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局才派遣制工作考察材料

時間:2022-11-11 03:12:00

導語:人事局才派遣制工作考察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事局才派遣制工作考察材料

2009年以來,為解決當前我區各類較高層次人才數量偏少及機關事業單位專業技術性工作人員緊缺的問題,區委人才辦會同組織、人事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請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緊缺及急需專業技術人才,試行人才派遣制。從去年8月起,我區已先后面向社會招聘3批24名專業人才并派遣到15個區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同時,制定了《**區公開招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暫行辦法》,以加強人才派遣工作的規范管理。這一做法先后被省市媒體給予了報道。

一、試行人才派遣制的基本理論和主要特點

我區嘗試推行人才派遣制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區人才交流中心以合同的形式吸收儲備專業技術人才,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將人才派遣到用人單位,較好實現了人才資源社會共享,單位有償使用。這種用人方式以契約的形式實行社會化管理,對于克服傳統用人“一次安排定終身”的弊端,提高人才利用率,減少用人單位事務性工作,降低用人成本和規避用人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

人才派遣制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一是人才統籌規劃。每年初,由各用人單位向組織、人事和機構編制部門申報人才需求計劃,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據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進行審核并報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納入對外公開招聘計劃。二是人才統一管理。實行三個“統一”,即所需緊缺專業人才由區人才交流機構面向社會統一招考;統一簽訂聘用合同,作為區內人才資源儲備;統一調配使用。三是人才按需派遣。公開招聘錄用的人才由區人才交流機構按工作需要派遣到用人單位。根據工作表現情況,用人單位可將試用或表現不滿意的派遣人員退回人才交流機構。四是嚴格考核聘用。以年度為周期,由用人單位對派遣到本單位的人才工作情況嚴格考核,向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是否續聘的建議意見,不予續聘人員由區人才交流機構辦理解聘手續。五是手續中心代辦。用人單位對人才只管使用和考核,其余管理工作,包括工資薪酬的發放、社會保險的代收代繳、合同的簽訂、續訂和解除,相關問題和爭議的處理、日常一系列的人事管理等,全部由區人才交流機構負責。

二、試行人才派遣制的主要做法及基本程序

我們試行的人才派遣制是以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為載體和平臺,以人才派遣協議書和聘用合同來實現的一種人才服務交易,核心是三方當事人通過兩個合同實現。三方當事人分別是用人單位、被派遣人才與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兩個合同分別是用人單位與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簽訂的《人才派遣協議書》及被派遣人才簽訂的《聘用合同》,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三方當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三方的責、權、利,主要包括:用人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向區委人才辦提出用人計劃,負責被派遣人才的在崗使用、管理和考核,按合同約定支付被派遣人才的工資;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一方面受用人單位委托,招聘合適人才。另一方面為人才提供就業信息、幫助推薦工作、管理派遣人才的人事檔案和人事關系,協助用人單位對已派遣人才實施考核、為已派遣人才辦理社會保險等,并協調處理好被派遣人才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被派遣人才自覺按合同要求提供勞動或服務,遵守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有關管理規定,受到用人單位有關規定的約束。同時享受合同約定的權利、待遇等。事實上,兩份合同、三方當事人構成了人才派遣的核心框架,在這一框架中被派遣人才與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之間的關系是勞動人事關系,用人單位與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關系是勞務關系,被派遣人才與用人單位間的關系是服務關系。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根據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可提供長期派遣、短期派遣、項目派遣等形式的人才派遣服務。

試行人才派遣制的基本程序,是各用人單位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向組織、人事和機構編制部門申報用人計劃,包含所需派遣人才的基本資格條件及專業要求、人數、派遣時間、派遣期限等,區人才辦審核后提交人才領導小組確定招聘計劃,并委托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按組織報名、筆試、面試、考核、體檢等程序面向社會組織公開招聘。按照筆試、面試、考核、體檢總成績排位經考察后確定擬聘用人員并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與被派遣人才簽訂聘用合同和人才派遣協議。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為派遣人才按月發放工資、辦理社會保險等。

三、試行人才派遣制的基本經驗

(一)人才派遣制是人才資源配置的新方式,可以有效地整合社會人才資源、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利用率。長期以來,傳統配置人才資源的手段主要是計劃分配制度,束縛了人才的自由流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逐步形成了以人才市場配置為主、計劃分配為輔的格局。試行人才派遣制,以靈活的人才使用形式為用人單位提供了一個中介平臺,更為人才提供了一種新的就業形式,也打破了傳統的人才國家所有、單位所有的“人才觀”。人才派遣制作為介于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之間的一種調配手段,通過專業化的人才服務,能較為有效地整合社會人才資源,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利用率。在試行人才派遣制之前,由于受編制等方面的限制,區直部門和單位已長達五年沒有規模引進人才,干部隊伍結構嚴重不合理,這種新的用人方式使這一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二)人才派遣為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建構了全新的富余人才退出機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本質是在一定范圍內的人才資源重新配置。試行人才派遣制,形成了靈活的用人機制,能有效地解決好分流、下崗人才的就業問題。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用人單位,又不等同于一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但同時又兼有兩者的部分功能和特點,為事業單位人才退出開辟了一條分流渠道,建立了一個通向人才市場的中轉站。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也可以借鑒采用人才派遣制方式,將合格人才留在單位,富余人員推向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或者將單位人員分為兩部分,關系到單位發展的人員納入單位正式編制,成為單位的核心人才,其他人員則將其人事關系掛靠到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單位優先使用。

(三)人才派遣有利于用人單位選準選好人才,減少用人管理成本和風險。一是為用人單位提供彈性用人機制,開辟“人才綠色通道”,規避用人風險。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選用急需人才,而不必考慮所用人才的勞動人事關系、勞動人事糾紛等麻煩事情。這種彈性用人模式,有效地解決了用人編制不夠與人才過剩的矛盾,尤其適合一定時期內承擔大量臨時性工作任務和需要相關人才而經費薄弱的機關事業單位。二是避免了勞資糾紛的麻煩。在人才派遣過程中,由于用人單位與被派遣人才之間是一種服務關系,不存在勞動人事關系,根據聘用合同,所有的人事糾紛都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處理,這樣用人單位就免除了處理勞資糾紛的麻煩。此次被派遣的用人單位在反饋意見時都表示,所使用的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高、敬業精神強,而且便于管理,花更少的錢和精力,用較高素質的人才。

(四)人才派遣有利于人才長處的發揮及權益保障。一是人才派遣可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渠道,給派遣人才提供一種新的選擇,讓人才在流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使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區國土部門一個工作人員因為單位合并,崗位受限落崗后,在去年8月的公開招聘考試中名列前茅,被聘用后派遣到區征地拆遷安置部門,發揮了個人專業長處。二是有利于保障被派遣人才的合法權益。派遣人才可通過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有效監督用人單位規范用人,為派遣人才提供工作場所、生活條件、按時交納社會保險,按時發放工資,使被派遣人才的合法權益得到應有保障。

目前,我區試行的人才派遣制還只是一種小規模、小范圍的探索,還有很多不盡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不斷探索和總結,根據事業發展需要,逐步擴大人才派遣的范圍和規模,使更多的用人單位和人才成為人才派遣制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