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委軟環境建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17 03:18:56
導語:經信委軟環境建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市經信委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和全市抓環境促提升工作總結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穩增長、辦全運、惠民生”等重點工作,堅持以便企利民為方向,以規范行政權力為重點,以服務創一流為目標,更加主動地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推動我委軟環境建設工作全面持續提升,為加快打造最佳投資環境,有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加強機關軟環境建設,確保軟環境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市經信委黨組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多次專題研究,以“雙進雙解”活動為載體,以“三幫扶三促進”活動為重點內容,在機關內部積極開展一系列活動,從而為優化軟環境發力。
(一)、開展“雙進雙解”走進企業活動
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工作部署,有序組織“雙進雙解”活動企業指導組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市經信委在全市“雙進雙解”活動中,承擔企業指導組的工作,負責制定全市“走進企業”工作方案,并組織包括市經信委在內的6個市直部門和14個區縣(市)共計20個幫扶責任單位,由規定幫扶的206戶企業擴大到960戶企業。
按照市“雙進雙解”領導小組的要求,市經信委認真履行企業指導組工作職責,一方面做好企業指導組的牽頭組織協調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市經信委自身對企業和項目的幫扶工作,建立了幫扶工作體系和責任制,在“一對一”幫扶的基礎上,著力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采取“手拉手”、“政企對接、企業對接”、“企業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實實在在為企業解決問題和困難。并跟蹤被幫扶企業的指標變化情況,對不達標的企業逐戶“體檢”、診斷,查出企業尚未察覺的問題,弄清問題癥結,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第三、為全面深入推進“雙進雙解”走進工業企業活動,市經信先后組織召開9次調度會,并深入于洪、沈北、鐵西、康法等地區進行調研指導,檢查督導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重點了解建立和完善工作體系、與幫扶工業企業對接、活動創新、解決問題等情況,同時,在調研中召集部分重點企業召開座談會,聽取企業層面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企業當前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截至10月20日,組織包括我委在內的18個幫扶責任單位,與全市206戶重點工業企業形成一對一幫扶實名制,幫扶人員372人,其中:市管干部94人,市管后備干部125人,其他工作人員153人。截至目前累計幫扶5807人次,發現問題213個,解決187個,問題解決率87.8%。被幫扶的206戶工業企業,1-9月份完成產值3733億元,同比增長12.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個百分點,正增長企業環比增加5戶,產值增速14%以上的企業環比增加10戶,為全市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創新活動載體開展“三幫扶三促進”活動
在軟環境建設工作中,經信委除了完成市政府“雙進雙解”重點工作任務外,根據全市工業生產實際情況,還提出了開展“三幫扶三促進”活動的自選動作,即全力幫扶重點企業、幫扶重大項目、幫扶示范工程,促進企業發展、促進項目建設、促進兩化融合,把進企業查企情做為活動的基礎,組織149名機關干部深入企業,查企情、知企意、解企憂。活動開展以來,委黨組一班人帶領機關廣大干部深入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示范工程,對口幫助解決影響企業發展、項目建設、兩化融合的突出問題,征求企業的意見建議,切實了解企業存在的實際困難。實現情況在一線了解,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有力的推動了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升了政府形象。
(三)、“兩項”活動的開展,授到了企業的好評,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的發展,為實現全年工業經濟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兩項”活動取得了優化發展環境和促進企業發展的雙豐收,得到了企業的贊譽。
在“雙近雙解”活動中汽車主機項目處工作人員到華晨寶馬16萬輛產能擴建項目和通用北盛()三期擴建項目施工現場調研,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在項目施工現場調研時與項目負責人共同探討了解決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在“三幫扶三促進”活動中石油化工處認真履行協調服務職責,與化工園管委會在奉達大廈共同主辦的“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開展雙進雙解”工業扶持政策系列講座,開展“緊密聯系實際開展活動,高標準做好具有特色的自選動作”系列活動,市政府顧問齊文彬、化工園李紀寧主任等管委會領導、鐵西經發局、區內57戶化工企業共136人參加了講座。企業代表感到,此項活動開展的很及時,也很解渴,即了解了政策,又解決了當下最急需的問題。
2013年,全市重點工業項目123個,計劃總投資2337.7億元。截止9月份,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我市工業增加值總量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位。
(四)、通過優質服務全力支持大企業發展
我們在30戶重點工業企業中,建立工業經濟運行研究員制度,搭建政府與企業信息互動平臺,創建重點企業VIP通道,一方面政府將宏觀經濟動態和政策信息等及時傳遞給重點企業,做好信息咨詢服務;另一方面重點企業及時將企業生產經營動態和存在的困難反饋給政府。同時建立和完善煤電油水氣運協調保障工作機制和體系,提高服務協調能力,及時解決重點工業企業生產運行中遇到的煤電油水氣運等生產要素供需問題,推進生產要素配置向重點企業傾斜,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五)、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務企業的政策措施。
一是在去年清理不適應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的基礎上,繼續查找、清理、修改不適應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二是完善支持企業發展的制度措施。特別是節能專項資金、產業發展資金、科技專項資金和信息產業資金管理等方面,補充和完善(《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市工業節能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市企業技術創新專項資金、信息產業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法》)等。三是建立服務企業,促進企業發展的服務體系建設。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及時把政府決策、服務程序、辦事方法在網上向社會公布。確保群眾和企業投資者進門順利,辦事順心。四是規范收費行為,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取消特種設備檢驗交通費、特種設備單臺最低檢驗收費等7項特種設備審查及檢驗收費項目。減半征收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費等7項,以及33種計量器具的檢測收費。延期減半征收工傷保險費等7項費用。
二、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工作
市黨政信息網核心平臺于2008年啟動建設,至今已完成前三期的建設內容,核心平臺建設的初衷是更好地推進我市電子政務建設,實現部門間的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到目前為止共建成了協同辦公、領導輔助決策、空間地理信息、資源體系目錄、數據交換平臺、安全支撐平臺、公務員郵箱、黨政信息網應用門戶等8個子系統。
今年我們啟動了核心平臺四期工程建設,建設內容包括三方面,分別是電子政務外網延伸拓展建設工程、政務云平臺框架建設一期工程、移動電子政務辦公平臺項目。電子政務外網延伸拓展建設工程計劃今年新增35家單位通過光纖方式連入核心平臺,這其中包括15個區縣黨政機關的光纖接入工程,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擴大我市電子政務外網規模,將實現電子政務外網市區二級連接,并可以將現有各項應用推廣至區縣一級,這對我市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目前連接到核心平臺的單位有80余家,這些已連接的單位可以免費共享使用核心平臺各系統資源以及數據資源,已累計節省財政資金近四千萬元,平臺建設對我市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三、軟環境建設其它工作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按市軟環境辦公室要求,我們上報了我委軟環境建設工作專職人員。研究制定了我委的“百千萬”工作方案,上報了我委“百項工作舉措”中行風建設及專項治理的題目;組織委內16個處室的100名企業評議代表,參加市糾風室開展的萬人民主網上評議工作(全年共二次)。
調整上報了我委參加市紀委糾風室組織的“創建人民滿意窗口”活動名單(我委參加全市創建的窗口5個),并組織實施推薦了1個創建窗口參選“人民滿意窗口”活動。同時建立了一個創建窗口“試點”單位(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并按要求制作了《服務標準化指導手冊》,做好迎檢準備工作。
跟蹤調整了新版“96123”網上功能的修改,同時向市環境建設綜合辦公室和市紀委糾風室上報軟環境建設工作信息120條,有力的宣傳了我委的軟環境建設工作。在“96123”市市民服務熱線及“民聲微博”上解答、辦理群眾訴求35件。截止11月15日,市經信委在“96123”市市民服務熱線,辦理群眾訴求排行中(10件以上)排名靠前。接收市紀委下發的各類通知、文件等100余件,做到無漏接,并及時、準確落實到位。
四、存在不足及明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不足: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軟環境建設的認識需進一步提高,二是機關干部專業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開拓進取、拓展服務的作風需進一步增強
(二)明年工作打算:針對存在問題,依據上級關于明年工作的要求,周密安排明年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總體要求,2014年是發展進一步加快全面振興的關健時期,既面臨著快速發展的難得機遇,又面臨著制約發展的嚴峻挑戰,我們要繼續以“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為平臺,以重點項目為目標,深化為企業排憂解難,解決問題。
2、營造寬松政策扶持環境,結合市經信委的實際,研究和完善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成長的企業要拿出扶持的具體辦法,全力支持企業項目建設,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使更多的項目盡快落地投產。
3、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服務意識,服務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行業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以“政風行風熱線”為依托,推進糾風工作的長效機制。
新形勢新任務對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一定按照2014年工作安排,振奮精神,銳意進取,求真務實,為加快全面振興與構建和諧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