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實踐

時間:2022-09-05 09:23:38

導語:新時期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實踐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鄉村振興雙重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成為當下高校畢業生新的發展趨勢,既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又能夠為鄉村發展助力,讓大學生有渠道和路徑來實現其人生價值和職業抱負。基于此,本文分析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必要性和意義,闡述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優勢及劣勢,并探索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實踐策略,以期為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與鄉村經濟協同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和創業路徑。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來實現產業經濟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從而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極大地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缺口。此外,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一、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高校生源不斷擴大,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難、創業難逐漸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我國政府和高校始終致力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市場環境,而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戰略技術的提出,極大地拓寬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空間,創造了大量的創新創業機會。現階段,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成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有效舉措,大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充分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和技術需求[1]。首先,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是我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必要要求,農村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大量的人才支撐。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能夠為農村經濟注入新活力,實現經濟結構升級、產業轉型、調整農村產業模式的目標。大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無論是對傳統農業經濟發展,還是對農村新型經濟模式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源動力。其次,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能夠最大限度突出人才優勢。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主要集中在傳統農業、農產品電商等新型產業,能夠為農村經濟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大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現代化技術,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將先進的農業技術、經濟發展理念等帶到農村,彌補農村經濟發展中知識儲備不足、技術不足、經濟理念不足等問題,全方面擴大農村經濟發展空間。

二、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意義和價值

(一)時代背景賦予的責任

新時期,我國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發展,不斷出臺了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如“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為農村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政策保障。但受歷史環境和傳統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缺乏大量的專業人才和勞動力。農村本地的勞動力大部分都流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因此,我國相關部門一直鼓勵高校大學生返鄉創業,并為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制定了必要的保障措施。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既是時代背景賦予的責任,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有效舉措,也是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響應[2]。

(二)破解大學生就業問題,優化社會人才結構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數量持續增加,社會新增崗位和大學生數量難以匹配,出現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等問題,使得大學生在社會上難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思維,無法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經濟呈現常態化發展趨勢,社會產業對人才需求標準逐漸提高,職業崗位數量不足以滿足專業人才的涌入;二是大學生就業觀問題,大學生普遍希望就職大企業或者大城市,寧可失業也不愿意遷就。這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也使得我國社會人才分布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成為大學生就業新路徑,能夠通過借助農村經濟發展中龐大的產業需求接納畢業生人才,緩解大學生就業問題。一方面,大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在農村選擇相應的項目進行創業,專業項目對口、創新創業能力得以發揮等優勢能夠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斗志和工作熱情,幫助其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問題[3]。另一方面,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也會創造出更多的就職崗位,從而吸引農村勞動力“回流”,在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改善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人才問題,實現城鄉人才分布的均衡、合理,從而優化社會人才結構。

(三)實現產業經濟升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大學生不僅具備豐富的專業能力,也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稀缺性人才。大學生通過農村創新創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利用自身的創新思維,實現農村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例如,大學生可利用自身的經濟思維將先進的商業模式應用到傳統農業經濟中,針對農村優質農產品打造直播營銷、電商營銷等商業模式,建立“有機蔬菜”等品牌優勢,通過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經濟效益。再如,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通過建立助農培訓工作室,可以幫助農村農民及企業家掌握直播營銷、網店運營等商業手段,并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和產業營銷策劃服務將創新創業能力轉化為經濟價值。大學生具備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促使農村產業由體力經濟向腦力經濟轉化,并且也能將先進技術應用到傳統農業中,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三、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面臨的困境

(一)傳統職業觀念的制約

雖然我國相關部門一直鼓勵大學生進行農村創新創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但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觀并不成熟。另外,城市的經濟水平、配套措施、商業環境相比于農村更具優勢,無論是城市大學生還是農村大學生都傾向于留在城市就業發展,特別是部分農村大學生的家長也希望大學生能夠留在城市發展,反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因此,受傳統職業觀念的制約,部分大學生缺乏農村創新創業意愿與動力支撐,不愿意投入農村創新創業活動。

(二)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佳

現階段,我國農村產業經濟結構相對簡單,大多集中在農業經濟,第三產業規模較小且不具備發展空間,不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傳統產業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發展周期長、投入成本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例如,農產品加工業、制作業對資金投入和設備設施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具備雄厚的資金成本,其核心優勢是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普遍集中在電子商務、旅游、養殖等可操作性強、投資金額較小的領域。創業范圍較為狹窄與創業環境的不完善,不僅難以充分發揮出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優勢,也不利于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創業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

我國相關部門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大學生農村創業扶持政策,如貸款政策、惠農政策、稅收政策等,但大部分政策都處于宏觀階段,對于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而言,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同時,農村地區存在基礎設施落后、商業環境不佳等問題,需要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足夠的資源傾斜才能推動創業項目成功,但宏觀的政策難以落到實處,不能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充分發揮出政策優勢,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匹配。

四、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機會

(一)大學生人力資本發展

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需要依托先進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技術,充分發揮其知識優勢推動創新創業項目發展。大學生在農村創新創業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從知識創新、產業升級等角度出發,積極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實踐。例如,在傳統農業發展中,可借助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發展模式不斷創新農業,進行“家庭農場”等項目創業[4]。同時,大學生需要將知識價值融入農業經濟,有效提高農業經濟價值,如在生鮮農產品商業中,創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經濟模式,以此切實提高農產品經濟價值。

(二)農村網絡經濟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作為時代新青年,具備較強的網絡經濟思維和專業能力,對網絡經濟中的商業運作和經營模式有著深刻了解。大學生在農村創新創業過程中,網絡經濟發展相比于傳統產業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在農村網絡經濟創新創業中,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學生可以運用自身豐富的電子商務知識和營銷能力,實現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營銷,以此升級傳統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實現農產品與個人機構的直接對接。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多電子商務培訓創業機會,以此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集群化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網紅經濟發展,農村地區獨有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資源是城市不具備的,大學生可以依托農村資源打造流量熱點,以實現經濟變現,如創新網絡直播商業模式,針對農村地區的養殖業和種植業展開實時直播,滿足城市人群的獵奇心理,從而創造經濟價值。

五、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策略和途徑

(一)做好宣傳工作,強化大學生農村創業意識

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意識不強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其中創業機會、政策支持、自我意愿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部門需要發揮頂層設計作用,聯合高校、社會媒體、鄉村基層等部門,加強對農村創新創業的政策宣傳和價值意義引導,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增強其返鄉創新創業意愿,激發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熱情。做好宣傳工作,一方面能夠讓大學生深度感知我國農村發展變化和潛在的創業機會,改變大學生對農村的傳統認知觀,另一方面能夠讓大學生深度認知農村發展現狀,通過在大學生思想上將建設美麗中國與鄉村創新創業掛鉤,促使大學生為助力鄉村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完善創業環境,拓寬創新創業渠道

創業環境是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基礎,政府部門需要快速響應相關政策指示,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在農村地區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以此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成功率。在基礎措施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在電信網絡、交通運輸、道路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為農村商業經濟提供基礎配套保障;在商業環境方面,政府部門需要聯合社會組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如鼓勵大學生深度挖掘農村閑置資源,聯合金融機構開發助貸產品,建立創業聯合機制等[5]。一方面,完善的商業環境能夠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大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另一方面,借助創業聯合機制,能夠打破傳統農村產業發展困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當地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經濟格局。

(三)加大政策落實執行力度

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在未來將成為一種常態化現象,因此,各級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執行力度,而地方政府部門也要針對宏觀扶持政策,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與大學生特點因地制宜為大學生提供扶持政策,以此帶動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發展。例如,在資金扶持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針對當地農村產業經濟發展情況和創新創業項目制定差異化的資金扶持制度,對于輕資產、重資產產業則需要進行有效的資金扶持劃分,不能一概而論,避免創業項目分布不均衡。此外,政府部門需要針對農村創新創業大學生的戶口、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問題進行政策細化,以解決大學生扎根農村致力鄉村創業的后顧之憂。

六、結語

鄉村經濟發展關乎我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能夠滿足農村發展人才需要和知識技術需求,可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因此,政府部門、高校、社會組織需要不斷加強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宣傳工作,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促進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推動農村經濟實現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文彬.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困境及策略[J].產業創新研究,2022(2):151-153.

[2]楊秀讓,李明建.創新創業形勢下農村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去向引領[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38(11):12-16.

[3]韓燕霞.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現機制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2):143-145.

[4]曹英國.新時期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實踐探索[J].核農學報,2022,36(3):680.

[5]林生,張棟洋.論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農村創業[J].農業經濟,2021(11):122-124.

作者:張晨景 吳夢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