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救災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02 09:01:15
導語:民政局救災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提高救災工作應急反應能力,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救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領導機構
成立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
二、應急反應任務
領導小組下設災情統計、信息報送及宣傳組,救災款物接收調運組和后勤保障組,處理具體事務。
災情統計、信息報送及宣傳組:負責災情統計上報和救災工作信息報送和宣傳。
救災款物接收調運組:負責各級政府安排的救災款物和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的接收、擬訂分配計劃,采購災區急需物資,協調救災物資運輸、組織救災捐贈工作等。
后勤保障組:負責車輛、通信、攝像等設備以及救災工作必需的雨具、方便食品、飲用水、照明、應急發電等物資配備。
三、應急反應行動
1、汛期來臨之前,后勤保障組對微機、車輛、通信、攝像、應急發電等設備進行檢修維護,籌備必要的雨具、手電筒及方便食品,協調市商務局,聯系部分方便食品、飲用水、帳篷等銷售單位,確保救災應急階段上述物資能隨時調用。
2、進入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負責信息傳遞,做好電話記錄。工作日由局救災救濟科負責,夜晚和雙休日由局機關全體同志輪流負責,每班均由局領導帶班。
3、當本市范圍內出現圩口告急或洪澇災害時,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接到災情報告后,采取以下措施:
(1)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通報情況,研究部署應急救助工作;
(2)以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名義,緊急召開減災救災委員會部分成員單位會議,研究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指導受災縣區組織災區群眾轉移到安全處所,搶救傷員,安撫遇難者家屬,處理善后事宜;
(3)領導小組負責人區別災害程度,帶隊到受災縣區查核災情、慰問災民、指導工作:Ⅳ級響應以下的災情,24小時內到達受災縣區;Ⅲ級響應以下的災情,12小時內到達受災縣區;Ⅱ級響應以下的災情,6小時內到達受災縣區;Ⅰ級災情,接到災情報告立即出發。
(4)災情統計信息報送宣傳組在接到縣區上報的災情數據后,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將災情匯總數據分別報送市政府和省民政廳救災處(出現人員失蹤及傷亡10以下的,2小時內報市人民政府及市民政局,同時上報省人民政府及省民政廳;造成人員失蹤或死亡10人以上的、或造成大量房屋倒塌、農田大面積受災等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應在災害發生2小時內報市人民政府及市民政局,同時上報省人民政府及省民政廳和民政部);在災害穩定之前,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天10時之前向市政府和省民政廳救災處報告情況。
災情穩定并接到縣級災情核報報表后,3日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上報省民政廳救災處。
對因災造成人員死亡的,要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情況,填報《因災死亡人口臺帳》,會同快報一并逐級上報。
對因災倒損房屋情況,要求縣區民政局掌握到戶,并建立《因災倒房戶臺帳》。
(5)救災款物接收、分配、運輸組根據災區急需,及時向市政府提出下撥應急救災款的方案,緊急采購災區急需物資,并配合市交通部門將救災物資運送到受災縣區。
(6)災情統計信息報送宣傳組及時將各級黨委政府、各單位各部門及社會各界采取的救災措施及時向社會,并根據災區急需物資,引導社會各界的捐贈活動。
5、本市啟動自然救害救助Ⅳ級以上響應機制后,救災工作成為局各項工作的首位,一切服從救災,機關所有人員應服從臨時救災工作分工,擔負救災任務的工作人員保證通信暢通,隨時待命。
- 上一篇:成本會計教學探討
- 下一篇:農村財政管理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