,讓學生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功能和作用,促進學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作者:郭玉華
- 上一篇:護理干預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
- 下一篇:公共交通運輸企業成本管理控制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