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執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匯報
時間:2022-11-21 02:56:00
導語:城管執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千家萬戶,包含著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和關系。正確理順和處理好城市管理中的各種關系,對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優化發展環境、構建和諧社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通過城市管理和執法的實踐證明,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六大關系:
一、要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城市管理的關系,確立加強城市管理也是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從廣義上來說,城市管理就是對城市社會、經濟、文化、金融等等各類活動的管理。就狹義的城市管理而言,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規劃、建設、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市容秩序等實施的管理活動。鄧小平同志說過:“發展是硬道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不僅應該有繁榮的經濟,而且應該通過強有力的城市管理營造良好的市容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城市建設、管理的投入就可以增加,城市管理水平也必然會相應提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加強城市管理,營造優美的城市環境,既可使城市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又可提高市民素質,必將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帶動城市所在地區的發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環境也是生產力。比如在大連,市長同志將城市管理提升到經營城市的高度,通過多元化投資的城市建設,美化、綠化、凈化城市環境,再輔之以嚴格的管理,塑造城市品牌,有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因此,城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要牢固樹立“加強城市管理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二、要正確處理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關系,確立建管分離,建管并重的觀念。城市建設是城市管理的基礎,一個城市沒有建設就沒有發展,就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搞好城市管理就無從談起。城市管理則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俗話說得好:一個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城市建設得再好,如果管理不好,城市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城市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也不能充分體現。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有著各自的特點和運行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是市場行為為主,管理則主要是政府行為。從效果上看,建設的成效明顯易見,而管理則因其動態性、社會敏感性強、領導要求高等特點,一時難以見成效,或見效后難以長期保持。因此,要求城市政府必須牢固確立建管分離,建管并重的觀念。但目前由于體制等諸多原因,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很普遍。特別是在建設和管理發生矛盾時,往往是重建設,輕管理,難以強化城市管理工作。因此,要管好城市必須要建管分離。實行建管分離、強化城市管理有諸多好處。一是有利于充分發揮各自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建設部門集中精力抓建設,管理部門則可專一于城市管理工作。二是有利于克服建管一家時重建輕管、以建代管思想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影響。三是有利于建管兩家互相制約、互相促進。四是管理部執法人員避免受到行政領導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干擾,有利于嚴格執法。五是可避免管理經費挪用、侵占,有利于城管經費專用于城管工作。
三、要正確處理加強城市管理與提高市民素質的關系,確立城市管理的核心就是提高市民素質的觀念。提高市民素質是以人為本的重要依托,是現代城市管理的精髓。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是單純靠管出來的。而是靠市民共同參與創造出來的。城市管理以人為本的口號提出已久,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重視的是加強表象管理,忽視了抓根本----提高市民素質,一味對市民實施粗暴生硬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極易使市民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導致管理效果不佳或失敗。因此,城市管理工作必須將加強管理和提高市民素質并重,提高市民自覺遵守城管法規和維護市容環境的責任感。從某種意義上講,市民素質的高低決定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四、要正確處理嚴管重罰與文明執法關系,確立文明公正執法的城管形象。城市管理工作是規范人的行為的一項系統工程。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不能完全依賴于市民自覺遵守規章來實現。雖然以人為本是城市管理的精髓,但嚴管重罰在城市管理中必不可少。城管工作中,對輕度違章行為可以只是予以糾正,對重度違章或屢教不改者必須施以重罰。對違章者的懲罰本來就是規范人的行為的有效手段,城市管理如此,其它社會活動也是如此,特別是對那些只圖私利、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違章者,必須依法嚴管重罰。否則,不但我們的法律和管理行為會顯得蒼白無力,而且由于市民的從眾心理,城管工作極易陷入無序和混亂的失控狀態。張家港、大連、新加坡、香港等城市之所以能夠經常保持良好的市容環境秩序,除了市民素質高、文明程度高外,與其嚴管重懲有著直接關系。但是我們說的嚴管重罰是依法而為的,是在文明執法的基礎上嚴管重罰。文明執法,除要求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語言文明、行為得體、態度嚴肅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執法行為是依法而為。城管執法工作中首先必須戒除有法不依、執法不公、違法執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外,還必須防止越權執法,棄法不為和辦人情案、執人情法等問題的出現。
五、要正確處理集中整治與經常化管理的關系,確立落實長效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項長期任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許在短時間內通過一、二次專項整治就可能大見成效,但這是“突出式”的,稍有松懈就會回潮、反彈。因此,必須全面規劃,整體推進,通過長期艱苦的經常性管理,才能實現城市管理長效化。同時,集中整治和經常性管理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集中式整治是治標,經常性管理是治本。集中專項整治是解決難點、熱點、焦點問題的有效手段,經常性管理是避免反彈回潮,鞏固集中整治成果,實現長效管理的保證.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靠一般手段力度不大,效果不好,必須采取集中整治的辦法,分階段有重點地一項一項治理,一個一個突破。某些問題由于涉及面廣或積重難返,單靠一家力量已難以奏效,只能在政府的協調下,集中優勢力量,采取集中專項整治的辦法才能解決。同時也要避免因為經常性管理是治本措施,而只重經常性管理,放棄集中整治,致使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廣大群眾關心、黨和政府關注的問題不能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延誤全局工作。要實現長效管理,我認為必須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探索并建立符合現行國家法律、行政體制的城管體制,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執法管理體制。二是建立健全“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管理構架,重點下移,夯實城市管理基礎,調動城市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作用。三是完善法律法規。就國家而言,要探索制定城市管理法的可行性,制定《城市管理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管理城市。四是建立健全督促檢查監督機制。比如:可以建立分管市長月未檢查衛生制度,發揮城市政府領導的強大監督作用;可以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城管工作督導員,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檢查作用;可以建立新聞督導機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還可以完善執法隊伍的考評制度,發揮內部監督作用。
六、要正確處理堵與疏的關系,確立疏堵結合的觀念。長期以來,違章占道設攤難以取締,不能根治有許多原因,一是因為占道設攤投資少、成本低、見效快。二是過去一味強調限制和取締,方法不當。實踐證明,科學疏導、規范管理、堵疏結合才是根治這一頑癥的標本兼治的科學方法。在當今下崗職工多、就業壓力大、外來人口多等不利現狀下,不讓這類“弱勢群體”擺攤是非常難的,但必須做到不得占用主次干道,車站、廣場、景點等窗口地區必須管住、管死,堅決不讓有損市容市貌的現象發生。同時可以考慮在市民聚居區、背街小巷專門劃出一片空地,供“弱勢群體”擺攤,設置夜排檔等來維持生計,同時也方便市民。在亂張貼廣告宣傳品的整治管理上,同樣也必須疏堵結合,既從重處罰,又必須在適當地點設置必要的張貼公告欄予以疏導,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認為只有處理好上述六大關系,才能更好地發揮城管工作在構建和諧社
會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求城管行政執法隊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增強服務意識,強化城管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認真貫徹落實城市管理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樹立依法行政、執法為民、服務于民的執法理念,探索長效管理模式,推進城市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