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年度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31 09:04:24
導語:市科技局年度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實施各類科技項目為重點,不斷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
1、科技項目水平不斷提升。主動銜接部、省、市科技計劃,做好項目的培育、開發、管理及申報工作。全年共實施各級各類項目391項,包括國家級項目18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項、國家創新基金3項、國家火炬計劃8項、國家星火計劃1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3只;省級項目136項,其中省級工業支撐項目1項、創新基金項目1項、省級重點新產品18只等。市級項目143項。爭取上級各類科技經費2564萬元。同時我局進一步加強對科技計劃項目的規范化管理,提高科技計劃管理工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2、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活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高速增長,累計達109.45億元,同比增長144.3%,占工業投資的46.7%。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08.7億元,增長62.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5.5%。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培育高新技術產品135只,同比增204%;新認定創新領航企業8家、創業先鋒企業8家,培育省創新型試點企業8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193家。
3、技術開發費備案有序開展。加大對高企稅收優惠、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等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力度。聯合財政局、國稅、地稅等部門切實做好相關工作,多次對企業的財務、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輔導,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技術開發項目備案工作正有序開展。
(二)以完善科技平臺為抓手,不斷強化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1、技術研發平臺提檔升級。圍繞壯大優化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加強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及研發機構的建設。突出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研發成果的轉化兩個重點,抓好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優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升級。今年新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分別是省糧食安全儲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智能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喬爾熱固性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汽車用圓錐滾子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
2、科技創業平臺運作出色。以兩大經濟開發區為核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打造南北啞鈴狀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帶。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新型輸變電設備和技術、工程機械、環保節能機械、精密鑄件等高新技術領域。積極吸引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雙密”型企業入駐園區。重點推動2家省級孵化器建設,引進和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孵化器面積累計達20.5萬平方米,在孵企業累計達95家。
3、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壯大。一是以正平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基礎,重點引入提供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化、檢測實驗、專利申請等有關科技服務的現代服務型企業和機構。加快建設專業化的科技信息平臺,實現科技資源的充分共享。二是新建省(溧城)風電裝備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圍繞鄉鎮風電裝備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組建風電裝備部件協會,建立網絡信息中心,擴建培訓操作中心和實驗檢測中心,引進風投機構,為企業提供創業融資、標準編制、產學研合作、信息共享及產品檢驗檢測等服務。
(三)以深化產學研合作為帶動,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再創新
1、產學研合作成效顯著。加快實施產學研合作一體化戰略,努力為企業和高校搭建信息平臺,將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我市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今年以來,已組織、參加大型重點產學研活動8次:一是4月20日,市科技局組織半導體有限公司、電子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14人參加了由省科技廳、中科院舉辦的“2013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產業科技成果(•揚州)對接會”,簽訂合作意向項目3項。二是4月26日,市科技局、鎮人民政府、市科協與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在鎮舉辦了“東南大學—工業園區(機電創業園)專題產學研對接”活動,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湯文成率11位專家教授來,與全市60多家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對接洽談,簽訂正式合同4份,達成合作意向17份。三是5月18日,我市180多家企業參加了“2013中國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
- 上一篇:市科技局信息公開工作報告
- 下一篇:市科技局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