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創新與管理考察材料

時間:2022-02-08 09:32:00

導語:養老院創新與管理考察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老院創新與管理考察材料

縣位于市東南部,轄30個鄉鎮,人口57.8萬,其中農業人口46.2萬,有農村五保戶2790人。在省民政廳、市民政局大力支持下,我縣著力建立健全敬老院管理運行機制,創新敬老院管理模式,積極探索“院民自治、民主管理”,努力做到院務管理制度化、經費保障財政化、集中供養協議化、文化生活多樣化、服務工作人性化,有效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我縣羅城中心敬老院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模范敬老院、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

一、建立院民自治組織

敬老院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是一個特殊群體,年齡差異大,身體狀況參差不齊、個人性格各異,長期生活在農村,已經習慣自由散漫,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們把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經驗和做法引入敬老院管理,建立院務管理委員會,下設生活服務組、衛生清潔組、治安調解組、生產互助組、學習娛樂組,發揮五保對象自身的作用,調動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實現院民服務院民、院民管理院民的自治管理。

院務管理委員會由敬老院全體人員共同選舉產生,主要職責是參與內部管理,協助院長做好各項工作,討論、審核并監督財務開支,對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調解五保對象之間的矛盾,組織協調供養對象開展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生活服務組負責制定每周食譜,并向全院公示,監督、參與采購工作,協助照料不能自理對象;衛生清潔組負責督促院民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為院民創造良好生活環境,培養集體生活習慣;治安調解組負責院內安全預防、教育和保衛工作,及時發現、化解院民之間的各種矛盾,增加互信、增進團結,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生產互助組負責組織有勞動能力的院民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或護理工作,形成互幫、互助、互愛的良好氛圍;學習娛樂組負責組織院民學習政策法規、時事政治,開展多種形式的娛樂活動,豐富院民文化生活,院民在活動中獲取樂趣,開闊心胸,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在院長和院務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各小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把院務管理落實到各組,細化到人,做到事無具細,充分調動院民參與院務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每個生活能自理的五保老人都“動”起來,積極參與院務管理和生產勞動,體現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院務自己干,實現了以五保老人管理五保老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院務自治,民主管院。

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一是制定《縣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院務管理委員會職責、院長職責、工作人員職責、保管員職責、炊事員職責、醫務人員職責、院務民主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學習和會議制度、衛生保健制度、預防救治方案、緊急重大事故報告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餐廳衛生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治安管理制度、院民互助制度、院長守則、院民守則、安全守則等院務、財務、伙食、生產、文體、衛生、安全、護理、請銷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統一制作上墻,并利用學習時間,組織工作人員和院民學習,相互監督、共同遵守。建立院務大事記、會議記錄、院辦經濟記錄、院民外出記錄等14個記錄。二是實行“四制”管理,開展“六心”親情服務考核。推行院長聘任制、工作人員聘用制、崗位報酬績效制、服務質量評議制等“四制”管理模式;在管理人員中開展六心(關心、愛心、細心、貼心、恒心、孝心)親情服務,要求管理人員對待五保老人像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一樣,急院民所急,想院民所想。實施院長、管理人員培訓考核和服務質量院民評議相結合,由院務管理委員會組織院民對管理人員進行滿意度測評,每半年進行一次,連續兩次滿意度在50%以下的解聘,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大興鄉敬老院院長王順富同志被中共縣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縣委發出通知,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開展向王順富同志學習的活動,極大地鼓舞了全縣敬老院工作人員的熱情。三是制定院民考評獎勵辦法。針對五保對象自尊心強、好面子、愛表揚等特點,定期開展“三評、三比、五好”活動。“三評”即工作人員評議院民、院民評工作人員、院民評院民活動。“三比”即院民之間比學習、比衛生、比奉獻,經常組織院民學習方針政策,學習種養知識,比誰的學習態度認真;組織院民搞環境衛生競賽,比誰的衣被疊得整齊,個人洗澡勤、換衣勤;組織院民參加院務勞動,比誰的勞動積極、工作踏實。“五好”是指院民“遵守紀律好,團結互助好,講究衛生好,勞動健身好,愛護公物好”。同時,制定院民參加勞動報酬辦法,對參加勞動的院民,按工作量的大小給予適當勞動報酬。通過開展評比活動,采取大會表揚、頒發證書和流動紅旗、物質獎勵等方式,激勵五保對象自尊、自重,樹立自豪感和榮譽感,實現了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促進了敬老院健康發展。

三、選好配強管理人員

在院長和工作人員的選聘上,堅持有愛心、有能力、有奉獻精神、有責任感的“四有”標準,引入競爭機制,經過全面考核、反復篩選,從眾多的報名人員中選聘確定院長和管理人員。全縣按照標準配備專(兼)職院長、財務人員、炊事員、護理員、醫務人員85人。建立縣敬老院管理人員培訓學校,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編印《縣敬老院管理人員讀本》,聘請相關專業人員為學校教師,結合敬老院實際安排課程,分批次舉辦培訓班,對全縣敬老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五保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交流推廣先進經驗,提高管理水平。在服務內容上,從過去單一的僅滿足于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轉變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體娛樂等需求,實現了養老服務內容多元化。在飲食服務上,經常征求老人意見,做到葷素搭配合理、品種多樣、花色齊全,經常變換花樣,盡量滿足五保老人需求。在健康保障上,醫療部門定期上門體檢,盡量做到小病不出敬老院,大病不出本鄉鎮。在文體娛樂上,老人可自行選擇閱覽報刊、觀看電視、下棋等娛樂活動。每逢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各級黨政領導都要到敬老院慰問老人,與老人共度佳節。鄉村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打掃衛生,為老人演出文娛節目,與老人聯歡,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生活照料上,做到無微不至,體貼耐心,使老人們享受到家庭一樣的周到服務,感受到比親生子女更溫暖的親情。同時,我們還建立和落實財政支撐、主副兼營,社會捐助等多位一體的敬老院經費保障制度。管理人員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額列入縣財政預算。采取財政預算、民政救助、院辦經濟、社會捐助等方式,五保集中供養水平達到每人每年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