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財政局主要工作成效半年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時間:2022-09-08 08:19:00

導語:市財政局主要工作成效半年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財政局主要工作成效半年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市人民政府:

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財政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大力培植財源,狠抓增收節支,深化財政改革,推進依法理財,提高公共財政保障能力,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1—6月份預算執行情況

1—6月份,全市財政總收入13861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下同)的52.8%,超序時進度2.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收4025萬元,增長3%;扣除雪津因素后,可比增收13332萬元,可比增長10.6%。其中:地方級收入63712萬元,完成預算的55.7%,超序時進度5.7個百分點,增收3030萬元,增長5%;可比增收6199萬元,可比增長10.8%;中央級收入74898萬元,完成預算的50.6%,超序時進度0.6個百分點,增收995萬元,增長1.3%;可比增收7133萬元,可比增長10.5%。

全市財政支出8803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1880萬元,增長15.6%。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全市財政收入較好地完成序時進度,各縣區財政收入全面增長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區域經濟發展,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并制定各項優惠政策,為經濟發展營造寬松環境,特別是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地的發展,給縣區財政收入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各級財政的增收亮點。1—6月份,全市財政總收入、地方級收入和上劃中央收入(以下簡稱“三項收入”)分別完成預算的52.8%、55.7%和50.6%,分別超序時進度2.8個、5.7個和0.6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5%和1.3%,扣除雪津因素后,分別可比增長10.6%、10.8%和10.5%。四區一縣的財政總收入、地方級和上劃中央收入分別為87917萬元、39772萬元和48145萬元,分別增長15.3%、16.5%和14.4%。

(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提高公共財政保障能力

各級財政堅持“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嚴格按照各級人大批準的預算支出計劃,千方百計籌措和調度資金,優先保證機關運轉、工資發放和社會保障,農業、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確保各級機關和各項重點項目的資金需要。市財政局及時調整了縣區財政資金留解比例,實時測算縣區財政資金調度比例、金額。1—6月份,共調度給縣區庫款24620萬元,維護了機關的正常運轉和社會的安定穩定。據快報數據,1—6月份,各級財政用于農林水利和氣象支出5213萬元,增長6.9%;教育支出35362萬元,增長9.8%;撫恤救濟、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支出8522萬元,增長16.4%。

大力支持高校貧困學生助學工作。全面落實國家助學貸款貼息制度,對高校貧困生助學貸款財政給予貼息,市級財政已撥付專項資金5.41萬元,用于支付**學院1134名貧困學生2004年度助學貸款貼息;撥付高校國家助學獎學金45萬元,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無償助學補助。

實施農村低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兩免一補”制度,保證農村家庭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共爭取補助資金224.2萬元,全市有20626名農村低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特教學生享受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免費補助。

支持農業發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向上爭取資金,已爭取到“六千六水”補助資金1145萬元,市級財政也開始給予相應的預算資金配套;扎實做好2004年度國家立項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組織實施工作,全市項目批復總投資7612萬元,將改造中低產田3.803萬畝,改造東圳水庫灌區干、支渠32.6公里。

大力支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共計爭取省級基建撥款200萬元,國債資金400萬元,撥付專項資金800萬元,貼息資金1300萬元,用于第五醫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建設,并協調、籌集資金260萬元,用于購置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急需設備。

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上半年,通過各種渠道共融資7000多萬元,支持木材加工區、媽祖城、金鐘水利、東吳工業園區等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同時,積極向上爭取開發區獎勵金補助166萬元,占全省的20.8%;爭取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補助30萬元。

配合做好2005年度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參加溫州招商周、秀嶼“木材加工區”招商和福州5.18海交會等活動,做好活動經費的預算、籌集和核撥工作。共撥付招商引資各類表彰獎勵經費500多萬元。

(三)繼續實施財政改革,推進財政制度創新

一是認真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有關政策,爭取省廳的轉移支付補助。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簡報等媒體進行廣泛深入的政策宣傳;清理農稅票證,對農業稅完稅證、農業特產稅完稅證及外運證等進行全面清理;組織人員深入縣區、鄉鎮對免征農業稅和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及時下達2005年省市兩級財政對農村稅改的轉移支付補助12575.1萬元,確保政策落實到位。特別是爭取到省財政對原**縣的轉移支付,由原來按區級財政體制補助,改為現在按“轉移支付縣”的補助標準,使今年我市各區在這次農村稅改后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比原來增加了6000多萬元,部分或全部還有望列入以后的補助基數。

二是繼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認真核實低保對象,確保符合條件的78792名農村貧困居民及5804名五保戶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并積極籌措資金,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封閉運行,保證低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村低保對象手中。

三是開展市直單位公務車輛統一保險。研究制定《**市市直單位公務車輛統一保險的暫行規定》。通過招標,擇優選擇保險公司,保險費用比標準降低60%左右,預計僅這一項市直車輛保險費用將節約達二百多萬元。

四是全面推進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夫婦年滿60周歲以后,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進行獎勵扶助。獎勵扶助金由中央和省財政負擔80%,市和縣(區)級財政各負擔10%。督促縣、區建立獎勵扶助資金專戶,落實配套資金。我市享受獎勵扶助對象1277人,上級補助61.30萬元。

五是推進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確保“收支兩條線”和財政性資金收入及時入庫。1—5月份,通過電子化系統開票收取非稅收入1965.73萬元,其中繳入財政專戶1744.57萬元,繳入財政金庫1.48萬元。

六是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和特殊人群醫療費用管理改革。穩妥推行新一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和公務員醫療補助政策,加大對特殊人群醫療保健費用的管理力度,經多方調研后,初步制定了全市離休干部醫療費的管理辦法。

(四)強化財政管理,提高節支成效

一是深化國庫統付工資,不斷擴大國庫統付工資覆蓋面,做好市級國庫統付工資的月審工作。從5月份開始,全市交警系統劃歸市級管理后,工資已全部納入統一支付。截止6月份,市本級已納入國庫工資統付的單位192個,累計統發工資8736萬元,并著手為我市明年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做準備。

二是加強糧食管理工作。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規范糧食市場管理;組織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財務掛帳處理工作,按照“分清責任、分類處理”原則,將于九月底全面完成糧食財務“老帳”掛帳。

三是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積極開展外債清欠。通過主動上門催收、引進民間資本、拍賣項目還貸、實行行政扣款還貸、安排償債預算等措施,歸還省廳各類外債本息1641萬元,推動外債還貸工作的良性循環。

四是繼續推進政府采購。上半年,全市共組織政府采購活動107批次,預算金額3166.2萬元,實際支付2594.98萬元,節約資金571.22萬元,節約率為18.04%。

五是加強小汽車控購管理。嚴格審批程序,上半年全市共審批購買小汽車37輛,控購總金額784萬元,比去年同期少批55輛,減少59.8%。

六是繼續開展工程預決算審核。共審核項目29個,送審額1.38億元,凈核減額2980萬元,核減率21.6%。

(五)加強財政監督,維護財政秩序

一是組織市直部分單位基本支出預算編制檢查和財政執收入庫情況檢查。先后檢查了29個市直單位的基本支出預算編制情況,重點對公安、交警、土地等部門2004年以來財政執收入庫情況進行檢查。

二是充分發揮委派財務總監財政監督職能。督促有財政收入任務的單位,把當年度收入及時足額入庫;強化派駐單位支出管理,落實國庫統付工資、政府采購、財政專戶管理、財務公開、“收支兩條線”等制度,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至5月止,市直十個派駐單位共節約各類資金132.43萬元。

(六)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干部職工隊伍素質

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主線,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舉辦專題教育報告、電教片、專題討論和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多種形式,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和先進性的要求,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先后舉辦了《稅制改革知識講座》、《關于財政政策的幾個問題》、《財務管理》等多場講座,提高了財政業務工作能力。建成“金財工程”基礎網絡,加快信息資源共享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上半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8件。收到人大代表答復23件,其中:滿意22件。

上半年,我市的財政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績,但在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收入增幅趨緩,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長乏力,使稅性收入比重下降,影響未來財政收入的穩定性;二是支出壓力大,“三農支出”、重點項目建設、企業解困、失業金、養老金、部隊轉業軍人安置費等缺口,國債、外債進入還債高峰期,財政供養人員不斷增加,各部門、單位要求增支的呼聲很高,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特別是縣區財政普遍存在著赤字和隱性赤字;三是財政監管上存在薄弱環節,收入級次混庫,一些單位存在著截留挪用專項資金、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狠抓增收節支,確保財政收支平衡。一是繼續強化財政收入目標分段量化管理責任制,加強對財政收入進度的分析、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力爭多超收,消化“待分配收入”。二是加強稅收征管,切實提高“兩個比重”。要加大依法治稅力度,尤其要支持稅務部門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部門的稅收征管,抓住納稅大戶,抓好主體稅種,嚴格依法治稅,突出重點,加強對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重點稅種的征管,特別是要抓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工作,做到依法納稅、照章收費。加強稅法宣傳,提高納稅人納稅意識,促進誠信納稅,及時把經濟發展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的財政收入。三是提高收入質量,加強收入入庫監管,嚴格按照稅收法規,扎實、有效組織收入,夯實收入基礎,防止人為造成財政收入級次混庫現象,提高資金入庫的真實性、及時性,確保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四是嚴控一般性支出。加大對財政供養人員增加、車輛使用費、會議費、接待費、差旅費、電話費、辦公費、出國出境費用的管理力度,降低政府運行成本;硬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預算法》,確保財政收支平衡。

(二)保障社會公共需要支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是加大力度支持解決“三農”問題,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支持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等,加大貧困村扶貧開發力度,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業增收,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落實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確保資金到鄉、到村、到戶。二是推動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支持科技、教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重點保障教師工資發放和教育事業發展,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力度,落實中小學危房改造資金;保障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及時足額發放,加大養老保險的擴大面,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重大科研項目;積極推進農村低保工作的落實,合理安排配套資金,切實保證農村特困人員的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繼續協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實施的各項前期工作,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積極辦好各項惠及人民群眾的實事。公務員之家:

(三)積極推進財源建設,努力支持經濟發展。牢固樹立經濟決定財政、項目振興財政的理財觀,積極調整財源建設思路,加大財源建設力度,推動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特別是要扶持壯大重點稅源,加強對重點工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的政策支持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補助,促進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實現重點稅源的穩定增長。

(四)加大財政改革力度,構建財政資金運行新模式。一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部門預算改革,規范和加強支出預算管理,繼續總結**年部門預算編制的有效做法和不足之處,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穩步推進**年部門預算編制。二是繼續做好市級國庫集中支付的各項準備工作,起草市級財政國庫制度改革的方案,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快網絡建設,重點做好國庫集中支付試點工作,按照總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認真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三是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鞏固稅費改革成果,要加強農村稅費改革工作督查力度,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確保改革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四是繼續推進市直單位公務車輛統一保險,完成后繼工作。五是探索靈活便捷的采購形式,提高采購效率,對通用類的小額采購,探索協議定點供貨形式,提高效率。

(五)加大財政財務監督力度,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入開展財政法制宣傳教育。深入學習貫徹《預算法》、《會計法》、《政府采購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福建省財政監督條例》等財政法律法規,全面提升廣大財政干部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落實行政執法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切實把財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落到實處。二是強化財政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發揮綜合監督職能,合力抓財政監督工作。把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督檢查有機結合起來,繼續開展重點行業、重點資金、重點項目和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結合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改革,加強銀行賬戶和現金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大力整頓規范會計秩序,按照“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要求,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監督。進一步加強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擴大評審范圍,對財政投資項目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蹤把關,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強政府內外債管理。目前我市政府外債償債任務很重,各級政府擔保債務拖欠嚴重,財政面臨結算扣款壓力。各級財政要高度重視財政風險問題,增強項目單位償債意識和償債責任,保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減輕財政壓力,要制定和完善內外債管理辦法,建立預警機制,有效防范財政風險。

(六)全面提高財政干部隊伍素質,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一是加強學習,提高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要鞏固先進性教育的成果,在實際工作中與時俱進地實踐“三個代表”。加強業務知識學習,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理論,學習財政、財務、金融知識,精通財政財務管理業務,提高全體財政人員的業務工作能力。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以適應“金財工程”建設,建立和完善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需要。繼續開展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提高廣大財政干部的業務素養。二是加強作風建設,增強為經濟發展服務意識。要增強全局觀念,使全體財政工作人員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謀劃,從大局出發,不僅會算經濟賬還要會算政治賬。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奮發進取、昂揚向上的工作熱情,聚精會神抓工作,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提高工作效率。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探索研究財政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實際提出本單位、本科室的對策,為上級領導決策提供參考,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廉潔從政。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為人民理好財,為政府當好家,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要加強思想教育,認真學習貫徹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開展警示教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提高辦事透明度,拓寬監督渠道,自覺接受社會和人民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